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血组词
  4. 【血】开头能组哪些词

【血】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泪盈襟

    血泪:悲痛的眼泪;盈:满。眼泪流湿了衣襟。形容非常悲痛。

  • 2 .

    1.犹血汗。

  • 3 . 沥沥

    1.鲜血淋漓的样子。 2.狠毒惨酷的样子。

  • 4 .

    1.犹红脸。指不讲情面的脸色。

  • 5 .

    1.血和脂膏。

  • 6 .

    1.一种用牲血制成的涂料。

  • 7 . 淋淋

    1.鲜血淋漓的样子。 2.形容情况惨酷。

  • 8 . 流成河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 9 . 流成渠

    鲜血流成了河。形容死伤的人极多。

  • 10 . 流漂杵

    杵:捣物的棒槌。血流成河,舂米的木棰都漂了起来。形容战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

  • 11 . 流漂卤

    1.犹言血流漂杵。卤﹐大盾。

  • 12 . 流如注

    注:灌注。血流得象射出来的那样。形容血流得又多又急。

  • 13 .

    1. 因血结气滞,经络不通,复受外邪所搏而致.瘤体皮色紫红,软硬间杂,隐约若有红丝缠绕,偶有擦破则血流不止,常发于唇、颈、四肢。相当于血管瘤。

  • 14 . 渌渌

    1.亦作"血碌碌"。 2.鲜血淋漓的样子。

  • 15 . 碌碌

    1.见"血渌渌"。

  • 16 .

    1.指战斗中拼命冲杀出来的道路。 2.比喻艰难的历程。

  • 17 .

    1.丝缕状的血。

  • 18 .

    1.血球的旧称。亦泛指血液。

  • 19 .

    1.杀马取血﹐以为祭祀之用。语本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东巡﹐登衡岳﹐血白马以祭。"

  • 20 .

    ①人体内血液运行的脉络:血脉流通。 ②血统:血脉相通。

  • 21 .

    1.指牲畜的血和毛。古代祭祀时用以荐鬼神。

  • 22 .

    1.歃血为盟。

  • 23 .

    1.血肉凝成的糊状物。

  • 24 . 尿

    尿液中含有较多红细胞的症状。多见于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结石、感染、炎症、肿瘤、外伤等,也可见于某些全身性疾病。

  • 25 .

    1.谓愤怒已极。人盛怒则热血上涌﹐故云。

  • 26 .

    1.即血胞。 2.皮肤上充血的泡。 3.血的泡沫。

  • 27 .

    1.古代祭祀时盛血的盆子。 2.形容猛兽等张开的嘴。 3.《血盆经》的省称。

  • 28 . 盆池

    1.旧时迷信传说﹐谓地狱中有血盆池﹐妇女生育过多﹐会触污神佛﹐死后要在此池中饮污血受苦。

  • 29 . 盆大口

    指野兽凶残吞噬的大嘴。也比喻剥削者、侵略者蚕食鲸吞的巨大胃口。

  • 30 . 盆经

    1.《目连正教血盆经》的简称。又名《女人血盆经》。旧时在民间流传甚广﹐但不载于《大藏经》﹐载于唐建阳书林范氏版本《大乘法宝诸品经经咒》和《诸经日诵》。相传谓妇女生育过多﹐会触污神佛﹐死后下地狱﹐将在血盆池中受苦。若生前延僧诵此经﹐则可消灾受福。

  • 31 .

    1.指红旗。

  • 32 .

    ①指元气,精力:耆老之人,发齿堕落,血气衰微|忧虑过度,伤了血气。 ②血性,骨气:有血气的青年|壮士凡有血气者,莫不抚膺浩叹,指发狂呼。

  • 33 . 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 34 . 气方盛

    1.见"血气方刚"。

  • 35 . 气方壮

    1.见"血气方刚"。

  • 36 . 气之勇

    指凭一时感情冲动产生的勇气。

  • 37 .

    1.犹泣血。

  • 38 .

    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中,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确有血缘关系的称为自然血亲;实际上没有血缘关系、经法律确认为与自然血亲有相同地位的亲属称为准血亲或法律拟制血亲,如继父母与继子女、养父母与养子女。生育自己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称为直系血亲,如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等;血缘上与自己同出一源的称为旁系血亲,如兄弟姐妹等。

  • 39 . 亲复仇

    也称“血族复仇”。原始社会中一种“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复仇习俗。当氏族或部落成员遭外族成员伤害后,被认作是对本氏族部落的整体侵犯,于是进行集体报复。双方敌对,往往仇上加仇,以至世代不解,直至一方被消灭。

  • 40 .

