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参组词
  4. 【参】开头能组哪些词

【参】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天贰地

    为《易》卦立数之义。后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同“参天两地”。

  • 2 . 天两地

    ①为《易》卦立数之义。 ②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亦作“参天贰地”。

  • 3 .

    1.协助断决;协助治理。 2.探听。

  • 4 .

    1.验证合同。 2.共同参加。

  • 5 .

    1.佛教禅林中称熟习礼仪,负责指导来自四方云游僧侣之人。 2.泛指和尚或道人。

  • 6 .

    1.犹参破。透彻地领悟。

  • 7 . 透机关

    参:检验,察看。机关:阴谋或秘密所在。看透了阴谋和秘密。

  • 8 .

    1.参与谋划。

  • 9 .

    1.体会,玩味。

  • 10 .

    1.犹观测。

  • 11 .

    1.领悟微妙的意旨。

  • 12 .

    1.讲究味道。 2.琢磨;玩味。

  • 13 .

    1.询问。 2.佛教语。谓参师问道。

  • 14 .

    1.击鼓之法。亦指以此法击鼓。参,通"掺"。

  • 15 .

    1.见"参伍"。

  • 16 .

    1.亦作"参五"。 2.参,三;伍,五。或三或五,指变化不定的数。 3.分划。 4.三才五伦。

  • 17 . 伍错综

    指交互错杂。

  • 18 . 伍错纵

    指交互错杂。同“参伍错综”。

  • 19 .

    1.参禅悟道。 2.犹领会。

  • 20 .

    1.参酌详审。 2.思量;琢磨。 3.犹端详。

  • 21 .

    1.拜见并送礼。

  • 22 .

    1.参照比较;参照校勘。常指为别人所著之书做校订工作;或以一书的一种本子做底本,参考其他本子加以校订。

  • 23 .

    1.晋见;参拜。

  • 24 .

    1.协理。

  • 25 .

    1.星名。

  • 26 .

    1.见"参墟"。

  • 27 .

    1.亦作"参虚"。 2.参星的分野。当今山西﹑河南一带。

  • 28 .

    1.共同编排。

  • 29 .

    1.佛教语。犹参禅。 2.泛指探究哲理。

  • 30 .

    1.参加选拔。 2.指参与选拔人才的工作。

  • 31 .

    1.佛教谓参访大德,云游修学。亦泛指游学。

  • 32 .

    1.犹寻访。

  • 33 .

    1.参听他人的话。

  • 34 .

    检验;查核:参验实物。

  • 35 .

    1.参星的分野。指古益州一带。

  • 36 .

    拜见上级或尊长;瞻仰尊者的故居等。

  • 37 .

    1.参考往事而定于一。

  • 38 .

    1.封建王朝诛灭三族的酷刑。

  • 39 .

    1.混乱不分。

  • 40 .

    1.参与谋议。 2.官名。金军中﹑元明中书省属官,明布政司﹑通政司,清各部,民国初高级军事机关,均置"参议"。

  • 41 . 议会

    1.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开始后成立的地方性咨询机构。有省﹑县﹑乡参议会。 2.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为了动员和团结广大民众参加抗日而设立的各级人民代表机关。有边区﹑市﹑县﹑乡参议会。

  • 42 . 议院

    见“两院制”(34页)。

  • 43 .

    1.犹谒见。

  • 44 .

    1.间杂而用;兼用。 2.参酌使用﹑任用。

  • 45 .

    1.三宥。对犯罪者可以从宽处理的三种情况。

  • 46 .

    1.三匹马驾的车。古时大夫所乘坐。

  • 47 .

    1.亦作"参预"。亦作"参豫"。 2.预闻而参议其事;介入,参加。

  • 48 .

    1.三人聚话。

  • 49 .

    1.见"参与"。

  • 50 .

    1.见"参与"。

  • 51 .

    1.参与校阅。 2.参看。

  • 52 .

    1.混合;夹杂。

  • 53 .

    大使馆中职位次于大使馆馆长(大使、公使、代办)的外交官。平时协助馆长工作。当馆长因故不能视事时,通常代理馆长职务,任临时代办。有商务参赞、文化参赞等。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

  • 54 . 赞大臣

    官名。清代设于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乌什等处,地位略低于将军。又多设于出征之统帅下,赞襄军务。

  • 55 .

    1.参酌选取。

  • 56 .

    1.犹参拜。 2.参加展览。

  • 57 .

    1.官名。负责参谋作战事务。 2.参加战斗﹑战争。

  • 58 . 战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为夺取德国在华权益,嗾使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参加对德战争。段企图借参战向日本借款购械,扩充皖系实力,遭到总统黎元洪等反对。1917年4月,段指使组成“督军团”、“公民团”,胁迫黎元洪及国会通过参战案,引起府院之争和张勋复辟。8月段拥立冯国璋为大总统,自任国务总理,对德宣战。

  • 59 . 战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洋政府于1917年8月对德宣战。段祺瑞于12月就任参战督办,同日本订立参战借款,由日本提供军火和教官,编练参战军。大战结束后改为边防军。1920年被直系军阀改编。

  • 60 .

