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判组词
  4. 【判】开头能组哪些词

【判】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古礼。卿大夫两面悬乐器,称为"判悬"。县,同"悬"。

  • 2 .

    1.司法部门依据法律给罪犯以刑事处分。

  • 3 .

    1.批准施行。

  • 4 .

    1.在公文上签字画押。

  • 5 .

    1.判冥。

  • 6 .

    1.犹今之判决书。 2.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指考生对"疑事"所下的断语。

  • 7 . 冤决狱

    判:评判;决:判决;狱:案件。评判冤案,判决官司。

  • 8 .

    1.批阅。

  • 9 .

    1.裁决。

  • 10 .

    1.评定;评断。

  • 11 .

    1.犹言辨难解惑。

  • 12 .

    1.犹今之判决书。

  • 13 .

    1.管理仓库的人。

  • 14 .

    1.犹原本,本自。

  • 15 .

    1.法院依据法律给犯罪的人定罪。

  • 16 .

    1.谓政府官员批阅公文,处理政务。 2.犹结论。

  • 17 . 别式

    用以判别一元n次方程是否有重根的表达式。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判别式是δ=b2-4ac,当δ=0时,方程有二重根。

  • 18 .

    1.谓法庭依照法律对触犯刑律者的审理和裁决。

  • 19 .

    1.判决书的旧称。 2.断语;结论。

  • 20 .

    1.本指判决书上的话。亦泛指断语;结论。

  • 21 .

    1.清单。

  • 22 .

    1.裁定;断定。

  • 23 .

    1. 判断视觉符号所包含的信息。如:卫星照片判读。如:通过图像分析,把断层的活动性质判读出来。

  • 24 .

    1.批阅公文。

  • 25 .

    ①断定:判断准确|正确的判断。 ②判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 ③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如:“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符合客观实际,判断就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检验判断真假的唯一标准是社会实践。判断由概念组成,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映现实的结果。判断总是表现为句子,但是并非所有的句子都表示判断。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句子来表示,同一个句子也可以表示不同的判断。

  • 26 . 断词

    1.指"是"这个特殊性质的动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同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共同组成句子的谓语部分。

  • 27 . 断句

    1.用来断定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同属一物,或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属于某一性质或种类的句子。

  • 28 . 断力

    1.分析决断的能力。

  • 29 .

    1.分割。

  • 30 .

    古代佐理地方长官的僚属。迷信借以指阎王手下管生死簿的官:判官笔。

  • 31 . 官头

    1.指鞍子前边较高的部位。

  • 32 .

    1.配合;两半相合。特指两性的结合。

  • 33 .

    1.在文书上签花押。 2.指判词文书。

  • 34 .

    1.犹伴奂。优游,闲暇。

  • 35 .

    1.分散;散漫。

  • 36 .

    1.犹言分道而行。

  • 37 .

    1.佛教语。谓判定各类经典的意义和地位。

  • 38 .

    1.犹剖解。

  • 39 .

    1. 判断的根据。如:没有判据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 40 .

    法院对审理终结的案件就实体问题作出的处理决定。如刑事诉讼的判决解决的实体问题是: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何种罪,是否处以刑罚,处以何种刑罚等。

  • 41 . 决书

    1. 法院根据判决完成的文书。

  • 42 . 决性实验

    一般指能决定性地判决相互对立的两个假说或理论中的一个为“真”而另一个为“假”的实验。它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相互竞争的理论有相对的、暂时的、局部的判决作用,但是最终的、一劳永逸地宣布证实一个理论而否认另一个理论的判决性实验并不存在。

  • 43 .

    法院可以援引为审理同类案件的法律依据的判决和裁定。在某些国家对具体案件作出的判决和裁定可因法院多次援引而被赋予一般法律规范的性质。在英国,判例是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我国,法院对同类案件所作的判决和裁定只能作为审理案件的参考,不能作为法律依据。

  • 44 .

    1.割裂;分离。

  • 45 .

    1.犹命令。

  • 46 .

    犹言分袂。离别;分手:故人新判袂,得句与谁论。

  • 47 .

    1.辨别清楚。

  • 48 .

    1.旧时传说中谓审理阴间的案件。

  • 49 .

    1.犹拼命。

  • 50 .

    1.谓与丈夫离异而再嫁的妇女。

  • 51 .

    1.豁出;拼上。

  • 52 .

    1.显然;分明貌。

  • 53 . 然不同

    判:显然的区别。区分的清清楚楚,完全不一样。

  • 54 . 然两途

    指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 55 . 若黑白

    判:区别。像黑白那样区分得清清楚楚。形容界限清楚,不易混淆。

  • 56 . 若鸿沟

    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 57 . 若两人

    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象两个人一样。

  • 58 . 若两途

    判:区别。指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 59 . 若水火

    判:区别。比喻两者显然相反,互不相容。

  • 60 . 若天渊

    高低差别就象天空和深渊那样悬殊。

  • 61 . 若云泥

    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

  • 62 .

    1.犹审判。

  • 63 .

    1.分别施予。

  • 64 .

    1.谓审理﹑裁决狱讼。唐代官吏考绩,有"四善二十七最"名目,其六为判事之最。

  • 65 .

    1.犹解说。

  • 66 .

    1.契约;合同。

  • 67 .

    1.签字画押。

  • 68 .

    1.古代官名。唐代节度使﹑州郡长官的僚属,分别掌管批判文牍等事务。亦用以称州郡佐吏。

  • 69 .

    1.犹拼死。

  • 70 .

    1.即判决书。

  • 71 .

    1.辨析;分析。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