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与组词
  4. 【与】在中间组哪些词

【与】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褒贬

    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 2 . 安危

    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 3 . 白沙在涅,之俱黑

    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 4 . 宝剑卖烈士,红粉赠佳人

    1.比喻物得其用。卖,也用作"赠"。

  • 5 . 宝剑赠烈士,红粉赠佳人

    1.见"宝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

  • 6 . 必然王国自由王国

    在认识上,必然王国指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还没有真正认识而不能自觉地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自由王国指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认识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并自觉依照这一认识来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在社会历史中,必然王国指人受盲目必然性支配,特别是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和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指人自己成为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摆脱了盲目性,能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社会状态。人类的认识史和社会史,就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发展是一个无限的过程。

  • 7 . 必然性偶然性

    必然性指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向;偶然性指可能或不可能发生、可以这样或可以那样发生的不稳定现象。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同时起作用的两种情况。必然性是事物的内在的本质联系,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偶然性一般是事物的非本质联系,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以及使之带有这样或那样特征的作用。必然性只有通过大量的偶然性事件才能表现出来,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是偶然性的支配力量,偶然性背后都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 8 . 必然自由

    必然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即事物本质所规定的联系和趋势;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必然与自由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必然是自由的基础,自由不能脱离必然而存在。自由不排斥必然,而是包含必然。掌握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并达到一定目的时,必然就转化为自由。必然与自由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过程中才能不断转化和发展。

  • 9 . 傲慢偏见

    长篇小说。英国奥斯丁作于1813年。豪门子弟达西爱上聪明活泼的、出身小地主家庭的伊丽莎白,他克服门第悬殊的顾虑向她求婚,却遭到误信谗言的伊丽莎白的拒绝。后误会消释,两人结为夫妇。

  • 10 . 本质现象

    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内在的、相对稳定的方面,现象是事物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由事物的特殊矛盾构成。本质是现象的本质,隐藏在现象背后并表现在现象之中;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决定现象,现象依赖本质。本质和现象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别和矛盾。本质要靠思维才能把握,现象用感官即能感知。

  • 11 . 不足

    与:和。不值得和他商量。

  • 12 . 耻哙伍

    指不愿与粗鄙庸碌之人为伍。

  • 13 . 大莫

    莫:没有谁;京:大。指大得无法相比。

  • 14 . 大匠能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大匠:指在某方面造诣高的人;巧:灵巧。高明的匠人只能教人规矩,不能使人心灵手巧。指必须要主观努力,不能单依靠客观条件。

  • 15 . 箪食饿

    与:给与。用箪盛饭给与饥饿的人。

  • 16 . 分化整合

    科学发展中两种相反相成的趋势。分化指在原有的基本学科中细分出一门或几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整合指相邻甚至相距很远的学科之间交叉、渗透、溶合而形成边缘性、综合性学科。

  • 17 . 动机效果

    动机指人行动的主观愿望;效果指人实践的客观后果。任何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效果的行动指导。效果是动机的行动体现和检验根据。动机和效果是统一的,但两者的统一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有时客观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动机,好的动机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判断任何事情既要看动机,又要看效果。

  • 18 . 东方汇理苏伊士银行

    法国国有银行。1975年由东方汇理银行和苏伊士矿业联合银行合并组成。1982年实行国有化。东方汇理银行于19世纪末即在上海设分行,故在中国此银行沿用旧称。总行在巴黎。在法国国内外有很多分支机构。是世界大商业银行之一。

  • 19 . 对称非对称

    反映客观事物在结构、功能、时空上的特殊联系的范畴。对称指事物以一定的中介进行某种变化时出现的不变性,非对称指事物以一定的中介进行某种变化时出现的可变性。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形式多样。对称有空间对称(包括形象对称和结构对称)、时间对称、概念对称等。

  • 20 . 父

    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作于1862年。平民出身的医科大学生巴扎罗夫应邀赴贵族青年阿尔卡狄家作客,与阿尔卡狄的伯父巴威尔因思想新旧不同常发生争论。后巴威尔借故向他挑起决斗,被击伤。最终巴扎罗夫因做实验划伤手指感染病毒而死。

  • 21 . 福天齐

    形容福气极好。

  • 22 . 国王王后

    雕塑。英国穆尔作于1952-1953年。作品突破传统雕塑的造型,使人物躯干呈叶状,背部挖空,身上的长袍从膝部往下垂直,面部由偏平的稀奇古怪形状构成,具有明显的抽象因素。

