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丑组词
  4. 【丑】结尾能组哪些词

【丑】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謷

    1.诋毁丑化。

  • 2 . 白

    1.白色牵牛子的别名。

  • 3 . 百拙千

    极言拙劣丑陋。

  • 4 . 逋

    1.逃寇。

  • 5 . 残

    1.谓残存的歹徒或敌人。 2.残缺丑陋。

  • 6 . 当场出

    在大庭广众露出丑相,丢脸。

  • 7 . 当场献

    当:对着,向着。在大庭广众露出丑相,丢脸。

  • 8 . 出

    1.露出丑相;丢人。

  • 9 . 出乖露

    乖:荒谬的;丑:可耻的。指在人前出丑。

  • 10 . 出乖弄

    出丑,丢脸。

  • 11 . 摧坚获

    摧坚:击溃敌精锐部队。丑:众,指敌人。挫败敌方精锐的军队,俘获敌寇。形容作战十分英勇。

  • 12 . 摧紧获

    摧坚:击溃敌精锐部队;丑:众,指敌人。挫败敌方精锐的军队,俘获敌寇。形容作战十分英勇。

  • 13 . 粗

    1.粗糙丑陋。

  • 14 . 樗

    1.犹樗朽。谦词。

  • 15 . 当面出

    在大庭广众暴露自己的弱点。

  • 16 . 低

    1.不高明,蹩脚。

  • 17 . 大

    1.犹大耻。 2.大酋﹐魁帅。

  • 18 . 二

    1.即二花脸。

  • 19 . 短

    1.矮小丑陋。

  • 20 . 儿女

    1.犹言儿女辈。

  • 21 . 丢

    丢脸:他不愿在众人面前~。

  • 22 . 丁

    1. 六十甲子的第十四位。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宋·苏轼《石钟山记》。

  • 23 . 方巾

    1.戏曲角色名。京剧文丑之一。因其主要扮演头戴方巾的文人﹐故称。

  • 24 . 伏

    1.谓隐伏的寇盗。

  • 25 . 诡

    1.怪异丑陋。

  • 26 . 诟

    1.耻辱﹔丑恶的行为。

  • 27 . 鬼

    1.甘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甘遂》。

  • 28 . 黑

    1.牵牛子的别名。

  • 29 . 毁

    1.诋毁丑化。

  • 30 . 好

    1.美丑;好坏。

  • 31 . 花

    1.即花面。在我国古典戏剧中,多用花面扮演反面人物。

  • 32 . 获

    1.俘获敌众。

  • 33 . 极

    1.谓激扬过分。 2.非常丑陋。

  • 34 . 建

    1.指以夏历十二月(丑月)为岁首的历法。属殷正。

  • 35 . 家

    家庭内部的不体面的事情:~不可外扬。

  • 36 . 九

    1.九种视为丑恶的行为。 2.指禁忌之凶日。 3.指凶神恶煞。

  • 37 . 类

    1.指附属于宗族内的奴隶。 2.指善良的同类。

  • 38 . 六

    1.词牌名。双调一百四十字﹐仄韵﹐宋周邦彦创制。宋周密《浩然斋雅谈》云﹐邦彦所以名此词为六丑﹐以其犯六调﹐声虽美而难唱﹐故以高阳氏之六子﹐皆才而丑相比。明杨慎以其名不雅﹐易名《个侬》。但清王奕清《词谱》于《六丑》之外另收《个侬》﹐为宋廖莹中所作词﹐即以起句"恨个侬无赖"为名。双调一百五十九字﹐仄韵﹐与《六丑》词异。

  • 39 . 廉

    1.廉耻。

  • 40 . 辽

    1.犹同僚。

  • 41 . 亮

    1.公开自己的缺点错误。

  • 42 . 陋

    1.丑陋。

  • 43 . 露

    1.丢丑﹔出丑。

  • 44 . 缪

    1.宋秦桧之谥。借指奸佞。

  • 45 . 弄

    1.犹出丑。

  • 46 . 女

    1.亦作"女仞"。神名。 2.戏剧中的女丑角。

  • 47 . 狞

    1.凶恶丑陋。

  • 48 . 袍带

    1.传统戏曲脚色行当。指穿蟒袍官服的丑角。京剧文丑的一种。扮演正反面角色的文武官员,大都说京白,也有说韵白的。一般讲究口齿伶俐,念白清脆。如《昭君出塞》中的王龙﹑《斩黄袍》中的韩龙等。