    血浆中去除纤维蛋白原后的胶状液体。主要是白蛋白和球蛋白。有免疫、维持酸碱平衡等作用。常用作血清学试验,以帮助诊断疾病。

  • 41 .

    1.即血细胞。旧称血轮。能随血液的流动遍及全身。分红细胞和白细胞两种。由红骨髓﹑脾脏等制造。

  • 42 . 尸灵

    1.血淋淋的尸体。

  • 43 .

    1.谓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 2.指用于祭祀的食品。 3.谓吃鱼肉之类荤腥食物。

  • 44 .

    1. 用鲜血写成的历史。形容悲壮的历史。如:一部开国血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 45 .

    1.用血写的文字。

  • 46 .

    1.嫡亲的叔父。

  • 47 .

    1.封建时代﹐为向皇帝申诉而刺血写成的奏疏。

  • 48 .

    活体血管内的血液由于血小板凝集或血液凝固在心脏或血管内膜上形成的固体。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1)血管内膜损伤;(2)血流速度缓慢或不规则;(3)血液性质的改变,主要是血液的凝固性增高等。若附着在内膜上的血栓脱落,随血流带至他处阻塞血管,可形成该处血管的栓塞或造成有关脏器的梗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 49 .

    1.指血液。 2.含血的水。

  • 50 .

    1.丝缕状的血。 2.指极稀少的血色。 3.指眼白上因毛细管充血而出现的红丝。

  • 51 .

    1.指祭祀。凡祭﹐必杀牲取血﹐故称。

  • 52 .

    1.指子孙。

  • 53 . 蒜羹

    1.用禽畜的血加大蒜煮成的羹﹐食之可使身体发热。

  • 54 .

    1.血液和骨髓。 2.比喻人们耗尽血汗和生命而得到的财富。

  • 55 . 糖测定

    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血糖浓度受激素或酶的调节和控制,比较恒定。正常值:福林吴氏法44~67毫摩/升(80~120毫克%),邻甲苯胺法39~59毫摩/升(75~105毫克%)。血糖增高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 56 .

    1. 引起极不愉快联想的场所。

  • 57 .

    由血缘关系形成的亲属系统。凡同一祖先的人为同一血统。

  • 58 .

    1.犹言血盆大口。吻﹐嘴唇。

  • 59 .

    1.被血沾污。 2.污血。 3.指污秽﹑肮脏。

  • 60 . 污池

    1.即血盆池。

  • 61 . 吸虫

    扁形动物,吸虫纲,裂体科。寄生在人体和哺乳动物肠壁小血管和肝门静脉血管内的寄生虫。雌雄异体。会引起血吸虫病。

  • 62 . 吸虫病

    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寄生虫病。有日本血吸虫病、埃及血吸虫病、曼氏血吸虫病三种。在中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主要特征为发热、过敏反应、腹泻、肝脾肿大、后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等。

  • 63 .

    1.语出唐杜甫《悲陈陶》诗:"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夷歌饮都市。"后以"血洗"形容残酷屠杀。

  • 64 .

    1.即血统。

  • 65 . 细胞

    1.在血液淋巴内游动的细胞。2.血液中的红细胞(红血球)或白细胞(白血球)。

  • 66 .

    1.旧指兵灾的预兆。

  • 67 .

    1.由血球计数、血色素测定以及其他各种化学和物理试验所表示的血液的状况和性质。2.血液检查所见的系统报告。

  • 68 . 小板

    血液的组织成分之一。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凝血活酶等共同在止血、凝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 69 . 小板计数

    计算单位容积血液内血小板的数目。有助于对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正常值:(100~300)×109升-1。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急性白血病等,增多见于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后等。

  • 70 .

    1.犹言赤心﹐赤诚的心。 2.指心﹐良心。

  • 71 .

    1.血点。

  • 72 .

    1.血液的腥臭气味。 2.形容战斗或屠杀的残酷。

  • 73 .

    根据血液中四种不同的特殊物质的存在而区分的血液类型。通常分为a、b、ab和o四种主要类型。受血者的血清o型a型b型ab型给血者的红细胞o型----a型+-+-b型++--ab型+++-+表示有凝集反应-表示无凝集反应

  • 74 .

    刚强正直的气质和性格:血性汉子。

  • 75 . 性男儿

    指刚强正直,勇敢热情的男子汉。

  • 76 .

    1. 胸膜腔中有血液。

  • 77 .

    指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因失血过多,或因久病阴血虚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引起。主要症状为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脉细虚等。

  • 78 .