  • 23 . 分析综合

    在认识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和把部分重新结合为整体的过程和方法。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分别加以研究。是认识事物整体的必要阶段。综合是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属性按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是互相渗透和转化的,在分析基础上综合,在综合指导下分析。分析与综合,循环往复,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一切论断都是分析与综合的结果。

  • 24 . 甘苦

    甘苦:欢乐和痛苦;与共:共同在一起。共同享受欢乐与幸福,共同承担痛苦与磨难。

  • 25 . 根据条件

    根据是决定事物存在、发展的内部原因,是事物内部固有的根本矛盾和事物运动的根源;条件是制约和影响事物存在、发展的外部因素。两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根据在事物发展中起主要的或根本的决定作用,不同的根据决定事物的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发展可能性。条件只有通过根据才能起作用。根据与条件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互相转化。

  • 26 . 共性个性

    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个性体现并丰富着共性。共性是绝对的,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共性只能在个性中存在。任何共性只能大致包括个性,任何个性不能完全被包括在共性之中。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 27 . 鸿鹄

    形容认真考察身边的有用之材。

  • 28 . 红

    长篇小说。法国司汤达作于1830年。出身低微的于连因聪明博学,被市长聘为家庭教师,不久与市长夫人私通。败露后被迫进入神学院,后当上侯爵秘书,并成了侯爵小姐的情人。市长夫人受教会怂恿告发了他,他盛怒之下枪伤市长夫人。终被法庭判处死刑。

  • 29 . 患难

    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 30 . 祸福

    有祸同当,有福同享。

  • 31 . 祸福邻

    邻:接近。福与祸相距不远。

  • 32 . 祸福临

    祸与福之间相去不远。

  • 33 . 将欲取之,必先

    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 34 .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指同物质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由经济基础所产生和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的组织和设施的总和。经济基础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个方面。上层建筑包括思想上层建筑(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文学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和政治上层建筑(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机构和政党、社会集团等)两大方面。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构成特定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派生和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两者互相联系、相互作

  • 35 . 具体抽象

    具体指客观存在着的或在认识中反映出来的事物的整体,是具有多方面属性、特点、关系的统一。抽象指从具体事物中被抽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各个方面、属性、关系等。两者在人的认识中互相联系和转化。认识从低级的感性的具体认识开始,经分析形成概念、判断的抽象认识,又经综合再现具有多方面属性、特点、关系的统一整体,形成高级的理性的具体认识。

  • 36 . 可分不可分

    反映物质系统层次结构的范畴。可分指物质系统各层次在结构上存在着相互联系的要素或部分,这些要素或部分具有各自的特殊性质;不可分指任何一个层次都只是系统中的一个“关节点”,是特定时空的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整体。

  • 37 . 警察赞美诗

    短篇小说。美国欧·亨利作于1906年。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食宿无着,想进监狱度过严冬,屡次以身试法,警察却置之不理。后来,他在教堂外面听到赞美诗,深为感动,决心重新做人,但此时却被警察抓走,并以无业游民罪关进监狱。

  • 38 . 绝对真理相对真理

    绝对真理指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完全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通过整个人类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而不断接近的。相对真理指在一定条件下对有限的客观事物的相对正确的认识。绝对真理由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并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相对真理都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颗粒。两者相互联结,相互转化。

  • 39 . 可能性现实性

    可能性指客观事物内部潜在的种种发展趋势;现实性指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可能性和现实性是事物或现象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必然阶段。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任何转化都是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可能性与现实性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可能性作为现实的内部因素而存在于现实性之中,是潜在的还没有展开的现实,现实是可能性发展的结果,是实现了的可能性。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后,在新的现实中又包含新的可能性。每个事物都存在多种可能性。

  • 40 . 可逆不可逆

    标志自然运动过程方向性的范畴。可逆指系统由一状态变到另一状态后能使系统和环境完全复原的过程;不可逆指用任何方法都不能使系统和环境完全复原的过程。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基本物理定律,对于时间来说都是可逆的。一切自然过程对于时间来说都是不可逆的。可逆只是相对的、近似的理想化情况。

