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结尾能组哪些词
- 1 . 庇卫- 1.遮蔽防护。 
- 2 . 案卫- 1.巡察护卫。 
- 3 . 备卫- 1.守卫;防卫。 2.仪卫。 
- 4 . 白卫- 1.白色的驴。 
- 5 . 豹韬卫- 1.唐禁卫军名。 
- 6 . 保卫- 保护使不受侵犯:~祖国ㄧ~和平ㄧ加强治安~工作。 
- 7 . 葆卫- 1.葆宫的卫兵。 2.仪仗和侍卫。 3.护卫。葆,通"保"。 
- 8 . 兵卫- 1.士兵和守卫之具。亦指防卫。 
- 9 . 陛卫- 1.帝王御前护卫的士兵。 2.在宫禁中宿卫。 
- 10 . 边卫- 1.亦作"邉卫"。 2.明清边境地区的卫所。 
- 11 . 骠卫- 1.汉骠骑将军霍去病与大将军卫青的并称。 
- 12 . 采卫- 1.采服和卫服。即《周礼》的采畿和卫畿。 
- 13 . 餐卫- 1.谓饮食调养。 
- 14 . 城卫- 1.犹城防。 
- 15 . 臣卫- 1.屏藩拥卫之臣。 
- 16 . 厂卫- 1.明代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合称。因其同为特务机构,关系密切,故常合称。 
- 17 . 宸卫- 1.帝王的仪仗﹑侍卫。 
- 18 . 承卫- 1.犹言拱卫。 
- 19 . 冲卫- 1.冲要的边区。 
- 20 . 炊粱跨卫- 卫,驴的别名。用高粱做饭,骑驴子代步。形容简朴的生活。 
- 21 . 从卫- 1.随从护卫之人。 
- 22 . 大卫- ①大卫(jacqueslouisdavid,1748-1825)。法国画家。新古典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画风严谨,技法精细。曾在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雅各宾专政时期任美术委员会委员。早期作品有以历史英雄人物为题材的《贺拉斯兄弟之誓》、《马拉之死》等。后成为拿破仑一世的宫廷画家,作有歌颂拿破仑的作品《加冕》等。 ②青铜雕像。意大利多那太罗作于1430-1444年。取材于《圣经》中关于犹太牧羊少年大卫杀死入侵的非利士族巨人哥利亚的故事。雕像表现了大卫杀死哥利亚后,带着胜利者的喜悦神情,单足踩在被砍下的哥利亚的头 
- 23 . 扶卫- 1.扶持卫护。 
- 24 . 独坐穷山,放虎自卫- 穷:没有出路。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深山里,放出老虎来护卫自己。比喻独自为忧愁所包围。 
- 25 . 独坐穷山,引虎自卫- 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 
- 26 . 调卫- 1.调理保养。 
- 27 . 分卫- 1.佛教语。谓僧人乞食。 
- 28 . 杜卫- 1.东汉杜度与晋卫瓘的并称。两人均以善书着称。 
- 29 . 藩卫- 1.屏障。 2.捍卫。 3.指诸侯。 
- 30 . 二卫- 1.指天子的左﹑右或前﹑后两护卫军。 
- 31 . 防卫- 防御和保卫:正当~ㄧ加强~力量。 
- 32 . 蕃卫- 1.蕃,通"藩"。捍卫。 2.蕃,通"藩"。屏障。 
- 33 . 放虎自卫- 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 
- 34 . 宫卫- 1.帝王宫廷的卫兵。 2.指皇宫的保卫工作。 3.指帝王的宫殿。 
- 35 . 飞卫- 1.传说中的古代善射者。 
- 36 . 公侯勋卫- 公爵、侯爵、勋臣、宿卫。泛指名门贵族。 
- 37 . 府卫- 1.指北周﹑隋﹑唐的府兵制。府兵轮流宿卫京师,故亦称府兵为府卫。 2.贵族或官府的卫士。 
- 38 . 富比陶卫- 陶:指陶邑,原为战国时期秦国大臣魏冉的封地,比王室还富有;卫:商鞅原卫人,后封于商。像陶卫一样富有。形容非常富裕。 
- 39 . 辅卫- 1.辅翼捍卫。 
- 40 . 官官相卫- 指官员之间互相包庇。同“官官相护”。 
- 41 . 贵赤卫- 1.元代的宿卫禁军之一。 
- 42 . 拱卫- 环绕在周围保卫着: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像两个巨人,紧紧环抱着渤海,同时也~着首都北京。 
- 43 . 巩卫- 1.环绕﹑护卫。巩,用同"拱"。 
- 44 . 捍卫- 保卫:~领空丨~主权。 
- 45 . 护卫- ①保护;保卫:在保安人员的~下安全抵达机场。 ②执行护卫任务的武装人员。 
