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逸组词
  4. 【逸】在中间组哪些词

【逸】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奔绝尘

    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 2 . 奔絶尘

    1.形容跑得极快﹐迅速前进。绝尘﹐脚不沾尘土。

  • 3 . 超绝尘

    指不拘滞于世俗,超然物外。

  • 4 . 超绝伦

    超:超过;绝:没有;伦:同辈。超出众人,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

  • 5 . 超絶尘

    1.同"超轶絶尘"。

  • 6 . 段太尉事状

    传记篇名。唐代柳宗元作。段太尉即段秀实,唐中期名臣。通过段秀实的几件逸事,刻画了他勇于与强暴抗争、真心关怀人民的动人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骄兵悍将的飞扬跋扈和人民被任意欺虐的现实。

  • 7 . 遁无闷

    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同“遁世无闷”。

  • 8 . 东州

    1.宋时人对范讽及其追随者的称呼。

  • 9 . 高人

    逸:隐逸。指人品清高脱俗,不贪慕虚名利禄的人。

  • 10 . 高情

    高情:高雅的情趣;逸态:安闲的神态。高雅的情致,安逸的仪态。

  • 11 . 高情

    清高超逸的情致。

  • 12 . 好恶劳

    逸:安逸;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 13 . 豪情

    豪情:指兴奋豪放的感情;逸致:悠闲脱俗的情趣。兴奋豪放的情感和洒脱的情趣。

  • 14 . 畸流

    指高行脱俗的隐逸之士。

  • 15 . 絶伦

    1.出众超群。

  • 16 . 绝伦

    伦:类;逸:超过。超出众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 17 . 旷世

    旷世:绝代;空前。逸才:超人的才智。当代少见的出众的才能。

  • 18 . 劳思

    逸:安逸。指参加实际劳动,才能想到爱惜物力,知道节俭;贪图安逸就容易放荡堕落。

  • 19 . 劳不均

    逸:安逸、安乐。有的人过于辛劳,有的人过于安乐。

  • 20 . 劳结合

    逸:安乐、休息。工作与休息相结合。

  • 21 . 旁横出

    犹言到处出没。

  • 22 . 旁斜出

    逸:引申为超出。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

  • 23 . 让竞劳

    指安逸之事互相谦让,劳苦之事互相争抢。

  • 24 . 骚人

    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同“骚人墨客”。

  • 25 . 师功倍

    师:学习;逸:安闲。比喻善于学习的人,用时不多,收获很大。

  • 26 . 顺天者,逆天者劳

    顺:顺从;天:天意;逸:安乐;劳:劳苦。指顺应天理的就能得到安乐,违背天理的就要受到苦劳。

  • 27 . 闲情

    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同“闲情逸致”。

  • 28 . 闲情

    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同“闲情逸致”。

  • 29 . 闲情

    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 30 . 心日休

    指不费心机,反而越来越好。

  • 31 . 以待劳

    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 32 . 以击劳

    用充分养息的军队攻击疲劳的敌人。

  • 33 . 遗闻

    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 34 . 遗风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教和超逸的事迹。

  • 35 . 遗文

    指散佚的文章和句子。

  • 36 . 用待劳

    以逸待劳。谓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军奔走疲惫之后,乘机出击以取胜。

  • 37 . 恽

    新闻工作者。江苏武进人。上海大同大学肄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新声通讯社记者、《立报》主笔。1945年后任新华社华中分社社长、《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兼总编辑。建国后,历任《解放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华东新闻出版局局长、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著有《抗战国际知识》、《新闻学讲话》等。

  • 38 . 周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湖北蒲圻人,生于贵州铜仁。早年赴日本留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后和贺龙一起创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第二军团政委,中共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后在战斗中牺牲。

  • 39 . 左忠毅公

    散文篇名。清代方苞作。记述明末东林党人左光斗(谥忠毅)受宦官魏忠贤迫害,下狱受刑,其学生史可法入狱探望,左对他寄予希望等史实。通过史可法之口赞颂左光斗“肺肝皆铁石所铸造”。文字遒劲有力。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