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窟】结尾能组哪些词
- 1 . 奥窟- 1.幽深的洞穴。 
- 2 . 阿旃陀石窟- 在印度德干高原文达亚山。系印度古代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开凿的。共二十九洞。约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6、7世纪,营建达七百余年。有石雕佛像、藻井图案和壁画等。现存最多的是壁画。主要表现佛的生平故事和印度古代的宫廷生活。 
- 3 . 柏孜克里克石窟- 1.新疆著名石窟之一。位于吐鲁番城东北,共编号五十七窟。创建于南北朝末期,迄于元代。璧画内容丰富,并保存了许多汉文和回鹘文题记。是研究古代高昌地区佛教艺术的重要遗迹。 
- 4 . 炳灵寺石窟- 在甘肃省永靖县积石山中。炳灵是藏语“十万佛”的意思。开凿于西秦至元、明。共有窟龛一百八十三个,石雕、泥塑造像七百七十六身,壁画900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 . 冰窟- 1.河流﹑湖泊冰面上的洞。 
- 6 . 豺虎窟- 1.比喻恶人聚集的处所。 
- 7 . 禅窟- 1.即禅师窟。 
- 8 . 禅师窟- 1.禅门;僧人聚集习禅之所。 
- 9 . 蟾窟- 1.犹蟾宫。 
- 10 . 巢窟- 1.虫鸟兽类栖身之处。 2.敌人或盗贼盘踞之地。 
- 11 . 城窟- 1.汉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后以"城窟"称长城边的泉眼。 
- 12 . 盗窟- 1.犹盗巢。 
- 13 . 大足石窟- 1.在四川大足境内﹐为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山区﹐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十九处。除佛教和道教造像外﹐也有道﹑佛﹑儒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密宗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 14 . 赌窟- 1.犹赌窝。 
- 15 . 洞窟- 1.洞穴。 
- 16 . 地窟- 1.在地下挖掘的洞穴。 2.谓大地的低洼之处。 
- 17 . 敦煌石窟- 中国著名石窟。包括古代隶属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峡口小千佛洞等四区。一般指莫高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18 . 佛窟- 1.佛寺的一种。即石窟寺。就山壁开凿而成,窟内雕有佛像及宣扬佛教教义和佛教故事的壁画等。我国著名的佛窟有敦煌﹑龙门﹑云岗等。 
- 19 . 法窟- 1.佛教语。佛涅盘后,弟子迦叶于迦兰陀竹园大石窟内结集三藏经典,称为"窟内上座部"。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后因以"法窟"指佛寺。 
- 20 . 匪窟- 1.盗匪盘踞的地方。 
- 21 . 冯谖三窟- 1.指战国时齐人冯谖为孟尝君收买薛地民心﹑使齐王重用孟尝君及为孟尝君立宗庙于薛之事,致使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见《战国策.齐策四》。 
- 22 . 富窟- 1.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王元寳,都中巨豪也。常以金银迭为屋,壁上以红泥泥之。于宅中置一礼贤堂,以沉檀为轩槛,以碔砆甃地面,以锦文石为柱础。又以铜线穿钱,甃于后园花径中,贵其泥雨不滑也。四方宾客,所至如归。时人呼为'王家富窟'。"后因称豪门华贵的住宅为"富窟"。 
- 23 . 桂窟- 1.神话谓月中有桂树,因称月宫为"桂窟"。 2.俗称科举为折桂,因以"桂窟"喻科举考场。 
- 24 . 鬼窟- 1.鬼之洞穴。 2.比喻邪门歪道。 
- 25 . 黑塔窟- 1.昏暗貌。 
- 26 . 蛟窟- 1.龙宫。借指大海。 
- 27 . 狡兔三窟- 窟:洞穴。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 28 . 鹫窟- 1.鹫山石窟,相传鹫山未至顶三里,有石窟南向,为释加牟尼坐禅之处。 
- 29 . 酒窟- 1.藏酒﹑饮酒的地方。 
- 30 . 窠窟- 1.动物栖身之所。喻指事业。 
- 31 . 龛窟- 1.悬在壁上的洞窟。 
- 32 . 窟窟- 1.犹矻矻。勤劳貌。 
- 33 . 理窟- 1.义理的渊薮。谓富于才学。 2.指义理的奥秘。 
- 34 . 马窟- 1.指饮马的积水窟。 
- 35 . 离宫别窟- 1.见"离宫别馆"。 
- 36 . 隆窟- 1.见"隆崛"。 