- 46 . 扈卫- 1.亦作"扈卫"。 2.帝王的随侍护卫。 3.指随侍护卫帝王。 
- 47 . 虎卫- 1.守卫王宫或国门的勇士。 
- 48 . 呵卫- 1.禁卫。 2.指(神灵)保佑。 
- 49 . 户卫- 1.守卫宫门的禁军。 
- 50 . 侯卫- 1.自侯服至卫服之地。 2.借指侯服至卫服之间的诸侯。 
- 51 . 后卫- ①军队行军时在后方担任掩护或警戒的部队。 ②篮球、足球等球类比赛中主要担任防御的队员。 
- 52 . 环卫- 指关于环境卫生的:~工人 ㄧ~部门。 
- 53 . 蹇卫- 1.亦作"蹇?"。 2.指驽钝的驴子。 
- 54 . 戟卫- 1.指侍从职务。 
- 55 . 迦维罗卫- 1.梵语kapilavastu的音译。古地名,即劫比罗伐窣堵国,为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故址或以为在今尼泊尔境内,或以为在今印度北方邦巴斯底县的比普拉瓦。 
- 56 . 迦卫- 1.佛祖诞生地"迦维罗卫"的省称。 
- 57 . 近卫- 1.君主的近身侍卫人员。 
- 58 . 精卫- 1.古代神话中鸟名。《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誓,一名寃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后多用以比喻有仇恨而志在必报,或不畏艰难﹑奋斗不懈的人。 
- 59 . 将卫- 1.保养。 
- 60 . 教卫- 1.受过训练的卫士。 
- 61 . 金吾卫- 1.掌管皇帝禁卫﹑扈从等事的亲军。 
- 62 . 谨卫- 1.谨慎警卫。 
- 63 . 开麦拉之前的汪精卫- 报告文学。黄钢作。1939年发表。“开麦拉”是英语camera的音译,意为摄影机。作品通过一系列富有典型性的“电影镜头”和一些具有戏剧性的情节和细节,刻画了汪精卫叛国投敌前的种种表演,揭露其在“优雅”和“热情”的外衣中所包藏的丑恶灵魂。 
- 64 . 锦衣卫- 官署名。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明代于1382年设。原是护卫皇宫、掌皇帝出入仪仗的亲军。后明太祖特令其兼管刑狱,给予巡察缉捕权。明中叶后成为与东西厂并称的特务组织。 
- 65 . 禁卫- 1.阻挡,禁阻。 2.警戒防卫。 3.指保卫帝王或京城的军队。即禁卫军。 4.帝王行动时特设的仪卫队。 
- 66 . 警卫- ①用武装力量实行警戒、保卫:~连 。 ②指执行这种任务的人:门口有~把守。 
- 67 . 匡卫- 1.见"匡卫"。 
- 68 . 离卫- 1.设置卫兵。《左传.昭公元年》﹕"三月甲辰﹐盟。楚公子围设服离卫。"杜预注﹕"设君服﹐二人执戈陈于前以自卫。离﹐陈也。"一说一对卫兵。杨伯峻注﹕"离卫﹐卫即今之卫兵﹐卫兵成双对立者﹐谓之俪卫﹐亦作离卫。"《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设服离卫。"颜师古`引张晏曰﹕"离卫者﹐二人执戈在前也。"一说列队而行。 
- 69 . 君子卫- 1.明初所设置的廷卫名。 
- 70 . 俱那卫- 1.夹竹桃的别名。也叫枸那花。 
- 71 . 军卫- 1.军队的守卫。 2.犹卫所。明时军队的编制。 
- 72 . 珂卫- 1.佩饰华丽的驴。"卫",驴的别称。 
- 73 . 逻卫- 1.巡逻保卫。 
- 74 . 陵卫- 1.古代皇帝陵墓的宿卫。 
- 75 . 列卫- 1.四周的防卫。 
- 76 . 鲁卫- 1.语本《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后以"鲁卫"代称兄弟。 2.比喻情况类似﹑实质相同。 3.泛指礼义之邦。 
- 77 . 龙卫- 1.侍卫帝王的马军。 
- 78 . 銮仪卫- 1.清代官署名。清改明锦衣卫为銮仪卫﹐掌乘舆供奉卤簿仪仗之事。 
- 79 . 陪卫- 1.陪侍警卫。 
- 80 . 庙卫- 1.指寺塔。 
- 81 . 没卫- 1.没羽。卫,箭尾上的羽毛。 
- 82 . 门卫- 1.守门的警卫。 
- 83 . 冥卫- 1.谓神灵的庇佑。 
- 84 . 淇卫- 1.箭竹名。 
- 85 . 屏卫- 1.指藩国和诸王。 
- 86 . 亲卫- 1.官名。皇帝的侍卫。隋始置,与勋卫﹑翊卫并称三卫。唐宋因之,并置亲卫之府。明以后不设。 
- 87 . 綦卫- 1.古代綦地出产的利箭。 
- 88 . 前卫- 1.元代的侍卫亲军之一。 2.军队行军时派在前方担任警戒的部队。 3.指前线。 4.体育用语。足球﹑手球等球类比赛中担任助攻与助守的队员﹐位置在前锋与后卫之间。 
