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结尾能组哪些词
- 1 . 冰天雪窑-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 2 . 成窑- 1.见"成窑"。 
- 3 . 柴窑- 1.古代著名瓷窑之一。故址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传为五代周世宗柴荣指令建造,故名。当时称为御窑,到宋代始称柴窑。相传所烧瓷器,质地甚佳,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誉。参阅明曹昭《格古要论·柴窑》﹑清梁同书《古铜瓷器考·柴窑》。 
- 4 . 瓷窑- 1.亦作"瓷窑"。 2.烧制瓷器的窑。 
- 5 . 磁州窑- 1.宋代北方民间著名瓷窑之一。故址在今河北省磁县漳河两岸的观台镇东艾村冶子村附近,古代属磁州,故名。 
- 6 . 地窑- 1.地窖。 
- 7 . 弟窑- 1.宋代著名瓷窑之一。相传南宋时有章姓兄弟二人在龙泉烧造瓷器,兄名生一﹐所烧者称哥窑;弟名生二﹐所烧者称弟窑。所谓龙泉窑一般皆指弟窑. 
- 8 . 定窑- 1.古代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曲阳涧磁村﹑燕山村。古代属定州,因名。唐时已烧白瓷,至宋代而著名。后亦用以称定窑所烧制的瓷器。 
- 9 . 哥窑- 1.宋瓷窑名。窑址在浙江龙泉县南七十里华琉山下。北宋处州龙泉县旧有龙泉窑,南宋章生一﹑生二兄弟在此制瓷,各主一窑。生一所制之瓷号哥窑,生二所制者号弟窑。哥窑之瓷以胎细质白着称。参阅明王世贞《宛委馀编》卷十五﹑清朱琰《陶说.说古.古窑考》。 
- 10 . 官窑- 1.亦作"官窑"。 2.宋代著名瓷窑之一。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宫廷自建瓷窑烧造瓷器,故称。其色以粉青为上,其纹以冰裂鳝血为高。南渡后,又于杭州别建新窑。又明清两代景德镇御器厂所烧瓷器,一般亦称官窑。 
- 11 . 寒窑- 1.阴冷的窑洞。谓破窑洞。旧时穷苦人常赖以栖身。 
- 12 . 灰窑- 1. 一种制造玻璃用耐火材料做的焙窑或炉。 
- 13 . 吉州窑- 1.亦称"吉州窑"。 2.宋代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吉州(今江西吉安永安镇),因名。后亦称其窑所出瓷器为"吉州窑"。 
- 14 . 建窑- 1.宋代著名瓷窑。窑,同"窑"。(1)窑址原在福建建安(今建瓯),后迁建阳。所烧黑釉瓷器,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当时被誉为上品。器底刻有"供御"﹑"进琖"等字样。明曹昭《格古要论.古建窑》:"建窑器出福建,其碗盏多是……色黑而滋润。有黄兔斑滴珠大者真,但体极厚,俗甚少见薄者。"清朱琰《陶说.古窑考》:"宋时……以建安兔毫盞为上品,价亦甚高。"(2)窑址在福建德化。又称德化窑。所烧瓷器色白润,称建瓷,又称白瓷,以佛像最佳。清朱琰《陶说.古窑考》:"建窑,在福建泉州府德化县。" 
- 15 . 钧窑- 1.古代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古代属钧州﹐故名。北宋﹑金﹑元都烧造。钧窑利用氧化铜﹑铁呈色不同这一特点﹐烧成蓝中带红或带紫的色釉。红﹑紫的色泽如玫瑰﹑海棠﹐非常艳丽。胎骨灰白色﹐釉细而润。其中佳品﹐底部刻有数目字﹐均出自禹州市钧台窑址﹐是北宋末为宫廷烧造的。除禹州市外﹐邻近的临汝﹑郏县﹑登封﹑新安﹑汤阴﹑安阳﹑鹤壁以及河北省磁县等瓷窑﹐都仿烧钧窑瓷器。 
- 16 . 均州窑- 1.北宋阳翟(今河南禹县)所造瓷器。因其地有钧台,故名钧窑,俗作均窑。金改阳翟为钧州(即均州),历代制造瓷器。 
- 17 . 隆窑- 1.即隆庆窑。 
- 18 . 隆庆窑- 1.明隆庆年间窑制瓷品的通称。 
- 19 . 龙虎窑- 1.喻隐士的居所。 
- 20 . 龙泉窑- 1.亦作"龙泉窑"。 2.宋瓷窑名。因在浙江省龙泉县而得名。所产为青瓷,土细质厚,色葱翠,釉彩多碎纹。 
- 21 . 民窑- 1.旧指民家经营的窑。与官窑相对。 
