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面组词
  4. 【面】开头能组哪些词

【面】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有愧色

    愧:惭愧。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形容有所内疚。

  • 2 . 有难色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 3 .

    1.当面恭维。

  • 4 . 谀背毁

    指当面称赞,背后诽谤。同“面誉背毁”。

  • 5 .

    1.当面训示。 2.古代的一种公文程式。

  • 6 .

    1.犹面谕。

  • 7 .

    1.当面称誉。

  • 8 . 誉背非

    指当面称赞,背后诽谤。同“面誉背毁”。

  • 9 . 誉背毁

    当面称赞,背后诋毁。

  • 10 . 誉不忠

    誉:称赞;忠:忠诚。好当面称赞别人的人,一定不忠实。

  • 11 .

    1.当面约定。

  • 12 .

    1.脸上泛起红色。

  • 13 .

    1.浆糊。

  • 14 .

    1.用面做的祭品。

  • 15 .

    1.亦作"面杖"。 2.擀面杖。制作面食时用的木棍儿。

  • 16 .

    1.人脸面的保护罩(如潜水员用的)。2.防毒面具或其他呼吸器的置于面部的部分,带有眼罩及呼吸装置。

  • 17 .

    当面指责:面折人过。

  • 18 . 折人过

    面折:当面指责,批评;过:过错。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不宽容,不留余地。

  • 19 . 折廷争

    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

  • 20 . 折廷诤

    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 21 . 折庭争

    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 22 .

    1.当面劝谏或争论。

  • 23 . 争庭论

    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庭争”。

  • 24 .

    1.当面谏劝。

  • 25 .

    1.润面的油脂。

  • 26 .

    1.当面争论。

  • 27 .

    1.票据等上面标明的金额。

  • 28 .

    1.当面讯问或对证。

  • 29 .

    1.陶土烧制的砖,有装饰性花纹,用于砌墙的表面。

  • 30 .

    1.古代妇女面部的妆饰。

  • 31 .

    ①体面光彩,表面上好看:爱面子|留点面子给他。 ②情面:有了王爷的面子,还怕上头不收? ③事物的外表:这衣服的面子很好看|这本书有一个漂亮的面子|面子上他是当家的,事实上已成了傀儡。

  • 32 . 子话

    1.表面的冠冕堂皇的敷衍话。

  • 33 . 子情儿

    1.犹面情。

  • 34 . 子帐

    1.犹言应场面,做样子。

  • 35 .

    1.亲自。

  • 36 .

    1.当面向帝王启奏。

  • 37 .

    1.谓面目受损伤。

  • 38 .

    1.当面商量。

  • 39 .

    1.指坟土之上。 2.情面;面子。 3.方面。

  • 40 .

    1.当面申述。

  • 41 . 神经

    1.第七对脑神经,分布在面部的两侧,主管面部肌肉的动作﹑泪腺和唾液腺的分泌。

  • 42 .

    1.亲自审问。

  • 43 .

    1.面貌生疏。

  • 44 .

    1.亦作"面牲"。 2.用面粉制成的牛羊等祭品。

  • 45 .

    1.朝见皇帝。

  • 46 .

    1.亦作"面食"。 2.面粉制品的统称。

  • 47 .

    问世:作品接连面世。

  • 48 .

    (产品)开始供应市场:一种新型移动电话即将~。

  • 49 . 市盐车

    形容遍地大雪。

  • 50 .

    1.亦作"面埶"。 2.方面;形势。《周礼.考工记序》﹕"或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审曲面埶﹐审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埶之宜以治之及阴阳之面背是也。"孙诒让正义﹕"郑锷云﹕'审曲者﹐审其曲也。面埶者﹐面其埶也。材有曲直﹐直者不待审而可知﹐审其曲者﹐然后见其理之所在。埶有向背﹐背者不可向以为用﹐面其埶然后顺其体之所向。'……与先郑异﹐亦通。"后据郑注引申为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的情势﹑外观﹑位置。

  • 51 .

    1.当面考试。

  • 52 .

    1.古代妇女面部的妆饰物。

  • 53 . 是背非

    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 54 . 是心非

    指表面上是一套,心底里又是一套,表里不一。

  • 55 .

    ①容貌:面首端正。 ②供贵妇玩弄的美男子。

  • 56 . 首左右

    1.旧时皇后公主等以美男子充当的侍从。

  • 57 .

    1.当面授与。

  • 58 .

    1.当面任命。 2.当面传授。

  • 59 . 授方略

    授:给予,付予;方略:方法策略。当面指示处理事务的方针、办法等。

  • 60 . 授机宜

    授:给予,付予;机宜:机密之事。当面指示处理事务的方针、办法等。

  • 61 .

