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税组词
  4. 【税】结尾能组哪些词

【税】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保护关

    为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的发展,对进出口商品征收重税或实行减税、免税的政策。

  • 2 . 比例

    也称“比例税率”。不论课税对象的数额是多少,均按规定的同一比例课税的税率制。同一税种可按不同的税目,如商品类别、服务类别、行业类别等,分别规定不同的比例税率;也可按不同的地区分别规定地区的比例税率。有免征额的课税对象,则在扣除免征额后按同一比例税率计征。

  • 3 . 安

    1.停歇,休息。

  • 4 . 报

    1. 向税务部门申报并办理有关纳税手续。

  • 5 . 版

    出版者按照出售出版物所得收入的约定百分数付给作者的报酬。

  • 6 . 暴

    1.繁重的赋税。

  • 7 . 败

    1.逃税。

  • 8 . 板

    1.即版税。出版单位据所出版图书的售价与印数,按百分比付给作者的报酬。

  • 9 . 避

    1.逃税。

  • 10 . 逋

    1.欠交的租税。

  • 11 . 边

    1.为筹集边防费用而设的赋税。

  • 12 . 残

    1.没有交清的赋税。

  • 13 . 补

    1.补交推延的税款。2.补交追加的税额。3.补交逃税。

  • 14 . 财

    1. 即财政、税务。如:财税部门。

  • 15 . 差

    1.赋税。

  • 16 . 廛

    1.古代商贾储货于邸店而交纳的捐税。

  • 17 . 出口

    1.国家对于出口货物所征的税。

  • 18 . 春

    1.春季的赋税。

  • 19 . 超额累进

    见“累进税”(1029页)。

  • 20 . 抽

    1.征收税金。

  • 21 . 舂

    1.舂谷取利。

  • 22 . 催

    1.催缴租税。

  • 23 . 地方

    在分税制下,按税收收入的所有权和税收管理权限划归地方各级政府征收的税种。参见“分税制”(172页)。

  • 24 . 鹾

    1.政府对产销食盐所征的税。

  • 25 . 反

    1.回乡缴纳租税。

  • 26 . 当

    1.抵充税额。 2.亦称"当捐"。旧时官府向典当行业征收的捐税。清康熙三年(1664年)实行。

  • 27 . 盗

    1.逃避纳税。

  • 28 . 地价

    1.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旧时土地税的一种。照土地估定的价格,向土地所有者征收。

  • 29 . 地

    地方税的简称。

  • 30 . 丁

    1.人口税。

  • 31 . 定额

    也称“定额税率”。对每一课税单位规定一个固定税额的税率制。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收。如中国的资源税对各税目(如原油、煤炭、盐等)均规定按吨(或立方米)征收一个固定税额;又如车船使用牌照税规定按吨或按辆征收一个固定税额。

  • 32 . 估

    1.古代的一种市场税。

  • 33 . 放

    1.免税。

  • 34 . 二

    1.夏秋两季完纳的赋税。征二税始于唐,后世因之。

  • 35 . 房产

    以房屋产业为对象所课征的税。建国初期,中国曾实行房产税和地产税两种税收。后不久即合并为城市房地产税。1986年10月,房产税从房地产税中独立出来;另于1988年11月开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的房屋。其纳税人是房屋产权的所有人,产权属于全民所有的,由经营管理单位为纳税人。

  • 36 . 国

    1.国家征收的租税。

  • 37 . 夫

    1.一夫受田百亩所出之租税。

  • 38 . 附加

    1.于正税之外加征的税。

  • 39 . 赋

    田赋和各种捐税的总称。

  • 40 . 公

    1.官家所收赋税。

  • 41 . 割头

    1.指屠宰税。

  • 42 . 稾

    1.稻草税。

  • 43 . 个人所得

    国家对公民个人所得征收的税,征收范围主要包括工资、奖金、补贴收入以及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收入。

