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浮组词
  4. 【浮】开头能组哪些词

【浮】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见"浮县"。

  • 2 .

    1.谓梳高髻。

  • 3 .

    1.浮浅的学问。

  • 4 .

    1.亦作"浮烟"。 2.飘动的烟气或云雾。

  • 5 .

    1.无根据的话。 2.浮华不实的言论。 3.空乏不切实际的语言。 4.表面的应酬话。

  • 6 . 言虚论

    浮夸的语言,虚饰的言论。指大话、空话。

  • 7 .

    又称“浮石”。一种多孔浅灰色的喷出岩。因能浮于水面而得名。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和石英。常分布在火山口附近,与其他火山岩共生。广泛用作混凝土材料和化学工业中的过滤器、洗涤剂、催化剂等。

  • 8 .

    1.宋制,场盐例由官收,各有定额,额外所馀谓之"浮盐",与"正盐"相对。

  • 9 .

    1.表面地推演。

  • 10 .

    ①浮华艳丽:衣饰~。 ②辞章华美而内容贫乏:词句~。

  • 11 .

    1.犹遨翔。 2.在水中浮游。 3.轻飘。

  • 12 .

    1.指鱼浮于水面以就阳光。 2.日光。

  • 13 .

    1.在水面或空间飘浮荡漾。 2.呈现。

  • 14 .

    1.谓薄而轻的叶子。 2.指荷叶。

  • 15 . 一大白

    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白:罚酒用的酒杯。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

  • 16 .

    1.飘浮移动。

  • 17 .

    1.虚妄不实。

  • 18 .

    1.见"浮蚁"。

  • 19 .

    1.没有根据的议论。

  • 20 .

    1.轻浮放荡。

  • 21 .

    1.谓多余的支出。

  • 22 .

    1.浅埋。

  • 23 .

    1.犹遮蔽。 2.指云雾等遮蔽物。

  • 24 .

    1.玄虚之词。指玄理。 2.犹靡靡之音。

  • 25 .

    1.划船游乐。 2.谓轻薄淫佚。 3.指轻薄淫佚之徒。 4.虚浮。

  • 26 .

    1.飘浮升腾貌。

  • 27 .

    1.不必要的开支。

  • 28 .

    1.同"浮游"。

  • 29 .

    ①在水面上漂浮移动:~生物。 ②〈书〉漫游:~四方。

  • 30 . 游生物

    生活在海洋或湖沼中,行动能力微弱,全受水流支配,并且身体较小的动物或植物,如水母、藻类。

  • 31 .

    1.朝生夕死的小虫。

  • 32 .

    1.不实在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2.轻薄话。

  • 33 . 语虚辞

    指大话、空话。

  • 34 .

    1.游荡懒惰。

  • 35 .

    1.见"浮玉山"。

  • 36 . 玉山

    1.亦省称"浮玉"。 2.传说仙人居住的地方。 3.指今江苏省镇江市的金山﹑焦山。

  • 37 .

    1.犹虚名。

  • 38 .

    多余的人员:裁汰~。

  • 39 . 圆子

    1.即汤圆。煮熟即上浮,故名。又名汤团﹑粉果。

  • 40 .

    1.浮在水面的月影。

  • 41 .

    1.浮现,闪跃。

  • 42 .

    飘浮的云彩:~蔽日。

  • 43 . 云蔽日

    浮云遮住太阳。原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后泛指小人当道,社会一片黑暗。

  • 44 . 云朝露

    漂浮的云彩,清晨的露水。比喻时光易逝,人生短促。

  • 45 . 云富贵

    浮云:飘浮的云彩。把富贵看成飘浮的云彩。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 46 . 云惊龙

    浮云:飘浮的云彩,这里指姿态飘逸。形容笔势轻快敏捷而有力。

  • 47 .

    1.多而杂。

  • 48 .

    1.骤来的灾祸。

  • 49 .

    1.浮华的辞藻。 2.浮在水面上的藻类植物。

  • 50 .

    轻浮急躁:性情 ~。

  • 51 .

    1.随波逐流。 2.喻升降﹑盛衰﹑得失。 3.犹沉溺;沉沦。

  • 52 . 湛连蹇

    指宦海浮沉,遭遇坎坷。

  • 53 .

    1.超额征收。

  • 54 .

    1.气向上蒸发。

  • 55 .

    1.谓斟酒满杯。

  • 56 .

    水肿的通称。

  • 57 .

    1.行船。 2.漂在水上的船。

  • 58 .

    1.沙漠中的小洲。 2.浮在水边。谓投水自尽。

  • 59 .

    1.梁上柱。

  • 60 .

    鱼漂。

  • 61 .

    1.见"浮踪"。

  • 62 . 踪浪迹

    浮:飘浮;浪:流浪。飘浮不定的踪影,到处流浪的足迹。比喻四处飘泊,不安定的人或生活。

  • 63 .

    1.虚浮奇巧;虚浮不实。

  • 64 .

    1.浮声与切响。即声音的平仄。

  • 65 .

    1.轻飘貌。

  • 66 .

    1.指青天。

  • 67 .

    1.水边一种能制磬的石头。

  • 68 .

