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艺组词
  4. 【艺】在中间组哪些词

【艺】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拜占庭

    公元4世纪到15世纪的罗马帝国美术和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美术,即宗教美术和封建帝国美术。以罗马晚期的艺术形式和以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为中心的东方艺术形式相结合为风格特点。在教堂建筑、圣像画、镶嵌画、壁画、细密画及工艺美术的风格创造上,都有较大的成果。后期风格因受教会束缚,倾向于公式化、概念化。对中世纪欧洲各国,尤其是东正教国家的艺术有很大影响。

  • 2 . 埃及

    一般指公元前332年前的埃及美术。其特点是:建筑体量巨大,宏伟壮观,具有强烈的崇高感;雕刻朴素写实,整体性强,有观念化、概念化和程式化的倾向;绘画线条流畅优美,色彩丰富。现遗存一些金字塔、雕刻和墓室壁画。埃及艺术是人类最早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3 . 巴洛克

    17世纪盛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发源于意大利。以热情奔放、倾向于豪华与浮夸、追求动势与起伏为特征。代表人物有卡拉瓦乔、贝尼尼、鲁本斯等。

  • 4 . 拜金

    指以赚钱为唯一目的的艺术。后泛指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化了的艺术。美国作家辛克莱1925年在《拜金艺术》(又译《财神艺术》)中提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艺术家为维持生活不得不屈服于金钱收买,使自己的艺术沦为“拜金艺术”。

  • 5 . 裱画

    1. 装裱字画的工人。

  • 6 . 表演

    艺术分类用语。指必须经过演员表演而完成的艺术。如戏剧、电影、舞蹈等。

  • 7 . 波普

    又称“新写实主义”或“新达达主义”。20世纪60年代风行于欧美的艺术流派。多以社会上流行的形象(如各种商业广告、电视、连环漫画中的人和物)或戏剧性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使用材料包括各种塑料、霓虹灯和发光颜料等。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劳申伯格、英国的汉密尔顿等。

  • 8 . 才卓绝

    才:才能;艺:技艺;卓绝:高超无缘。才能技艺高超,无以伦比。

  • 9 . 抽象

    1. 现代西方流行的主要存在于绘画中的一种艺术派别,主张脱离现实,用抽象符号来反映纯精神世界。

  • 10 . 大地

    美国艺术流派。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以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或在广袤的沙漠上挖坑造型,或垒筑堤岸,或泼溅颜料遍染荒山。早期的大地艺术作品多在现场施工,现场完成,无意于给人欣赏。后期的大地艺术家只对自然地貌作极小的改变或润饰,并借助摄影来完成。代表人物有安德烈、史密森、德玛丽亚等。

  • 11 . 德双馨

    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 12 . 多多才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同“多才多艺”。

  • 13 . 哥特式

    欧洲12世纪中叶至16世纪初的一种艺术。以大教堂建筑为主,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的式样,以广泛运用交叉肋拱、高扶壁、飞扶壁、尖拱结构和新装饰体系为特征。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和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等。

  • 14 . 工流程

    1.也称"加工流程"或"生产流程"。简称"流程"。指工业品生产中,从原料到制成成品各项工序安排的程序。

  • 15 . 工美术

    指工艺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 16 . 工

    手工艺的产品。

  • 17 . 观念

    一译“概念艺术”。20世纪70年代西方流行的艺术流派。观念艺术排除传统艺术的造型性,认为真正的艺术作品是概念或观念的组合。在这类作品中,他们将未加工的材料直接作为艺术品展现给观众,或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品”送上展厅等。他们企图让观众经自己的想像,与艺术家进入同一“审美领域”。

  • 18 . 光效应

    20世纪60年代中期流行于美国的一种抽象派绘画。主要特征是利用光的效果,通过几何图形和色彩的对比,在人的视觉上造成一种光效幻景。代表人物有艾伯斯和瓦萨尔利等。

  • 19 . 犍陀罗

    公元1-6世纪盛行于古代印度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北部及阿富汗东部一带)以雕刻为主的佛教艺术。吸取古代希腊末期的雕刻手法,丰富和发展了佛教的雕刻艺术。

  • 20 . 极限

    美国美术流派。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主张艺术品采用极简单的语言以达到如机器产品标准化和规格化,无个性和无人情味。极限艺术的艺术品由单一的几何形体形成。代表人物有斯特拉、史密斯、贾德等。

  • 21 . 江湖

    在街上表演吟唱、讲故事、舞蹈、变戏法和哑剧等艺术而谋生的人。

  • 22 . 洛可可

    洛可可(rococo),源于法文rocaille,意为贝壳形。指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统治时期(1715-1774)所推崇的艺术风格。在工艺美术、绘画、建筑等方面尤为明显。以具有纤细、轻巧、华丽和繁琐的装饰性为其特征。洛可可艺术在形成过程中,曾受到中国明清工艺美术的影响。绘画方面,以法国画家布歇·弗拉戈纳尔等人为代表。建筑方面,以法国巴黎苏比斯府为代表。

  • 23 . 罗马式

    欧洲9至12世纪流行的一种以建筑为主体的艺术形式。建筑多为教堂和修道院,以厚重坚实的墙壁、高大雄伟的塔楼和半圆形拱穹结构为主要特征。著名的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法国的普瓦提埃大教堂、德国的沃姆斯大教堂等。出现在教堂外部墙壁上的雕刻多取材于《圣经》故事,并以非写实性和框架法为特点。

  • 24 . 罗马

    公元前509-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的美术。继承希腊艺术成就,融会欧洲、北非、西亚美术的地方因素,创造了大量的美术作品。其内容多为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刻画人物强调个性。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壁画、肖像雕刻方面。

