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石组词
  4. 【石】开头能组哪些词

【石】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多石的沙滩。引申为沙漠。

  • 2 .

    1.用石材制成的器物。 2.考古学名词。特指人类早期制作的石头工具。一般认为,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光石器。石器在铜器时代仍有使用,到铁器时代才被铁制工具所代替。

  • 3 .

    1.生在石上形圆如钱的苔藓。

  • 4 .

    1.见"石楗"。

  • 5 .

    1.石造的桥。 2.特指浙江省天台山的名胜石梁。梁连接二山,形似桥,故称。

  • 6 .

    1.石洞。

  • 7 .

    1.旧时皇室藏玉牒的石函。

  • 8 .

    1.蓝色的矿物质(蓝铜矿)颜料。多用于国画。 2.如同石青的一种蓝色。

  • 9 . 庆数马

    指在最简单的事情上也非常细心谨慎,一点也不马虎。

  • 10 .

    1.一种石制的打击乐器。 2.一种石制的耕具。

  • 11 .

    1.石筑的水渠。 2.见"石渠阁"。

  • 12 . 渠阁

    1.阁名。西汉皇室藏书之处,在长安未央宫殿北。

  • 13 .

    1.山石中的泉流。

  • 14 .

    1.石筑的阙。多立于宫庙陵墓之前,作铭记官爵﹑功绩或装饰用。 2.汉宫观名。

  • 15 .

    1.圆形石仓。

  • 16 .

    1.用朱砂﹑矾石等矿物作的染料。亦指用这类染料染衣服。

  • 17 .

    1.石雕人像。多置于墓道旁。 2.比喻与世长存之人。《史记.魏其武安候列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且帝宁能为石人邪!"司马贞索隐:"谓帝不如石人得长存也。"一说比喻人无感受,徒具人形。见《汉书.田蚡传》颜师古注。

  • 18 .

    石人:石头刻的人,多放置在墓道旁。石刻的人,石刻的马。比喻毫无感情,徒有外表。

  • 19 .

    1.即石棉。

  • 20 .

    1.见"石钟乳"。 2.茶名。

  • 21 .

    1.亦作"石蘂"。 2.地衣类植物。产于山地,可代茶。

  • 22 . 蕊试纸

    试纸之一。一般将小纸条放在石蕊溶液中浸渍再经烘干而成。有红色、蓝色两种。在碱性溶液中红色的变蓝色,在酸性溶液中蓝色的变红色。常用于化学实验及化工生产中。

  • 23 .

    1.见"石蕊"。

  • 24 .

    1.用矿物类药制成的粉末。

  • 25 .

    1.柱下石。

  • 26 .

    1.石洞。

  • 27 .

    1.岩石积成的山。 2.传说中的山名。 3.状如山石的花纹。

  • 28 . 上草

    1.石菖蒲的别名。

  • 29 .

    1.修堰时用若干竹笼置石,投水中以遏流,其形蜿蜒如蛇,因称。 2.一种化石。

  • 30 . 沈大海

    1.见"石沉大海"。

  • 31 .

    1.犹硕师,大师。石,通"硕"。《庄子.外物》:"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陆德明释文:"石师……又作硕师。"一说,"石"系"所"之讹字。见锺泰《庄子发微》卷四。

  • 32 . 狮市

    在福建省南部,滨临台湾海峡。清初以凤里庵前石狮子为名。1987年设市。著名侨乡。人口2861万(1995年)。为福建省新兴城市。商业发达,以服装和小商品市场最盛。名胜古迹有凤里庵、姑嫂塔等。

  • 33 . 狮子

    1.石雕的狮子。常列于各类建筑物前,如宫殿﹑衙署﹑桥梁﹑陵墓等等。造型不一。

  • 34 .

    1.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 2.指石造的墓室。 3.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极坚固的防守设施。 4.古代藏图书档案处。 5.岩洞。 6.指传说中的神仙洞府。

  • 35 . 室金匮

    亦作“石室金鐀”。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

  • 36 . 室金鐀

    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同“石室金匮”。

  • 37 . 手军

    1.善以手投石击敌的队伍。

  • 38 .