  • 41 . 老人

    中篇小说。美国海明威作于1952年。古巴老渔民桑提亚哥,一个人孤单地靠打鱼为生。他连续八十四天出海一无所获,后终于捕到一条比船还大的鱼。但在归途中大鱼却被鲨鱼吃掉,带回家的只是一幅巨大的死鱼骨架。

  • 42 . 梁山伯祝英台

    戏曲传统剧目。叙祝英台女扮男装在杭州与梁山伯同窗三年,情谊深厚;回家前,托言为妹作媒而自许终身。祝父将英台许配马文才。英台抗婚无效,山伯悒郁病亡。马家迎亲之日,花轿途经山伯墓,英台墓前哭祭,墓裂,英台跃入墓穴,与山伯化成一对蝴蝶。

  • 43 . 罗密欧朱丽叶

    剧本。英国莎士比亚作于1594年。生于两个世代仇家的贵族青年罗密欧、少女朱丽叶倾心相爱,但不能结合。最终双双殉情。悲剧发生后,两家和解。

  • 44 . 卵石斗

    鸡蛋碰石头。比喻自不量力,一定失败。

  • 45 . 内因外因

    内因指事物运动变化的内部原因,即事物自身的矛盾性。外因指事物的外部原因,即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外部联系或外部矛盾。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规定事物的发展;外因能加速和延缓事物发展进程,局部地改变事物发展的性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总是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内因与外因的区分是相对的。

  • 46 . 内容形式

    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内容包括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征、运动的过程和发展的趋势等。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同一种内容在不同条件下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同一种形式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体现不同的内容。内容与形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并随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内容活跃,形式相对稳定,两者既相适合又不绝对适合。

  • 47 . 明月砾同囊

    明月:明月珠,夜光珠;砾:瓦砾或碎石;囊:袋子。明月珠与瓦砾装在同一个袋子里。比喻好与坏混杂在一起。

  • 48 . 莫神天,莫富于地

    没有什么比天更神奇,没有什么比地更富有。指天地养育万物。

  • 49 . 莫之

    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大得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形容极大。

  • 50 . 命仇谋

    仇:仇敌。命运使自己经常与仇人打交道。形容命运不好,常遇挫折。

  • 51 . 男不妇敌

    指男人不和女人争斗。

  • 52 . 男不女斗

    男的不与女的争斗。

  • 53 . 宁千人好,莫一人敌

    宁愿与千人做朋友,不要与一个人为敌。

  • 54 . 全局局部

    全局指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局部指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方面以及发展的各个阶段。全局和局部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场合为全局(或局部),在另一场合则为局部(或全局)。全局由各个局部组成,高于局部,统率局部。局部是全局的一部分,对全局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对全局有决定意义。

  • 55 . 事心违

    事实与愿望相违背。同“事与原违”。

  • 56 . 事原违

    事实与愿望相违背。

  • 57 . 事愿违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 58 . 取不和

    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物。

  • 59 . 善人交

    善于与别人交朋友。

  • 60 . 善人同

    自己有优点,愿意别人同自己一样,别人有长处,就向别人学习。

  • 61 . 杀生

    杀:处死;生:让人活;予:给予;夺:剥夺。指生死赏罚的大权。

  • 62 . 实华违

    实:果实;华:花;违:违反。结的果与开的花不相符。比喻人的才华相当而结局不同。

  • 63 . 实有力

    与:参与,在里面。确实在里边出了力。

  • 64 .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核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狭义则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意识形态。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界限。

  • 65 . 生死

    同生共死,相依为命。形容情谊极深重。

  • 66 . 生杀

    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同“生杀予夺”。

  • 67 . 竖子不足

    竖子:小子,对人的蔑称;不足:不值得;与:相与;谋:商量。这小子不足以同谋大事。表示对人极大的轻蔑。

  • 68 . 时间空间

    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延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时空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离,没有离开物质和物质运动的时空,也没有离开时空的物质。物质是永恒的、绝对的,作为物质存在基本形式的时空也是永恒的、绝对的,但时空的具体表现形态和特性是多样的、可变的、相对的。

  • 69 . 守恒不守恒

    揭示物质运动转化关系的范畴。守恒指一种特定的转化关系的永恒性,包括物质运动的能力永恒不灭,以及物质运动转化的双方在质和量上相适应;不守恒指不具有这种转化关系。

  • 70 . 诉讼参

    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和书记员、执行员、司法警察以外参与诉讼活动的人。如刑事案件的诉讼参与人为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