    1.面貌熟悉。谓曾经识面。

  • 62 . 署第一

    1. 当面书写,定为第一名。如:呈卷,即面署第一。——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 63 .

    1.谓当面数说其过。

  • 64 . 似靴皮

    脸上皮肤如同靴皮。形容满脸皱纹。

  • 65 .

    1.用加彩色的糯米面捏成各式人物形象的一种民间工艺。

  • 66 .

    1.面神经麻痹,多由受风受寒或某些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引起。发生病变的一侧面部表情动作减弱或消失,口角下垂,眼角扩大,不便或不能皱眉﹑闭眼﹑露牙齿等。

  • 67 .

    1.当面交话;当面商谈。

  • 68 .

    1.洗脸的热水。

  • 69 .

    1.面部和四肢。泛指全身。

  • 70 .

    1.害羞貌。

  • 71 .

    1.亦作"面条"。 2.用面粉做的细条状的食品。

  • 72 . 条鱼

    1.亦作"面条鱼"。 2.即银鱼。体细长,微透明﹐口大,无鳞。

  • 73 .

    两手绑于身后。古代表示投降:肉袒面缚|面缚归降。

  • 74 . 缚衔璧

    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

  • 75 . 缚舆榇

    面缚: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把棺材装在车上。表示不再抵抗,自请受刑。这是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

  • 76 . 圪瘩

    1.亦作"面圪瘩"。 2.见"面疙瘩"。

  • 77 . 疙瘩

    1.亦作"面圪瘩"。亦作"面疙瘩"。 2.面食品。做法简易,用面粉加水调和,一小块一小块地挟入沸汤即成。

  • 78 .

    1.谓脸色改变。

  • 79 .

    1.谓面色灰暗﹐如沾染尘垢;或脸部似有油垢,呈现一种病状。

  • 80 .

    1.颜面骨。

  • 81 .

    1.面店。

  • 82 .

    1.耳光。

  • 83 . 果子

    1.油炸的面制品。

  • 84 .

    1.头面与下巴。指头部。亦借指物体上部。

  • 85 . 和心不和

    表面上很和气,心里却有矛盾。

  • 86 . 和意不和

    意:心意。表面上很和气,心里却有矛盾。

  • 87 .

    1.相貌凶狠。

  • 88 .

    1.谓争吵。

  • 89 . 红脖子粗

    脸红脖子变粗。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 90 . 红耳赤

    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 91 . 红耳热

    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 92 . 红过耳

    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 93 . 红颈赤

    形容因激动或羞渐而脸色发红。同“面红耳赤”。

  • 94 .

    指双方因争执而变脸。

  • 95 . 绿

    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 96 .

    1.见"面红面赤"。

  • 97 .

    1.亦作"面糊"。 2.用面粉加水调成的糊状物。 3.指性格粘糊的人。

  • 98 . 糊鬼

    1.指纸牌。因为纸牌是用面糊粘贴而成的。

  • 99 . 糊盆

    1.亦作"面糊盆"。 2.盛放面糊的盆。 3.指糊涂人。 4.犹面糊桶。比喻纠缠不清的是非之地。

  • 100 . 糊桶

    1.亦作"面糊桶"。 2.比喻纠缠不清的是非之地。

  • 101 . 糊团

    1.比喻糊涂马虎的人。

  • 102 .

    1.古代妇女的面部妆饰。 2.即面豆。

  • 103 .

    1.糕点名。亦名麻花。

  • 104 . 黄肌瘦

    脸色发黄,身体瘦削。形容人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 105 .

    1.相见;会面。

  • 106 .

    几何学的基本度量之一。是用以度量平面或曲面上一块区域大小的正数。通常以边长为单位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度量单位。

  • 107 .

    1.谓勉力考察。面,通"勔"。

  • 108 .

    1.当面计议。

  • 109 .

    1.脸的两侧﹐从眼到下颔的部位。

  • 110 .

    1.亦作"面蠒"。 2.一种包有馅的馒头。

  • 111 .

    1.亲自见到。

  • 112 .

    1.当面直言规劝。常用于臣对君。

  • 113 .

    1.亦作"面浆"。 2.浆糊。

  • 114 .

    1.面粉制的酱。

  • 115 .

    1.非真心相交的朋友。 2.当面交付。

  • 116 .

    1.当面交给。

  • 117 .

    1.当面攻讦。 2.亲自审讯。

  • 118 .

    1.亲自讯问﹑查究。

  • 119 .

    1.当面告戒。

  • 120 .

    习称“毛巾”。毛巾的一个品种。多以纯棉纱线制成,也有用棉与棉维混纺纱交织的。有全白、全素、彩条、彩格、印花、提花、螺旋形、碱缩、割绒和丝光面巾等。多用于洗脸,也用于围颈或包头,起防尘和保暖作用。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