    1.鱼名。以头中有骨两枚,色白,大如豆,坚如石,故名。产于海中,体扁,口阔,鳞细,腹黄,亦称黄花鱼或黄鱼。

  • 39 . 首城

    1.见"石头城"。

  • 40 . 首局

    1.乐府鼓吹曲名。原名《将进酒》。南朝梁沈约作《梁鼓吹曲》,其第九章首句曰"石首局",因以为名。

  • 41 .

    1.古代帝王官僚墓前的兽形石雕。其种类和多寡依墓主的身份而分不同的等级。

  • 42 .

    1.即鼫鼠。 2.蝼蛄的别名。

  • 43 .

    1.矿泉水。亦泛指泉水。 2.水气病的一种。

  • 44 .

    1.状似犀牛的巨石。

  • 45 .

    1.原始社会人们使用的石制锹形农具。

  • 46 .

    1.即石钟乳。古人用于服食。也可入药。

  • 47 . 髓羹

    1.宋代菜肴名。

  • 48 .

    溶洞里地面形状像竹笋的地表形态。是洞顶含碳酸钙的水滴落到洞底后,经水分蒸发,碳酸钙沉淀而成。

  • 49 .

    1.旧时练武用的器械。今用于体育锻炼。石制,状如旧式的锁,故名。

  • 50 .

    1.狭长而矮的石床。

  • 51 .

    1.石桌。 2.石砌的高台。

  • 52 .

    1.石上滋生的苔藓。

  • 53 . 太铁路

    从石家庄越太行山至太原。长251千米。联系河北、山西的重要交通干线,晋煤东运重要通道。1907年筑成。已建成复线,并已电气化。

  • 54 . 太尉

    1.见"石尉"。

  • 55 .

    1.石头筑的高台。古代多用于祭祀。 2.石制的台或墩。

  • 56 .

    1.岩石围成的深水。

  • 57 .

    1.即煤。

  • 58 .

    1.石筑堤岸。

  • 59 .

    即“原济”(92页)。

  • 60 . 韬玉而山晖

    韬:掩藏。石藏美玉,其山必有光辉。

  • 61 .

    1.泰山没字碑的别称。 2.碑石外的无字石碑。用以保护有字的碑石。

  • 62 .

    1.石级;石台阶。

  • 63 .

    1.多石而不可耕之地。亦喻无用之物。 2.贫瘠的田地。 3.指石砚。

  • 64 .

    1.陶制的小烹器。

  • 65 .

    1.石造的亭子。

  • 66 .

    1.石牛。

  • 67 .

    1.石;石块。 2.见"石头城"。 3.古地名。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北。

  • 68 . 头城

    1.古城名。又名石首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本楚金陵城,汉建安十七年孙权重筑改名。城负山面江,南临秦淮河口,当交通要冲,六朝时为建康军事重镇。唐以后,城废。

  • 69 . 头记

    即“红楼梦”(701页)。

  • 70 . 头人

    1.比喻心硬如石的人。

  • 71 . 头鱼

    1.即黄鱼。也称黄花鱼。

  • 72 . 投大海

    石投海中迅速没入,比喻毫无反响或杳无音信。

  • 73 .

    1.有图文的石头。古代迷信,以其为祥瑞。

  • 74 .

    1.石刻的骆驼。

  • 75 .

    1.将薄纸铺在石碑或石器上,轻拍轻打,使纸在碑或器的凹下处也凹下,再用蘸墨布团全面轻按,凹下处无墨,文字﹑图形便显示纸上,此种操作过程或成品,均称石拓。

  • 76 .

    1.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叶柔韧如皮。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生于树干或岩石上。叶入药,性微寒,味苦。功能清热,利尿﹑通淋。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九.石韦》。

  • 77 .

    1.即晋代豪富石崇。因崇曾任南蛮校尉,故称。

  • 78 .

    1.岩石的裂缝。

  • 79 . 翁仲

    1.古代帝王或大臣陵墓前石雕的人像。

  • 80 .

