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昭组词
  4. 【昭】开头能组哪些词

【昭】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信局

    1.清代光绪年间成立的专门承办公债业务的机构。

  • 2 . 信票

    1.清政府为偿付对日赔款于1898年发行的国内公债。

  • 3 .

    1.星名。

  • 4 .

    1.犹体恤;优恤。

  • 5 .

    1.明宣。

  • 6 .

    洗清冤屈、诬枉:平反昭雪。

  • 7 .

    1.光耀。

  • 8 . 耀

    1.亦作"昭耀"。 2.照耀。

  • 9 .

    1.古女官名。汉元帝始置。为妃嫔中的第一级。昭仪,言昭显女仪,以示隆重。魏晋至明均曾设置,但地位已经下降。参阅《汉书.外戚传序》﹑《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序》。

  • 10 .

    1.光明美好。

  • 11 .

    1.应验;相应。

  • 12 .

    1.显耀功劳。

  • 13 . 余祁

    1.古泽薮名。在今山西省祁县西南﹑介休县东北。是《周礼.夏官.职方氏》的并州薮,《尔雅.释地》的十薮之一。《吕氏春秋》作大昭,《淮南子.墬形训》作昭馀,都是九薮之一。《汉书.地理志》改称"九泽",《水经注.汾水》称近邬县(今介休县东北)者为邬泽,俗名邬城泊,近祁县者为祁薮。唐宋时只有邬城泊见于记载,并日渐涸塞。元初在祁县东南浚得细水溉田,称为昭馀池,此后时塞时溢。

  • 14 .

    1.唐代女官名。为九嫔之一。唐承隋制,于后妃下置昭仪﹑昭容﹑昭媛等各一人,正二品。见《旧唐书.后妃传序》。

  • 15 .

    1.光辉地存在。

  • 16 .

    1.见"昭彰"。

  • 17 .

    显著;彰明:功业昭彰|罪恶昭彰。

  • 18 .

    ①明亮;光明:烂昭昭兮未央。 ②清楚;明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 19 . 在目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 20 .

    1.谓宝龟。

  • 21 .

    1.亦作"昭晣"。 2.光亮。 3.清楚;明显。

  • 22 .

    1.见"昭晢"。

  • 23 .

    1.明确完整。

  • 24 .

    1.明知;确知。

  • 25 .

    1.彰明福禄。

  • 26 .

    1.明洁的品质。 2.指箭靶所画之地。

  • 27 .

    1.显示忠信。

  • 28 .

    1.彰明;显着。

  • 29 .

    1.明显;显着。 2.光耀。

  • 30 .

    1.显扬祖先。

  • 31 .

    1.光明广布。

  • 32 .

    1.明显的证验。

  • 33 .

    1.宣扬;发扬。

  • 34 .

    1.岁时名。十干中癸的别称,用于纪年。 2.汉宫殿名。后泛指后妃所住的宫殿。

  • 35 .

    1.谓光辉普照,为众所仰。

  • 36 .

    1.光明的法度。

  • 37 .

    1.勤勉地服事。昭,通"劭"。《诗.大雅.大明》:"昭事上帝﹐聿怀多福。"高亨注:"昭﹐借为劭。《说文》:'劭﹐勉也。'此句言文王勤勉侍奉上帝。"一说﹐光明正大地服事。 2.指祭祀。

  • 38 .

    1.犹褒饰。

  • 39 .

    1.明白记述。

  • 40 .

    1.明祀。

  • 41 .

    1.见"昭苏"。

  • 42 .

    1.见"昭苏"。

  • 43 .

    1.谓明显地招引。

  • 44 . 台宫

    1.汉代宫名。在上林苑中。

  • 45 .

    1.清明安泰。

  • 46 .

    1.在湖南省长沙县南昭山下。相传周昭王南征不复,没于此潭,故名。

  • 47 .

    1.昭示所题之碑。

  • 48 .

    1.显扬文采。语出《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

  • 49 . 文带

    1.压纸文具的一种。犹镇纸。

  • 50 . 文馆

    1.官署名。唐武德四年于门下省置修文馆,九年改为弘文馆。神龙元年避孝敬皇帝(李弘)讳改为昭文馆。置学士,掌详正图籍,参议朝廷制度礼仪,教授生徒。武后垂拱后,以宰相兼领馆务,号馆主;给事中一人判馆事。宋承唐制,以上相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学士﹑直学士不常置,直馆以京朝官充任,掌书籍修写校雠之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宋史.职官志一》﹑宋程俱《麟台故事.官联》。

  • 51 .

    1.谓致力于武备。 2.显扬武威。 3.古舞名。 4.隋唐时的政权名。在今中亚阿姆﹑锡尔两河流域,有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戎地﹑史,均为康居之后。其先康王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至两河流域,子孙繁衍,分王九国,并以昭武为姓,示不忘本,总称昭武九姓。参阅《隋书.西域传.康国》。

  • 52 .

    1.清楚;明白。 2.光亮,光耀。

  • 53 .

    1.同"昭晰"。

  • 54 .

    1.昭雪;洗清。

  • 55 .

    1.古乐章名。九夏之一。 2.比喻德行光明伟大。

  • 56 .

    1.显扬。 2.明显;显着。

  • 57 .

    1.明白清楚。

  • 58 .

    1.犹知晓。

  • 59 .

    1.宣扬孝道。

  • 60 .

    1.显着而完备。

  • 61 .

    1.明白地宣布;公布。

  • 62 .

    1.明察。 2.明显。

  • 63 .

    1.明白晓畅。 2.明朗舒畅。

  • 64 .

    1.明显;显着。

  • 65 .

    1.明彻;清亮。

  • 66 .

    1.昭示,垂示。

  • 67 .

