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香组词
  4. 【香】在中间组哪些词

【香】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宝马

    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 2 . 阿

    1.雷神之车。亦借指雷声。

  • 3 . 暗疏影

    暗香:清幽的香气;疏影:稀疏的枝影。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 4 . 抱

    1.用抱木做成的鞋子。

  • 5 . 白词谱

    词集。清代舒梦兰(字白香)编。四卷。选录唐至清初五十九人的词作共一百首。以词调体式为序排列,先小令,再中调、长调。后由谢朝征笺注,存词九十九首,改以词人时代先后为序排列,删去声谱,增加有关资料,为词选注本。

  • 6 . 摆

    1.旧时青帮一种聚会式的仪式。

  • 7 . 班宋艳

    班固和宋玉均善辞赋,以富丽见称,后以之泛称辞赋之美者。

  • 8 . 不知

    1.形容不能辨别好坏﹑善恶。

  • 9 . 被中

    1.一种巧制的用于被中的熏炉。

  • 10 . 采

    1.见"采香径"。

  • 11 . 采

    1.见"采香径"。

  • 12 . 采

    1.采香径。

  • 13 . 常

    豫剧演员。原名张妙玲,河南巩县人。女。九岁学艺,初习小生、须生,后改旦脚。原唱豫西调,后广泛吸收其他剧种之长,并融合豫东、祥符、沙河各调,创造新腔。擅演《花木兰》、《拷红》、《大祭桩》等剧。1948年组建香玉剧校。历任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中国剧协副主席。

  • 14 . 顶请愿

    1.旧时民间向官府示威的一种方式。

  • 15 . 迭

    1.芍药品种之一。

  • 16 . 啖之质

    1.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载宠姬薛瑶英攻诗书,善歌舞,仙姿玉质,肌香体轻……﹝瑶英之母赵娟﹞生瑶英而幼以香啖之,故肌香也。"啖,食。后以"啖香之质"喻丽质。

  • 17 . 丁

    1.荔枝良种。核小如丁香,故称。

  • 18 . 丁

    1.国画用颜料名。

  • 19 . 丁

    1.丁香的花蕾。用以喻愁绪之郁结难解。

  • 20 . 丁

    1.君迁子的别名。亦称软枣。柿,亦作"柹"。

  • 21 . 丁

    1.国画用语。指绘竹生叶的地方。

  • 22 . 丁

    1.竹名。

  • 23 . 断零玉

    比喻女子的尸骸。

  • 24 . 定

    香精中香气较持久、挥发较缓慢的香料。一般分子量较大,是香精的重要组分。如安息香、檀香油、麝香等。

  • 25 . 渡河

    渡:横渡江河。大象过河,脚踏河底。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

  • 26 . 鄂君

    1.同"鄂君被"。

  • 27 . 恶

    1.凶恶的人。

  • 28 . 燔顶礼

    1.犹言烧香磕头。

  • 29 . 芳

    在环状分子里烃基跟羧基直接相连接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如苯甲酸(c6h5cooh)、邻苯二甲酸coohcooh等。

  • 30 . 芳

    简称“芳烃”。具有芳香族化合物性质及苯环基本结构的环烃。如苯、邻苯二甲酸等。

  • 31 . 枫

    1.落叶大乔木。通称枫树。叶互生,通常三裂,边缘有细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复合蒴果圆球形,种子上部有翅。树脂﹑根﹑叶﹑果均入药。木材轻软﹑细致,但易裂﹑不耐朽,可作箱板。秋叶艳红,可供观赏。因有脂而香,故称。

