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在中间组哪些词
1 . 沧浪诗话
南宋严羽(号沧浪逋客)撰。一卷。批评江西诗派,反对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主张“妙悟”,并推崇盛唐,认为作诗自有“别材”,与学问无关。此书理论上较为系统,多用禅理喻诗,对明清的诗歌评论有较大影响。
2 . 白舍人行诗图
1.唐荆州葛清遍体刺白居易诗﹐人因以呼为"白舍人行诗图"。
3 . 唱诗班
1.基督教在教堂内举行崇拜礼仪时唱圣歌的合唱队。
4 . 初期白话诗稿
诗集。刘半农编。1933年出版。收入新诗初创时期的诗稿原件二十六首。作者有李大钊、沈尹默、沈兼士、周作人、胡fc2f、陈衡哲、鲁迅等七人。编者的序对研究新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5 .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一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话本。作者不详。世多以为宋刊,鲁迅认为作者或为元人。三卷。叙述唐玄奘取经故事,其中猴行者为主要人物,他为扶助三藏法师大显神通。但情节比较简单,无猪八戒、沙和尚等形象,略具明代小说《西游记》的雏形。
6 . 东坡诗体
1.指以苏轼为代表的豪迈奔放的诗体。
7 . 钓诗钓
1.虾的戏称。
8 . 钓诗钩
1.酒之别名。言其能激起创作的灵感﹐故称。
9 . 递诗筒
1.即诗筒。以竹筒盛诗,便于传递,故称。
10 . 敦诗说礼
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11 . 杜诗韩集
1.指杜甫的诗集与韩愈的文集。
12 . 杜诗韩文
1.唐代杜甫的诗与韩愈的文。谓诗文的典范。
13 . 二十四诗品
诗论。简称《诗品》。唐代司空图撰。一卷。书中将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等二十四目,每目下面用十二个四字句形容其风格特征,但作者推崇的主要是冲淡的风格。
14 . 古诗源
总集名。清代沈德潜编选。十四卷。收录自上古至隋代的古诗和歌谣七百余首,并有简要评语。编者以为诗至唐代而极盛,古诗又是唐诗的源头,故名《古诗源》。
15 . 古诗十九首
组诗名。一般认为是汉末无名士人所作。至南朝梁萧统编《文选》时合为一组。诗中多表达下层士人的仕途失意和及时行乐思想,也有写行旅之苦和婚姻问题的作品,基调感伤低沉。它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
16 . 桂冠诗人
英国王室御用诗人的称号。源于古代希腊人用月桂树叶编成冠冕,赠予有名的英雄或诗人。桂冠诗人领取宫廷津贴,写作应景诗。
17 . 钩诗钩
1.虾的戏称。
18 . 剑南诗稿
别集名。南宋陆游著。八十五卷。为纪念蜀中生活,故名。今有明刻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
19 . 画意诗情
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20 . 寄情诗酒
寄:寄托。把感情寄托在吟诗饮酒上。
21 . 江西诗派
宋代文学流派。为江西诗人黄庭坚所开创。因北宋末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代表作家有黄庭坚、陈师道、曾fe2e、陈与义等。论诗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喜作拗体诗;又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常袭用前人诗意而略改其词,以为工巧。
22 . 酒虎诗龙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23 . 近代诗钞
总集名。近人陈衍辑。不分卷。收录清咸丰年间至辛亥革命后的诗人共三百七十家,每家均附小传,对保存晚清诗歌和作家资料有较大的价值。选诗以“同光体”诗派的观点为标准。
24 . 酒社诗坛
酒社:酒友所成立的团体;诗坛:诗人会聚的场所。指文人墨客相约在一起饮酒作诗的组织。
25 . 酒龙诗虎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26 . 酒朋诗侣
指在一起喝酒作诗的朋友。
27 . 李义山诗集
别集名。唐代李商隐著。三卷。有明刻本。注本以清代冯浩《玉溪生诗笺注》最为详备,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出版。
28 . 历代诗话
诗话丛书。清代何文焕辑。共收录南朝梁钟嵘《诗品》和唐、宋、元、明代的诗话共二十八种。近代人丁福保有《历代诗话续编》为之补充,收有唐代至明代诗话共二十九种。
29 . 李诗谢赋
1.唐李百药工诗,谢偃善赋,故称。
30 . 六一诗话
北宋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撰。一卷。主要评论北宋及唐人的诗作。原题《诗话》,后人改称《六一诗话》,是最早用“诗话”为书名的著作。
31 . 乐府诗集