    1.明白通达。

  • 68 .

    1.谓诚敬地向上天表示酬答。 2.谓上天显示征兆以答人世。

  • 69 .

    1.政治清明的时代。常用以称颂本朝或当今时代。

  • 70 .

    1.形容极为清晰。

  • 71 .

    1.清明的日子。 2.星名。

  • 72 .

    1.明德;美德。 2.宣扬美德。 3.汉代雅舞名。汉文庙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见《汉书.礼乐志》。又五代后晋天福五年,诏有司复修正至朝会二舞之制,以文舞为《昭德》之舞,武舞为《成功》之舞。见《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晋昭德成功舞歌》引《唐馀录》。

  • 73 . 德塞违

    彰明美德,杜绝错误。

  • 74 .

    1.犹昭升。

  • 75 .

    1.揭露或昭示邪恶。

  • 76 .

    1.犹发扬。

  • 77 .

    1.谓昭然可居第二位。

  • 78 .

    1.明白地告知。

  • 79 .

    1.明确地分别。

  • 80 .

    1.宫殿名。相传为周穆王时所建。

  • 81 .

    1.地名。在安徽省含山县北,小岘山西。山势险仄,因以为关。春秋时为吴楚界地,往来要冲。楚人伍子胥奔吴,曾经此道。宋绍兴中张浚尝因山筑城,以抗金兵。

  • 82 .

    1.使光大;发扬。

  • 83 .

    1.美好。 2.美玉名。 3.古代管乐器名。 4.古代池名。 5.古代皇宫内女官名。

  • 84 .

    1.犹光明。

  • 85 .

    1.谓星辰光耀回转。 2.指星辰。 3.指日月。

  • 86 .

    1.向神祷告,昭示其诚敬之心以达于神。《诗.大雅.云汉》:"大夫君子﹐昭假无赢。"毛传:"假﹐至也。"马瑞辰通释:"言诚能昭假于天﹐其感应之理无有赢差者。"又《周颂.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尔。"一说﹐明告。高亨注:"昭﹐明也。假﹐读为嘏﹐告也。"又一说﹐招请。见郭沫若《读了关于<周颂.噫嘻篇>的解释》。

  • 87 .

    1.谓辨明奸邪。

  • 88 .

    1.显现,出现。

  • 89 .

    1.明荐。

  • 90 .

    1.明鉴。

  • 91 .

    1.显扬;宣示。

  • 92 .

    1.明显地告诫。

  • 93 .

    1.彰明旧制。

  • 94 .

    1.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省)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后人又称明妃。元帝宫人。竟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以结和亲,她自请嫁匈奴。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生一男。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成帝又命她从胡俗,复为后单于的阏氏。生二女。卒葬于匈奴。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有昭君墓,世称青冢。她的故事成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的流行题材。参阅《汉书.元帝纪》及《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

  • 95 . 君村

    1.地名。在今湖北省兴山县南,相传为汉王昭君的故乡。

  • 96 . 君墓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为王昭君之墓。墓高33米,为一座封土堆,呈青黛色,又名青冢。前有平台,台上建亭,旁有碑碣。有昭君和匈奴王骑雕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7 . 君套

    1.古代妇人的头上饰物。用条状貂皮围于髻下额上,如帽套。相传为昭君出塞时所戴,故称。

  • 98 . 君怨

    1.琴曲名。相传为汉王昭君嫁于匈奴后所作。 2.词牌名。又名《一痕沙》﹑《宴西园》。宋张元干有《昭君怨》词。

  • 99 .

    1.犹言开朗豁达。

  • 100 .

    1.光明灿烂。 2.明显;显明。

  • 101 .

    1.犹明朗。

  • 102 .

    1.明亮。

  • 103 .

    1.光明。 2.明显地排列。

  • 104 .

    1.显赫;显着。

  • 105 .

    1.光临;当着。

  • 106 .

    1.光明神奇。 2.汉代宫馆名。

  • 107 .

    在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九fd7c山。唐太宗之墓。以山为陵。原有宫殿三百七十八间,雄伟壮观,现多有破坏。昭陵周围有一百六十多座陪葬墓。设有昭陵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8 . 陵六骏

    唐雕塑。即昭陵前的六件骏马浮雕石像,刻于公元637年。六马为唐太宗征战所骑。内“拳毛fd7d”、“飒露紫”两件1914年被盗往美国,“什伐赤”、“青骓”、“特勒骠”、“白蹄乌”四件今存国内。

  • 109 . 聋发聩

    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

  • 110 .

    1.显露。

  • 111 .

    1.光明盛大。

  • 112 .

    1.光明美好。

  • 113 .

    1.明暗。犹是非。

  • 114 .

    1.显着的声名。

  • 115 .

    1.显明;显着。 2.使显明。 3.光明。 4.指炎神。 5.星名。 6.古宫殿名。三国吴孙晧于甘露二年建。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7.人名。相传为上古玄王契的儿子,商成汤的祖先。见《荀子.成相》。 8.人名。夏禹之臣。相传与伯封叔作衍历。见宋罗泌《路史.后纪十二.夏后氏》。 9.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的谥号。曾召集文士编撰《文选》三十卷,辑录秦汉以来诗文,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参阅《梁书.昭明太子统传》。

  • 116 . 明太子

    即“萧统”(363页)。

  • 117 . 明文选

    即“文选”(937页)。

  • 118 .

    1.清楚地铭刻。

  • 119 .

    1.同"昭穆"。 2.缪,通"穆"。

  • 120 .

    1.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 2.指同一祖宗。 3.墓地葬位的左右次序。 4.古代祭祀时,子孙按宗法制度的规定排列行礼。 5.泛指宗族关系。 6.按照长幼﹑上下等次序左右排列。亦指此种排列的次序。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