    动脉血的压力。反映循环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用最高和最低两个值表示,最高值是心脏收缩时动脉里的压力,叫收缩压;最低值是心脏舒张时的压力,叫舒张压。

  • 79 . 压计

    能测量人体动脉血压的器械。有水银柱式、表式等多种。常用者为水银柱式。

  • 80 .

    1.指色彩鲜红。

  • 81 .

    在心脏和血管内流动的红色黏稠液体。主要成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内含各种营养成分、无机盐、代谢产物、抗体、激素、酶等。在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运输和补给作用,并能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等。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故血液检验对临床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 82 . 液病

    1. 血液或造血组织的病理状态(如贫血或粒细胞缺乏症)。

  • 83 . 液循环

    血液从心脏流向动脉,经过各组织中的毛细血管,然后从全身各处的静脉流回心脏的循环过程。血液在循环中从肺部获得氧气、从消化器官获得营养物质供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并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从肺、肾、皮肤等处排出体外。

  • 84 .

    1.沾血的衣服。

  • 85 .

    1.亦作"血荫"。 2.指血液瘀结而隐约显现的印痕。

  • 86 .

    1.暗红。

  • 87 .

    1.指有生命的躯体。

  • 88 . 染沙场

    沙场:战场。鲜血染红了战场。指在战场上牺牲。

  • 89 .

    血沾刀口,指杀人:三军投降者,俱免血刃。引申指战争:不知血刃起中原。

  • 90 .

    1.血和肉。借指躯体。 2.犹骨肉。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3.屠杀;遭到屠杀。

  • 91 . 肉横飞

    形容发生爆炸等灾祸时,死伤者血肉四溅的惨状。

  • 92 . 肉淋漓

    淋漓:小湿。形容血肉流淌的惨状。

  • 93 . 肉模糊

    血流肉烂,无法辨认器官肢体。形容死亡或受伤的惨状。

  • 94 . 肉相连

    象血和肉一样相互联系着。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离。

  • 95 . 肉相联

    1.比喻关系极其亲密。

  • 96 .

    1.谓吃鱼肉之类荤腥食物。

  • 97 .

    1.暗赤或鲜红的颜色。 2.指皮肤健康红润的颜色。 3.指血迹。

  • 98 . 山崩

    1.血崩的俗称。

  • 99 .

    1.指有生命的躯体。

  • 100 .

    1.谓杀牲取血。古代用以订盟或祭祀。

  • 101 . 海寃仇

    1.同"血海深仇"。

  • 102 .

    1.血和汗水。指辛勤的劳动。 2.古代大宛国出良马﹐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名"汗血马"。后因以指骏马身上的汗。 3.症候名。中医指出汗淡红如血。多由火热炽盛﹐迫血外溢所致。

  • 103 .

    1.血的痕迹。 2.指血泪的痕迹。 3.喻指悲惨苦难的往事。

  • 104 . 红蛋白

    一种含铁的结合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血液中红血细胞的主要成分。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结合而成。主要作用是运输氧气:血液流过肺脏时,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血液流过其他组织时把结合的氧放出,供组织氧化之用。此外,还有运输二氧化碳和维持血液酸碱平衡的作用。

  • 105 . 红蛋白测定

    测定单位容积血液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正常值:成年男性130~170克/升;成年女性100~150克/升;儿童120~150克/升。一般情况下,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基本上与红细胞计数一样,但有时不一定完全成比例。

  • 106 . 红素

    一种含铁的卟啉化合物。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不溶于水,易溶于氨和二甲胺等。作为血红蛋白和某些氧化还原酶的辅基,参与生物体中氧的传递和氧化还原作用。

  • 107 . 忽淋剌

    1.同"血糊淋剌"。

  • 108 . 胡淋剌

    1.见"血糊淋剌"。

  • 109 . 胡同

    1.见"血胡同"。

  • 110 . 湖洞

    1.见"血胡同"。

  • 111 . 糊糊

    1.鲜血凝成一片的样子。

  • 112 . 糊淋剌

    1.亦作"血胡淋剌"。亦作"血糊流拉"。 2.鲜血淋漓的样子。

  • 113 . 糊流拉

    1.见"血糊淋剌"。

  • 114 . 唬零喇

    1.同"血糊淋剌"。

  • 115 .

    1.飞溅的鲜血。

  • 116 .

    1.指皮肤红润的颜色。

  • 117 .

    1. 某些棘皮动物体内的管道,位于不同的部位,与体腔和轴腺相连。

  • 118 .

    1.亦作"血迹"。 2.血在物体上留下的痕迹。

  • 119 . 迹斑斑

    形容留下的血迹很多。

  • 120 .

    1.指便血﹑吐血﹑咳血等出血的疾病。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