  • 32 . 枫

    1.即枫脂。

  • 33 . 分卖履

    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 34 . 焚顶礼

    犹焚香礼拜。

  • 35 . 焚礼拜

    焚香:点燃香火;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

  • 36 . 焚列鼎

    焚:燃烧,点燃;列:排列。点起名贵的香,摆满很多的美味佳肴。形容生活阔气和讲究排场。

  • 37 . 焚膜拜

    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同“焚香礼拜”。

  • 38 . 焚扫地

    形容清幽的隐居生活。

  • 39 . 古

    1.丝织物名。与织锦缎相类似。多用花草﹑亭台楼阁为图案,配色朴素,质地较薄。可作衣料﹑装饰等。

  • 40 . 含

    1.指尚书省。以尚书郎含鸡舌香奏事,故名。

  • 41 . 桂

    1.词牌名。即《花心动》,又名《好心动》﹑《上升花》﹑《花心动慢》。此调始自宋周邦彦。双调,一百四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参阅《词谱》卷三三。

  • 42 . 和

    1.佛教语。以种种香末和为一丸,比喻一法之中具无量佛法。

  • 43 . 茴

    1. 茴香的种子,时常在制加香酒及烹饪中用作的一种香料。

  • 44 . 黄

    1.腊梅的一种。

  • 45 . 黄扇枕

    1.《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王先谦集解:"惠栋曰:《东观记》云:父况,举孝廉,为郡五官,贫无奴仆。香躬勤左右,尽心供养。冬无被褲而亲极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后即以"黄香扇枕"为克尽孝道之典。

  • 46 . 花鸟语

    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 47 . 还了愿

    1.见"还香愿"。

  • 48 . 还

    1.求神保佑的人实践对神许下的烧香心愿。

  • 49 . 接绍

    香烟:祭祖时所燃的烟香。旧时比喻生养子孙,使家族繁衍不断。

  • 50 . 接续

    香烟:祭祖时所燃的烟香。旧时比喻生养子孙,使家族繁衍不断。

  • 51 . 锦

    1.指石榴。

  • 52 . 看

    1.旧时请巫师治病之称。

  • 53 . 口

    1. 用甘草、各种芳香剂和胶制成的芳香丸剂或锭剂,用于除去口臭。

  • 54 . 口

    糖果的一种,用人心果树分泌的胶质加糖和香料制成,只可咀嚼,不能吞下。

  • 55 . 怜惜玉

    惜、怜:爱怜;玉、香:比喻女子。比喻男子对所爱女子的照顾体贴。

  • 56 . 郎教堂

    一译“龙尚教堂”。天主教教堂。在法国东部孚日山区郎香村。1955年建成。外墙平面不规则,呈弧形弯转,屋顶上翻似船底,墙与屋顶间有空隙。因造型奇特,被视为“塑性造型”的混凝土雕塑。

  • 57 . 李

    1.明末金陵歌妓。清孔尚任《桃花扇》传奇中的人物。

  • 58 . 龙

    1.用龙香木料制成的拨子。用以弹奏月琴﹑琵琶等弦乐器。

  • 59 . 龙

    1.名墨名。

  • 60 . 龙

    1.端砚名。产今广东高要。

  • 61 . 龙脑

    1.木名。龙脑香科。树高八九丈﹐大可六七围。产于苏门答腊﹑古南海波斯及我国闽广等地。树脂称龙脑香,为名贵的香料。

  • 62 . 蜜

    1.木名。即沉香。

  • 63 . 蜜

    1.用蜜香树皮和叶所造的纸。

  • 64 . 旁得

    在一旁的人也能嗅到香味。喻指无关的人,由于条件便利,同样得到好处。

  • 65 . 美人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 66 . 迷

    1.妓女接客的上等处所。 2.为妓院的美称。

  • 67 . 木

    1.菊花的一个品种。

  • 68 . 七宝辇

    1.即七香车。

  • 69 . 泡泡口

    1. 可吹成大气泡的口香糖。

  • 70 . 喷

    1.一种香炉。外形作兽状,香气从口中散出。

  • 71 . 瞧

    1.方言。巫婆;巫师。

  • 72 . 平时不烧,急来抱佛脚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73 . 平时不烧,临时抱佛脚

    1.亦作"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2.谓平日不早作准备或努力,到事情紧急时才匆忙设法。

