【夷】结尾能组哪些词
1 . 阿夷
1.古代獠族对妇女的称呼。
2 . 鼻夷
1.旧指以鼻饮的少数民族。
3 . 鄙夷
鄙视:他一心为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痛苦着,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同他作对,都在冷落他,鄙夷他。
4 . 白虎复夷
1.秦汉时西南少数民族中专事猎虎者的称号。白虎﹐白额虎的略语;复﹐免除赋税或劳役。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载:秦昭襄王时,有白虎率群虎为患,秦王悬赏招募有能杀之者封万户侯。于是夷人廖仲药等三人射杀白虎。秦王欲如约,因嫌其夷人,乃改为"复夷人顷田不租"等厚待之,并与之"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夷人安之"。汉代兴起,夷人"亦从高祖定乱有功。高祖因复之,专以射白虎为事",故世人号为"白虎复夷"。
5 . 白夷
1.东夷之一种。 2.清代称西欧人。
6 . 百夷
1.旧时对滇中少数民族的称呼。
7 . 瘢夷
1.创伤。 2.指使受创伤﹐受损伤。
8 . 北夷
1.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9 . 秉夷
1.见"秉彝"。
10 . 残夷
1.犹残杀。
11 . 参夷
1.封建王朝诛灭三族的酷刑。
12 . 边夷
1.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
13 . 丑夷
1.犹侪辈。古称年辈相同﹑学行相类的人。 2.古代对外国人的鄙称。
14 . 冰夷
1.即冯夷。传说中的河神。
15 . 迟夷
1.停留不前貌。
16 . 伯夷
1.相传为颛顼之师。《山海经.海内经》:"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郭璞注:"伯夷父,颛顼师,今氐羌其苗裔也。"《吕氏春秋.尊师》:"帝颛顼师伯夷父。"陈奇猷校释:"《汉书.古今人表》作'柏夷亮父',班固自注云:'颛顼师'。案,柏﹑伯通。伯夷其氏……亮其名,'父'则是男子之美称也。"一说"亮"即"夷"字之误,隶书'夷'字或作'夷',与'亮'形近。见清王引之《经义述闻.汉书》。 2.舜的臣子,齐太公的祖先。 3.商末孤竹君长子。
17 . 不夷
1.不悦。 2.复姓。宋罗泌《路史》谓微子后有不夷氏。
18 . 俦夷
1.指地位相等之人。
19 . 雠夷
1.注视而不说话﹐犹豫貌。
20 . 巢夷
1.巢父和伯夷的并称。
21 . 鸱夷
1.亦作"鸱■"。 2.革囊。 3.借指春秋吴伍员。 4.指盛酒器。 5.即鸱夷子皮。 6.拇指。行酒令的手势。
22 . 长夷
1.中国古代东方少数民族之一。语本《大戴礼记.五帝德》﹕"南抚交趾大教﹐鲜支﹑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羽民。"王聘珍解诂﹕"长﹑鸟夷﹐谓长夷﹑鸟夷也。"
23 . 粹夷
1.纯洁平和。
24 . 冲夷
1.亦作"冲夷"。 2.冲和平易。
25 . 鞑夷
1.指清朝统治者。
26 . 串夷
1.即混夷,古代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名。
27 . 创夷
1.见"创痍"。
28 . 蹲夷
1.亦作"蹲跠"。 2.蹲踞。 3.踞坐。古代看作是野蛮﹑无礼的举动。
29 . 荡夷
1.扫荡平定。
30 . 岛夷
1.古指我国东部近海一带及海岛上的居民。 2.南北朝时南北双方封建统治者各以正统自居,互相诋毁,北朝称南朝为岛夷。 3.指倭寇。亦泛称外国侵略者。含有鄙视意。
31 . 等夷
1.同等;同辈;同等的人。 2.匹比。 3.辈分或等级的差别。
32 . 非夷
1.见"非彝"。
33 . 东夷
1.古代对我国中原以东各族的统称。 2.指三国吴。 3.特指清朝统治者。 4.旧指我国东方日本﹑朝鲜等国家。
34 . 调夷
1.和谐平和。
35 . 番夷
