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结尾能组哪些词
1 . 跋胡
1.见"跋胡疐尾"。
2 . 安胡
1.菰米。
3 . 八字胡
1.嘴上边呈八字形的胡子。
4 . 坳胡
1.南朝宋刘胡的原名。
5 . 豹胡
1.我国古代北方部族名。
6 . 板胡
胡琴的一种,琴筒呈半球形,口上蒙着薄板。发音高亢。
7 . 碧眼胡
1.见"碧眼胡儿"。
8 . 波斯胡
1.旧称波斯人。借指识宝之人。
9 . 獑胡
1.亦作"獑猢"。 2.兽名。猿属。
10 . 查查胡胡
1.咋咋呼呼。表示炫耀自己。
11 . 柴胡
多年生草本。其根为中药。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功用。可治寒热、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月经不调和子宫下垂等。
12 . 愁胡
1.谓胡人深目,状似悲愁。多用以形容鹰眼。语本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胡人遥集于上楹……状若悲愁于危处。"
13 . 二胡
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琴筒用木头做成,前端稍大,蒙蟒皮,有两根弦,声音低沉圆润。也叫南胡。
14 . 打野胡
1.亦作"打夜胡"。 2.旧时民间岁末跳鬼驱邪风俗的俗称。
15 . 串脸胡
1.连着鬓角的胡须,也叫"络腮胡子"。
16 . 垂胡
1.胡须下垂。 2.颔肉下垂。胡,下颔肉。
17 . 茈胡
1.即柴胡。
18 . 打夜胡
1.见"打野胡"。
19 . 鼎胡
1.见"鼎湖"。
20 . 东胡
我国古代民族,居住在今内蒙古东南一带。
21 . 妢胡
1.古国名。在今安徽阜阳一带。
22 . 凋胡
1.即菰米。详"雕胡"。
23 . 琱胡
1.亦作"琱瑚"。 2.菰米。
24 . 雕胡
1.菰米。六谷之一。
25 . 斗十胡
1.方言。斗牌。
26 . 肥胡
1.古代一种窄长的旗帜。
27 . 封胡
1.传说中的黄帝的臣子。见《汉书.古今人表》。
28 . 风胡
1.见"风胡子"。
29 . 古胡
1.指佛像。因佛为西域胡人,故称。
30 . 含含胡胡
1.见"含含糊糊"。
31 . 含胡
同‘含糊’。
32 . 高胡
高音二胡,一般用钢丝弦。
33 . 鼓龙胡
1.见"鼓咙胡"。
34 . 鼓咙胡
1.亦作"鼓龙胡"。 2.谓不敢公开言说,私下传语。
35 . 函胡
含糊不清: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36 . 涵胡
1.含糊,不清晰。
37 . 阖胡
1.何不。
38 . 胡胡
1.象声词。形容风声﹑笑声或器物震动的声音。 2.指胡琴。
39 . 狐胡
1.古代西域游牧部落名。位于车师柳谷(今新疆吐鲁番西北玉勒干铁列克)。汉代先后属西域都护和西域长史。后为车师所灭。
40 . 稽胡
1.古族名。匈奴的别种。
41 . 贾胡
1.经商的胡人。 2.泛指外国商人。
42 . 骄胡
1.指胡人。语本《汉书.匈奴传上》:"单于遣使遗大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43 . 京二胡
胡琴的一种,和二胡相似,音响介于京胡二胡之间,用于京剧伴奏等。也叫嗡子。
44 . 京胡
胡琴的一种,形状跟二胡相似而较小,琴筒用竹子做成,发音较高,主要用于京剧伴奏。
45 . 羯胡
1.《魏书.石勒传》:"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于上党武乡羯室,因号羯胡。"旧时用以泛称来自北方的外族。
46 . 酒胡
1.见"酒家胡"。 2.古代用于酒席上佐酒助兴之木偶戏具。刻木为人形,置之盘中,左右欹侧如舞,久之乃倒,视其传筹所至或倒时所指向者饮酒。故又称劝酒胡。
47 . 酒家胡
1.原指酒家当垆侍酒的胡姬。后亦泛指酒家侍者或卖酒妇女。
48 . 林胡
1.古族名。战国时分布在今山西朔县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内。从事畜牧,精骑射。战国末为赵将李牧击败,遂归附于赵。 2.唐代借指奚﹑契丹等族。
49 . 狯胡
1.西域国名。
50 . 拉近胡
1.亦作"拉近乎"。 2.方言。犹言拉关系。
51 . 老臊胡
1.《五灯会元.龙潭信禅师法嗣.德山宣鉴禅师》:"这里无祖无佛﹐达磨是老臊胡﹐释迦老子是干屎橛﹐文殊﹑普贤是担屎汉。"本指多须髯的胡人﹐后泛称络腮胡须。
52 . 模胡
1.见"模糊"。
53 . 阑胡
1.鱼名。
54 . 狼胡
1.喻处境艰难,进退维谷。《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孔颖达疏:"毛以为狼之老者则颔下垂胡,狼进前则躐其胡,却退则跲其尾……以喻周公摄政之时,远则四国流言,近则王不知其志,进退有难。"朱熹集传:"胡,颔下悬肉也。"高亨注:"胡,兽颔下下垂的肉。兽的胡上总是生着较长的毛,所以字变为胡,胡本含有胡意。老狼的胡肉长,胡毛也长,行走时,两脚就踩着了。"
