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理组词
  4. 【理】结尾能组哪些词

【理】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阿基米德原

    力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 2 . 奥

    1.深奥的义理。

  • 3 . 悖

    同‘背理’。

  • 4 . 爱答不

    不爱答理。喻对人冷漠,没礼貌。

  • 5 . 安分守

    安于本分,遵守事理。

  • 6 . 安分循

    安守本分,遵循事理或礼法。

  • 7 . 抱

    1.有理而负屈。

  • 8 . 按

    按照情理:~我们应该先去看您的ㄧ你这样做,不管按什么理都说不过去。

  • 9 . 案

    1.审查处理。

  • 10 . 邦

    1.指国家的治道。

  • 11 . 辩

    1.申辩﹐申理。

  • 12 . 必然性推

    “或然性推理”的对称。从真前提能够必然地推出真结论的推理。包括:各种直接推理,三段论,关系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完全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

  • 13 . 办

    处理(事务);承办:这些事情你可以斟酌~ㄧ本店~邮购业务。

  • 14 . 变

    1.辩理,论道。变,通"辩"。

  • 15 . 不明事

    明:明白,懂得。不懂得事物的道理。

  • 16 . 背

    违背事理;不合理:这件事他做得有点儿~。也作悖理。

  • 17 . 不等量公

    包括以下公理:(1)全量大于它的任一部分;(2)不等量加上(减去)等量,其和(差)不等,原来大的仍大;(3)等量减去不等量,其差不等,减去大的,差反而小;(4)不等量加不等量,大量的和大于小量的和;(5)甲量大于乙量,乙量大于丙量,则甲量大于丙量;(6)在不等式中,一个量可用它的等量来代替(等量代换)。

  • 18 . 辨

    1.辨析义理﹐说明道理。 2.辨别是非。 3.申辩。辨﹐通"辩"。

  • 19 . 病

    1.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原理。

  • 20 . 秉公办

    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 21 . 惨无人

    犹言惨无人道。指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 22 . 层

    沉积岩中因先后沉积的物质颗粒的成分、大小、形状和颜色不同而形成的成层现象。是沉积岩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反映了当时沉积的环境。按形态可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和交错层理等。

  • 23 . 擘肌分

    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 24 . 补

    1.补治。 2.滋补调理。

  • 25 . 睬

    1.犹理睬。

  • 26 . 变态心

    1.异常的精神状态。

  • 27 . 察

    1.谓苛察地治理。

  • 28 . 长

    1.宰治﹐治理。

  • 29 . 拨

    1.犹整理。

  • 30 . 波的叠加原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介质中同时存在几列波时,每列波能保持各自的传播规律而不互相干扰。在波的重叠区域里各点的振动的物理量等于各列波在该点引起的物理量的矢量和。

  • 31 . 伯

    1.见"伯理玺天德"。

  • 32 . 持之有故,言之成

    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

  • 33 . 持之有故,言之有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

  • 34 . 残民害

    残害百姓,违背天理。形容反动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

  • 35 . 不

    1.犹言不利,不顺。 2.谓不治理公务。 3.理不清。 4.不理睬。

  • 36 . 成

    1.固定的规律。 2.有道理。 3.治理。

  • 37 . 常

    1.一般的规律。 2.通常的道理。

  • 38 . 不近道

    不近人情,不讲道理。

  • 39 . 朝

    1.方言。理睬﹐关心。

  • 40 . 材

    1.《周礼.考工记.弓人》:"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角长二尺有五寸,三色不失理,谓之牛戴牛。"后以"材理"谓制弓材料的质地纹理。

  • 41 . 不完全归纳推

    “完全归纳推理”的对称。以关于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判断为前提,推出关于某类事物全体对象的判断做结论的推理。在归纳推理中,完全归纳推理是不多的,不完全归纳推理则是大量的。有两种:(1)简单枚举归纳推理,这是或然性推理;(2)科学归纳推理,这是必然性推理。

