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音组词
  4. 【音】结尾能组哪些词

【音】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朝

    1.犹朝旨。

  • 2 . 呗

    1.诵经声。

  • 3 . 哀

    1.悲伤之音。

  • 4 . 闭元

    1.发音时开口度很小的元音,即高元音。2.闭音节中的元音。

  • 5 . 鼻

    口腔气流通路阻塞,软腭下垂,鼻腔通气发出的音,例如普通话语音的m,n,ng()等。

  • 6 . 鼻元

    1. 发音时气流从鼻腔和口腔通过的元音(如法语中的o)。

  • 7 . 鼻化元

    见 〖元音〗。

  • 8 . 八

    ①中国古代根据制作材料对乐器的分类。指金(如钟、铃)、石(如磬)、土(如埙)、革(如鼓)、丝(如琴)、木(如fd33)、匏(如笙)、竹(如笛)八类。 ②潮州音乐苏锣鼓的俗称。

  • 9 . 半

    把八度音划分为十二个音,两个相邻的音之间的音程叫半音。

  • 10 . 半元

    语音学上指擦音中气流较弱,摩擦较小,介于元音跟辅音之间的音,如普通话yīn·wei(因为)中的‘y’和‘w’。

  • 11 . 伴

    在电影和电视中配合图像的声音。也叫伴声。

  • 12 . 爆发

    塞音。

  • 13 . 悲

    1.悲哀的声音。

  • 14 . 白衣观

    1.见"白衣仙人"。

  • 15 . 半舌

    1.音韵学上"七音"之一。即舌尖中边音。如"三十六字母"中之来(∣)[l]母。

  • 16 . 便

    1.托便人传达的音信。

  • 17 . 北鄙之

    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 18 . 北

    1.北方的乐音。 2.泛指北面的声音。 3.北方的语音。

  • 19 . 笔

    1.指书信。

  • 20 . 播

    1.拨弄琴曲的声音。 2.广播电台等播送节目。

  • 21 . 比

    1.配合各种声音,使其谐和。 2.同音。

  • 22 . 边

    口腔中间通路阻塞,气流从舌头的边上通过而发出的辅音。如普通话语音的l。

  • 23 . 标准

    标准语的语音,一般都采用占优势的地点方言的语音系统,例如北京语音是汉语普通话的标准音。

  • 24 . 变

    1. 男孩到成年期逐渐改变声音的质和音调。

  • 25 . 变元

    1. 由于部分同化于后续音而产生的元音。

  • 26 . 裁

    1.写信。

  • 27 . 丑

    1.犹恶声。

  • 28 . 嘈

    1.杂乱的声音。

  • 29 . 擦

    1.由发音器官造成?缝﹐使气流从中摩擦而发的辅音。也叫摩擦音。如汉语普通话语音中的f﹑s﹑sh﹑r﹑x﹑h。

  • 30 . 垂

    1.谓垂示于文辞。

  • 31 . 不带

    1.即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音。

  • 32 . 常

    1.正常的音调。

  • 33 . 颤

    1.颤抖的声音。 2.舌尖或小舌颤动时发出的辅音。例如俄语中的p就是舌尖颤音。

  • 34 . 纯

    1. 只有一种振动频率的声音,如音叉的声音。

  • 35 . 唇齿

    1.由下唇和上齿相接触,使气流受阻而发出的一种辅音,如普通话语音中的f。也叫齿唇音。

  • 36 . 潮

    1.潮水的声音。亦指僧众诵经之声。

  • 37 . 尘

    1.尘世的喧嚣。

  • 38 . 长

    1.拖长的声音。2.长元音。

  • 39 . 车

    1.车子行进发出的声音。

  • 40 . 宸

    1.皇帝的旨意或话语。

  • 41 . 错

    1.乐音错杂。

  • 42 . 齿后

    1. 齿后的辅音。

  • 43 . 瘁

    1.谓恶辞。指言辞浮靡。

  • 44 . 冲

    1.精深玄妙之言。

  • 45 . 促

    1.因发音急促而成的合音。

  • 46 . 齿唇

    1.上齿和下唇接触而发出的辅音。也叫唇齿音。例如普通话语音中的f。

  • 47 . 爨下

    1.谓灶下焚烧良木发出的火烈声。

  • 48 . 楚

    1.楚地的音乐。

  • 49 . 唇

    1.双唇音﹑唇齿音的统称。

  • 50 . 耳

    听力:瞧你这~,连我的声音也听不出来了。

  • 51 . 大

    1.《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晩成﹐大音希声。"希声,无声。意谓至大之音则不辨宫商﹐犹如无声。后以"大音"指美妙的乐音。

