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银组词
  4. 【银】开头能组哪些词

【银】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银印和绿绶。汉制﹐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绿绶。泛指高官。

  • 2 .

    1.银饰的马鞍。 2.代指骏马。

  • 3 .

    1.白中略带银光的颜色。

  • 4 . 白杨

    1.杨柳科落叶乔木。高可达35米。树皮灰白色﹐叶互生﹐卵形﹐掌状分裂﹐叶背有白绒毛。分布于我国北部地区。木材白色﹐质地细致﹐供建筑﹑造船﹑造纸﹑制牙签和火柴用。

  • 5 .

    1.亦作"银榜"。宫殿或庙宇门端所悬的辉煌华丽的匾额。 2.以银粉或银饰纸﹑木牌书写张贴的文告。

  • 6 .

    1.犹钱包。

  • 7 .

    1.亦作"银杯"。亦作"银杯"。 2.银质酒杯。 3.银质杯形礼器。一种奖品。参见"金杯"。

  • 8 . 杯羽化

    指银质的酒杯像羽毛一样飘上天空。比喻贵重器物被窃,不翼而飞。

  • 9 . 本位

    1.用白银做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 10 .

    1.笔管饰银的笔。

  • 11 .

    1.指白银和其他财物。 2.银制的货币。

  • 12 .

    1.银质的官印。

  • 13 . 印青绶

    1.白银印章和系印的青色绶带。秦汉制﹐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以后用作高级阶官名号。

  • 14 .

    1.见"银罂"。

  • 15 .

    1.指飞机(多含喜爱意)。

  • 16 .

    1.一种银质酒器。

  • 17 .

    1.鱼名。俗称面条鱼。鱼体细长﹐光滑﹐无鳞﹐白色﹐微透明。头平扁﹐口大。栖息于近海﹑河口或淡水湖泊。 2.见"银鱼符"。

  • 18 . 鱼袋

    1.鱼袋之一种。以银饰﹐用以盛放银鱼符。

  • 19 . 鱼符

    1.银质的鱼符。唐代授予五品以上官员佩带﹐用以表示品级身分。亦作发兵﹑出入宫门或城门之符信。

  • 20 .

    俗称“大洋”。大型银币。16世纪末从外国流入。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自己铸造。1910年被定为中国的主币,名称为“圆”,重七钱二分,成色九成。1933年改称“元”。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流通。

  • 21 . 元寶

    1.用银铸成的马蹄形银锭﹐亦称马蹄银﹐作货币流通。重量成色不一﹐大锭重约五十两。多由各地银炉铸造。清中叶以后﹐须经公估局鉴定才能流通。

  • 22 .

    1.亦作"银元"。俗称"洋钱"。俗称"洋钿"。俗称"大洋"。 2.银质圆形货币的通称。

  • 23 . 圆局

    1.清代铸造银币的机关。光绪十四﹑五年间(1888-1889)首先设立于广东﹐其他各省陆续设立。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天津造币厂成立后﹐各省银元局改为该厂的分厂。

  • 24 .

    1.银印。其文曰章。汉制﹐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隋唐以后官不佩印﹐只有随身鱼袋。金银鱼袋等谓之章服﹐亦简称银章。

  • 25 .

    1.见"银獐"。

  • 26 .

    1.锡杖的美称。

  • 27 .

    1.帝王诏书的美称。

  • 28 .

    1.银元宝或银辅币兑换银元的贴补﹑折扣。

  • 29 . 折盂

    1.见"银盂"。

  • 30 .

    1.指细笔划的篆书。 2.指针灸用针。

  • 31 .

    1.银色的钲。 2.比喻圆月。

  • 32 .

    1.用银装饰的筝或用银字表示音调高低的筝。

  • 33 .

    1.涂有银粉的纸。 2.方言。钞票。

  • 34 . 指甲

    1.银制的假指甲﹐弹拨乐器用。

  • 35 . 质奖

    1. 二等奖或第二名。

  • 36 .

    1.银印和朱绶。 2.即硫化汞。无机化合物﹐分子式Hgs﹐鲜红色的粉末﹐有毒。由汞和硫混合加热升华而得。用作颜料和药品。

  • 37 .

    1.银白色的竹子。常比喻大雨。

  • 38 .

    1.旧时出殡时作为仪仗的白色旗帜。

  • 39 .

    1.白髭须的美称。

  • 40 .

