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十组词
  4. 【十】在中间组哪些词

【十】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八二好

    1.见"八十种好"。

  • 2 . 八孩儿

    1.宋时风俗﹐于小儿额上以朱笔书写"八十"二字﹐祝福长命百岁。诗家多以入诗。

  • 3 . 八

    1. 即八十吊钱。旧时称制钱一千文为一贯、一吊或一串。

  • 4 . 八四调

    1.我国宫调理论中﹐以十二律旋相为宫﹐构成十二均;每均都可构成七种调式﹐共得八十四调。理论上的八十四调﹐首先见于《隋书.万宝常传》及《音乐志》开皇七年乐议中郑译的话。八十四调理论的提出﹐促进了律制的改革。宋燕乐二十八调﹑七宫十二调﹐元明诸种宫调﹐都凭借八十四调的相互关系而明确了它们在十二律宫调体系中的确切音位。

  • 5 . 八天环游地球

    长篇科幻小说。法国凡尔纳作于1873年。伦敦改良俱乐部会员福克与会友们打赌,要在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周。男仆和侦探陪同前往。他们经过欧、非、亚、美四洲,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历尽周折,终于获得胜利。虽然旅费与所赢赌注相当,但福克却与美丽的印度少女成就了姻缘。

  • 6 . 八一元士

    1.周代官制﹐天子有八十一元士。元士即上士﹐位在大夫之下。

  • 7 . 八一章

    1.指《老子》。世所传《老子》各本﹐皆分八十一章。

  • 8 . 八一种好

    1.见"八十种好"。

  • 9 . 八亿劫

    1.佛教称漫长时劫的惯用语。

  • 10 . 八种好

    1.佛教语。指如来善相的八十种细微特征﹐如无见顶相﹑鼻高不现孔﹑眉如初月﹑耳轮垂埵等。

  • 11 . 拔得五

    拔:选拔,推荐。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 12 . 拔失五

    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 13 . 北郭

    1.明高启﹑王行等十人,皆居吴(今江苏苏州市)北郭,有文名,时称"北郭十友"。

  • 14 . 版版六

    版:宋代铸钱的模型。每块铸版都是铸出六十四文钱。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 15 . 八关六子

    1.唐穆宗时宰相李逢吉所结党羽。《旧唐书.裴度传》:"逢吉之党李仲言﹑张又新﹑李续等,内结中官,外扇朝士,立朋党以沮度,时号'八关十六子',皆交结相关之数也。"指唐代李逢吉党中的八人。《新唐书.李逢吉传》:"其党有张又新﹑李续﹑张权舆﹑刘栖楚﹑李虞﹑程昔范﹑姜洽及训(李训)八人,而傅会者又八人,皆任要剧,故号'八关十六子'。"

  • 16 . 八棒

    1.见"八棒十挟"。

  • 17 . 八棒

    1.亦作"八棒十枷"。 2.古代对拷掠酷刑的泛称。挟﹐夹棍﹐也写作"枷"。

  • 18 . 板板六

    宋时官铸铜钱,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减。比喻刻板不知变通。板:即“版”,铸钱的模子。

  • 19 . 长

    1.花草名。

  • 20 . 不管三七二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 21 . 长戟八

    1.《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后用以形容勇武。

  • 22 . 不问三七二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 23 . 常

    1.明名将常遇春的绰号。

  • 24 . 吃

    1.亦作"吃十方"。 2.佛经称八方上下为十方。和尚靠信徒布施,四处化缘度日,故称"吃十方"。

  • 25 . 打

    1.宋代刑法从轻发落的杖数。后亦泛称责打。宋太祖始定折杖之制,凡徒刑五,最轻为徒一年,脊杖十三;又杖刑五,最轻为杖六十,臀杖十三。参阅《宋史.刑法志一》。

  • 26 . 赤字会

    1."红十字会"的旧称。

  • 27 . 大历才子

    1.唐代宗大历年间齐名的十个诗人。

  • 28 . 此地无银三

    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结果反而彻底暴露。

  • 29 . 粗

    1.合奏乐名。纯用十种打击乐器合奏。又称素十番。

  • 30 . 粗细

    1.一种锣鼓与丝竹兼用的合奏乐名,起于明末,盛行江南,今仍流行于福建﹑江苏﹑浙江等地。十番即十番鼓,又称十番锣鼓,又有十不闲﹑十样锦等名称。

  • 31 . 第七个字架

    长篇小说。德国西格斯作于1942年。共产党员海斯勒和六个难友逃出了集中营。监狱长下令竖起七个十字架,扬言一周内将他们处死。经过五天的追捕,六人先后遇难,只有海斯勒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逃出国境。追捕期限已过,第七个十字架仍然空着。

