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在中间组哪些词
1 . 挨头子
1. 受批评,受责备。如:你再迟到,一定要挨头子。
2 . 傲头傲脑
形容倔强、桀骜不驯的样子。
3 . 奔头儿
经过努力奋斗,可指望的前途:有~ㄧ没~。
4 . 猜头儿
1.谜语。
5 . 鼻头出火
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6 . 昂头阔步
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备发或态度傲慢。参见“昂首阔步”。
7 . 昂头天外
昂:抬起。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8 . 昂头挺胸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参见“昂首挺胸”。
9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10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比喻在取得很高的成就后争取更高的成就。
11 . 暗头里
1.方言。暗中。
12 . 白头不终
指夫妇不能偕老。
13 . 白头达
1.南朝齐庄严寺僧达的别称。
14 . 白头到老
白头:头发白。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15 . 抱头大哭
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的样子。
16 . 抱头鼠窜
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17 . 抱头缩项
抱着头,缩着脖子。形容退败畏缩,不敢向前。
18 . 抱头痛哭
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19 . 白头相守
指夫妻恩爱相守到老。
20 . 白头偕老
白头:头发白;偕:共同。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21 . 白头新
1.同"白头如新"。
22 . 白头行
1.旧时广东人称头缠白布的波斯人所设的商行。
23 . 白头吟
1.乐府楚调曲名。 2.古琴曲名。
24 . 白头之叹
指妇女被遗弃而作晚景凄凉之叹。
25 . 包头市
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南临黄河,北依大青山。蒙古语为“包克图”,意为“有鹿的地方”。1938年设市。人口1268万(1995年)。为中国华北地区牲畜、毛皮和粮食、药材的重要集散地。有著名的包头钢铁公司,为中国重要的钢铁基地之一,有“草原钢城”之称。
26 . 熬头儿
1.方言。谓经受艰难困苦后,可能获得美好生活的希望。
27 . 鳌头独占
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28 . 巴头探脑
形容伸着头偷看。
29 . 白头迭雪
1.见"白头蹀跇"。
30 . 白头蹀跇
1.形容老人发白体弱。
31 . 白头而新
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同“白头如新”。
32 . 白头宫女
1. 指上阳宫的老宫女,她们是在唐玄宗天宝末年送到这里来的,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也写到这件事,诗中说:“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33 . 白头亲
1.年老的父母。
34 . 白头人
1.白发老人。 2.旧时广东人称头缠白布的波斯(今伊朗)人。
35 . 白头如新
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36 .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倾盖:停下车子,指初次相逢。指相识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有的刚认识,却象老友一样。比喻感情的厚薄是不以时间长短来衡量的。
37 . 白头山
长白山主峰。在吉林省东南中国、朝鲜两国边界上。休眠火山。山顶有火山口湖天池,湖周环列十六座高峰。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源地。
38 . 白头山天池
在中国和朝鲜边境的长白山主峰白头山顶。火山口湖。面积98平方千米。最大水深373米,为中国最深的湖泊。湖水由北边缺口流出,跌落成高68米的长白瀑布,为松花江源地。
39 . 白头帖子
1.匿名信;不具名的招帖。
40 . 白头翁
①即“白头鹎”。鸟纲,鹎科。头顶黑色,枕部白色,故名。以昆虫、杂草种子和浆果为食。雄鸟善鸣,可作笼鸟观赏。 ②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株上有白色柔毛。早春开花。瘦果多枚相聚,呈头状,上有长白毛,外观似一堆白发,故名。根可入药,能清热解毒。
41 . 白头乌
1.白头颈的乌鸦。
42 . 白头相并
犹言白头偕老。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43 . 豹头环眼
形容人的面目威严凶狠。
44 . 豹头枕
1.枕名。唐韦后妹作之以辟邪。
45 . 败子回头金不换
指不干正事的人改邪归正比金子还可贵。
46 .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47 . 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
48 . 半截回头人
1.指再嫁的寡妇。
49 . 半头晌
1.方言。约指上午九﹑十点钟以前。
50 . 半头帻
1.古时童子的头巾。
51 . 棒头出孝子
1.谓对子女要实行严格的教育,才能教出成器的孩子。
52 . 宝头儿
1.见"宝盖头"。
53 . 笨头笨脑
笨:愚钝。形容不聪明,头脑反应迟钝。
54 . 笔头不倒
1.谓书写不停。
55 . 笔头儿