  • 71 . 思维存在的同一性

    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即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或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肯定的回答是可知论,否定的回答是不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是可知论者。唯物主义主张两者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主张两者统一于思维。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两者在实践基础上的相互联系和转化。

  • 72 . 岁不

    与:给。岁月不能再给我。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 73 . 天人归

    与:赐予。旧指帝王受命于天,并得到人民拥护。后比喻人心所向。

  • 74 . 王贵李香香

    诗歌。李季作。1946年发表。土地革命在三边地区获得成功后,相爱已久的王贵与李香香终于结婚。但游击队转移后,恶霸地主崔二爷抓走了王贵,并逼李香香改嫁。游击队打回后,活捉崔二爷,王贵与李香香重逢。作品采用陕北信天游形式以及比兴手法,塑造了敢于反抗、争取自由幸福的青年形象。

  • 75 . 吾谁

    我同谁一起相处。指对志同道合者的寻求。

  • 76 . 物民胞

    物为同类,民为同胞。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 77 . 相对绝对

    相对指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特殊的;绝对指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普遍的。一切事物既包含相对方面,又包含绝对方面。宇宙中的具体事物及其变化过程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相对的,而整个宇宙的存在和发展是无条件的、无限的、绝对的。相对之中包含着绝对,绝对存在于相对之中,并通过无数相对表现出来。相对与绝对有多种表现: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时空的无限性是绝对的,时空的有限性是相对的。

  • 78 . 无比伦

    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同“无与伦比”。

  • 79 . 无伦比

    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 80 . 无为比

    犹无与伦比,无可比拟。

  • 81 . 习体成

    1.犹言习与性成。

  • 82 . 乌鸦麻雀

    故事片。昆仑影业公司1949年摄制。沈浮、林谷、徐韬、赵丹、郑君里、陈白尘(执笔)编剧,郑君里导演,赵丹、魏鹤龄、黄宗英、上官云珠、孙道临、李天济、吴茵主演。国民党国防部科长侯义伯,强行霸占报馆校对孔有文的一幢房屋,并逼迫房客中学教师华洁之夫妇和摊贩萧老板夫妇搬迁。房客们联合起来斗争。这时,国民党崩溃的消息传来,侯义伯急携小老婆逃跑。

  • 83 . 咸惟新

    指一切除旧更新。同“咸与维新”。

  • 84 . 咸维新

    咸:皆,都;与:参与。指一切除旧更新。

  • 85 . 羞哙伍

    哙:樊哙。韩信鄙视樊哙,不屑与他同为列侯。泛指以跟某人在一起为可耻。

  • 86 . 羞为伍

    羞:感到羞耻;与:跟;为伍:作伙伴。比喻把跟某人在一起认为是可耻的事。

  • 87 . 笑抃会

    1.亦作"?与抃会"。 2.拍手欢笑。

  • 88 . 吸引排斥

    自然界一切运动的基本形式。吸引指一切具有接近、集聚性质的运动形式;排斥指一切具有分离、扩散性质的运动形式。自然界各种物体普遍存在着的吸引和排斥,从而构成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吸引的总和与排斥的总和,在整个宇宙中相等,但在某一局部并不平衡。吸引和排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两者既不可能绝对分离,也不可能相互抵消。

  • 89 . 相为一

    相与:相互。相互结合成为一体。

  • 90 . 相一口

    1.串通一气,异口同声。

  • 91 . 习性成

    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

  • 92 . 休戚

    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 93 . 选贤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 94 . 虚委蛇

    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 95 . 言心违

    言语与心意相违背。

  • 96 . 杨乃武小白菜

    戏曲、曲艺传统剧目、曲目。据清末实事编写,有所虚构。写余杭举人杨乃武被诬与毕氏(外号小白菜)串通,谋杀毕氏之夫葛小大,被判死刑。杨姊淑英上京申冤,得刑部侍郎夏同善和醇亲王等帮助,终得昭雪。

  • 97 . 一般个别

    一般指事物在现象上和本质上的共同之点,个别指单个的、特殊的事物。个别必须与一般相联结而存在,一般只能存在于个别中。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在一般中得到反映。一般与个别的区别是相对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人的认识是从个别事物到一般事物,又以对一般事物的认识为指导,认识尚未认识或尚未深入认识的各种个别事物,从而补充、丰富和发展对一般事物的认识。