总集名。宋代郭茂倩编。一百卷。收录先秦、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及歌谣。分郊庙歌辞、鼓吹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等十二类,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曲调及歌辞的起源和发展,都有说明。是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重要典籍。
32 . 满腹诗书
比喻博学多才,知识丰富。
33 . 毛泽东诗词集
1996年出版。收旧体诗词六十七首。表达了作者崇高的志向,也歌颂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想像丰富,语言凝练,具有雄浑、豪放、壮美的风格。
34 . 明诗别裁
总集名。清代沈德潜、周准合编。十二卷。收录明代诗歌一千零十余首,作家三百四十人。能大致反映明诗概貌,并注意选入无名氏作者和明遗民诗人的作品,流传较广。
35 . 明诗纪事
诗话集。清代陈田撰。一百八十七卷。按天干数分为十签,前八签今有排印本,后二签未刊行。共收录三千多位明代诗人的诗作,并附传记,评论,是研究明代诗史的重要参考著作。
36 . 明诗综
总集名。清代朱彝尊编选。一百卷。收录明代诗人三千四百余家作品,并附作家小传及诸家集评。所选诗歌多有关政事之作。朱氏自评较客观平允,历来受人重视。
37 . 孟诗韩笔
孟郊的诗,韩愈的文笔。指诗文佳作。
38 . 能诗会赋
赋:古文体。指善于写诗作赋。
39 . 七月诗派
文学流派。形成于抗日战争初期。其成员多在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上发表诗作,故名。作品多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现实生活,诗体自由奔放,充满激情,在当时曾产生较大影响。
40 . 清诗别裁
总集名。清代沈德潜编选。原三十六卷,后删为三十二卷。选录清初至乾隆年间九百余家,诗三千余首,各家均附小传。为研究清诗的重要参考书。
41 . 清诗话
诗话丛书。近人丁福保编。收录清代诗话共四十三种,虽未为完备,但搜集了一些重要诗话,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42 . 赛诗会
1.比赛诗歌的集会。
43 . 人境庐诗草
别集名。清代黄遵宪著。十一卷。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钱仲联《人境庐诗草笺注》。另有《日本杂事诗》及今人所辑《人境庐集外诗辑》。
44 . 沈诗任笔
①南朝梁沈约以诗着称,任昉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时人称为“沈诗任笔”。笔,指无韵之文。 ②用以泛指诗文。
45 . 送诗篇
1.见"送卷头"。
46 . 宋诗钞
总集名。清代吴之振等编选。编者因不满明代前后七子尊唐诗抑宋诗之风,特编选此书,以示“宋诗之长”。编成初集一百零六卷,收宋代诗作一万二千余首,选录作家八十四家(目录中列一百家),各家均附小传。是一部规模较大的宋诗总集。
47 . 宋诗纪事
清代厉鹗撰。一百卷。此书仿《唐诗纪事》,收录宋人诗作,体例上也较《唐诗纪事》有了改进,更便于检索。作者因明代人推崇唐诗而忽视宋诗,故作此书,以求改变风气。后清人陆心源又有《宋诗纪事补遗》一百卷。
48 . 随园诗话
清代袁枚(号随园)撰。十六卷,补遗十卷。书中提倡“性灵”,具有反对封建礼教的倾向,体现了作者一贯的论诗主张。
49 . 无口诗令
1.酒令之一格。清俞敦培《酒令丛钞.雅令》:"各诵古人五七言絶句,通首不得有口字偏旁,误则一口罚一杯;'袅袅城边柳'﹑'爆竹声中一岁除'﹑'锦城丝管日纷纷'。"
50 . 新月诗选
诗集。陈梦家编。1931年出版。收入徐志摩、闻一多等十八位新月派诗人的作品八十首。多为吟咏爱情,歌颂自然和友谊,也有的反映现实生活,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诗集大体上体现出新月派的创作风格和成就。编者所作的序言对研究该派的诗歌创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51 . 行吟诗人
欧洲11-14世纪的一种诗人。最初出现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称为特鲁巴杜尔。主要写作抒情诗,包括情歌、感兴诗、晨歌、暮歌、小夜曲等,多描写爱情。后法国北方也出现行吟诗人,称为特鲁维尔。不仅写抒情诗,还写叙事诗。
52 . 云间诗派
1.指明末松江(古称云间)著名诗人陈子龙﹑夏完淳等人形成的诗歌流派。其诗抒陈爱国抱负﹐慷慨悲壮。
53 . 怨诗行
1.见"怨歌行"。
54 . 浙西诗派
清诗流派。发端于浙西诗人朱彝尊,形成于清代中叶。重要作家有厉鹗、符曾、汪沆等。作品大多写文人的日常琐事,力求风格“幽新”,喜用僻典和代替字。
55 . 郑家诗婢
1.同"郑玄家婢"。
56 . 子曰诗云
子:指孔子;诗:指《诗经》;曰、云:说。泛指儒家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