55 . 连腮胡
1.络腮胡子。
56 . 连鬓胡
1.见"连鬓胡子"。
57 . 缦胡
1.粗而没有文理的帽带,武士冠缨。 2.借指兵卒。
58 . 领胡
1.传说中的兽名。
59 . 咙胡
1.喉咙。
60 . 卢胡
1.谓笑声发于喉间。
61 . 麻胡
1.传说中人名。说法不一,以残暴着称。民间习用以恐吓小儿。《太平广记》卷二六七引唐张鷟《朝野佥载》﹕"后赵石勒将麻秋者﹐太原胡人也﹐植性虓险鸩毒。有儿啼﹐母辄恐之'麻胡来'﹐啼声絶。至今以为故事。"一说﹐为隋将军麻祜(叔谋)。唐颜师古《隋遗录上》﹕"﹝炀帝﹞命云屯将军麻叔谋﹐浚黄河入汴堤﹐使胜巨舰。叔谋衔命﹐甚酷……至今儿啼﹐闻人言'麻胡来'﹐即止。其讹言畏人皆若是。"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下﹕"俗怖婴儿曰'麻胡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验刺者﹐非也。隋将军麻祜﹐性酷虐﹐炀帝令开汴河﹐威棱既盛﹐至稚童
62 . 漫胡
1.鳖甲边缘的裙边部分。
63 . 曼胡
1.长而无刃之戟。
64 . 闹腮胡
1.络腮胡子。
65 . 迷胡
1.见"迷糊"。
66 . 泼寒胡
1.见"泼寒胡戏"。
67 . 泼胡
1.见"泼寒胡戏"。
68 . 南胡
1.乐器名。胡琴的一种,即二胡。因原先流行在南方,故称。参见"二胡"。
69 . 髯胡
1.胡人多须﹐故称。
70 . 逆胡
1.旧称侵扰中原地区的北方少数民族。
71 . 攀胡
1.见"攀髯"。
72 . 乞寒胡
1.见"乞寒"。
73 . 乞寒泼胡
1.见"乞寒"。
74 . 乞胡
1.汉魏时对胡僧的蔑称。胡,古代泛称西方和北方各少数民族。
75 . 羌胡
1.指我国古代的羌族和匈奴族,亦用以泛称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76 . 秋胡
1.春秋鲁人﹐婚后五日﹐游宦于陈﹐五年乃归﹐见路旁美妇采桑﹐赠金以戏之﹐妇不纳。及还家﹐母呼其妇出﹐即采桑者。妇斥其悦路旁妇人﹐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愤而投河死。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鲁秋洁妇》。后以"秋胡"泛指爱情不专一的男子。
77 . 劝酒胡
1.古时宴会中用以劝酒的小木偶。亦称酒胡﹑酒胡子。
78 . 仁丹胡
1.指日本仁丹商标图像上的八字式胡子。
79 . 三胡
1.指我国古代北方林胡﹑楼烦﹑东胡三族。 2.清代学者胡匡衷﹑胡培翚﹑胡春乔的合称。
80 . 侍胡
1.指接待﹑伺候汉使的胡人。
81 . 山胡
1.即稽胡。古族名。又称步落稽。源于南匈奴。南北朝时,居今山西﹑陕西北部山谷间。 2.鸟名。又名"山呼"﹑"珊瑚"。
82 . 商胡
1.古称至中国经商的胡人。多指粟特﹑大食商人。
83 . 四胡
1.乐器名。形状与二胡相同,因有四条弦,故名。第一﹑第三两弦与第二﹑第四两弦同音。常用以伴奏大鼓等曲艺。
84 . 梭胡
1.纸牌的一种。
85 . 田胡
1.晋时少数民族名。
86 . 鹈胡
1.见"鹈鹕"。
87 . 西胡
1.古代对葱岭内外西域各族的泛称。匈奴居中﹐称胡或北胡;乌桓﹑鲜卑在匈奴东﹐称东胡;西域各族在匈奴西﹐称西胡。
88 . 五胡
1.晋武帝死后,晋室内乱,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族的刘渊及沮渠氏赫连氏,羯族石氏,鲜卑族慕容氏及秃发氏乞伏氏,氐族苻氏吕氏,羌族姚氏,相继在中原称帝,史称"五胡"。
89 . 黠胡
1.奸猾的胡人。
90 . 旋胡
1.即胡旋舞。
91 . 训胡
1.即训狐。
92 . 椰胡
1.拉弦乐器。胡琴的一种,琴筒用半边椰子壳制成,面板为桐木。二弦,按五度或四度关系定弦。发音较二胡低沉浑厚。常用于合奏。
93 . 玉兔胡
1.见"玉兔鹘"。
94 . 远胡
1.指西北边地的少数民族。
95 . 妴胡
1.兽名。
96 . 云胡
1.为什么。
97 . 杂胡
1.胡人的泛称。
98 . 指巡胡
1.古时饮宴的劝酒具。刻木为胡人状,底锐,置盘中,推之不倒,欹侧摇摆,定后,视其所指者饮酒。唐元稹有《指巡胡》诗曰:"遣闷多凭酒﹐公心只仰胡。挺身唯直指﹐无意独欺愚。"
99 . 钟胡
1.三国魏钟繇与胡昭的并称。二人皆以工书擅名﹐世谓"胡肥钟瘦"。
100 . 诸胡
1.古代对我国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的统称。
101 . 髭胡
1.指金军。
102 . 捽胡
1.揪住头颈。
103 . 坠胡
1.见"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