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结尾能组哪些词
1 . 跋题
1.题跋。
2 . 百鸡问题
中国古代著名算题。原载《张邱建算经》卷下第三十八题:“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雏各几何?”如设鸡翁数为x,鸡母数为y,鸡雏数为z,就可得一次不定方程组:x+y+z=100,5x+3y+13z=100。原书虽列出全部三组正整数答案:(4,18,78)、(8,11,81)、(12,4,84),但对解法根据没有详述。后世很多人研究此题,并各自得出解法,称为“百鸡术”。
3 . 不题
1.旧章回小说用语,犹言按下不表。 2.不提起。
4 . 榜题
1.匾额题字。
5 . 摽题
1.谓在器物﹑书籍﹑文章或字画上作题记文字。摽﹐通"标"。
6 . 白题
1.古代匈奴部族名。俗以白色涂额﹐故名。《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复从击韩信胡骑晋阳下﹐所将卒斩胡白题将一人。"裴骃集解引服虔曰﹕"胡名也。"《南史.裴松之传》﹕"时西北远边有白题及滑国遣使由岷山道入贡﹐此二国历代弗宾﹐莫知所出。"宋刘肃《<片玉集>序》﹕"白题﹑八滑之事既陈﹐而当世之疑已释。"一说﹐古代匈奴部族胡人所戴的毡笠。
7 . 板题
1.木板匾额。
8 . 保题
1.向上推荐,以使其得到提拔任用。
9 . 标题
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大~ㄧ副~ㄧ通栏~。
10 . 策题
1.科举策试的试题。
11 . 倍立方问题
见“尺规作图不能问题”(977页)。
12 . 本题
谈话和文章的主题或主要论点:这一段文字跟~无关,应该删去。
13 . 表题
1.指科举考试中的表章文体的试题。
14 . 成问题
1. 存有疑问或出现难题。
15 . 参题
1.亦作"参提"。 2.奏请朝廷惩处。
16 . 尺题
1.指信函。
17 . 宸题
1.帝王的亲笔题字。
18 . 承题
1.申述题意。八股文中之第二股叫"承题"。
19 . 斥题
1.榱题。今称出檐﹐椽之伸出于屋檐下者。语本《孟子.尽心下》:"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
20 . 尺规作图不能问题
不可能用尺规作图完成的作图问题。其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为几何三大问题的古典难题:(1)三等分角问题--三等分一个任意角;(2)倍立方问题--作一个立方体,使它的体积是已知立方体的体积的两倍;(3)化圆为方问题--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已知圆的面积。在2400年前的古希腊已提出这些问题,直至1837年,法国数学家万芝尔才首先证明“三等分角”和“倍立方”为尺规作图不能问题。1882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证明π是超越数后,“化圆为方”也被证明为尺规作图不能问题。
21 . 出题
1.出考试题目;命题。
22 . 撮题
1.概括提示。
23 . 词题
1.词的题目。
24 . 次生环境问题
也称“第二环境问题”。人为扰乱生态系统后产生的环境问题。因人类不明智的社会经济活动而引发,致使环境的结构与状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产生环境污染与公害。
25 . 次题
1.清代科举考试八股文﹐按规定要从"四书"中截词或短句出三个题目﹐其第二道试题﹐称"次题"。
26 . 榱题
1.亦作"榱提"。 2.屋椽的端头。通常伸出屋檐,因通称出檐。
27 . 大题
1.明清科举考试以"五经"文命题曰大题;以"四书"文命题曰小题。 2.指全书的总题目﹑大标题。
28 . 搭截题
1.清代科举考试八股文,有取经文中某段末句和下一段的首句;或上句的后半句或末一字和下句的上半句或第一字,连接起来作试题的,称"搭截题"。亦省作"搭题"﹑"搭截"。
29 . 搭题
1.见"搭截题"。
30 . 颠题
1.嘴里念叨,心中挂念。
31 . 点题
用扼要的话把谈话或文章的中心意思提示出来。
32 . 雕题
1.古代部落名。因额上刺花纹﹐故称。题﹐额。 2.泛指额上刺花纹。
33 . 粉题
1.傅有白粉的前额。题,额头。
34 . 发题
1.阐发题意。 2.指阐发题意之文。
35 . 额题
1.匾额上的题字。
36 . 分题
1.诗人聚会,分探题目而赋诗,谓之分题。又称探题。
37 . 封题