- 22 . 轮窑- 1.即环窑。硅酸盐工业的一种连续烧成设备。具有环形的隧道结构。用于烧制砖﹑瓦﹑粗陶器及耐火材料等。 
- 23 . 内窑- 1.南宋青瓷器名窑之一。 
- 24 . 煤窑- 1.用手工开采的小型煤矿。 
- 25 . 年窑- 1.清雍正年间景德镇官窑烧造的瓷器。因雍正四年(1726年),年希尧以督理淮安板闸关,兼管镇厂窑务,故名年窑。雍正六年后,由唐英任驻厂协理官。釉色发明很多,以胭脂水釉为最着。 
- 26 . 彭窑- 1.元代名匠彭均宝烧窑于霍州,制品仿北宋定窑﹐胎薄质细﹐净白尚素﹐当时称为"彭窑"。又称"新定窑"。参阅明曹昭《新增格古要论.古窑器论.彭窑》。 
- 27 . 瓶窑- 1.烧制小型器物的瓷窑。 
- 28 . 破瓦寒窑- 指穷苦人住的简陋破旧的房屋。 
- 29 . 汝窑- 1.亦作"汝窑"。 2.北宋著名的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县境内,古代属汝州,故名。元佑初年曾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瓷器,与官窑﹑钧窑﹑哥窑﹑定窑合称五大名窑。所产瓷器,胎骨深灰色,釉色近于雨过天青或淡白,釉汁莹厚滋润,或有棕眼隐纹像蟹爪。亦指汝窑所产瓷器。 
- 30 . 竖窑- 1.由具有垂直轴线的钢外壳和耐火砖内衬组成的一种窑炉。 
- 31 . 唐窑- 1.清乾隆前期景德镇官窑所造瓷器。因唐英掌管窑务,故名。唐英从乾隆元年到十四年(1736-1749)﹑十七年到二十一年(1752-1756)先后任淮安关﹑九江关监督,兼理景德镇窑务。其时景德镇所造各色釉彩,仿造各种古瓷,以工细着称。所作珐琅彩,尤为精美。模仿剔牙﹑竹木刻﹑牙角雕,俱逼真。 
- 32 . 炭窑- 1. 用来烧制木炭的炉子或加热室。 
- 33 . 天井窑- 也称“地坑窑”。窑洞的一种。流行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黄土地区。先在平坦的冈地上,凿掘方形或长方形深坑,造成人工崖面,再沿坑面开凿窑洞。深坑面积相当于庭院,俗称“地坑院”或“天井院”。坑院各面窑洞,一如地面四合院。院内挖有地沟或掘渗井排水。地坑边缘,筑矮墙防护。 
- 34 . 瓦窑- 1.见"瓦窑"。 
- 35 . 宣德窑- 1.明宣德年间于江西景德镇所设的官窑。所选瓷器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参阅清朱琰《陶说》。 
- 36 . 土窑- 1.窑洞。 2.烧制陶器的窑。 3.手工开采的煤窑。 
- 37 . 碗窑- 1.烧制瓷器的窑。 
- 38 . 西窑- 1.宋代著名磁器窑之一。在山西省霍州(今霍州市)﹐故又称"霍窑"。 
- 39 . 虾蟆窑- 1.窑名。明末景德镇有小街﹐烧瓷小如虾蟆﹐故名;又以窑在旧昌南镇﹐亦名小南窑。其器粗﹐质薄而坚﹐色白带青﹐盛行于世。 
- 40 . 宣窑- 1.亦作"宣窑"。 2.宣德窑的省称。 
- 41 . 新定窑- 1.元代名匠彭均宝烧窑于霍州﹐制品胎薄质细﹐净白尚素﹐仿北宋定窑﹐故称为"新定窑"。又称彭窑。参阅明曹昭《新增格古要论.古窑器论.彭窑》。 
- 42 . 越窑- 1.唐至宋代著名青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浙江馀姚上林湖一带,古代属越州,因名。 
- 43 . 永乐窑- 1.又名永窑。明永乐年间景德镇官窑名。烧制的瓷器甚薄。以甜白最常见,半脱胎者最著名,鲜红色最宝贵。所造压手杯,式样精妙,为传世珍品。参阅清朱琰《陶说.永乐窑》。 
- 44 . 臧窑- 1.清康熙中期景德镇烧制的官窑瓷器。因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七年(1681-1688)臧应选驻厂督造,故名。以鲜红者为最。 
- 45 . 御窑- 1.见"御窑"。 
- 46 . 章窑- 1.宋代著名瓷窑之一。时宋处州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县)章姓兄弟并制窑烧瓷﹐兄窑曰哥窑﹐弟窑曰章龙泉窑﹐简称章窑。 
- 47 . 装窑- 1. 将陶瓷工件装入窑内,以备烧制。 
- 48 . 砖窑- 1.烧砖的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