  • 32 . 存一于千百

    指亡多而存少。

  • 33 . 躲过初一,躲不过

    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

  • 34 . 当

    1.古代钱币的一种。币值以一当十。始于南朝梁元帝承圣元年(552年),一枚铜钱当十枚铁钱。北周铸五行大布钱,以一当十。唐第五琦铸干元重宝,亦以一当十。其后除元代用钞外,其他各代均铸钱币,但重量﹑成色各不相同。

  • 35 . 第二夜

    剧本。英国莎士比亚作于1600年。孪生兄妹西巴斯辛和薇奥拉在海上遇难,流落异地。薇奥拉女扮男装,成为公爵的侍从,为公爵和他的恋人奥丽维娅伯爵小姐传递情书,不久薇奥拉自己爱上了公爵,而伯爵小姐却爱上了女扮男装的薇奥拉。西巴斯辛到此寻找妹妹,因兄妹面貌相像,伯爵小姐把他当作薇奥拉表示爱情。最终误会解除,两对情人成为眷属。

  • 36 . 第四

    苏联故事片。莫斯科电影制片厂1956年摄制。丘赫莱依导演,伊兹维茨卡娅主演。红军女战士马柳特卡奉命押解白匪军官郭鲁奥特罗去司令部途中,渡海时翻船,两人漂到孤岛上。特殊的求生环境,使他俩由敌人变成恋人。后当军官奔向白匪救援船时,马柳特卡随即将他击毙。

  • 37 . 丁娘

    丁娘:隋朝歌妓;索:索取。原指隋代乐妓丁六娘所作的乐府诗,每首末句有“从郎索花烛”等语,本十首。后用以指妓女的需索。

  • 38 . 飞天

    1.烟火或爆竹的一种。

  • 39 . 东林八贤

    1.晋慧远法师与刘遗民﹑雷次宗﹑宗炳等十八人发起结白莲社于庐山东林寺,因称"东林十八贤"。

  • 40 . 斗

    1.方言。斗牌。

  • 41 . 杜

    小说《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人物。出身贫贱,沦落为妓。渴望自由与爱情,遇外表温顺的纨fe5a子弟李甲,遂以身相许,用所积钱财赎身。不料李甲重财轻义,在归家途中将她转卖他人。她获悉实情后,怒沉装满财物的百宝箱,投江自尽。

  • 42 . 杜

    1.唐杜甫,曾官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旧村学究戏作杜十姨。

  • 43 . 福无

    有福的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毫无缺陷。

  • 44 . 封八姨

    1.见"封姨"。

  • 45 . 二八次

    1.见"二十八舍"。

  • 46 . 二八调

    1.统指唐代教坊俗乐的曲调。宫﹑商﹑角﹑羽四声各七调。《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凡所谓俗乐者,二十有八调:正宫﹑高宫﹑中吕宫﹑道调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为七宫;越调﹑大食调﹑高大食调﹑双调﹑小食调﹑歇指调﹑林钟商为七商;大食角﹑高大食角﹑双角﹑小食角﹑歇指角﹑林钟角﹑越角为七角;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仙吕调﹑黄钟羽﹑般涉调﹑高般涉调为七羽。"清昭槤《啸亭杂录.秦腔》:"故琵琶乐器为今乐之祖,盖其四弦能统摄二十八调也。"

  • 47 . 二八将

    1.指佐助光武帝建立东汉政权的二十八个有功的武将。明帝永平中,绘"二十八将"像于南宫云台,故又称"云台二十八将"。邓禹为首,次为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弇﹑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佑﹑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修﹑盖延﹑邳彤﹑铫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见《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

  • 48 . 二八舍

    1.即二十八宿。

  • 49 . 二八宿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印度、波斯、阿拉伯古代也有类似我国二十八宿的说法。