1.物品封装妥善后﹐在封口处题签。 2.特指在书札的封口上签押。 3.引申为书札的代称。 4.犹封奏。
38 . 副标题
副题。
39 . 副题
加在文章、新闻等标题旁边或下面作为补充说明的标题。也叫副标题。
40 . 棺题
1.棺材前端的突出部分。
41 .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邓小平1986年9月至11月几次谈话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内容节录。编入《邓小平文选》第3卷。指出不改革体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改革的内容是党政分开,权力下放,精简机构;改革不能照搬西方,不能搞自由化。
42 . 和题
1.符合题旨,从正面立论。
43 . 哈密顿问题
图论中的著名问题之一。英国数学家哈密顿于1859年以游戏的形式提出:把一个正十二面体的二十个顶点看成二十个城市,要求找出一条经过每个城市恰好一次而回到出发点的路线(如图)。这条路线就称“哈密顿圈”。一百多年来,对哈密顿问题的研究,促进了图论的发展。
44 . 葫芦题
1.见"葫芦提"。
45 . 话题
谈话的中心:~转了ㄧ换个~接着说。
46 . 合题
1.切合题意。
47 . 鸿题
1.对大手笔题字的敬称。 2.古代达官巨富死后,需在一个形如小碑的木质牌位上写明官衔名字,某人之"神主"。其"主"字先写成"王",空出一个点的位置。待出殡之日聘请有声望的人任点主官,用朱笔将点补上,称为"题主"。"鸿题"即为点主官的别称。
48 . 缄题
1.信函的封题。亦指书信。
49 . 化圆为方问题
见“尺规作图不能问题”(977页)。
50 . 画题
1.在文书上签字,表示认可。 2.画的标题。
51 . 汇题
1.汇齐题奏。
52 . 鸡兔同笼问题
中国古代著名算题。原载《孙子算经》卷下第三十一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解法是:(总足数-总头数×2)÷4=兔子数;(总头数×4-总足数)÷2=鸡数。此问题流传日本等国,闻名于世。
53 . 讲题
1.讲演的题目。 2.讲解题目。
54 . 奬题
1.奖掖揄扬。
55 . 金题
1.泥金书写的题签。
56 . 谨题
1.给诗文书画写题记或跋文的常用语。表示谦敬之意。 2.明清大臣上题本的用语。表示恭敬之意。明清时奏章有题本﹑奏本之别﹐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清末废﹐专用奏折。
57 . 截搭题
1.旧时考试将经书语句截断牵搭作为题目,叫截搭题。
58 . 解题
1.对书籍的作者﹑卷次﹑内容﹑版本的说明。 2.解说诗文之标题。
59 . 借题
1.借用某种名目或理由。
60 . 镌题
1.在金石器物上刻写。
61 . 具题
1.谓题本上奏。 2.指申报朝廷的题本。
62 . 扣题
围绕主题;切题:作文要~。
63 . 阄题
1.以拈阄的方法确定题目。文人分题赋诗的一种方式。
64 . 老问题
1.一个反复发生的课题或项目。如:引起激烈争论的老问题。2.一种陈旧的项目。如:长期存在的老问题。
65 . 駃题
1.见"駃騠"。
66 . 离题
(文章或议论的内容)离开主题:~万里 ㄧ他说着说着就离了题。
67 . 考题
考试的题目。
68 . 口题
1. 指木版书在版口中刻的书名、卷次、页数或刻工姓名等。
69 . 开题
1.传说中的国名。 2.犹宣讲。
70 . 课题
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重大事项:科研~。
71 . 漫题
1.信手书写的文字。
72 . 列题
1.清代吏部列记京官官名和履历的题本。
73 . 例题
说明某一定理或定律时用来做例子的问题。
74 . 卖题
1.旧指主考官受贿后泄露试题。
75 . 留题
①在参观或游览的地方写下(意见、感想等):~簿。 ②〈书〉游览名胜时因有所感而题写的诗句。
76 . 难题
1.不易解答的题目。 2.不易解决的问题。
77 . 论题
1.诗文的题目﹔议论的题目。 2.逻辑学上指真实性需要证明的命题。
78 . 骂题
1.谓批斥题旨,从反面立论。
79 . 母题
1.主旨,主题。
80 . 名题
1.名称标题。 2.犹题名。
81 . 命题
通常指表示判断的陈述句。一般认为,凡陈述句都表示判断,都是命题;而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则不直接表示判断,不是命题。也有人对命题和判断不作区别,认为是一回事。
82 . 破承题
1.科举时代八股文中的"破题"和"承题"。"破题"用两句话点破题目要义;"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阐明之。这是八股文开头的最要紧的两股。
