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棋组词
  4. 【棋】结尾能组哪些词

【棋】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摆

    1.方言。下棋。

  • 2 . 博

    1.指围棋子。

  • 3 . 兵

    1.特制的军队标号图型和人员﹑兵器﹑地物等模型。供各级指挥员在沙盘上研究作战和训练等情况时使用。

  • 4 . 残

    1.中断的或将尽的棋局。

  • 5 . 臭

    1. 不高明的棋术和着数。如:臭棋篓子。

  • 6 . 弹

    古代棋类游戏。源于汉代。相传汉武帝好蹴鞠,群臣谏劝,东方朔以弹棋进之,武帝便舍蹴鞠而尚弹棋;另一说西汉成帝时刘向仿蹴鞠形制而作。初用十二枚棋,每方六枚。两人对局时轮流以石箭弹对方棋子。魏时改用十六枚棋,唐代又增为二十四枚棋。宋代以后,因象棋盛行而渐趋衰落。

  • 7 . 斗

    1.亦作"斗棋"。 2.见"斗棋"。

  • 8 . 大象

    1.一种巨大的木制象棋模型。进行棋赛时﹐将大象棋盘悬挂于壁﹐通过移动和悬挂棋子﹐反映双方走子的情况﹐供观众观看。常用于表演赛。

  • 9 . 迭

    1.堆叠棋子,高则易倒,比喻形势危险。

  • 10 . 赌

    1.亦作"赌棋"。 2.比赛棋艺。

  • 11 . 对

    1.相对下棋。

  • 12 . 粪

    1.低劣的棋艺。

  • 13 . 飞

    1.不拘常规的出奇的棋艺。

  • 14 . 覆

    1.指棋下过后﹐重新按原来下的顺序逐步演布﹐以验得失。 2.泛称下棋。

  • 15 . 宫

    1.亦作"宫棊"。 2.又称逼棋。古代棋艺的一种。

  • 16 . 国

    1.谓一国棋艺最高的人。

  • 17 . 国际象

    棋类运行的一种,黑白棋子各十六个,分成六种,一王、一后、两象、两车、两马、八兵。棋盘为正方形,由六十四个黑白小方格相间排列而成。两人对下,按规则移动棋子,将(jiāng)死对方的王为胜。

  • 18 . 和

    下棋不分胜负的终局。

  • 19 . 黑白

    1.指围棋。因其分黑子白子,故称。

  • 20 . 悔

    棋子下定后收回重下。也说回棋。

  • 21 . 活

    1.围棋中指至少有两个真眼的一片棋。2.比喻使事情顺利的某一环节。

  • 22 . 回

    悔棋。

  • 23 . 军

    棋类游艺的一种。有陆军棋和陆海空军棋,棋子按照军职和军械定名。两人对下,另一人作裁判 。双方按照规则走棋,最后以夺得对方军旗者为胜。

  • 24 . 柯烂

    1.指仙人所下的棋。典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后亦泛指下棋。

  • 25 . 绝

    1. 无法挽回败局的棋。

  • 26 . 盲

    1.喻指围棋对局时随手应的子。 2.指眼睛不看棋盘而下的象棋。下这种棋的人用话说出每一步棋的下法。

  • 27 . 抨

    1.弈棋。

  • 28 . 儒

    1.古代棋类之一,行于北魏。

  • 29 . 敲

    1.见"敲碁"。

  • 30 . 楸

    1.指围棋。

  • 31 . 全国一盘

    指全国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安排,互相协作。

  • 32 . 屎

    1.低劣的棋艺。亦指棋艺低劣者。

  • 33 . 矢

    1.鄙薄之词。谓低劣的棋艺。

  • 34 . 死

    1.棋局中救不活的棋子。常比喻必败的局面。

  • 35 . 数

    1.弈棋。

  • 36 . 槊

    1.古代的一种博戏。

  • 37 . 围

    中国传统棋种。春秋时已较普及。两人对局,由执黑棋者先行,双方在纵横各十九道的棋盘上轮流下子。终局时将实有空位和子数相加计算,或单记空位,多者为胜。基本着法简单,但变化深奥复杂。在南北朝时期先后传入朝鲜、日本等地,19世纪80年代传向欧美各国。

  • 38 . 跳

    1.棋类游艺的一种。棋盘是六角的星形,上面画着许多三角形的格子。可供多人对局,游艺各方的棋子各占满一个犄角,根据规则,或移动,或跳越,先把自己的棋子全部走到对面的那个犄角的为胜。

  • 39 . 下

    1.弈棋,着棋。

  • 40 . 五子

    棋类游戏。棋具同围棋。两人对局,轮流下子,先将五个棋子连成一条直线者为胜。

  • 41 . 象

    中国传统棋种。定型于北宋末年。两人对局,按照规定地位,在棋盘上各放棋子十六个,其中帅(将)一子,仕(士)、相(象)、车、马、炮各二子,兵(卒)各五子。棋盘由九条直线和十条横线组成,中间划定河界。对局时,由执红棋者先走,双方交替走子,以把对方帅(将)杀死或对方认输为胜,不分胜负为和。

  • 42 . 骁

    1.古代一种博戏。

  • 43 . 枭

    1.亦作"枭棋"。 2.古代博戏中的一种贵彩。

  • 44 . 谢安

    1.东晋谢安临危不惧﹐强敌压境之时﹐仍与客从容对弈。见《晋书.谢安传》。后遂以"谢安棋"形容为人具有雄才大略和从容镇定的风度。亦用为咏棋之典实。

  • 45 . 行

    1.下棋。

  • 46 . 谢傅

    1.同"谢安棋"。

  • 47 . 一盘

    1.棋一局。 2.比喻全局,整体。

  • 48 . 奕

    1.亦作"奕棊"。亦作"奕碁"。 2.下棋。古代多指下围棋。

  • 49 . 弈

    1.亦作"弈棊"。亦作"弈碁"。 2.下棋。

  • 50 . 争

    1.亦作"争棊"。 2.下棋争胜。

  • 51 . 中国象

    1.中国传统棋种。由古代博戏发展而成。《楚辞.招魂》即有"象棊"一语。唐宝应年间(762--763)出现的宝应象棋,与现行的体制已经接近,至南宋便完全相同。宋刘克庄有《象弈一首呈叶潜仲》诗,叙述象棋各子的弈法特点和战略战术。明清两代名家辈出,有大量棋谱刊印。解放后,列为我国体育运动比赛项目。

  • 52 . 着

    1.下棋。

  • 53 . 走

    1.下棋。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