- 37 . 龙门石窟- 在河南省洛阳市南伊河两岸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前后,延续至唐代。以唐代开元以前最多。现存石窟一千三百五十二个、佛龛七百八十五个、造像十万尊。主要洞窟有潜溪寺、宾阳三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看经寺等,尤以奉先寺卢舍那佛(高1714米)最著名。与大同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8 . 龙潭虎窟- 潭:深水池;窟:洞穴。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 39 . 龙窟- 1.即龙宫。 
- 40 . 麦积山石窟- 在甘肃省天水市东南麦积山。开凿于后秦时期,隋、唐、五代、宋、明、清各代均有修凿。现存窟龛一百九十四个,有造像七千二百多身,壁画1300多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1 . 黾窟- 1.蛙洞。 
- 42 . 墓窟- 1.墓穴;坟墓。 
- 43 . 魔窟- 1.魔鬼的洞穴。喻恶势力麇集处。 
- 44 . 莫高窟- 俗称“千佛洞”。在甘肃省敦煌市区东南25千米鸣沙山东麓。始建于公元366年,北魏、北周、隋、唐以至元代均有所修建。现存洞窟四百九十二个,壁画总面积45万平方米,彩塑二千四百身。还有绢画、刺绣等珍贵文物,数以万计。与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45 . 贫民窟- 1.旧指城市中贫民聚居的地段。因房舍简陋如窟穴,故称。 
- 46 . 情窟- 1.情欲的魔窟。 
- 47 . 平民窟- 1.指贫苦人民聚居的地方。 
- 48 . 丘窟- 1.传说狐死必正首向故丘,后因以"丘窟"指家乡。窟,指狐穴。 
- 49 . 嵌窟- 1.山洞,洞穴。 
- 50 . 三窟- 1.三个洞穴。《战国策.齐策四》:"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后以喻多种图安避祸的方法。 
- 51 . 日窟- 1.日所居之处。 
- 52 . 乳窟- 1.石钟乳丛生的洞穴。 
- 53 . 山水窟- 1.风景佳胜之处。 
- 54 . 神仙窟- 1.神仙居外。亦用以比喻隐居处或逍遥自在的住所。 
- 55 . 神僊窟- 1.见"神仙窟"。 
- 56 . 识窟- 1.智识之窟藏处。 
- 57 . 圣人窟- 1.即傅岩。相传为商代傅说版筑之处。傅说被尊为圣人﹐因有此称。 
- 58 . 石窟- 1.依山岩凿成的石室。亦泛指石洞。 2.一种就着山势开凿的寺庙建筑,里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著名的有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 
- 59 . 私窟- 1.个人安身的场所。 
- 60 . 鼍窟- 1.鼍居住的洞窟。 
- 61 . 兔窟- 1.兔子的巢穴。亦喻隐居之地。 2."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之处甚多,避祸有术。 3.指明月。 
- 62 . 兔三窟- 1."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的地方多,易于避祸。 
- 63 . 仙窟- 1.仙境。亦泛指仙人所居的洞府。 
- 64 . 香窟- 1.弥布香气的洞室。 
- 65 . 岩窟- 1.山洞。 
- 66 . 艳窟- 1.亦作"艳窟"。 2.旧时指暗娼住所或妓院。 
- 67 . 眢窟- 1.无水的山洞。 
- 68 . 饮马窟- 1.古乐府有《饮马长城窟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宋郭茂倩题解:"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后世文人常拟作,诗中大都描述边境寒冷荒凉﹑征戍之苦。因以"饮马窟"比喻边境地区或北方寒冷荒凉及战火频仍之处。 
- 69 . 银窟- 1.银矿。 
- 70 . 榆林窟- 1.我国著名石窟之一。又名万佛峡。在甘肃安西西南七十五公里的山谷中。洞窟凿在山谷东西两侧,东崖三十窟,西崖十一窟。最早的可能开于唐以前,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续有建造。现存壁画和塑像中,多为唐宋作品,也有不少西夏和元代作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71 . 营窟- 1.上古时掘地或累土而成的住所。一说是相连的洞穴。 2.营造洞穴。 3.比喻经营藏身避患之地。 4.营地。 
- 72 . 云水窟- 1.指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 73 . 云冈石窟- 在山西省大同市西北武周山南麓。始建于北魏,现存洞窟五十三个,东西绵延长1千米,有大小佛像五万一千余尊,最大的三世佛高达17米。与敦煌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4 . 鱼窟- 1.指鱼栖身的洞穴。 
- 75 . 羽窟- 1.羽渊之窟。 
- 76 . 玉窟- 1.喻月宫。 
- 77 . 月窟- 1.亦作"月"。 2.传说月的归宿处。 3.泛指边远之地。 4.月宫;月亮。 
- 78 . 云窟- 1.高山上的岩洞。 
- 79 . 贼窟- 1.盗贼的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