1.旧指边境的少数民族。
36 . 蕃夷
1.旧时中原人对外族或异国人的统称。蕃,通"番"。
37 . 方夷
1.我国古时少数民族之一。
38 . 放诸四夷
四夷: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蔑称,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泛指四方边远地区。放逐到各地非华夏族居住的边远地区。
39 . 匪夷
1.不寻常。
40 . 封夷
1.见"封姨"。
41 . 冯夷
1.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泛指水神。《庄子.大宗师》:"冯夷得之﹐以游大川。"成玄英疏:"姓冯名夷﹐弘农华阴潼乡堤首里人也。服八石﹐得山仙。大川﹐黄河也。天帝锡冯夷为河伯﹐故游处盟津大川之中也。"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唐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坎德昔滂沱﹐冯夷胡不仁﹐激潏陵堤防﹐东郡多悲辛。"清黄遵宪《由上海至长崎》诗:"冯夷歌舞山灵喜﹐一路传呼万岁声。"一说﹐为河伯之妻。见《史记.封禅书》"水曰河﹐祠临晋"张守节正义引《龙鱼河图》。 2.上
42 . 赴险如夷
赴:投身进去;险:危险;如:像;夷:平坦。走向危险的道路,看作像平坦的大道。形容不避艰险。
43 . 孤夷
1.指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44 . 广夷
1.广阔平坦。
45 . 胡夷
1.古代泛称西﹑北方的各族为胡﹐东方的民族为夷。胡夷并称亦泛指外族或外族人。
46 . 河溓海夷
犹言河清海晏。比喻天下太平。
47 . 海夷
1.指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
48 . 华夷
1.指汉族与少数民族。后亦指中国和外国。 2.宋元时指国家的疆域。
49 . 恢夷
1.廓平。
50 . 淮夷
1.古代居于淮河流域的部族。
51 . 混夷
1.古种族名。又作昆夷﹑串夷﹑畎夷﹑犬夷等。即犬戎,西戎的一种。相传殷周时,混夷很强,是殷周西边的劲敌。周文王﹑穆王与之进行过战争。
52 . 化险为夷
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53 . 红夷
1.旧称荷兰。 2.大炮名。参见"红夷炮"。
54 . 后夷
1.即后羿。
55 . 嘉夷
1.犹喜悦。
56 . 剪夷
1.铲平,清除。
57 . 荒夷
1.古时对海疆﹑边陲地区的居民或民族的泛称。
58 . 黄夷
1.古代东夷之一种。
59 . 急病让夷
犹今言将困难留给自己,将方便让给别人。
60 . 毁夷
1.摧毁夷平。
61 . 鸡夷
1.见"鸡彝"。
62 . 获夷
1.能俘获夷狄者。一说是古之壮士。
63 . 歼夷
1.诛灭。
64 . 简夷
1.犹平易。
65 . 翦夷
1.削平。
66 . 景夷
1.汉代台名。
67 . 拘那夷
1.亦称"拘拿儿"。 2.夹竹桃的别名。
68 . 近夷
1.指邻近的少数民族。
69 . 居夷
1.亦作"居彝"。 2.本指居住在东方九夷之地。后泛指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
70 . 金夷
1.见"金痍"。
71 . 九夷
1.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何晏集解引马融曰:"东方之夷有九种。"《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明袁衮《远游赋》:"昔孔圣之周流兮,居九夷而弗陋。"一说指玄菟﹑乐浪﹑高骊﹑满饰﹑凫更﹑索家﹑东屠﹑倭人﹑天鄙。见《尔雅.释地》"九夷"疏。 2.泛称少数民族。
72 . 凌夷
也作“陵夷”。衰败;衰退:国势凌夷,不可复振。
73 . 戡夷
1.平定。
74 . 朗夷
1.高洁坦荡。
75 . 旷夷
1.旷达坦荡。