  • 98 . 一

    1.谓一个敌一个。 2.谓将一个总原则贯穿于一切。

  • 99 . 阴谋爱情

    剧本。德国席勒作于1784年。宰相瓦尔特之子斐迪南与平民乐师米勒之女露易斯相爱。瓦尔特为逼迫儿子与公爵的情妇结婚,以攫取更大的权利,强行逮捕米勒,并以释放米勒为条件,迫使露易斯写情书给宫廷侍卫长。情书落入斐迪南手中,斐迪南误以为露易斯变心,于是双双服毒而死。

  • 100 . 有限无限

    有限,指有条件的、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一定限度、有始有终的;无限,指无条件的、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没有限制、无始无终的。无限由有限构成,物质世界整体是无限的,但由无数具体有限的物质客体构成。有限是构成无限的环节、部分和因素,有限包含和体现着无限。有限事物的运动变化,使有限的界限不断被打破并否定而趋于无限。

  • 101 . 主体客体

    主体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指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对象。自然界和社会中成为人的实践和认识对象的那些部分才成为客体。人的认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 102 .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起领导、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指主要矛盾以外的矛盾。在事物的各种矛盾中,只有一种主要矛盾,其他都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也对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两者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抓住主要矛盾,就能抓住事物的中心,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主要矛盾有时即基本矛盾。

  • 103 . 珠郎娘美

    侗族民间故事、叙事长诗。青年情侣珠郎与娘美为争取婚姻自由离家出走,受雇于恶霸地主吴银宜。吴银宜欲霸占娘美,遂害死珠郎。娘美佯允改嫁吴银宜,用智谋将他杀死,携珠郎遗骸远去。

  • 104 . 有序无序

    标志系统组织性程度的范畴。有序指系统的有组织性;无序指系统的无组织性。有序如原子和分子的内部结构、社会上的政治团体;无序如分子运动、马路上的人群。有序的量度是信息;无序的量度是熵。自然界存在着无序到有序和有序到无序两种演化方式。

  • 105 . 曾无

    独一无二,没有比得上的。

  • 106 . 鱼熊掌

    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 107 . 原因结果

    原因是使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受因果联系支配。原因在先,结果在后。原因与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同一个现象,在不同的关系中可以分别是原因或结果。一个原因可以引起几个结果,一个结果往往由几个原因引起。

  • 108 . 赠

    以赠送的财产为课税对象,向赠与人或受赠人课征的税。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实行的一种财产税。征收赠与税,目的是防止财产所有人生前利用赠与的方式以逃避死后应纳的遗产税。通常多与遗产税同时实行。

  • 109 . 战争和平

    长篇小说。俄国列夫·托尔斯泰作于1863-1869年。以1812年俄法战争时期俄国四个贵族家庭作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中,展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生活的各种画面。小说塑造了安德烈和比埃尔两个理想的贵族青年形象。他们饱尝生活的甘苦,在卫国战争中领悟了人生的真谛。最后安德烈负伤死去,比埃尔成为十二月党人。

  • 110 . 整体部分

    整体指若干对象(或单个客体的若干成分)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构成的有机统一体;部分指相对于这种整体来说的个别对象。整体由相互联系着的各个部分构成。整体一旦形成,就扬弃了部分的质,产生部分所没有的新质。整体分解为部分之后就否定了整体的质。部分是整体的一环,它依赖于整体,不能脱离整体而存在。整体中的每个部分的变化,都可能引起由量到质的变化。整体与部分的划分是相对的。一事物可以作为整体去包容部分,又可以作为部分从属于更高层次的整体。

  • 111 . 支流裔

    1.谓同类的分支﹑演化的末流。与,同类。

  • 112 . 主观客观

    ①主观指人的意识;客观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物质世界或人的认识对象。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改造客观。 ②主观指人的认识不从实际出发,如主观性、主观主义;客观指人的认识从实际出发,如客观介绍。

  • 113 . 罪

    长篇小说。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于1866年。穷法科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杀害了放高利贷的老妇,事后受到良心谴责,陷于半疯狂的痛苦中。当他遇到为维持一家生活,竟上街卖淫的姑娘索妮亚时,受到感动,终去官府自首。

  • 114 . 作用反作用定律

    即“牛顿第三定律”(879页)。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