  • 74 . 七

    1.用多种香料涂饰或用多种香木制作的车。亦泛指华美的车。

  • 75 . 七

    1.加多种香料所制的诗笺或信笺。

  • 76 . 七

    1.即七香车。

  • 77 . 七

    1.加多种香料供沐浴用的汤水。

  • 78 . 秦

    又名《铡美案》。戏曲传统剧目。叙陈世美中状元后招为驸马,遗弃妻子秦香莲。秦携子女上京寻夫,陈遣人杀妻灭子。秦脱险后至开封府告状,包拯不顾公主、太后阻挠,将陈世美铡死。许多剧种有此剧目。又有《赛琵琶》以秦香莲学得武艺,边疆立功,封官后亲审陈世美,但以夫妻团圆为结。

  • 79 . 秋

    1.暗黄色。

  • 80 . 爇顶礼

    1.同"焚香顶礼"。

  • 81 . 肉

    1.谓在头顶燃油灯以奉佛。后为流弊﹐五代时曾予以禁止。

  • 82 . 生活色

    书面上呈现活生生的景象,而且散发出香味。形容诗画所描绘的景物生动逼真。

  • 83 . 生

    1.衬香料的鞋。

  • 84 . 软红

    形容都市的繁华。

  • 85 . 软

    1.温柔﹑芳香的处所。喻情网。

  • 86 . 软温玉

    软:柔和;温:温和;玉、香:女子的代称。旧小说形容女子的身体。

  • 87 . 麝

    1.紫述香的别名。 2.蒜的别名。

  • 88 . 麝

    1.亦作"麝香?"。 2.良马名。

  • 89 . 麝

    1.颜料名。

  • 90 . 麝

    1.泥金色如麝香,故名。

  • 91 . 麝

    1.香巾。缡,女子出嫁时所系的佩巾。

  • 92 . 麝

    1.地名。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四十里。

  • 93 . 烧引了鬼来

    1.喻指好动机换来了坏效果。

  • 94 . 山堂

    1."山﹑堂﹑香﹑水"分别是旧时民间秘密社团的组织名称,泛指帮会组织。

  • 95 . 沈

    1.亦作"沉香拐"。 2.用沉香木制成的拐杖。

  • 96 . 沈

    1.亦作"沉香浦"。 2.地名。在广州市西郊的江滨。相传晋广州刺史吴隐之曾投沉香于其中,因而得名。

  • 97 . 沈

    1.亦作"沉香色"。 2.黄黑色。

  • 98 . 沈

    1.亦作"沉香亭"。 2.唐时宫中亭名。

  • 99 . 十步

    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 100 . 十步

    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 101 . 书门第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 102 . 书门户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 103 . 书人家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 104 . 书世家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 105 . 试

    1.词牌名。即《浣溪沙》。

  • 106 . 瘦

    1.丁香的别名。

  • 107 . 檀

    1.烧檀香的香炉。

  • 108 . 檀

    1.腊梅的一种。

  • 109 . 檀

    1.中国特种工艺之一。用檀香木做骨架制成各式女用的精美折扇。用以搧风,香气扑鼻。主要产地苏州﹑广州。苏产多为绘画绢面;广产则以"拉花"(在檀香木上刻花)着称。

  • 110 . 松

    一种无色透明的涂料溶剂或稀释剂。由石油分馏而得,沸点范围为150~204°c。涂料工业中,用于溶解或稀释油料和天然树脂,以降低其黏度,便于施工。涂料干结后即挥发殆尽。

  • 111 . 四

    1.阁名。

  • 112 . 通

    1.一种木质的香料。

  • 113 . 偷窃玉

    比喻引诱妇女。

  • 114 . 晩

    1.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长圆形,叶长披针形,花白色,晩间开,有浓厚的香气,供观赏。

  • 115 . 天国色

    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 116 . 抟弄粉

    比喻和女人交往厮混。

  • 117 . 头

    1.即头油。

  • 118 . 团弄玉

    1.比喻玩狎女性。

  • 119 . 团

    1.即团扇。

  • 120 . 偎倚玉

    偎:紧贴;依:靠着。指玩弄妓女。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