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在中间组哪些词
- 1 .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套曲篇名。元代睢景臣作。曲中虚构了汉高祖刘邦得志还乡,被一村民讽刺、斥骂其当年无赖行径的故事,显示了作者对封建帝王的蔑视,语言通俗泼辣,生动诙谐,是元曲中的讽刺名篇。 
- 2 . 哀鸿遍地-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 3 . 哀鸿遍野-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 4 . 并容遍覆- 并:兼;覆:遮盖掩蔽。广为包容覆庇。比喻德化宽广,庇护天下。 
- 5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 6 . 二遍苦- 1. 第二次或又一次吃苦。 
- 7 . 饿莩遍野- 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 8 . 饿殍遍野- 殍:人饿死后的尸体。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 9 . 横尸遍野- 杀得到处都是尸体。 
- 10 . 萑苻遍野- 萑苻:春秋时郑国的泽名,曾是盗贼出没之处。遍地都是像萑苻那样的盗贼窝。形容盗匪横行,出没各处,天下不宁。 
- 11 . 漫山遍野- 漫:满;遍:到处。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 12 . 漫天遍地- 满山遍野,形容众多而密集。 
- 13 . 漫天遍野- 满山遍野,形容数量多、分布广。 
- 14 . 弥山遍野- 弥:满;遍:遍及。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 
- 15 . 满山遍野- 布满山岭田野。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 
- 16 . 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的对称。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对象,而不是指一类事物的集合体,后者称为集合概念。有一些表达普遍概念的词语,也可以用来表达集合概念。如“中国人”,既可以指每一个中国人,也可以指中国人的集合体,必须注意区别,以免混淆概念。 
- 17 . 普遍性- 1.普遍的性质或状态(例如指范围、发生或应用)。2.作为宇宙性的状况。 
- 18 . 普遍优惠制- 简称“普惠制”。经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普遍给予减免关税优惠待遇的制度。1968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第二届会议通过普惠制决议,1970年为第二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所采纳。但在具体实施中,各给惠国根据自身利益都对受惠国规定了一些限制。 
- 19 . 普遍真理- 反映各种事物或一类事物的普遍规律的真理。必须同具体的特殊的情况相结合,才能发挥指导人们行动的作用。 
- 20 . 尸横遍野- 尸体到处横着。形容死者极多。 
- 21 .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尸体到处横着,鲜血流成了河。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 22 .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见:显露。指书读的次数多了,其意思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 23 . 桃李遍天下- 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 24 . 一招鲜,吃遍天- 1.谓擅长某一技能,即可到处谋生。 
- 25 . 有理走遍天下- 1.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