    1.即浮丘公。 2.复姓。汉有浮丘伯。见《汉书.儒林传.申公》。

  • 69 . 丘伯

    1.即浮丘公。

  • 70 . 丘公

    1.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71 .

    1.浮在酒面上的泡沫或膏状物。

  • 72 .

    1.指外感初期的表热。

  • 73 .

    1.在外流浪的人。 2.迷惑人。

  • 74 .

    1.虚荣。

  • 75 .

    1.亦作"浮宂"。 2.多馀。 3.指浮员﹐冗官。

  • 76 .

    1.见"浮冗"。

  • 77 .

    1.铺张华丽。

  • 78 .

    1.即扶桑。指太阳出来的地方。

  • 79 .

    1.山名。即包山﹑狮子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本屹立钱塘江心,宋元以来随着泥沙沉积,遂与北岸大陆连接。 2.山名。即今广东省饶平县西北浮山。南宋末与元兵交战于此。 3.山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南。 4.指海市蜃楼。

  • 80 .

    1.表层的轻伤。

  • 81 .

    1.古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在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浮觞"。 2.指饮酒。

  • 82 . 上水

    1.谓巴结上司。

  • 83 .

    1.乘舟渡水。

  • 84 .

    1.即筏子。

  • 85 .

    1.亦作"浮沉"。 2.古代一种祭河川的仪式。 3.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4.随波逐流。谓追随世俗。 5.喻升降﹑盛衰﹑得失。 6.埋没;沉沦。 7.出现和消失。 8.指书信未送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羡作豫章郡太守。临去﹐都下人因寄百计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后称书信未送到为"浮沈"。

  • 86 .

    ①指短暂虚幻的人生(对人生的消极看法):~若梦。 ②浮在水面上生长:浮萍~在池塘中。

  • 87 . 生六记

    笔记。清代沈复著。六卷。系作者在嘉庆年间所写的回忆录。分《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六部分。后两记已佚。主要记叙作者与其妻陈芸的家庭生活,其间悲欢离合,写得朴素真挚,凄恻动人。

  • 88 . 生切响

    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

  • 89 . 生若寄

    浮生:虚浮的人生。人生虚浮,如同寄居在世间。

  • 90 . 生若梦

    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 91 . 声切响

    浮声:平声;切响:仄声。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也泛指音韵的纤细低沉和洪亮高亢。

  • 92 .

    浮在水上的尸体。

  • 93 .

    1.山名。在东海。 2.山名。在今江西省南康县西,形如覆钟,水环其外。 3.岩浆凝成的海绵状的岩石。很轻,能浮于水面,故名。 4.石磬。

  • 94 . 石沉木

    比喻是非颠倒。

  • 95 . 石沈木

    1.亦作"浮石沉木"。 2.喻是非颠倒。

  • 96 .

    1.浮华不实。

  • 97 .

    1.多谓不事耕作而食。

  • 98 . 士德

    诗剧。德国歌德作于1808-1831年。取材于民间传说。浮士德博士为寻求人生的意义,在魔鬼靡非斯特引诱下,以自己的灵魂换得它的帮助,经过书斋、爱情、宫廷、美的梦幻等历程,于生命的最后时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领悟了人生的目的。

  • 99 . 士德博士的悲剧

    剧本。英国马洛作于1588年。浮士德博士为追求无限的知识以征服自然,毅然叛离上帝,以自己的灵魂换取役使魔鬼二十四年的权利,期满后被魔鬼劫往地狱。

  • 100 .

    1.人间,人世。旧时认为人世间是浮沉聚散不定的,故称。

  • 101 . 世绘

    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民间绘画。“浮世”是现世的意思,描绘题材大多是民间风俗、俳优、武士、游女、风景等,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风格。初以墨色印刷,称“墨折绘”;后发展为“丹绘”、“红折绘”、“锦绘”等多色的表现样色。以色彩明艳、线条简练为特色。曾得到广泛的流传和发展,至18世纪末逐渐衰落。代表人物有铃木春信、葛饰北斋和安藤广重等。

  • 102 .

    1.虚夸文饰。 2.奢侈豪华的装饰。

  • 103 .

    1.额外征收。

  • 104 . 收勒索

    用强迫手段额外征收。同“浮收勒折”。

  • 105 . 收勒折

    用强迫手段额外征收。

  • 106 .

    1.见"浮疏"。

  • 107 .

    1.亦作"浮疎"。 2.浮华不实。 3.肤浅,粗疏。

  • 108 .

    在水里游。

  • 109 .

    1.虚浮不实的言谈。

  • 110 .

    1.谓光上浮。

  • 111 .

    1.即罘罳。古代设在宫门外或城角的屏。用以守望和防御。

  • 112 .

    1.浮薄的习俗。 2.浅薄,粗俗。

  • 113 .

    1.额外勒索。

  • 114 .

    1.没有固定地点的售货摊。

  • 115 .

    1.亦作"浮谭"。 2.没有根据﹑没有内容的空谈。

  • 116 .

    1.见"浮谈"。

  • 117 .

    1.即桴炭。一种质轻而松,极易着火燃烧的木炭。

  • 118 .

    1.犹客套。

  • 119 .

    1.犹跳跃。 2.飞扬。

  • 120 .

    漂浮在水面上的密闭金属筒,下部用铁锚固定,用来系船或做航标等。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