  • 50 . 二八天

    1.佛教对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的统称。

  • 51 . 二八星

    1.即二十八宿。

  • 52 . 二二史

    1.清乾隆初年刊行《明史》,与二十一史合称二十二史。清钱大昕着有《二十二史考异》﹑清赵翼着有《二十二史札记》。参见"二十一史"。

  • 53 . 二进制

    又称“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简称“bcd”码。将十进制数采用二进制的编码形式来表示的计数方法。一位十进制数用四位二进制数来表示。有多种表示方法,常用的是8421码,8、4、2、1分别表示四位二进制数中从左到右各位的位权值。如十进制数97可表示为:10010111。

  • 54 . 二六史

    1."二十五史"加《清史稿》的合称。

  • 55 .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

    长篇小说。清代吴沃尧作。一百零八回。以1884年中法战争到1903年前后二十年间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见闻,描绘了晚清社会官场、儒林、商界、家庭的种种怪现状,对社会现实作了较全面的暴露。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 56 . 二

    1.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又称"二十四气",因以"二十四"作为"气"的歇后语。气,生气。

  • 57 . 二四宾客

    1.同"二十四友"。

  • 58 . 二四番风

    1.即二十四番花信风。

  • 59 . 二四番风信

    1.即二十四番花信风。

  • 60 . 二四番花信

    1.即二十四番花信风。

  • 61 . 二四番花信风

    1.即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自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一候,计二十四候,每侯应以一种花的信风。每气三番。小寒:梅花﹑山茶﹑水仙;大寒:瑞香﹑兰花﹑山矾;立春:迎春﹑樱桃﹑望春;雨水:菜花﹑杏花﹑李花;惊蛰:桃花﹑棣棠﹑蔷薇;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清明:桐花﹑麦花﹑柳花;谷雨:牡丹﹑酴釄﹑楝花。参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宋程大昌《演繁露.花信风》﹑宋王逵《蠡海集.气候类》。一说,每月有两番花的信风,一年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见明杨慎《二十四番花信风》引南朝梁元帝《纂要》。

  • 62 . 二四节

    1.见"二十四节气"。

  • 63 . 二四节气

    指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

  • 64 . 二四考中书令

    1.唐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遂以借称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温庭筠)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富郑公﹞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

  • 65 . 二四品

    1.唐司空图着有《二十四诗品》一书,把我国诗歌风格归纳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品。

  • 66 . 二四旗

    1.清代军队编制,将统辖的蒙族和汉族军队,分别编为蒙古军八旗和汉军八旗,与原有满族八旗,共为"二十四旗"。清昭槤《啸亭杂录.八旗之制》:"其后归附日众,乃析为八。以本部所属者为满洲,蒙古部落而迁入者为蒙古,明人为汉军,合为二十四旗,制度备焉。"参阅《清文献通考.兵一》。

  • 67 . 二四气

    1.见"二十四节气"。

  • 68 . 二四桥

    1.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西郊。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方舆胜览》谓隋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宋韩令坤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宋沈括《梦溪补笔谈.杂志》:"扬州在唐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自驿桥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系指扬州城外西自浊河桥茶园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沿途所有的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

  • 69 . 二四神

    1.道教谓人体中有与自然界二十四气相应的二十四神。即上景八神(脑﹑发﹑皮肤﹑目﹑项髓﹑膂﹑鼻﹑舌)﹑中景八神(喉﹑肺﹑心﹑肝﹑胆﹑左肾﹑右肾﹑脾)和下景八神(胃﹑穷肠﹑大小肠﹑胴﹑胸膈﹑两胁﹑左阴左阳﹑右阴右阳)的合称。二十四神各有名与字。修道炼性时,每叩齿咽液,并呼各神名字。见《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 70 . 二四诗品

    诗论。简称《诗品》。唐代司空图撰。一卷。书中将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等二十四目,每目下面用十二个四字句形容其风格特征,但作者推崇的主要是冲淡的风格。

  • 71 . 二四时

    1.即二十四节气。 2.指一日的时数。古以地支分一日为十二时,每时又分"初"﹑"正"(如子初﹑子正)。参阅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四时》。