  • 49 . 僛

    1.丑陋。

  • 50 . 倛

    1.古代祈雨时用的土偶。

  • 51 . 奇

    1.非常丑陋。

  • 52 . 黔

    1.污黑丑陋。

  • 53 . 群

    1.众伴侣。 2.邪恶之众。 3.阴阳家认为最凶的方位。

  • 54 . 忍

    1.忍受耻辱。

  • 55 . 戎

    1.大众。 2.旧时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3.武臣中的败类。

  • 56 . 生旦净

    生:小生;旦:花旦;净:花脸;丑:小丑。京剧里的四种人物扮相,借指各种人物。

  • 57 . 饰非掩

    饰:掩饰;非:错误;丑:丑恶。掩饰错误和丑恶的行为。

  • 58 . 跳梁小

    跳梁:腾跃跳动;小丑:对人的卑称。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

  • 59 . 嘶

    1.沙哑粗浊。

  • 60 . 倠

    1.形象丑恶。

  • 61 . 四耗九

    1.星命家认为有冲克禁忌的凶日。

  • 62 . 文

    1.传统戏曲中丑角的一种。与"武丑"相对。扮演性格滑稽的人物﹐包括人物类型极广。以念白﹑做工为主。

  • 63 . 武

    1.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丑行的一支。扮演擅长武艺而性格机警﹑语言幽默的男性人物。着重翻跳武技,也讲究口齿清楚有力,俗称"开口跳"。如京剧《三岔口》中的刘利华﹑昆剧《挡马》中的焦光普。

  • 64 . 五

    1.五类。指士﹑农﹑商(行商)﹑工﹑贾(坐商)。

  • 65 . 无

    1.犹言不知羞耻。

  • 66 . 羞

    1.羞辱出丑。

  • 67 . 险

    1.凶恶丑陋。

  • 68 . 小

    ①戏曲中丑角,也指在杂技中作滑稽表演的人:马戏团的小丑。 ②蔑称举止轻浮或行为卑鄙的人:跳梁小丑|政治小丑。古时也有作自谦用的:臣香(王香)小丑,少为诸生(儒生)。

  • 69 . 现

    1.出丑。 2.谦词。献丑。

  • 70 . 妍

    1.美和丑。

  • 71 . 献

    展示才华技艺时的谦词,谓才技不高:小弟献丑,真是弄斧班门了。

  • 72 . 邪

    1.邪恶丑陋的人。

  • 73 . 凶

    1.对敌人或叛乱者的蔑称。

  • 74 . 雪

    1.洗除羞耻。

  • 75 . 幺么小

    指微不足道的坏人。

  • 76 . 幺麽小

    幺麽:微小。指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坏人。

  • 77 . 幺小

    1.亦作"幺?小丑"。 2.指微不足道的坏人。

  • 78 . 幺幺小

    指微不足道的坏人。

  • 79 . 齾

    1.旧时"五"的隐语。"丑"字亏缺右边的上半边为"五"。

  • 80 . 遗

    1.残馀的丑类。 2.多年积聚的丑恶。

  • 81 . 憎

    1.犹憎恶。

  • 82 . 贻

    1.留下恶名。

  • 83 . 亿

    1.谓官有十万类属。 2.泛指品类极多。

  • 84 . 元

    1.首恶。

  • 85 . 遮

    1.用言语或行动遮掩缺点﹑错误或不足之处。

  • 86 . 余

    1.残馀的丑类。

  • 87 . 齄

    1.鼻长红疱,容颜丑陋。

  • 88 . 赘阉遗

    1.对曹操的詈语。曹操父嵩,本夏侯氏,为中常侍(宦官)曹腾养子,冒姓曹,故以此诋操。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