    1.白银的通称。亦指作为通货的银子或银币。

  • 41 . 子钱

    1.银子与搭钱﹐为明清时流通的货币。后亦泛指钱财。

  • 42 .

    1.以银粉书写之文字。 2.笙笛类管乐器上用银作字﹐以表示音调的高低。借指乐器。

  • 43 . 字觱栗

    1.簧管乐器觱栗的一种。管上标有表示音调高低的银字。

  • 44 . 字儿

    1.宋代说话人所演述的小说故事。一说因演述这类小说时﹐以银字管吹奏相和﹐故有此称。

  • 45 . 字棨

    1.古代出入宫闱﹑关津用的木制银字符信。

  • 46 . 字笙

    1.古笙的一种。笙管上标有表示音调高低的银字。

  • 47 .

    1.古代妇女的一种银质首饰﹐亦可用以梳发。

  • 48 .

    1.即银圆。

  • 49 .

    1.书籍的美称。

  • 50 .

    1.熔铸成饼状的白银。汉代以后即有铸造。清代某些地方和商号仿照欧美银圆形制自铸的银圆﹐也称"银饼"。

  • 51 .

    1.银白色的波浪。 2.即银河。

  • 52 .

    1.亦作"银薄"。 2.白银捶成的薄片。常用以贴饰器物。古代也用以入药。

  • 53 .

    1.见"银箔"。

  • 54 .

    1.将要或正在吐丝的蚕。此时蚕腹半透明而有光﹐故称。

  • 55 .

    1.一种银质的盛酒器。

  • 56 .

    1.亦作"银纒"。 2.缠绕器物的银质丝绳。

  • 57 .

    1.古代妇女所用银色蝉形的贴面饰物。

  • 58 .

    1.月亮的别称。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

  • 59 .

    1.银矿的矿场。

  • 60 .

    1.银币﹔银两。

  • 61 . 齿

    1.古族名。

  • 62 .

    1.蠧鱼的俗称。 2.比喻灯花。

  • 63 . 川平原

    又称“宁夏平原”。在宁夏北部、贺兰山以东。为断层陷落后经黄河冲积而成。海拔1100~1200米。气候干旱。二千多年前即引黄河水自流灌溉。西北重要农业区,自古有“塞上江南”之称。

  • 64 . 川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在区境中部,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包兰铁路经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45年设市。人口544万(1995年)。市郊沟渠纵横,农业发达,向有“塞上江南”之称。特产栽绒毯、枸杞酒、贺兰石雕。有贺兰山、西夏王陵、玉皇阁、拜寺口双塔、海宝塔、西塔等名胜古迹。

  • 65 .

    1.银质船形酒杯。

  • 66 .

    1.井栏。一说辘轳架。 2.银饰之床。

  • 67 .

    1.谓用白银涂饰或镶嵌的器物上凹下去的文字或花纹。

  • 68 . 大头

    1.即银元。民国初年所铸银元俗称有大头﹑小头之分。大头指银元上铸有袁世凯的头像。

  • 69 .

    1.银饰的腰带。常借代高官显宦。

  • 70 .

    1. 将硝酸银熔融、稠化(如添加盐酸或硝酸钾),然后塑成棒状或小圆锥形,用作医疗中的腐蚀剂。

  • 71 .

    1.汉代近侍之臣中常侍的冠饰。珰当冠前﹐以白银为之。后以为宦者之代称。 2.妇女的银质耳饰。

  • 72 .

    1.银质的刀。 2.见"银刀军"。 3.指白色的刀形鱼。

  • 73 . 刀军

    1.唐王智兴所建衙兵名。

  • 74 . 道坐标系

    天文坐标之一。以银经l和银纬b两个坐标值表示天球上任一天体的球面位置。该坐标系常用于银河系天体运动的研究。

  • 75 .

    1.佛教谓菩萨所居以琉璃铺地﹐故称。常借指佛寺。

  • 76 .

    1.银的熔化点,为961.93°C,用作国际实用温标的一个固定点。

  • 77 . 殿

    1.辉煌华丽的宫殿。

  • 78 .

    1.貂之一种。 2.指用银貂毛皮制成的衣服。 3.银珰与貂尾。

  • 79 . 揲子

    1.一种银制的饰物。

  • 80 .

    1.指佛﹑道经典。

  • 81 .

    熔制成一定形式的白银。汉代以后历代都有铸造,至明清渐盛行,并作货币流通。形式不一。清代银锭有元宝、中锭、锞子三种。元宝约重五十两,中锭(形似秤锤)重十两左右,锞子(馒头形)重一二两到三五两不等。此外有一两以下的碎银,称为“福珠”。

  • 82 .