  • 42 . 才

    1.犹才思。

  • 43 . 侧

    1.见"侧理纸"。

  • 44 . 查

    1.调查办理。

  • 45 . 禅

    1.佛学之义理。

  • 46 . 唱

    1.谓讲述玄理。

  • 47 . 皴

    1.裂纹。

  • 48 . 诚

    1.真理。

  • 49 . 乘

    1.顺理。

  • 50 . 锄

    1.犹锄治。

  • 51 . 达

    1.通达事理;懂道理。 2.天下通行的道理。 3.通贯的纹路。 4.阐明道理。

  • 52 . 词

    1.文词的情致。 2.文词的义理。

  • 53 . 凑

    1.亦作"凑理"。 2.肌肉的纹理。凑,通"腠"。

  • 54 . 答

    1.理睬;与别人讲话或打招呼。

  • 55 . 答

    理睬(多用于否定):不答理他。

  • 56 . 腠

    1.中医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如: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史记·扁鹊仓公列传》。2.写作中的思路。

  • 57 . 待

    要理不理。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 58 . 道

    1.事理;事物的规律。 2.规矩;情理;理由。 3.处理事情的办法﹑打算。 4.阐扬称说某种教义。 5.道术;法力。 6.道里;路途。

  • 59 . 大道

    1.重大的原则和理论。如:这些大道理人人都懂,真正做到可不容易啊。2.脱离实际的空洞理论。如:有的采访对象习惯于讲大道理,而忽略具体事实的介绍。

  • 60 . 处

    1.处置;办理。 2.指定刑;处罚。

  • 61 . 辞

    1.指文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 62 . 词不逮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 63 . 纯粹关系推

    几个前提都是关系判断而结论也是关系判断的推理。

  • 64 . 纯粹假言推

    前提和结论都是假言判断的推理。

  • 65 . 代

    法律上指以他人的名义,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对被代理人直接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代理的产生,有的是受他人委托,有的是由法律规定,有的是由有关部门指定。如在诉讼中,当事人聘请律师代理进行诉讼活动。有些行为如立遗嘱、婚姻登记等不能成立代理关系。

  • 66 . 当

    1.合理。

  • 67 . 觕

    1.粗糙的纹理。

  • 68 . 存储程序原

    又称“冯·诺依曼原理”。将程序像数据一样存储到计算机内部存储器中的一种设计原理。程序存入存储器后,计算机便可自动地从一条指令转到执行另一条指令。现电子计算机均按此原理设计。

  • 69 . 代数学基本定

    在复数范围内,任何一个复数系数的一元n次方程至少有一个根。据此可推出一元n次方程有且仅有n个根。1797年高斯在其博士论文中首先给出严格证明,故又称“高斯定理”。

  • 70 . 存

    1.存养理性。

  • 71 . 得

    1.得以申理。 2.谓有理;占理。

  • 72 . 访

    1.探讨义理。

  • 73 . 搭

    1.理睬。

  • 74 . 打

    1.犹准备;料理。

  • 75 . 大

    1.掌刑法的官。秦为廷尉﹐汉景帝六年更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复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卿﹐隋唐以后沿之。 2.星名。 3.五代至宋时云南的地方政权。五代后晋天福二年﹐段思平灭杨干真的大义宁政权﹐据南诏地﹐号大理国﹐有八府﹐四郡﹐三十七部﹐辖境相当于今云南全境及四川西南部。宋绍圣元年高升泰代立﹐号大中国。绍圣三年﹐段氏再起﹐号后理国。前后共传二十三王﹐历三百一十六年。其间﹐宋曾封其王为大理王﹐云南节度使。宋宝佑元年﹐为蒙古忽必烈所灭﹐后置云南行中书省。国王段氏被任为世袭总督﹐军政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路土司。

  • 76 . 带答不

    1. 见“待搭不理”。

  • 77 . 待搭不

    1.犹言待理不理。

  • 78 . 待答不

    指以冷淡的态度对人。

  • 79 . 典

    1.主持审理。

  • 80 . 端

    1.正直。

  • 81 . 分肌劈

    1.按动物机体的组织部位分解开来。

  • 82 . 谠

    1.正理。

  • 83 . 洞彻事

    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 84 . 洞达事

    洞达: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 85 . 地

    1.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今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 2.指研究地理的学科。 3.区域;区划。 4.地址。 5.风水。

