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符组词
  4. 【符】开头能组哪些词

【符】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见"符葆"。

  • 2 .

    1.亦作"符宝"。 2.即附宝。相传为黄帝的生母。

  • 3 .

    1.外表。 2.显露的征兆。

  • 4 .

    1.即傅别。古代的一种债券。分别为二﹐双方各持其一以为凭证。

  • 5 .

    1.亦作"符彩"。 2.美玉的文理色彩。 3.比喻人的外表仪容。 4.指文艺才华。

  • 6 .

    1.见"符采"。

  • 7 .

    1.古代官署中主管印信的处所。

  • 8 .

    1.见"符策"。

  • 9 .

    1.亦作"符册"。 2.符契简策。

  • 10 .

    1.亦作"符谶"。 2.符图谶纬的统称。泛指各种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

  • 11 .

    1.见"符敕"。

  • 12 .

    1.亦作"符勅"。 2.敕命文书。 3.指符箓。

  • 13 .

    1.古代符信之一。用于出入门关。 2.指兵符。

  • 14 .

    1.挂在小孩颈上的布制袋形护身符。

  • 15 .

    1.符移关牒等公文的统称。 2.官符和度牒。官府给予僧道的证明文件。

  • 16 .

    1.犹符术。

  • 17 .

    1.唐制﹐定期通过考试铨选官员﹐凡达到标准的﹐朝廷给符并加盖"尚书吏部告身之印"于其上﹐谓之"告身"﹐又称符告。

  • 18 .

    1.道教指守护符箓的神官。

  • 19 .

    ①记号;标记:标点~ㄧ文字是记录语言的~。 ②佩带在身上表明职别、身分等的标志。

  • 20 . 号论

    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认为人的感觉、观念不是外界事物的反映,而仅仅是一些和外界事物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的记号、符号或象形文字。也叫象形文字论。

  • 21 . 号逻辑

    数理逻辑。

  • 22 .

    (数量、形状、情节等)相合:~事实 ㄧ这些产品不~质量标准。

  • 23 .

    1.克制鬼神的符咒。

  • 24 .

    1.即铜虎符。汉制﹐朝廷授予郡守铜虎符﹑竹使符﹐后因以指州郡长官的职权。

  • 25 .

    1.桔梗的别名。

  • 26 .

    1.见"符扈"。

  • 27 .

    1.符合。

  • 28 .

    1.符伍与名籍。

  • 29 .

    1.符号;标记。

  • 30 .

    1.犹孚甲。种子的表皮。符﹐通"孚"。

  • 31 .

    1.符咒禁架的合称。皆方士禁咒之术。

  • 32 .

    1.书面的教令;批示。

  • 33 .

    1.指画符打醮。道士祈福禳灾的祭祀活动。

  • 34 .

    1.同"符节"。

  • 35 .

    古代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做凭证的东西。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一半存朝廷,一半给外任官员或出征将帅。

  • 36 . 节官

    1.持有朝廷所颁符节的官员。指天子的使臣。

  • 37 .

    1.符咒与禁架。

  • 38 .

    1.仙家的经典。

  • 39 .

    1.天赐的瑞兆。

  • 40 . 拉迪沃斯托克

    中国传统名称为“海参崴”。俄罗斯远东区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市。人口60万(1985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和北冰洋航线的终点。工业以造船、鱼类加工为主。原属中国,1860年被帝俄割占。

  • 41 .

    1.符节的纹理。

  • 42 .

    1.记录符命的历书。

  • 43 .

    1.即符官。

  • 44 .

    1.夫馀和挹娄的并称。皆古代东方国名。

  • 45 .

    符 ④(总称)。

  • 46 .

    1.见"符箓"。

  • 47 .

    1.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 2.文体名称。内容为述说瑞应以颂帝王功德。

  • 48 .

    1.指符敕等公文的题签。

  • 49 .

    1.古代朝廷发驿遣使时由执勤官员佩带以为信物的金属牌子。

  • 50 .

    1.符契。

  • 51 .

    1.犹符节。 2.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 3.符合。

  • 52 .

    1.符信;票券。

  • 53 .

    1.谓以符咒禳解。

  • 54 .

    1.汉制﹐朝廷颁予郡守铜虎符﹑竹使符﹐因以"符任"指州郡长官职务。

  • 55 .

    1.分裂繻帛而成的符传。古代出入关卡时作为凭证。

  • 56 .

    1.吉祥的征兆。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

  • 57 . 瑞图

    1.记载符瑞的图谶。

  • 58 .

    1.指军令文书中所规定的奖赏数目。

  • 59 .

    1.指画符念咒的术士﹑巫师。

  • 60 .

    1.犹符记。

  • 61 .

    1.兽名。

  • 62 .

    1.方言。犹踏实。

  • 63 . 使

    1.即符官。

  • 64 .

    1.谓受符为郡守。

  • 65 .

    1.谓官员罢任时将公物移交后任。

  • 66 .

    1.符箓。 2.指记载符箓的书籍。 3.官符文书。

  • 67 .

    1.指道士巫师以符咒役使鬼神的法术。

  • 68 .

    1.巫师道士以符箓焚化于水中﹐或直接向水画符诵咒﹐迷信者以为可以辟邪治病。

  • 69 .

    1.明制﹐中央官署设有尚宝司﹐掌管宝玺﹑符牌﹑印章及其使用﹐别称符台。

  • 70 .

    1.简帖。

  • 71 .

    1.符合;相同。 2.附和;赞同。

  • 72 .

    1.符箓和图谶的合称。

  • 73 .

    1.符图谶纬之类典籍的统称。

  • 74 .

    1.敕命文书;公文。 2.指道家﹑神仙家符箓文字。

  • 75 .

    1.古制﹐居民五家﹐共同签具一份连保连坐契约以相检束﹐称为符伍。

  • 76 .

    1.官符移檄等文书的统称。

  • 77 .

    1.印信。

  • 78 .

    1.验证。

  • 79 .

    1.符兆。

  • 80 .

    1.见"符效"。

  • 81 .

    1.亦作"符効"。 2.指表示吉凶的征兆。 3.效验。

  • 82 .

    1.符合;相同。

  • 83 .

    1.符节印章等信物的统称。 2.凭据。

  • 84 .

    1.指道士巫师符咒厌胜的法术。

  • 85 .

    1.见"符验"。

  • 86 .

    1.上级官府下达的文件。

  • 87 .

    1.谓以符檄文书为约。

  • 88 .

    1.符瑞的光彩。

  • 89 .

    1.符教移檄等官府征调敕命文书的统称。 2.谓行文书于不相统属的官署。

  • 90 .

    1.符节印信等凭证物的统称。

  • 91 .

    1.上天显示的与人事相应的征兆。

  • 92 .

    1.犹符命。

  • 93 .

    1.征兆。

  • 94 .

    1.犹符厌。

  • 95 .

    1.符瑞;符兆。

  • 96 .

    1.犹诏旨。

  • 97 .

    1.见"符咒"。

  • 98 .

    道教的符和咒语。

  • 99 .

    1.《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后因以"符竹"指郡守职权。

  • 100 .

    1.同"符咒"。

  • 101 .

    1.加有官府印信的文书。 2.符箓上所用的文字符号。 3.指符箓。

  • 102 .

    1.悬挂符箓咒旛的桩子。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