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论组词
  4. 【论】结尾能组哪些词

【论】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诐

    1.偏邪不正的言论。

  • 2 . 悖

    自相矛盾的命题:如果认为它是真的,则它是假的;如果认为它是假的,则它是真的。如说:“我现在说的是一句谎话。”如果认为它是真的,那么它就是一句谎话,是假的;如果认为它是假的,那么它就不是一句谎话,是真的。悖论长期被认为是一种无聊的诡辩,后来在严谨的数学理论中发现了悖论,才对悖论作了科学的研究,得出了有益的结果。

  • 3 . 按

    1.查处。

  • 4 . 案

    1.审讯治罪。

  • 5 . 备

    1.详细叙列。 2.详细论述。

  • 6 . 邦

    1.关于国事的言论。

  • 7 . 辩

    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会ㄧ他们为历史分期问题~不休。

  • 8 . 不可知

    否认人类能够认识或能够彻底认识世界的哲学学说。同“可知论”相对。主张人的认识不超出感觉和经验,不承认在感觉和经验以外有确实可靠的东西存在。欧洲近代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是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

  • 9 . 豹

    1.谓长于兵法。豹,指《豹韬》,古代兵书《六韬》篇名之一。

  • 10 . 罢

    1.不提;取消原来的打算。

  • 11 . 霸

    1.称霸的学说。

  • 12 . 白

    1.犹空言。

  • 13 . 卑之无甚高

    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 14 . 长篇大

    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

  • 15 . 谤

    1.指斥过失的言论。

  • 16 . 驳

    1.亦作"驳论"。 2.文体名。犹驳议。 3.通过反驳对方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

  • 17 . 不

    ①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认真负责|不论日班还是夜班,他从不迟到早退。 ②不讨论:存而不论|姑且不论。

  • 18 . 博弈

    即“对策论”(305页)。

  • 19 . 朝

    1.朝廷上的议论。

  • 20 . 辨

    1.把对人进行考查后所作的鉴定加以认真分析。 2.辨析论说。 3.辩驳争论。辨﹐通"辩"。 4.犹议论。辨﹐通"辩"。

  • 21 . 长谈阔

    犹高谈阔论。

  • 22 . 笔

    1.谓以文字发议论。

  • 23 . 策

    1.就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宋代以来各朝常用作科举试士的项目之一。

  • 24 . 不根之

    根:根据;论:言论。没有根据的言论。

  • 25 . 弁

    1.犹弁言。

  • 26 . 差

    1.挑选,选择。

  • 27 . 倍

    1.官吏频犯赃罪,如所犯罪法不等,即以重赃之数并入轻赃,然后折半论罪,称为倍论。

  • 28 . 边

    1.守边御敌的观点主张。 2.有关边事的讨论研究。

  • 29 . 别

    1.异议。 2.另作评价;另外评论。

  • 30 . 倡

    1.发表议论。

  • 31 . 玻尔理

    关于原子结构的一种理论。1913年由玻尔提出。是在卢瑟福原子模型基础上加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后建立的。要点是:(1)原子核外的电子只能在某些规定的轨道上绕转,此时并不发光;(2)电子从高能量的轨道跳到低能量的轨道时,原子发光。

  • 32 . 捕

    1.逮捕论罪。

  • 33 . 不易之

    易:改变。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 34 . 不根持

    根:根据;持论:提出自己的论点或主张。指毫无根据地提出个人的论点或主张。

  • 35 . 成

    1.定论。

  • 36 . 持

    提出主张;立论:能持论,善属文|持论公允。

  • 37 . 持平之

    持平:主持公道,没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

  • 38 . 不刊之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 39 . 粲花之

    粲花:鲜艳的花朵;论:言论。称赞言论的典雅隽妙。

  • 40 . 踌

    1.方言。反复思量。

  • 41 . 参

    1.参与讨论。 2.弹劾追究。

  • 42 . 称

    1.称述;评论。 2.犹称道。

  • 43 . 常

    1.指普遍适用的道理和法则。 2.平庸的言论。

  • 44 . 场

    研究各种物理场(引力场、电场、磁场、核力场等)的运动规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论。其中不考虑量子效应的叫经典场论,包括麦克斯韦电磁场论、洛伦兹的电子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考虑量子效应的叫量子场论。