76 . 隆夷
1.高低起伏。
77 . 六夷
1.古指东夷﹑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各族。后泛指外族。
78 . 昆夷
1.殷周时我国西北部族名。 2.泛指西北方少数民族。
79 . 琨夷
1.即昆夷。古代戎族。
80 . 莱夷
1.古国名。殷周时分布在今山东半岛东北部。鲁襄公六年为齐所灭。
81 . 陵夷
见“凌夷”(230页)。
82 . 流夷
1.香草名。
83 . 沦夷
1.衰微;沦落。
84 . 露申辛夷
1. 露申,或作露甲,即瑞香花。辛夷,一名木笔,现在多用作木兰的别称。
85 . 零夷
1.陵夷﹐衰颓。
86 . 留夷
1.香草名。一说,即芍药。
87 . 龙夷
1.舜的名臣龙和伯夷的并称。
88 . 灭夷
1.消灭。
89 . 履险如夷
履:踩踏;夷:平坦。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90 . 履险若夷
走险路如行平地。比喻不畏困难或本领高强。同“履险如夷”。
91 . 陆夷
1.高山和平地。
92 . 民夷
1.犹民众。古代用于少数民族。
93 . 蛮夷
1.亦作"蛮彝"。 2.古代对四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亦专指南方少数民族。
94 . 明夷
1.六十四卦之一。即离下坤上。《易.明夷》:"明夷,利艰贞。"孙星衍集解引郑玄曰:"夷,伤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则伤矣,故谓之明夷。"后因以比喻昏君在上,贤人遭受艰难或不得志。 2.指遭受艰难的贤人志士。 3.鸣鴺。叫着的鹈鹕。明,通"鸣"。《易.明夷》:"明夷于飞﹐垂其翼。"李镜池通义:"明夷﹐借为鸣鴺。"一说﹐即鸣雉。见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卷三。 4.指太阳下山。 5.鸣弓。谓拉弓发射。 6.大弓。 7.东方之国,日出处。
95 . 女夷
1.传说中掌万物生长之神。后世亦以为花神。见明陈懋仁《庶物异名疏》﹑明冯应京《月令广义》。
96 . 面夷
1.谓使颜面受伤。
97 . 蔑夷
1.轻视。
98 . 鸟夷
1.海岛居民。先秦时指中国东部近海一带的居民。
99 . 逆夷
1. 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
100 . 南夷
1.旧指南方的少数民族。又指南方边远地区。
101 . 呕夷
1.水名。也叫沤夷水或滱水。源出山西浑源县东南枪锋岭,东南流入河北为唐河。 2.古湖泽名。也叫昭馀祁。
102 . 杞夷
1.指古杞国。因《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有"杞桓公来朝,用夷礼"语,故称。
103 . 盘夷
1.犹创伤。盘,通"瘢"。
104 . 平夷
1.平坦。 2.犹平安。 3.平和;平易。 4.荡平;毁平。
105 . 三夷
1.古代居住在浙江东南沿海的三个部族,是百越的一支。
106 . 虔夷
1.犹削除﹐平定。
107 . 戕夷
1.伤害摧残。
108 . 秦昭盟夷
1.指秦昭襄王与夷人刻石为盟事。
109 . 禽夷
1.擒灭。
110 . 戎夷
1.戎和夷。古民族名。泛指少数民族。 2.谓艰险不宁。
111 . 清夷
1.亦作"清彝"。清平;太平。 2.清净恬淡。 3.明白平易。
112 . 伤夷
1.见"伤痍"。
113 . 犬夷
1.即犬戎。
114 . 畎夷
1.即犬戎。又称混夷﹑昆夷。古戎人的一支,在殷周时居于我国西北部。
115 . 删夷
1.削除;剪除。 2.犹删除。
116 . 芟夷
①除草:路旁的杂草都将芟夷尽净。 ②铲除;削平:芟夷僭盗,荡涤凶奸。 ③杀戮:芟夷生灵。
117 . 攘夷
1.抗拒异族入侵。
118 . 三襄夷
1.汉时蜀郡少数民族之一种。
119 . 埽夷
1.扫荡夷灭。
120 . 扫夷
1.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