  • 52 . 的

    1.真实的消息。

  • 53 . 徂

    1.消逝的声音。

  • 54 . 邸

    1.邸报所传的佳音。

  • 55 . 低

    1.物理学名词。发音体振动缓慢而频率低的音。 2.音乐名词。乐谱中低于基础音的音。

  • 56 . 带

    1.发音时声带振动称为带音,不振动称为不带音。普通话语音中,元音都是带音的。辅音中带音的是浊音,如l﹑m﹑n﹑ng﹑r等。不带音的是清音,如p﹑f等。

  • 57 . 读

    (字的)念法:这个字是多音字,有两个~。

  • 58 . 德

    1.善言。《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及尔同死。"郑玄笺:"夫妇之言无相违者,则可与女长相与处至死。"后亦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 2.犹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 3.用以指帝王的诏书。至唐宋,诏敕之外,别有德音一体,用于施惠宽恤之事,犹言恩诏。 4.指朝廷所定的正统音乐。 5.好名声。

  • 59 . 法

    1.指法言。合乎礼法之言。 2.佛教语。解说佛法的声音,佛法。 3.诵经奏乐声。

  • 60 . 遁

    1.犹言销声匿迹。指隐居。

  • 61 . 东

    1.古代称我国东方的歌声。

  • 62 . 调

    1.谓制订乐律。 2.在演奏前﹐把弦乐器调整到合乎规定的恰当音阶。 3.调弄歌喉。

  • 63 . 梵

    1.梵呗。 2.佛教谓大梵天王所出的音声。亦指佛﹑菩萨的音声。 3.犹梵语。亦泛指印度的语言。

  • 64 . 讹

    1.不合标准的异音。 2.讹变的字音。

  • 65 . 腭

    1. 气流通过腭部发出的语音。

  • 66 . 繁

    1.繁密的音调。

  • 67 . 反

    1.即反切。

  • 68 . 凡

    1.普通乐音。

  • 69 . 兑

    1.钟音。古代以八卦与八音相配,钟为兑音。

  • 70 . 多

    1. 音响的复合(如回声的回荡)。如:多音多义字。

  • 71 . 发

    发出语音或乐音,也泛指发出声音:练习~ㄧ~方法。

  • 72 . 讣

    1.报丧的信息﹑文告。

  • 73 . 浮

    1.玄虚之词。指玄理。 2.犹靡靡之音。

  • 74 . 贰

    1.异音;不同的声音。

  • 75 . 福

    ①基督教徒称耶稣所说的话及其门徒所传布的教义。 ②比喻有利于公众的好消息:希望你能带来~。

  • 76 . 遏密八

    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 77 . 遏

    1.谓帝王等死后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 78 . 飞

    1.荡漾的音响。

  • 79 . 梵呗圆

    梵:清净,常用来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呗:佛教中的赞歌。诵佛教经典,唱佛教赞歌,讲解佛教教义之音。表示举行法会。

  • 80 . 复

    由许多纯音组成的声音。复音的频率用组成这个复音的基音的频率来表示。一般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复音。

  • 81 . 法曲献仙

    1.词牌名。本为唐代法曲。宋柳永﹑姜夔﹑周邦彦等有《法曲献仙音》词。双调,自八十七字至九十二字不等,共有六体。参阅《词谱》卷二二。此调异名有宋周密《献仙音》及姜夔《越女镜心》。

  • 82 . 方

    方言的语音,包括:a)方言所特有的元音、辅音、声调,例如作为声母的舌根鼻音ng(上海话‘牙、我’的声母)。b)方言与标准语同有而使用上有分歧的元音、辅音、声调,例如昆明话把‘雨’读如‘椅’,西安话把‘税’读如‘费’等。