  • 44 . 共享

    在分税制下,为保证地方财政收支平衡而按一定分成比例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其收入的税种。参见“分税制”(172页)。

  • 45 . 贡

    古代臣民向皇室缴纳的金钱、实物等;赋税。也叫贡赋。

  • 46 . 关

    国家对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

  • 47 . 过

    1.宋代向行商贩运货物征收的一种商税。 2.指纳税。

  • 48 . 官

    1.官府所征收的租税。

  • 49 . 国家

    中央税。

  • 50 . 户

    1.按户征收的赋税。汉代除收人口税外,每户每年须出户赋二百钱。汉末曹操平袁绍,定每户征收绢二匹﹑绵二斤。北魏献文帝按民户资产多寡征税,唐宋亦采用之。

  • 51 . 间接

    从出售商品(主要是日用品)或服务性行业中征收的税。这种税不由纳税人负担,间接由消费者等负担,所以叫间接税。

  • 52 . 茧

    1.官府所征的有关丝麻的赋税。

  • 53 . 缴

    1. 缴付税金。

  • 54 . 籍

    1.征收租税。

  • 55 . 家

    1.先秦指出夫及车马服役。

  • 56 . 假

    1.租赁之税。

  • 57 . 津

    1.对过津渡的货物按其值征收的税。

  • 58 . 交

    1. 上交税金。

  • 59 . 僦

    1.租税。

  • 60 . 均

    1.北宋税制,先丈量田地,然后按肥瘠分等定税,谓之"均税"。

  • 61 . 进口

    1.指对进口货物所征收的税。

  • 62 . 酒

    1.政府对酒所征收的税。

  • 63 . 井

    1.田税。

  • 64 . 蠲

    1.免除租税。

  • 65 . 利

    利润和税金:造纸厂已向国家上缴~一千万元。

  • 66 . 利息所得

    国家对个人存款、有价证券等所得的利息征收的所得税。

  • 67 . 厘

    1.晩清起实行的一种商业税。分坐厘﹑行厘两种,前者征货物交易税,后者征货物通过税。因税率按货值抽若干厘,故名"厘税"。又叫"厘捐"﹑"厘金"。咸丰三年(1853年)起征,至1931年裁撤。

  • 68 . 九

    1.周代对人民各种职业所课的赋税。

  • 69 . 郡

    1. 由郡确定并由郡的官员征收的税。

  • 70 . 枯骨

    1.古代苛税的一种。耕牛死后还要缴的税。

  • 71 . 抗

    拒绝履行纳税义务。

  • 72 . 苛捐杂

    苛:苛刻、繁重;杂:繁杂。指反动统治下苛刻繁重的捐税。

  • 73 . 捐

    捐和税的总称。

  • 74 . 课

    国家规定数额征收赋税。也指赋税:私田一律课税|课税自支。

  • 75 . 矿

    1.旧称矿业税。

  • 76 . 科

    1.征收赋税。

  • 77 . 两

    1.夏税和秋税的合称。唐德宗时杨炎作两税法,并租庸调为一,令以钱输税。夏输不超过六月,秋输不超过十一月,故称两税。 2.见"两税法"。

  • 78 . 漏

    1.纳税者由于疏忽或不了解税收法令而没有缴纳应缴的税款。通常指有意逃避应缴的税款。

  • 79 . 累进

    也称“累进税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多少,规定其递增课税比例等级的税率制。将应课税对象(应课税收入或财产价值)按数额自小至大依次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逐步递增。有“全额累进税”和“超额累进税”。前者对应课税收入或财产价值全部按达到的该等级税率计征应纳税额;后者则先把应课税收入或财产价值按等级分段,自第二段起,只就其超过以前等级的数额按各该等级税率计算,最后将计得的各段税额相加,即得应纳税额。