  • 25 . 鲁迅术学院

    全名“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革命艺术干部的学校。1938年创立于延安。初设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等系。1939年改设普通部、专修部、研究部,另设艺术指导科。1943年归入延安大学。1945年迁东北,改名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抗日战争时期,曾在苏北设鲁艺华中分院,在晋绥边区设鲁艺晋西北分院,在山东区设鲁艺学校。

  • 26 . 六经传

    1.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此处是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注意:“六艺”有时是指礼、乐、射、御、书、术等六种技艺。传,是解释经书的书。如:《春秋左氏传》、《诗经毛氏传》等。“六艺经传”一词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引其父司马谈之言:“夫儒者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唐·韩愈《师说》。

  • 27 . 民间

    1.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包括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工艺美术等。

  • 28 . 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前3000-前331年出现于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一带(即今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约旦、巴勒斯坦一带和伊朗西部)的美术。美索不达米亚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两河之间。其特点是:各种艺术风格互相渗杂,多种渊源汇集,造型艺术绚丽多彩。传世艺术品有圆雕、浮雕、陶器、乐器和贵金属工艺品,以及巨大的神庙和宫殿遗址。

  • 29 . 平民习

    1.又称"贫民习艺所"。清末各省﹑县官办的手工业工场。收容无业贫民和部分罪犯从事纺织﹑制鞋﹑印刷﹑编制藤柳器具等劳动。辛亥革命后,平民习艺所成为各地官办手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抗日战争后已不再存在。

  • 30 . 群众术馆

    中国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而设立的机构。一般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设立,主要任务是研究和指导群众文化活动。

  • 31 . 手

    1.以手工技能或其他技艺为业的人。

  • 32 . 色绝伦

    伦:同类。女子姿色和技艺超群拔俗。

  • 33 . 色两绝

    色艺:容貌和技艺。姿色和技艺都绝无仅有,非常美妙。

  • 34 . 色双绝

    女子姿色和技艺都绝无仅有,非常美妙。

  • 35 . 色无双

    女子姿色和技艺没有第二个人可比。

  • 36 . 摄影

    造型艺术的一种。以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工具,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或色调)等造型手段来表现主题并求得其艺术形象。主要特点在于所表现的对象必须是实际存在的。体裁上分新闻摄影、人像摄影、风景摄影、动静物摄影等。

  • 37 . 为人生而

    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提出的一种文艺主张。反对封建的载道文学和游戏文学,反对所谓纯艺术的文学,强调文学的作用是“社会和人生因之改善,因之进步,而造成新的社会和新的人生”,具有现实主义倾向。

  • 38 . 玩

    1.见"玩意儿"。

  • 39 . 文复兴

    欧洲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的艺术。开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尼德兰、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并席卷全欧洲。以贯彻现实主义和体现反封建反宗教的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特征。代表人物有画家达·芬奇、拉斐尔,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等。作为西方近代艺术源头的文艺复兴艺术,其基本风格和表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艺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极其深远。

  • 40 . 文

    1.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专门家。

  • 41 . 文批评

    1.站在一定的立场﹐运用一定的观点对作家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 42 . 文

    1.研究文艺的各种现象﹐并阐明其发展规律及基本原理的科学﹐包括文艺理论﹑文学史和文艺批评三个方面内容。

  • 43 . 文作品

    1. 文学或艺术作品。

  • 44 . 舞台

    1. 戏剧技巧;有效地掌握戏剧上的方法或技巧的艺术或实践(如在编剧,表演或导演方面)。

  • 45 . 武超群

    武艺:武术上的本领。也指军事、战斗的本领。形容武艺高强,超出一般人。

  • 46 . 希腊

    通常指公元前12-前1世纪希腊及其附近岛屿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的美术。广义上包括爱琴艺术。公元前5-前4世纪,是希腊艺术的全盛时期,产生了米隆、菲迪亚斯、波利克里托斯、斯科帕斯、普拉克西特列斯等艺术家和帕提侬神庙、宙斯祭坛等建筑艺术。其雕刻具有强健的体魄、昂扬的精神和典雅优美的造型,被尊崇为造型艺术的典范。

  • 47 . 延安文座谈会

    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举行。毛泽东作重要讲话,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讲话长时期内成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文艺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会议结束后,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创作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

  • 48 . 新古典主义

    18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初流行于西欧的美术样式。它力求恢复古典美术(主要指古希腊罗马艺术)的传统,追求古典式的宁静,重视素描,强调理性。代表人物有法国画家大卫、安格尔等。

  • 49 . 游

    1.供公众游戏或观赏节目的场所。

  • 50 . 游

    1.以文艺表演﹑游戏等为内容的集会。

  • 51 . 造型

    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以一定的表现技法,创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等。与听觉艺术相对,是一种静态艺术。这一名词源于德语,德国文艺理论家莱辛最早使用。也称“美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

  • 52 . 张

    电影导演、摄影师。陕西西安人。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因拍摄《黄土地》,主演《老井》,导演《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多次获金鸡奖、百花奖、广电部奖以及国际电影节大奖。

  • 53 . 战争术概论

    瑞士军事理论家约米尼著。1838年出版。全书共七章,从战争政策、战略、大战术、勤务学、工程学和初级战术等六个方面论述战争艺术理论。该书对西方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 54 . 中世纪

    一般指5-15世纪的西方美术。主要表现在建筑的高度发展,各种形式的大教堂,如拜占庭教堂、罗马式教堂、哥特式教堂在艺术上和工程设计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雕刻、镶嵌画、壁画、插图画等也获得了繁荣。中世纪艺术属于基督教艺术,它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往往以夸张、变形等手法表现精神世界。

  • 55 . 综合

    艺术分类名。泛指由几种艺术成分有机综合而成的艺术。如声乐(主要综合诗歌与音乐)、戏剧(主要综合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