  • 72 . 二四史

    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 73 . 二四司

    1.对古代中央六部每部分设四司的统称。其制始于隋,统辖于尚书省,唐因之,各司名称不尽相同。 2.对隋炀帝时宫中六局每局各设四司的统称。分掌宫中诸事。

  • 74 . 二四孝

    1.指古代二十四名尽孝的典型人物。旧传元郭守敬弟守正辑虞舜﹑汉文帝﹑曾参﹑闵损﹑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陆绩﹑唐夫人﹑吴猛﹑王祥﹑郭巨﹑杨香﹑朱寿昌﹑庾黔娄﹑老莱子﹑蔡顺﹑黄香﹑姜诗﹑王褒﹑丁兰﹑孟宗﹑黄庭坚等二十四人孝行,成《二十四孝》一书。元张宪有《题王克孝二十四孝图》诗。

  • 75 . 二四友

    1.指晋惠帝时以文才而屈节出入于秘书监贾谧之门的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刘琨﹑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

  • 76 . 二四韵

    1.指唐司空图为所撰《诗品》写的诗。其诗共分二十四目,各用四言韵语写成,故云。

  • 77 . 二四治

    1.五斗米道的二十四个传教点,多在四川省内。首治为阳平治。诸治由张道陵及其子孙担任首领(称都功)。见《蜀中广记》卷七一。

  • 78 . 二五老

    1.指二十五位智慧的长者。典出汉刘向《说苑.尊贤》:"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

  • 79 . 二五里骂知县

    1.喻背后骂人。

  • 80 . 二五史

    二十四史与《新元史》的合称。

  • 81 . 二五弦

    1.见"二十五弦"。

  • 82 . 二一经

    1.清人于"十三经"外,加《国语》《大戴礼》《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说文解字》《九章算术》《周髀算经》,合称"二十一经"。见清刘恭冕《广经室记》。参见"十三经"。

  • 83 . 二一史

    1.明万历国子监刊行的正史,将宋时所称的十七史增加宋辽金元四史,称为二十一史。

  • 84 . 二一条

    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的秘密条款。1915年1月由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提出。主要内容为: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延长旅顺、大连两港和南满、安奉两铁路的租借期限为九十九年,并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和内蒙古东部的特权;中国警政和兵工厂由中日合办等。袁世凯为了做皇帝,几乎全部接受了日本的要求。由于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日本的侵略要求未能实现。

  • 85 . 发昏章第

    昏头昏脑的风趣话。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

  • 86 . 方外

    1.指唐初不拘世俗礼法的十位好友。

  • 87 . 耕亩田

    1.《庄子.让王》:"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后以"耕十亩田"谓弃仕归田。

  • 88 . 古诗九首

    组诗名。一般认为是汉末无名士人所作。至南朝梁萧统编《文选》时合为一组。诗中多表达下层士人的仕途失意和及时行乐思想,也有写行旅之苦和婚姻问题的作品,基调感伤低沉。它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

  • 89 . 共君一席话,胜读年书

    和您谈一次话,胜过自己读十年书。形容对方学识渊博,见解高超,从谈话中使自己获益非浅。

  • 90 . 横罗

    1.谓横躺床上,手脚伸开,身体形如十字。

  • 91 . 归归一

    指有条有理。

  • 92 . 花

    1.舞曲名。

  • 93 . 黄道二宫

    古代把黄道带分为十二等份,叫做黄道十二宫,每宫包括一个星座。它们的名称,从春分点起,依次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双鱼。由于春分点移动,现在十二宫和十二星座的划分已不一致。

  • 94 . 胡笳八拍

    乐府《琴曲》歌辞名。相传东汉蔡琰所作,但一般视为后人托名之作。共分十八章,一章为一拍,故名。写蔡琰在汉末大乱中被掠入南匈奴并生有二子,后又被赎归汉。内容与《悲愤诗》相近,但形式为骚体。

  • 95 . 红字会

    一种国际性的志愿救济团体,救护战时病伤军人和平民,也救济其他灾害的受难者。1864年日内瓦公约规定以在白地儿上加红十字作为它的标志。

  • 96 . 画

    ①不识字的人在契约或文书上画个‘十’字代替签字。 ②基督教徒祈祷时一种仪式,用右手从额上到胸前,再从一肩到另一肩画个‘十 ’字形,纪念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