  • 83 . 泛

    一般的乐音都是复音,一个复音中,除去基音(频率最低的纯音)外,所有其余的纯音叫做泛音。也叫陪音。

  • 84 . 佛旨纶

    佛的旨意,皇帝的诏令。指必须执行的命令。

  • 85 . 芳

    1.指诗文佳作。 2.犹佳音。 3.美妙的声音。

  • 86 . 宫

    1.五音之一。

  • 87 . 分

    1.些许音讯。

  • 88 . 风

    1.风声。 2.音讯。

  • 89 . 感

    1.闻音乐而兴感。

  • 90 . 复辅

    两个或更多的辅音结合在一起叫复辅音,如俄语книга(书)中的кн,英语spring(春天)中的spr等。有的书把塞擦音(如普通话语音的z,zh,j,c,ch,q)和送气音(如普通话语音的p,t,k,c,ch,q)也叫做复辅音。

  • 91 . 艮

    1.古人以"八卦"配"八音"(即八种类型的乐器),"艮"配管乐,称"艮音"。

  • 92 . 凤

    1.比喻美妙的音乐。多指笙箫等细乐。

  • 93 . 合元

    1.旧时语音学上指开口度较小,发音时舌位比较高的几个元音。

  • 94 . 覆

    1.回音。

  • 95 . 干酒嗜

    甘:喜好;嗜:嗜好。沉溺在喝酒和听音乐之中。形容享乐腐化。

  • 96 . 辅

    发音时气流通路有阻碍的音,如普通话语音的b,t,s,m、l等。也叫子音。

  • 97 . 腐

    1.陈腐的音调。

  • 98 . 复合元

    在一个音节里的音值前后不一致的元音,发音时嘴唇和舌头从一个元音的位置过渡到另一个元音的位置,如普通话语音中的ɑi,ei,ɑo,ou,uɑi,uei等。

  • 99 . 革

    1.革鼓之声。古代表示结阵进军。 2.变更恶声。谓改恶从善。

  • 100 . 干

    1.古人分乐音为八类,谓之"八音",以与"八卦"相对应。其应干卦者谓之"干音"。

  • 101 . 古

    ①泛指古代的语音。 ②专指周秦时期的语音。参见〖今音〗。

  • 102 . 海潮

    1.佛教语。海潮按时而至,其音宏大,故以喻佛﹑菩萨应时适机说法的声音。 2.指僧众诵经的声音。

  • 103 . 鼓

    1.战鼓的声音。 2.谓弹琴。

  • 104 . 合

    1.协和律吕。 2.合两字之音急读而成一音。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匼剌麻》:"匼字乃达赖二字之合音。"传统语言学称之为急声。参见"合音字"。 3.物理学名词。二音之振动在同一空间位置中相互融合而产生的音。

  • 105 . 灌

    录音。

  • 106 . 隔

    隔绝声音的传播:~板。

  • 107 . 官

    1.即观音。 2.即官话。

  • 108 . 翰

    1.《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羊曰柔毛,鸡曰翰音。"后因以"翰音"为鸡的代称。 2.飞向高空的声音。比喻徒有虚声。

  • 109 . 顾

    1.谓眷顾之德音。

  • 110 . 和

    1.平和之音;和谐之音。 2.音乐术语。同时发响的若干个音。

  • 111 . 黄鹄

    1.指《黄鹄歌》。

  • 112 . 回

    ①回声:礼堂~大,演奏效果差一些。 ②答复的信:回话:我连去三封信,但一直没有~ㄧ不管行还是不行,请给个~。

  • 113 . 徽

    1.犹德音。指令闻美誉。 2.佳音,嘉讯。 3.优美的乐声。多指琴声。

  • 114 . 孤

    1.独特的音律;孤独的声音。

  • 115 . 谷

    1.书名。二卷。元杜本编。录宋末逸民三十人诗一百零一首,系以小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二八:"是集所録,古直悲凉,风格遒上,无宋末江湖龌龊之习,其人又皆守节仗义之士,足为诗重。"后用以指气节之士的作品。

  • 116 . 观

    也称“观世音”。佛教大乘菩萨。佛教说他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在中国佛教寺院中一般塑像和图像多作女相。女相观音的造像约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代以后。与阿弥陀佛和大势至合称为“西方三圣”。又与文殊、普贤、地藏合称“四大菩萨”。相传浙江普陀山是观音显灵说法的道场。

  • 117 . 寒

    1.凄凉的声音。

  • 118 . 国

    旧时指国家审定的汉语标准音。

  • 119 . 观世

    佛教菩萨之一,佛教徒认为是救苦救难之神。也叫观自在、观音大士。谷称观音。

  • 120 . 管

    1.管乐器的声音。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