    1.石或铁制的打夯工具。

  • 81 .

    1.石头砌成的房子。多为僧人或隐士所居。

  • 82 .

    1.石山之间的谷道。

  • 83 .

    1.坚硬的岩石。

  • 84 .

    1.一种珊瑚。状似柏,故名。

  • 85 .

    1.石坡。

  • 86 .

    1.亦作"石版"。 2.片状的石头。 3.一种文具。以石笔在上面写字,多为儿童习字之用。

  • 87 . 板房

    布依族的传统民居。流行于贵州贵阳市郊区、镇宁、安顺等县。房顶用石板覆盖成鱼鳞甲片,牢固美观,不怕雹雨,不藏鸟虫,冬暖夏凉。墙壁也用薄石板拼装。

  • 88 .

    1.见"石板"。

  • 89 . 帮岸

    1.方言。石砌的河岸。也叫石驳岸。

  • 90 .

    1.亦作"石牓"。石制的匾额。 2.即石撞。

  • 91 .

    1.见"石榜"。

  • 92 .

    1.作为纪念物或标记的竖石。多镌刻文字,意在垂之久远。

  • 93 . 碑丕

    1.犹实丕丕。实实在在。

  • 94 .

    1.东周初秦国刻石。形略像鼓,共有十个,上刻籀文四言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2.鼓形大石。

  • 95 . 鼓书院

    原址在湖南衡阳县北石鼓山。唐元和年间李宽在山顶建屋读书。宋至道年间李士真在此创建书院,景年间仁宗赐名石鼓书院。《文献通考·学校》列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南宋末书院毁于战火,元明时兴时废。清代重建。抗日战争中被毁,现已辟为公园。

  • 96 . 鼓文

    战国秦的刻石文字。因刻在鼓形的碣石上,故称。共十块石,每块刻四言诗一首,体制与《诗经》相近,咏秦国国君游猎情形,因也称“猎碣”。所刻字体为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大篆(即“籀文”)。结构严谨,历来受到书法评论家的高度评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

  • 97 .

    1.汉宫观名。在甘泉宫中。 2.石门。

  • 98 .

    1.石制的棺。

  • 99 .

    1.见"石馆"。

  • 100 .

    1.即石撞。

  • 101 .

    1.谓仙女居住的岩洞。

  • 102 .

    1.即莽草。

  • 103 .

    1.亦作"石磙"。 2.石制滚压农具。

  • 104 .

    1.见"石滚"。

  • 105 .

    1.石筑的外城。亦喻坚固如石。 2.见"石椁"。

  • 106 .

    1.亦作"石椁"。亦作"石郭"。 2.石制的外棺。

  • 107 . 哈欠

    1.方言。浅石洞。石洞形似人张口呵欠,故称。

  • 108 .

    1.亦作"石圅"。 2.石制的匣子。

  • 109 .

    1.见"石函"。

  • 110 .

    1.石砌的蓄水池。

  • 111 .

    1.因空气湿度大而凝聚在石上的水珠。

  • 112 .

    1.两岸砌石的河道。

  • 113 . 河子市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天山中段北麓、玛纳斯河西岸。1976年设市。人口553万(1995年)。为玛纳斯农垦区工农结合的新型城市,有纺织、电力、化学、机械、制糖、造纸等工业。被誉为“戈壁滩上的明珠”。

  • 114 .

    1.山间石谷。

  • 115 .

    1.凹石积水而成的小潭。 2.砚的别称。

  • 116 .

    1.深壑;大谷。

  • 117 .

    1.即孙悟空。因系仙石所产石卵化成,故称。

  • 118 .

    1.路旁记里的石堆。亦泛指用作表识的石堆。

  • 119 .

    1.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多节,绿褐色,开白花,花瓣的顶端呈淡紫色。茎可入药。

  • 120 .

    1.湖名。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吴县与吴江县之间,西南通太湖,风景优胜。相传为范蠡入五湖之口。宋范成大晩年居此,孝宗书"石湖"二字以赐,因自号石湖居士。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