  • 45 . 陈

    1.陈事论述。

  • 46 . 酬

    1.研讨,讨论。

  • 47 . 大发谬

    指空泛不切合实际的言论。

  • 48 . 大发议

    发:表达,传达。尽情地发表各种意见和评论。

  • 49 . 齿

    1.见"齿牙余论"。

  • 50 . 达

    1.通常的议论。

  • 51 . 齿牙余

    微末的赞扬言辞。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

  • 52 . 齿牙馀

    比喻随口称誉的话。

  • 53 . 道

    1.道家的理论。

  • 54 . 侈

    1.大言。指不切实际的空论。

  • 55 . 辞

    1.言谈议论。

  • 56 . 刍

    1.浅陋的议论。多用为自谦之辞。

  • 57 . 创

    1.独到的见解。

  • 58 . 弹

    1.犹弹劾。

  • 59 . 耳食之

    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 60 . 大

    1.正大的议论或理论。 2.吐蕃官号。论﹐藏文blon﹐王族﹑大臣。

  • 61 . 大统一理

    试图把强作用、弱作用与电磁作用统一起来的理论。要点是:各种作用的强度与能量有关,能量增大时,强作用减弱、弱作用增强,能量达到1025电子伏时,这三种作用就统一成一种作用(规范作用)。预言质子也会衰变,其寿命约1032年左右。

  • 62 . 存而不

    存:保留。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 63 . 的

    1.正确的论断。

  • 64 . 粗

    1.粗略论述。

  • 65 . 导

    1. 论著正文前概要论述全文或全书的中心思想,以指导帮助读者阅读的部分,也叫引论。

  • 66 . 短

    1.短小的评论文章。

  • 67 . 邓小平理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68 . 打

    1.踢气球。

  • 69 . 大教学

    副题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捷克夸美纽斯著。1632年出版。共三十三章。反对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系统阐述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观点,包括教育的目的、作用、制度、内容和途径。提出教学必须“遵循自然”,并论证教学的“简易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速性”等原则。为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 70 . 地学通

    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著。自1817年出版第一卷,至1859年作者逝世时共出版了十九卷。这是一部按洲论述世界的著作,但只完成了亚洲和非洲两部分。主要叙述各个区域的自然特征、物产和人口,以及一些历史事件和探险旅行。书中提供的新的区域描述法,对地理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 71 . 典

    1.经典论着。

  • 72 . 访

    1.探讨各种论说。

  • 73 . 党

    1.正直之论。党,通"谠"。 2.朋党之间的争论。

  • 74 . 谠

    1.正直之言﹐直言。

  • 75 . 谠言嘉

    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

  • 76 . 耳食目

    耳食:轻信听来的话。像用耳朵吃饭而不知食物味道,像眼睛能看见细毛而不见睫毛。比喻轻信他人的话,缺乏确凿根据。

  • 77 . 地理环境决定

    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征、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支配。产生于18世纪,20世纪以后受到批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孟德斯鸠、英国的巴克尔、德国的拉采尔、美国的森普尔。

  • 78 . 风

    1.犹舆论。

  • 79 . 动机

    在道德评价中主张根据人的主观愿望来确定行为的道德意义的理论。与“效果论”相对。认为人的行为善恶取决于动机是否善良,而与行为所产生的效果无关;判断或评价行为的善恶只须看动机,不必看效果。这种理论割裂了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片面的。参见“动机与效果”。

  • 80 . 笃

    1.犹确论。确切的评论。

  • 81 . 二元

    一种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精神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唯心的。

  • 82 . 电弱统一理

    统一描述弱作用与电磁作用的理论。有许多模型,其中最成功的是温伯格萨拉姆提出的自发破缺的规范理论,既能解释电磁作用与弱作用的共性,又能解释两者差异。其预言也为实验所证实。

  • 83 . 电子

    用物质是由带电粒子构成的假设来解释各种物理现象的理论。经典电子论是1895年由洛伦兹提出的,它把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归结为电磁波与物质中电子的相互作用。金属电子论是1898年由德国物理学家黎开和德鲁台提出的,它认为金属导电和导热现象是因为金属中有自由电子的缘故。

  • 84 . 对

    1.互相议论;辩论。

  • 85 . 定

    确定的论断:此事已有~。

  • 86 . 定命

    1.即宿命论。

  • 87 . 非决定

    与“决定论”相对。否认一切事物具有因果制约性和规律性的哲学学说。它无限夸大偶然性、自由意志,宣扬盲目力量。

  • 88 . 非

    1.不但。

  • 89 . 发

    1.发表议论。

  • 90 . 多米诺理

    “多米诺”是一种骨牌的名字,玩时将长方体的骨牌竖起,一个挨着一个排成行或图案,只要推倒一个,其他骨牌会跟着倒下。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将此作为政治术语,认为在东南亚,只要有一个国家被共产党控制,就会像多米诺骨牌那样产生连锁反应,并以这种理论为出兵干涉东南亚寻找借口。