83 . 拟题
1.应试举子揣度命题。 2.拟定题目。
84 . 篇题
1.篇章的标题。
85 . 偶题
1.偶然而题。多见于旧诗题,如唐杜甫有《偶题》诗,宋陆游有《晨起偶题》诗等。
86 . 七桥问题
著名古典数学问题之一。在哥尼斯堡的一个公园里,有七座桥将普雷格尔河中两个岛及岛与河岸连接起来(如图)。问是否可能从这四块陆地中任一块出发,恰好通过每座桥一次,再回到起点?欧勒于1736年研究并解决了此问题,他把问题归结为如下右图的“一笔画”问题,证明上述走法是不可能的。
87 . 跑题
1.离开正题。
88 . 谦题
1.敬称他人对自己所下的品评。
89 . 品题
1.品评的话题﹑内容。 2.谓评论人物,定其高下。 3.观赏;玩赏。 4.对诗文书画等的评论。亦指诗文书画上的题跋或评语。
90 . 擒题
1.扣紧主题。
91 . 偏题
1.冷僻的考题。
92 . 破题
1.唐宋时应举诗赋和经义的起首处,须用几句话说破题目要义,叫破题。明清时八股文的头两句,亦沿称破题,并成为一种固定的程式。
93 . 前题
1.以前已读的书卷。 2.谓诗题同前一首。如清蒋景祁《瑶华集》载有顾有年的《前题》诗,意即诗题与前首周积贤的《春闺》相同。
94 . 切题
1.切合题旨。
95 . 签题
1.书籍封面的标题。
96 . 三等分角问题
见“尺规作图不能问题”(977页)。
97 . 山题
1.古代妇人首饰步摇的底座。因其形象山,着于额前,故名。
98 . 束题
1.指束股,八股文的末段。
99 . 省题
1.见"省题诗"。
100 . 诗题
1.诗的题目。 2.诗的题材。
101 . 试题
1.考查知识和技能时要求解答的问题。
102 . 手题
1.亲手题识。
103 . 书题
1.指书信。 2.泛指写在书籍前或后的文字。 3.书籍的标题。
104 . 四色问题
将一张地图着色,要求凡有公共边界的两个国家或地区染色不同。1840年德国数学家牟比乌斯首先提出猜想:对于平面上的任何地图,用四种颜色就足够了。1976年美国的阿普尔等人借助电子计算机,证明了四色猜想成立。
105 . 素题
1.谓端额不加采饰的梁柱。 2.在白绢上题诗作文。亦泛指写作诗文。
106 . 算题
1. 数学(一般指算术)的练习题。如:这道算题很难。
107 . 探题
1.文人用抽签方式分题赋诗。
108 . 谈谈辩证法问题
列宁作于1915年。阐明辩证的发展观与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区别,指出了辩证法的实质。阐明认识的辩证法问题,指出了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109 . 通栏标题
1. 书籍报刊上贯通整个版面不分栏的大标题,尤指在第一版上。
110 . 头题
1.杂志目录栏中最前面的篇目。
111 . 文不对题
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112 . 贴题
1.切合题目。
113 . 习题
1.教学上供练习用的题目。
114 . 肖题
1.切题。
115 . 偷换论题
通常指在证明过程中把需要证明的判断偷换为另一个判断。例如,本应证明“美术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却去证明“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反驳中把需要反驳的判断偷换为另一个判断,也是偷换论题。
116 . 物不知数问题
中国古代著名算题。原载《孙子算经》卷下第二十六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当时虽已有了答案23,但它的系统解法是秦九韶在《数书九章·大衍求一术》中给出的。大衍求一术是中国古算中最有独创性的成就之一,属现代数论中的一次同余式组问题。
117 . 问题
①要求解答的题目:考卷上有六个问题|我提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②需要研究解决的疑难和矛盾:交通问题|不成问题|没问题|写什么是一个问题,怎么写又是一个问题。 ③关键;重点:问题在于廉政|问题在于资金。 ④意外事故:出问题|发生问题。
118 . 未冠题
1.旧时科举考试给未冠者专出的试题,比较容易解答。
119 . 五题
1.宋代,入翰林学士院须试内制﹑外制﹑批答﹑诗﹑赋五项,称为"五题"。
120 . 无题
1.诗文有用"无题"为题的,表示无题可标或不愿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