    1.参与掌管。

  • 61 .

    参考,仿照:参照类似情况办理。

  • 62 . 照系

    又称“参照物”。为确定研究对象的位置和描述其运动而选作标准的另一物体。参照系的选定是任意的,但从不同的参照系来看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如坐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系时,乘客是运动的;以列车为参照系时,乘客是静止的。

  • 63 .

    1.弹劾贬谪。

  • 64 .

    1.参酌校正。

  • 65 .

    1.参考验证。

  • 66 .

    1.官名。宋代参知政事的省称,为宰相的副职。元于中书省﹑行中书省,皆置参政,为副贰之官。明于布政使下置左右参政。清初,各部也设参政,后改侍郎。袁世凯统治时期设参政院,所指派的成员亦称参政。 2.指参加政治活动。

  • 67 . 政党

    在中国,指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民主党派。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它们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 68 . 政议政

    特指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

  • 69 .

    1.验证确知。 2.参与主持。

  • 70 .

    1.参验证明。

  • 71 .

    1.共同治理。

  • 72 .

    1.参考质正。

  • 73 .

    1.犹行贿。

  • 74 .

    1.谓列入名册,斟酌录用。

  • 75 .

    1.参与编撰。

  • 76 .

    1.参与附缀。意谓追随。 2.参酌连缀。

  • 77 .

    1.犹言参考;酌定。 2.犹商讨。

  • 78 .

    1.参与商讨。

  • 79 .

    1.参与商讨。

  • 80 .

    1.参与总揽。

  • 81 .

    1.谓不相上下。

  • 82 .

    1.以礼进见上级或辈分高的人;瞻仰敬重的人的遗像﹑陵墓等。

  • 83 .

    1.弹劾惩处。

  • 84 .

    占一半;各占一半:喜惧参半。

  • 85 .

    1.拜访时所投名帖。

  • 86 .

    1.向朝廷揭发官吏罪状的奏章。

  • 87 .

    1.参星和毕星。

  • 88 .

    1.三辟。指夏﹑商﹑周三代的刑法。

  • 89 .

    1.繁多。 2.为参见上级而会集。 3.搜集参考。

  • 90 .

    1.察究审核。

  • 91 .

    1.配合协调。

  • 92 .

    1.交加。 2.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 3.犹提出,表示。

  • 93 .

    1.配有副马的车。参,通"骖"。

  • 94 .

    1.销假。

  • 95 .

    1.参考验证。

  • 96 .

    1.以一定礼节晋见上级。 2.参看。多用于书或文章的注释。

  • 97 .

    1.武官名。明置,位次于总兵﹑副总兵。清因之,位次于副将。凡参将之为提督及巡抚统理营务的,称提标中军参将﹑抚标中军参将。参阅《明史·职官志五》﹑《清文献通考·职官十一》。

  • 98 .

    1.共相讲论。

  • 99 .

    1.参酌比较;比照核验。

  • 100 .

    1.斟酌查问。

  • 101 .

    1.琢磨,领悟。

  • 102 .

    1.拜见尊长。

  • 103 .

    1.参星和井星,位在西南方。

  • 104 .

    1.参验考究。 2.弹劾查究。

  • 105 .

    1.弹劾罪责。

  • 106 .

    1.验证。

  • 107 .

    1.商酌决策。 2.参与决策。 3.指参与决策的人。

  • 108 .

    1.商讨决策。诀,通"决"。

  • 109 .

    ①武官名。东汉末曹操僚属常以参军名义帮助其谋划军事。两晋南北朝时正式定为武官名,并多冠以职名。隋唐宋时置参军谋事之风颇盛。元不置。明清时参军已非武官。 ②参加军队。

  • 110 . 军戏

    唐宋时流行的一种表演艺术。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因一任参军的官员贪污,命一艺人扮成参军,另一艺人从旁戏弄,由此成为表演形式。被戏弄的称“参军”,戏弄他的称“苍鹘”,两个脚色作滑稽对话和表演。晚唐时,发展为多人演出,并有女脚出场。宋代也称“杂剧”。

  • 111 .

    1.同时并看其他材料,以资参考。 2.注释用语。指示读者阅读其他有关材料。

  • 112 .

    1.参照他事他说,加以考察。

  • 113 . 考读物

    1. 必读书目以外的用以补充必读读物或便于弄明某一问题的辅助性书籍。

  • 114 . 考书

    1.学习﹑研究或写作时用作参考的书籍。

  • 115 .

    1.亦作"参扣"。 2.参酌叩问。 3.拜见。

  • 116 .

    1.见"参叩"。

  • 117 .

    1.被参奏的条款。

  • 118 . 狼羌

    1.古代少数民族羌族中的一支。

  • 119 .

    1.犹参拜。

  • 120 .

    1.亦作"参俪"。 2.参乘并驾;并列。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