- 89 . 千卫- 1.禁卫官千牛卫的省称。 
- 90 . 巧卫- 1.巧诈虚伪。 
- 91 . 戎卫- 1.禁卫之兵。 
- 92 . 荣卫- 1.营卫,保卫。 2.中医学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荣气行于脉中,属阴,卫气行于脉外,属阳。荣卫二气散布全身,内外相贯,运行不已,对人体起着滋养和保卫作用。 3.泛指气血﹑身体。 
- 93 . 驱卫- 1.驱赶守御。 
- 94 . 森卫- 1.密集排列的仪卫。 
- 95 . 容卫- 1.古代的仪仗﹑侍卫。 
- 96 . 三卫- 1.唐禁卫军,有亲卫﹑勋卫﹑翊卫,合称"三卫"。 2.宋代亦称三衙为"三卫"。 3.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设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于兀良哈部落,通称兀良哈三卫,简称三卫。后又置建州﹑海西﹑野人三卫。 
- 97 . 设卫- 1.设置宿卫。 
- 98 . 神卫- 1.宋代军伍名。 
- 99 . 摄卫- 1.亦作"摄卫"。 2.谓保养身体。 
- 100 . 侍卫- 1.侍从护卫。 2.跟随左右,负责侍奉﹑保卫的人。 3.官名。为皇帝禁军。清代专选满﹑蒙勋戚子弟及武进士担任。参阅《通志.职官五》。 
- 101 . 蜃卫- 1.即蜃车。 
- 102 . 十六卫- 1.唐代掌管皇宫宿卫的禁军的总称。名为:卫﹑骁卫﹑武卫﹑威卫﹑领军﹑金吾﹑监门﹑千牛,各分左右,共十六卫。 
- 103 . 守卫- 1.防守;保卫。 2.担任守卫的人。 
- 104 . 戍卫- 1.守卫,防守。 
- 105 . 首尾相卫- 比喻互相援救。 
- 106 . 耸卫- 1.肃然侍卫。耸﹐通"竦"。 
- 107 . 说卫- 1.军队扎营休息时担任守卫。 
- 108 . 汪精卫- 大汉奸。名兆铭,原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广东番禺。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曾主编《民报》。1910年因谋炸清摄政王载沣被捕。1925年在广州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7年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九一八事变后,主张对日妥协。1938年在河内发表“艳电”,公开投降日本。1939年底和日本签订卖国密约。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任代主席、主席。后病死于日本。 
- 109 . 司卫- 1.负责保卫。亦指负责保卫的人。 
- 110 . 四卫- 1.四方卫服之国。古代指王城以外四周拱卫的诸侯国。 2.四方之职。 3.四肢。 
- 111 . 徒卫- 1.卫兵。 
- 112 . 宿卫- 1.见"宿卫"。 
- 113 . 陶卫- 1.魏冉和商鞅的并称。魏冉﹐战国秦大臣﹐曾封于陶邑﹐富埒王室﹔商鞅﹐战国时卫人﹐亦称卫鞅﹐秦孝公采用其变法主张﹐秦国因之富强。 
- 114 . 螳螂之卫- 1.比喻微弱的兵备。 
- 115 . 填卫- 1.镇守,守卫。填,通"镇"。 
- 116 . 屯卫- 1.驻兵守卫。 2.指兵卫之所。 3.隋唐时禁卫军的一种。隋开皇中置十二府,统禁卫兵,后改置扩充为十六卫,左右屯卫即为其中二卫,唐龙朔改称左右威卫,五代周避郭威讳,复称屯卫。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文献通考.职官考十二.左右威卫》。 
- 117 . 五卫- 1.鼓舞士气的五种方法。 2.指元右卫﹑左卫﹑中卫﹑前卫﹑后卫五军,掌宿卫扈从,兼屯田。 
- 118 . 维卫- 1.连接,护卫。 2.古国名。 
- 119 . 文卫- 1.仪仗警卫。 
- 120 . 武卫- 1.谓以武力藩卫。 2.军制名。汉末曹操为丞相,设武卫营。魏文帝置武卫将军以统率禁旅。隋置左右武卫,各置大将军﹑将军。唐因隋制。宋沿其制。元初有武卫军,不久改称侍卫亲军。至元二十六年设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掌管修治城隍等工役,性质与前不同。清末也有武卫军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