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场组词
  4. 【场】在中间组哪些词

【场】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别

    1.方言。别处;另外的地方。场花,犹场合。

  • 2 . 绷

    〈方〉撑场面。

  • 3 . 撑

    1.见"撑门面"。

  • 4 . 当出彩

    旧戏表演杀伤时,用红色水涂沫,装做流血的样子,叫做出彩。比喻当着众人的面败露秘密或显出丑态。

  • 5 . 当出丑

    在大庭广众露出丑相,丢脸。

  • 6 . 当献丑

    当:对着,向着。在大庭广众露出丑相,丢脸。

  • 7 . 打

    1.方言。演员在台上走过场。

  • 8 . 打

    1.玩把戏或拳术时,拿绳子或用拳﹑刀作虚势令人后退以围成场地。亦谓在空地上卖艺。

  • 9 . 道

    1.山名。在浙江湖州境内,南朝梁时如讷禅师筑庵于山,遂得名。

  • 10 . 道

    1.和尚或道士作法事的地方。

  • 11 . 电强度

    简称“场强”。描述电场对电荷有作用力这一基本性质的物理量。是矢量,常用符号e表示。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等于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f与它的电量q的比值,即e=fq;其方向与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同。单位为牛/库或伏/米。

  • 12 . 电线

    又称“电力线”。描述电场分布的假想曲线。其上各点的切线方向就是对应各点的场强方向。它分布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场的强弱。可用人为方法制得。静电场中的电场线始于正电荷,终止在负电荷上,是不闭合曲线。

  • 13 . 粉饰

    粉饰:打扮,装饰。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美观。

  • 14 . 定

    戏曲中角色第一次出场说的自我介绍的独白。

  • 15 . 定

    戏曲中角色第一次出场开头所念的诗,通常是四句。

  • 16 . 逢竿木

    比喻偶尔凑凑热闹的人。

  • 17 . 逢游戏

    犹言逢场作戏。偶尔凑凑热闹。

  • 18 . 逢作乐

    犹言逢场作戏。偶尔随俗应酬凑凑热闹。

  • 19 . 逢作趣

    犹言逢场作戏。偶尔随俗应酬凑凑热闹。

  • 20 . 逢作戏

    逢:遇到;场:演戏的场地。原指旧时走江湖的艺人遇到适合的场合就表演。后指遇到机会,偶尔凑凑热闹。

  • 21 . 逢作戏

    ①演艺人遇到合适的地方就开场演戏。 ②比喻遇到机会偶尔玩玩或随俗应酬:半世逢场作戏,险些儿误了终焉计。

  • 22 . 工手工业

    1.把许多手工业者集合在一个工场内,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分工协作进行生产的企业。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个阶段。

  • 23 . 膏绣浍

    指土地肥沃,水沟纵横。

  • 24 . 公共

    1.公众可以去的地方。2.对公众开放的地方(如夜总会 、饭店或旅馆)。

  • 25 . 公共市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买卖国库券、公债等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例如,需要收缩银根时,可以通过出售政府债券,增加银行储备;反之,通过购进政府债券,减少银行储备,以放松银根。是中央银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

  • 26 . 广

    1.即街头剧。一种不受舞台和剧场条件限制,适合广场﹑街头宣传演出的戏剧形式。

  • 27 . 观矮人

    指见识浅鄙者。

  • 28 . 官如戏

    比喻居官者角逐变化无常。

  • 29 . 官现形记

    长篇小说。清代李宝嘉作。六十回。以1900年庚子事变后处于动荡和改革时势下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对中国封建官僚政治体制进行全面的剖析和批判,对清末官场的腐败无能,官吏祸国殃民、惧洋媚洋的丑恶行径作了深刻的暴露,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 30 . 过

    1.戏曲结构中,在重点场子之间的过渡性场子。脚色往往略一露面便过场急下。比喻昙花一现的场景。

  • 31 . 机灯塔

    一种机场地面灯光设备。是飞行员飞达目的地前从远处(50~60千米外)首先要找到的目标。为一种亮度很强的闪烁发光设备。设置在跑道端头。民航机场的灯光是白绿白绿相间,每分钟闪烁十二次。民航机场若靠近水域,则将绿色改为黄色。某些国家的军用机场的灯光把一次白色改为快速连发二次白色,成为白、白绿白、白绿相间。

  • 32 . 尽

    1.到头来;结果。 2.谓自始至终。

  • 33 . 开

    戏曲或某些文艺演出开场时引入本题的道白,比喻文章或讲话等开始的部分。

  • 34 . 拉

    ①指艺人在街头空地招引观众围成场子,进行表演。 ②指撑场面或打开局面:请客~。

  • 35 . 立不稳

    对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不能持之以恒。

  • 36 . 六通头

    1.见"六场通透"。

  • 37 . 六通透

    1.亦称"六阳通头"。 2.戏曲术语。谓于文(唱)﹑武(打)﹑吹(笛﹑唢呐)﹑拉(胡琴)﹑弹(月琴﹑三弦)﹑打(锣鼓)等六种技艺无一不精。一说六场专指六种乐器的演奏﹐即文场的胡琴﹑月琴﹑南弦子﹐武场的单皮﹑大锣﹑小锣。

  • 38 . 皮

    1.庙名。在杭州吴山看江亭附近。

  • 39 . 上

    1.指开在舞台右边的门,为角色登场的出口。

  • 40 . 上

    1.戏剧用语。脚色登场时常先念韵语数句,谓之"上场诗"。可用前人成作,亦可由剧作家自撰。其内容按人物的身份﹑年龄及剧情而有所不同。念过上场诗,接着便自述姓名﹑籍贯﹑身份,或交代与剧情有关的人物和情节。始于元,明清仍之。例如: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白发刁骚两鬓侵,老来灰却少年心。不思再谓皇家俸,但得自安抵万金。老夫姓孟,双名从叔,祖居汴梁扶沟县人氏。"其中"白发刁骚两鬓侵"等四句即为上场诗。