  • 91 . 反映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人的感性、理性的全部认识过程都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并认为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反映过程是积极的,能动的,辩证发展着的。

  • 92 . 放言高

    指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

  • 93 . 对策

    又称“博弈论”、“竞赛论”。运筹学的一个分支。用数学方法研究带有竞赛或斗争性质的现象。主要研究决策者是否存在制胜对方的最优策略,以及如何确定这种策略。运用对策论,可对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行为科学产生的模型作出分析判断。在管理科学、系统控制和统计决策等领域都有应用。

  • 94 . 多元

    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认为世界是由多种独立的、不互相依存的实体构成的(跟‘一元论 ’相对)。

  • 95 . 浮言虚

    浮夸的语言,虚饰的言论。指大话、空话。

  • 96 . 方法

    ①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②在某一门具体学科上所采用的研究方式 、方法的综合。

  • 97 . 封建

    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封建”指奴隶社会分封国土、建立诸侯国的分封制度。作者分析了这种制度的产生原因、形成过程及其弊病,论述了它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意在反对唐中期的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的统一。措词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是古代议论文的典范之作。

  • 98 . 泛

    1.亦作"泛论"。亦作"泛论"。 2.广泛地论述。 3.随意议论。 4.一般的论述。

  • 99 . 泛神

    一种哲学理论,主张神不存在于自然之外,自然便是神的体现。在有些哲学家那里,曾用泛神论的形式表达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后来变成企图调和科学和宗教的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存在于神之中。

  • 100 . 发生认识

    瑞士皮亚杰关于认识的理论。认为不能静止地看待认识论问题;人类知识的形成是包括着主体和外部世界在连续不断地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结构。强调认识的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发展。人的认识来源于动作,是主体对客体施加动作的结果。动作是外显的实际行动,运算是内化的可逆的并可协调成为系统的行动。

  • 101 . 分子运动

    用物质结构的原子分子论来阐述热现象的理论。19世纪中叶开始建立。其要点是:(1)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微粒(分子或原子)组成的;(2)分子(或原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热运动,这种热运动越剧烈,宏观物体温度就越高;(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 102 . 反杜林

    恩格斯作于1876年9月至1878年6月。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方面批判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变革”,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理论。

  • 103 . 符号

    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认为人的感觉、观念不是外界事物的反映,而仅仅是一些和外界事物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的记号、符号或象形文字。也叫象形文字论。

  • 104 . 放

    1.高谈阔论。

  • 105 . 赋

    1.辞赋和议论文。

  • 106 . 高

    1.纵谈﹐纵论。 2.高谈阔论;不切实际的议论。 3.见解高明的议论。常用以称对方的言论的敬辞。

  • 107 . 格

    1.精当的言论;至理名言。

  • 108 . 高谈大

    指不切实际的言谈、议论。

  • 109 . 高谈弘

    弘:大。高深空洞不切实际的谈论。

  • 110 . 高谈剧

    剧:剧烈,激烈。高深空洞的言谈,激烈的辩论。

  • 111 . 高谈阔

    高:高深;阔:广阔。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 112 . 高谈虚

    高妙空洞、不切空际的议论。

  • 113 . 纷纷议

    纷纷:众多杂乱的样子。形容很多人谈论的情景。

  • 114 . 告

    1.谓向官府控告。论,论罪。

  • 115 . 讽

    1.讽喻议论。

  • 116 . 浮

    1.空虚不实的言论。

  • 117 . 盖棺定

    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指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 118 . 复合三段

    几个三段论联结而成的推理。前一个三段论的结论是后一个三段论的前提之一(大前提或小前提)。如:“科学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一切有用的东西都应该学习,因此逻辑学应该学习。”其中,“逻辑学是有用的”是前一个三段论的结论,又是后一个三段论的小前提。

  • 119 . 盖然

    1.一种主张确定性是不可能的(特别在物理学和社会科学中)而概然性就是支配信仰和行动的理论。2.一种理论,认为在不可能有确定性的道德问题中,由于对所包括的原则的明确知觉或由于感觉有合适的可靠的权威的支持,因而被看作具有可靠的概然性的任何过程都是可能发生的;特指这样一种理论,它主张在不可能有确定性的道德问题中,任何具有可靠概然性的过程都可能发生,即使当一个相反的过程是或者似乎是具有更大的概然性时仍然是这样。它主张在道德问题中不可能有确实性,因此只有遵循盖然性较大的道路。

  • 120 . 概率

    从数量的角度研究大量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的一门数学分科。起源于17世纪,由于测量误差、航海风险、赌博等研究需要而产生。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概率论严格的数学基础,从而获得迅速的发展。在工农业生产、工程技术和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