①毛笔、钢笔等用以写字的部分。 ②指写字的技巧或写文章的能力:他~有两下子ㄧ你~快,还是你写吧!也说笔头子。
56 . 笔头公
1.笔公。
57 . 笔头生花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58 . 扁担没扎,两头打塌
扎:扁担头的插栓或做卡。打塌:打滑,滑落下来。扁担两头没有插栓或没做卡口,两头滑落,担子挑不起来。比喻前后失算,两头落空,一无所获。
59 . 扁担脱,两头虚
脱:脱落。扁担没有挡头,挂在两头的东西都会滑落。比喻两头落空。
60 . 不知头脑
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犹不知所措。
61 . 本头儿
1.著作的俗称。
62 . 本头钱
1.本钱。
63 . 碧头巾
1.绿色的头巾。用以裹有罪官吏之头,作为一种处罚。
64 . 篦头待诏
1.古代从事理发业的人。
65 . 篦头铺
1.犹言理发店。
66 . 别头场
1.唐宋科举制度,为避免应试者与考官有亲故等关系的嫌疑而另设的考场。
67 . 别头试
1.唐宋科举制度中,因应试者与考官有亲故关系或其他原因,为避嫌疑而另设的考试。
68 . 床头柜
1. 一种小型床侧柜,放置灯具等物。
69 . 床头金尽
床头钱财耗尽。比喻钱财用完了,生活受困。
70 . 床头钱
1.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五:"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后因称买酒之钱为"床头钱"。
71 . 床头人
1.指妻子。
72 . 床头捉刀人
床:指坐榻;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站在坐榻边的卫士。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73 . 并头丛
1.谓并头莲。亦以喻男女好合或夫妻恩爱。
74 . 并头红
1.谓并头莲。
75 . 并头莲
蒂:花或瓜果跟茎连接的部分。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比喻恩爱的夫妻。
76 . 槎头鳊
1.即鳊鱼。缩头,弓背,色青,味鲜美,以产汉水者最著名。人常用槎拦截,禁跄捰萛諊故亦称"槎头缩颈鳊"。
77 . 槎头缩颈鳊
1.见"槎头鳊"。
78 . 擦头皮
1.方言。谓贴近实处﹐不讲虚价。
79 . 锄头雨
1.方言。锄地前庄稼正需要雨水时下的雨。
80 . 布头笺
1.用织布所剩经线制成的优质纸。
81 . 垂头塞耳
指不问不闻,装聋作哑。
82 . 垂头丧气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83 . 垂头铩羽
形容受挫后萎靡不振的样子。
84 . 垂头塌翅
形容受挫后萎靡不振的样子。
85 . 垂头塌翼
塌:下垂。耷拉着脑袋,下垂着翅膀。比喻情绪低落而精神不振的神态。
86 . 垂头搨翼
形容受挫后萎靡不振的样子。
87 . 垂头拓翼
1.亦作"垂头塌翅"。 2.形容受挫后萎靡不振的样子。
88 . 草头露
1.草上的露水,稀少易干。比喻难以持久。
89 . 草头天子
强盗的头领,旧时亦指入山聚众起义的首领。
90 . 缠麻头续麻尾
1.形容说话枝蔓,东拉西扯。
91 . 缠头裹脑
1.纠缠不清。
92 . 缠头回
1.见"缠头"。
93 . 缠头锦
1.用作缠头的罗锦。借指买笑寻欢的费用。
94 . 缠头客
1.旧指寻花问柳者。
95 . 缠头赀
1.送给妓女的财物。
96 . 不带头巾男子汉
1.亦作"不戴头巾男子汉"。 2.有男子气概的妇女。
97 . 不戴头巾男子汉
1.见"不带头巾男子汉"。
98 . 查头鳊
1.即鳊鱼。缩头,弓背,大腹,色青,味美,以产汉水者尤著名。常用槎拦截,禁止擅捕,故称。
99 . 查头子
1.指工头。
100 . 蚕头马尾
1.指颜真卿书法的特征。
101 . 蚕头鼠尾
1.国画技法的一种。
102 . 蚕头燕尾
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103 . 柴头脑殻
1.谓笨,头脑不灵活。
104 . 藏头护尾
原指书法的用笔笔力强劲。现指说话、做事躲躲闪闪,怕把真相全暴露出来。
105 . 藏头亢脑
遮遮掩掩,不明不白。
106 . 藏头伉脑
1.同"藏头擫脑"。
107 . 藏头漏影
1.犹言藏头擫脑。
108 . 藏头露尾
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109 . 藏头诗
一名“藏头格”。杂体诗名。有三种说法:(1)作律诗时前三联都写所寓之景和情,至末联才点明题意。(2)将诗句头一字暗藏在每句的最后一字中。(3)将所言的事分别藏在诗句的头一字。如《水浒传》中吴用题卢俊义宅中诗,就在四句的首字暗藏“卢俊义反”四字。
110 . 藏头擫脑
1.形容遮遮掩掩,不明不白。
111 . 槽头买马看母子
1.相马须看老马的好歹。比喻子女的好坏要看父母。
112 . 螭头笔
1.指史臣入值记事。
113 . 螭头舫
1.船头刻有螭首的船。
114 . 螭头官
1.唐代史官起居郎﹑起居舍人的别称。
115 . 螭头载笔
1.《新唐书.百官志二》:"其后复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笔随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阁﹐则夹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因以"螭头载笔"表示史官侍值。
116 . 初风头水
1.喻首次,初次。
117 . 钗头凤
1.词牌名。本名《撷芳词》﹐因北宋徽宗政和间宫中有撷芳园﹐故名。南宋陆游因无名氏词有"可怜孤似钗头凤"句﹐改题《钗头凤》。又名《折红英》﹑《惜分飞》﹑《玉珑璁》等。陆游《钗头凤》词抒写他对前妻唐氏的眷恋心情。双调六十字﹐末句各用三叠字﹐仄韵。参阅《词谱》卷十。
118 . 钗头符
1.端午节避邪的一种头饰。
119 . 城头子路
1.新莽末年东平人爰曾字子路,与肥城刘诩起义于卢县(今山东长清县南)城头,因号"城头子路"。聚众二十余万,活跃于黄河﹑济水之间。更始政权建立后,任爰曾为东莱太守,刘为济南太守。后爰为部下所杀,刘领其众。
120 . 冲昏头脑
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