  • 80 . 拦

    1.于途中设卡征税。

  • 81 . 利改

    中国全民所有制企业以向国家缴纳所得税替代上缴利润的一种利润分配办法。利改税分两个步骤实施。第一步税利并存,从1983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除根据实现的利润,按规定税率缴纳所得税外,税后利润可按留利水平扣留一部分作为企业留利,其余采取多种形式上缴国家。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完全以税代利,从1984年10月1日起在计算缴纳所得税和调节税后,税后利润全部留给企业。1987年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则采用不同方式承包上缴利润数。

  • 82 . 两忙

    1.清雍正十三年规定征收田赋,分上下两期。上期从农历二月开征,五月截止,叫上忙。下期从八月接征,十一月截止,叫下忙。故有"两忙税"之称。

  • 83 . 流转

    以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的销售额或营业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统称。由于课税对象主要是在处于或进入流通领域时征税的,其销售额或营业额又可被称为流转额,故名。中国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都属流转税。

  • 84 . 率

    1.唐代由率贷转化而来的一种杂税。率贷在名义上是向富户借钱,率税则为按财产的多少而抽税。

  • 85 . 甿

    1.农民的赋税。

  • 86 . 门槛

    1.明代的一种税收名。

  • 87 . 免

    1.免缴税款。

  • 88 . 木

    1.对木商征收的厘金税。

  • 89 . 纳

    1.缴纳赋税。

  • 90 . 农业

    1.谓国家对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或个人所征收的税。

  • 91 . 企业所得

    国家对生产、运输、贸易等企业按其所得情况所征收的税。

  • 92 . 起

    1.交纳或收取赋税。

  • 93 . 人头

    1.按人口征收的税。

  • 94 . 全额累进

    见“累进税”(1029页)。

  • 95 . 轻徭薄

    犹言轻徭薄赋。减轻徭役,降低赋税。

  • 96 . 榷

    1.征税。

  • 97 . 人口

    1.以人作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税。详"人头税"。

  • 98 . 市

    1.市场的赋税。

  • 99 . 身

    1.人头税。

  • 100 . 山

    1.对山区征收的税捐。

  • 101 . 十一而

    1.按十分取一的税率抽税。相传为夏商周三代的田税制度。

  • 102 . 身丁

    1.人口税。封建时代政府向成年男子征收的一种赋税。因所交纳有钱或实物之不同,亦称身丁钱﹑身丁米等。

  • 103 . 商

    1. 国家对从事商业活动的单位或个人所征收的税。

  • 104 . 上

    1.缴纳税款。

  • 105 . 市门

    1.北魏与北周税名。入市者征税一钱。

  • 106 . 食

    1.谓享受税赋;靠赋税而生活。

  • 107 . 食租衣

    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

  • 108 . 输

    1.缴纳租税。

  • 109 . 退

    为鼓励投资和出口,税收部门根据税法退还原纳税人一定比率的税款,如再投资退税、出口退税等。

  • 110 . 赕

    1.古代统治者向南方少数民族征收的赋税。

  • 111 . 所得

    国家对个人、生产经营等经济组织的各种所得所课征的税。有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 112 . 逃

    1.逃避纳税。

  • 113 . 田

    1.田地的赋税。

  • 114 . 塘丁

    1.南朝会稽郡兴修水利的捐税。会稽郡本有民间自行摊派工料兴修水利的办法,齐武帝永明二年,太守王敬则将此项物力折钱收归官府,成为南齐杂税之一。

  • 115 . 完

    1.交纳税捐。

  • 116 . 特惠关

    1.一国对另一国的全部或部分商品进口给予特别优惠的关税。

  • 117 . 下碇

    1.唐代对外洋商船靠岸停泊所征的税。

  • 118 . 偷

    1.用欺骗﹑隐瞒等方式,违反税收法规,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

  • 119 . 透

    1.逃税,偷税漏税。

  • 120 . 屠宰

    以某几种牲畜的屠宰行为为对象所课征的税。屠宰税在我国是一个古老的税种。由于屠宰税是自然经济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对宏观经济影响不大,其管理权限现已下放地方,由地方自行确定征收与否。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