  • 41 . 入

    1.进入比赛﹑演出﹑会议﹑展览会等公共活动场所的入门凭证。一般都印有或注明时间﹑座次﹑票价或持券者应注意的事项。 2.喻指参加某种比赛的资格。

  • 42 . 榷

    1.管理榷场事务的官署。

  • 43 . 社会主义市经济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通过价值规律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的商品经济形式。其特点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对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调节生产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推动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 44 . 水

    1.五代时南唐水上居民所纳的税钱。

  • 45 . 市导向

    企业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来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的营销新观念。相对于过去以企业为中心的旧观念而言。核心是事事处处以得到顾客的满意为目标,从而扩大销售,获取最大利润。

  • 46 . 市调节

    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经济的运行。即由供求变化引起价格涨落,调节社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各个部门的分配,调节生产和流通。符合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能够比较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市场直接联系起来,促进竞争。但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一面,因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必要加强宏观调控。

  • 47 . 市调节价

    由生产者、经营者制定的商品价格和收费标准。在中国,是相对于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的价格形式,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主要形式。包括企业协商定价、议购议销价格、集市贸易价格等。

  • 48 . 市管理

    国家运用法律、政策和经济措施对市场交易活动进行的管理。旨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合法经营和正当竞争,稳定物价,保障消费者权益。内容包括企业登记管理,城乡贸易市场和交易所管理,商标和专利管理,广告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商品质量和计量管理,价格管理等。

  • 49 . 市规则

    参与市场活动的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一般由政府或行业协会制定。包括市场进入规则(如企业注册要达到一定的资本数量)、市场竞争规则(如防止不正当竞争)、市场交易规则(如交易须公平、公开、公正,严禁欺行霸市等)。

  • 50 . 市环境

    对处于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客观条件和因素。主要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的健全完善程度;宏观经济形势;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对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同行企业的竞争力;大众媒体的舆论导向;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进步状况等。

  • 51 . 市机制

    市场经济体系中各种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及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功能。是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主要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 52 . 市价格

    简称“市价”。商品在市场上由买卖双方自行决定的价格。有自由价格、议价、集市贸易价格等形式。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较多地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供大于求时,市价下跌;反之,则上涨。

  • 53 . 市经济

    由市场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对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形式。在这种经济形式下,价值规律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使生产和需求之间保持平衡,推动科技和生产的发展。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前者有极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并伴随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经常出现经济危机。

  • 54 . 市客体

    在市场上用于交换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如各种消费品、生产资料、劳动力、技术、信息、证券、外汇、房地产、产权、旅游和通信服务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 55 . 市体系

    在社会化大生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由各类市场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包括生活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

  • 56 . 市信息

    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的各种情报资料。如商品(包括证券、外汇、房地产、劳动力、旅游服务等)种类、价格、质量以及供求变动等信息。可以从报刊、广播、电视、广告和市场调查中获得。

  • 57 . 市行情

    市场上商品供求和价格高低涨落的变动情况。包括商品价格、股票价格、外汇汇率、银行利率、商品供求及成交数量等行情。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企业作出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有重要指导作用。

  • 58 . 市预测

    对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估量。是经济预测的一种。有国内或国际市场预测、大类商品或个别商品预测、长期或中短期预测等。预测内容包括商品需求与企业销售、商品可供量、商品经济寿命周期、消费者要求等。

  • 59 . 市秩序

    由法律和规章制度加以保证的市场交易关系。包括市场进出秩序(市场主体和客体的进入或退出应符合有关规定)、市场竞争秩序(平等竞争,制止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市场交易秩序(交易公开化规范化)、市场管理秩序等。旨在保证公平交易,平等竞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60 . 市主体

    参与市场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包括企业、居民、政府、其他非赢利性机构(如医院、学校等)和一些中介组织(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其中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 61 . 统一

    关于把电磁场与引力场统一起来的理论。由爱因斯坦等人开始研究,但一直没有成功。20世纪60年代后,把弱相互作用与电磁作用统一起来的温伯格萨拉姆理论获得成功;把弱作用、强作用与电磁作用统一起来的大统一理论,以及把自然界四种相互作用统一起来的超统一、超引力理论也得到很大发展。

  • 62 . 外

    1.谓表面。

  • 63 . 外

    1.指在外面做事见世面的人。

  • 64 . 下

    1.指舞台左首(对观众来说是右首)的出入口,因角色多由此下场,故称。

  • 65 . 下

    1.剧中人物下场时所念的诗,明传奇一般用五﹑七言绝句。内容多概括剧情大要,给人以启发或引人思考。如《琵琶记.蔡宅祝寿》的下场诗为:"逢时对酒合高歌,须信人生能几何?万两黄金未为宝,一家安乐值钱多。"

  • 66 . 下

    1.结局;结果。

  • 67 . 小剧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的戏剧改革运动。针对戏剧的商业化倾向,提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小型业余演出,以提高戏剧的艺术质量并增强其社会作用。中国的爱美剧运动曾受其影响。

  • 68 . 现

    1.在生产场地或出现工作典型的地方召开的有关会议。

  • 69 . 一春梦

    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 70 . 一

    1.希望和努力全部落空。

  • 71 . 一误会

    指一次错怪别人。

  • 72 . 占

    1.行院用语。在嫖客,谓包占妓女;在妓女,则谓于某一场所居于首位。 2.指在酒宴上居于首席。

  • 73 . 竹篮打水一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