    1.见"银虬"。

  • 83 .

    又称“白木耳”。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银耳科。生长在枯树干或倒木上。子实体形似菊花或鸡冠花,白色,富含胶质。已大量人工培养。是中国传统的滋补食品,也可入药。

  • 84 .

    1.白发的美称。

  • 85 .

    1.见"银旙"。

  • 86 .

    1.亦作"银幡"。 2.用银箔制作的幡胜。

  • 87 .

    1.银印红绶。

  • 88 .

    1.银的粉末。亦为铅粉﹑铝粉的通称。

  • 89 .

    1.银质符牌。

  • 90 .

    1.银白色的灯盏﹑烛台。

  • 91 .

    1.银白色的灯盏﹑烛台。

  • 92 .

    1.一种中药。由白锡﹑银箔和水银合成。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银膏》。 2.白色脂肪。

  • 93 .

    1.商业用语。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应情况。

  • 94 . 根菜

    1.银苗的通称。

  • 95 .

    1.制作银器的工匠。唐薛昭纬有《谢银工》诗。

  • 96 .

    1.太子妃宫。

  • 97 .

    1.见"银钩"。

  • 98 . 钩虿尾

    比喻书法的钩、挑等笔画遒劲有力,有如银钩和蝎尾。一说虿尾指指蝎子的尾巴,能揵然上卷,写“乙”、“丁”、“亭”等字之末趯,须驻锋而后趯出,故遒劲有力。

  • 99 . 钩铁画

    钩:钩勒;画:笔画。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 100 . 钩玉唾

    比喻他人的书法笔画有如银钩,遒劲有力;言谈有如吐玉,弥足珍贵。

  • 101 .

    1.指银质的或银饰的熏笼。

  • 102 . 骨炭

    1.一种优质木炭。

  • 103 .

    1.瓜名。 2.古代卫士所执的一种兵仗。棒端呈瓜形﹐白色。

  • 104 .

    1.辉煌华美的门阙。 2.银钱关子。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开始发行的一种区域性纸币。初为汇票性质﹐后成流通货币。数年后因不能全部兑现﹐商人不愿使用而由地方政府加以抑配。

  • 105 .

    1.主持采炼银矿的官员。

  • 106 .

    1.指饰银的毛笔管或白色的笔管。 2.指以银作字表示音调高低的管乐器。

  • 107 .

    1.贮盛银钱的罐子。

  • 108 .

    1.放置银钱财物的箱柜。

  • 109 .

    1.银色的海洋。云﹑水﹑冰雪与日﹑月光华互相辉映产生的景色。 2.古代帝王陵墓中灌注水银制造的人工湖。典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乃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3.道家﹑医家称人的眼睛。唐孙思邈撰眼科书《银海精微》二卷。 4.古代一种容量很大的银质饮器。

  • 110 .

    1.封存道经或佛经的银匣。

  • 111 .

    1.天河﹐银河。

  • 112 .

    1.指煮茶用的毫瓯。上有白纹如兔毫﹐故名。 2.指毛笔。 3.即银角子。 4.指铝质分币。

  • 113 .

    1.旧时规模较大的钱庄。

  • 114 .

    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是银河系主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由无数恒星和星云组成。其轮廓不很规则,宽窄不一,最宽处达30度,最窄处只有10度,最亮的部分在人马座附近天区。

  • 115 . 河倒泻

    泻:水从高处往下直流。象银河里的水倒泻下来。形容雨下得极大,象泻下来的一样。

  • 116 . 河系

    太阳系所在的星系。是一个由1000多亿颗恒星组成的巨型旋涡星系。直径约为8万光年,主体是透镜形盘状结构,叫银盘,厚约3~6千光年。中间密集的核心叫银核,直径只有几光年,最中心区叫银心。组成银河系旋涡结构的螺线形带状物叫旋臂,一共有四条。太阳位于距银心约33万光年处。

  • 117 .

    1.指银质荷形的灯盏或烛台。

  • 118 .

    1.在粉红色颜料里加银朱调和而成的颜色。

  • 119 .

    1.即玄狐。狐的一种。皮毛珍贵﹐毛深黑色﹐长毛的尖端白色。参见"玄狐"。

  • 120 .

    1.白色的忍冬花﹐供药用。 2.镂银作的花。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