  • 86 . 肤

    1.皮肤的纹理。 2.指肌体的表面。 3.指物体表面的纹理。

  • 87 . 董

    1.监督管理。 2.整理。

  • 88 . 断无此

    断:绝对,一定。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

  • 89 . 对

    1.共同审理。 2.犹对质。

  • 90 . 调

    ①管理;料理:调理牲口,修整农具。 ②护理将养:刚开过刀,要好好调理。

  • 91 . 定

    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律的命题或公式,如几何定理。

  • 92 . 非

    1.不合常理﹔违背情理。 2.谓不讲道理。

  • 93 . 动量定

    物理学中的基本定理之一。描述冲量和物体动量改变的定量关系。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在相应时间内物体动量的增量。合外力的冲量和物体初动量方向相同(或相反)时,物体动量增大(或减小)的量等于冲量。

  • 94 . 动能定

    描述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合外力对物体做多少正功(或负功),物体动能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 95 . 督

    1.监督治理;督率管理。

  • 96 . 断

    1.判断事理。 2.审理。

  • 97 . 断事以

    断:判断。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

  • 98 . 饿

    1.即饿纹。

  • 99 . 分

    1.纹理﹑脉络或事物间的联系。 2.分说;分辩。

  • 100 . 佛

    1.佛教的教理。

  • 101 . 二难推

    由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有两个选言支的选言判断做前提构成的推理。假言选言推理的主要形式。其结论可以是直言判断,也可以是选言判断。因为这种推理有时反映左右为难的困境,故称。东方朔偷饮了汉武帝求得的据说饮了能够不死的酒,汉武帝要杀他,他说:“如果这酒真能使人不死,那么你就杀不死我;如果这酒不能使人不死(你能杀得死我),那么它就没有什么用处;这酒或者能使人不死,或者不能使人不死;所以你或者杀不死我,或者不必杀我。”这就是一个二难推理。汉武帝认为他说得有理,就放了他。

  • 102 . 分条析

    形容言谈有条有理,深刻精辟。

  • 103 . 二项式定

    关于二项式的n(n为正整数)次幂的定理。即下列公式:(x+a)n=xn+c1naxn-1+c2na2xn-2+…+cknakxn-k+…+an。其中ckn=n!k!(n-k)!,等号右边的式子称为(x+a)n的二项展开式,cknakxn-k称为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常用tk+1表示,也即通项为展开式的第k+1项。

  • 104 . 法

    ①法律的理论根据。 ②〈书〉法则。 ③佛法的义理。

  • 105 . 告

    1.告状,请求处理。

  • 106 . 符

    1.符节的纹理。

  • 107 . 覆

    1.审理。

  • 108 . 干处

    1.用使干燥的办法加以处理(如肉类)。

  • 109 . 告诉才处

    某些犯罪行为须由被害人向法院告诉,法院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原则。我国刑法规定,侮辱罪、诽谤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除外),虐待家庭成员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除外),都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并规定,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而无法告诉,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 110 . 杠杆原

    又称“杠杆定律”、“杠杆平衡条件”。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等于杠杆受到的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表明利用杠杆工作时可省力,但不能省功。

  • 111 . 附

    1.比附事理。 2.符合事理。

  • 112 . 干

    1.治理;料理。 2.谓干练有理事之才。

  • 113 . 公道合

    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同“公平合理”。

  • 114 . 纲

    1.纲纪,法度。 2.统治。

  • 115 . 抚

    1.治理。 2.抚摸整理。

  • 116 . 辅

    1.辅助协理。

  • 117 . 傅

    1.附会于理。

  • 118 . 该

    1.概括而合理。

  • 119 . 公说公有,婆说婆有

    公公说的有公公的道理,婆婆说的有婆婆的道理。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 120 . 公开审

    法院审理案件公开进行。在我国,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外,一律由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告判决仍公开进行。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