  • 97 . 黄花岗七二烈士

    1.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起义,喻培伦(云纪)﹑林时爽﹑方声洞等一百馀人英勇牺牲,后经广州人民收殓遗骸七十二具,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98 . 黄花岗七二烈士墓

    在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白云山麓。1918年为纪念1911年同盟会广州起义牺牲的七十二烈士而建的烈士陵园。正门为巨型牌坊式门楼,上刻孙中山“浩气长存”题词。陵墓方形,为花岗岩砌成。墓后纪功坊,用七十二块石砌成金字塔形坊顶,每块石上刻烈士姓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9 . 九宫三调

    1.南曲宫调诸调式的总称。正宫﹑中吕﹑南吕﹑黄钟﹑仙吕﹑越调﹑商调﹑双调﹑仙吕入双调为九宫,加上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羽调﹑合为九宫十三调。

  • 100 . 九故

    泛指亲戚朋友。

  • 101 . 建筑

    欧洲最早的建筑典籍。于公元前27年由古罗马建筑师维脱鲁维著,约于公元前14年出版。全书分十卷,内容包括建筑教育、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作法、施工工艺、施工机械和设备等。书中记载了大量建筑实践经验,阐述了建筑科学的基本理论。在文艺复兴时期颇有影响,对18、19世纪中的古典复兴主义亦有所启发,至今仍是一部具有参考价值的建筑科学全书。

  • 102 . 京都

    1.见"京都八景"。

  • 103 . 教皇英诺森世肖像

    油画。西班牙委拉斯开兹作于1650年。此画系应罗马教皇英诺森十世的请求而绘制。画面以鲜明的红色为底,具有一种威严感。画家准确地抓住人物在瞬间的复杂的内在精神状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凶狠残忍的性格特征。

  • 104 . 举知九

    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 105 . 金钗

    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后指人姬妾多。

  • 106 . 金钗二行

    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后指人姬妾多。

  • 107 . 九变

    指变化多端。

  • 108 . 九流

    先秦到汉初各种学说派别的总称。

  • 109 . 九儒

    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 110 . 九儒

    1.见"九儒十丐"。

  • 111 . 九春光

    九十:指春季三个月,共九十天。指春天的美好光景。

  • 112 . 九其仪

    九、十:虚数,形容多;仪:仪表。旧时指女子出嫁时,父母反复叮咛要注意仪容举止。指礼仪非常多。也指夸奖新妇的仪态很美。

  • 113 . 君子报仇,年不晚

    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指有志之士报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时机再动手。

  • 114 . 抗日救国大纲领

    1937年8月在洛川会议上由毛泽东提议并通过。内容为:(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全国军事总动员;(3)全国人民总动员;(4)改革政治机构;(5)实行抗日的外交政策;(6)实行为战时服务的财政经济政策;(7)改良人民生活;(8)实行抗日的教育政策;(9)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10)实现抗日的民族团结。这个纲领全面地概括了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

  • 115 . 练功八法

    民间流行的医疗保健体操。由防治颈肩痛、腰背痛和臀腿痛三套练功法,共十八节动作组成。简单易行,具有通经活血、调节神经和肌肉系统功能的功效。

  • 116 . 李

    1.唐诗人李白的别称。唐杜甫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唐贾至有《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诗。

  • 117 . 李

    1.清戏曲家李渔的别称。

  • 118 . 路易

    (louis ⅹⅵ,1754-1793)法国国王。在位时,为挽救财政危机,试图改革,但遭贵族反对而失败。1789年5月被迫召开三级会议,因压制第三等级,引起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91年企图逃亡国外未果。次年阴谋勾结外国君主镇压革命,被废黜。后被处死。

  • 119 . 路易

    (louis ?,1423-1483)法国国王。在位时,打败强大的勃艮第公爵,兼并大片领地,基本实现了法国的统一。加强王权,法国开始向君主专制制度过渡。

  • 120 . 六花甲子

    1.将天干和地支依次相配﹐可得从"甲子"到"癸亥"六十个不同的名称﹐因是错综组合﹐故名。常以指代六十岁。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