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种组词
  4. 【种】开头能组哪些词

【种】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犹赐福。

  • 2 .

    1.佛教语。"一切种智"的省称。

  • 3 .

    1.犹言各种各样;一切。 2.头发短少貌。形容老迈。 3.淳厚朴实貌。

  • 4 . 式式

    1.犹言各式各样。

  • 5 .

    1.同一种族的群众。

  • 6 .

    1.犹族诛。

  • 7 .

    1.即种子。

  • 8 .

    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由胚珠发育而成。包括种皮、胚、胚乳三部分。被子植物的种子包在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里;裸子植物没有子房,种子是裸露的。被子植物的种子在发育过程中,胚乳被吸收的称无胚乳种子,如黄豆、棉花、油菜的种子;胚乳未被吸收的称有胚乳种子,如小麦、水稻的种子。

  • 9 . 子队

    1.体育运动竞赛以队为单位﹑采用淘汰制或分组循环制时﹐对被安排在各组的实力较强的队的称号。参见"种子"。

  • 10 . 子田

    1.也叫留种田。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所用的田地。

  • 11 . 子植物

    旧称“显花植物”或“有花植物”。植物界最高级的类群。能产生种子进行繁殖。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 12 .

    即“人种”(189页)。

  • 13 . 族歧视

    1.封建统治阶级或资产阶级敌视﹑迫害和不平等对待其他种族和民族的行为。

  • 14 . 族主义

    剥削阶级用种族作为区分人类优劣标准的一种理论。认为种族有优劣之分,“高等种族”应统治“低等种族”。是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根源,直接为殖民侵略和扩张政策服务。

  • 15 .

    1.犹耕作。

  • 16 .

    1.同一种族的人。

  • 17 .

    1.按类区别。

  • 18 .

    1.红肿﹐发炎。种﹐通"肿"。

  • 19 .

    1.耕种﹐播种。

  • 20 .

    1.种植蔬菜。《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据下邳"裴松之注引晋胡冲《吴历》:"备时闭门,将人种芜菁,曹公使人窥门。既去,备谓张飞﹑关羽曰:'吾岂种菜者乎?曹公必有疑意,不可复留。'"后用以比喻示人无大志。

  • 21 .

    1.犹族类。

  • 22 .

    1.插枝栽种。

  • 23 .

    1. 把隶属一个更一般的概念的某个类区别出来的标志或属性。

  • 24 . 齿

    1.镶补牙齿。

  • 25 .

    1.犹种祀。

  • 26 .

    1. 可用于孵育繁衍幼禽的各种禽蛋。

  • 27 .

    1.犹布德。施恩德于人。

  • 28 .

    1.犹种田。 2.指下种。

  • 29 .

    1.租种他人土地。

  • 30 .

    1.把痘苗接种在人体上﹐使人体对天花产生自动免疫作用﹐称之为"种痘"。旧时接种所用痘苗﹐取自其他患痘人的身上﹐颇有传染他种疾病的危险;现时都取痘苗于牛﹐故亦称"种牛痘"

  • 31 .

    1.埋下毒根。

  • 32 .

    1.短少的头发。

  • 33 .

    1.犹积福。

  • 34 . 概念

    亦称“下位概念”。与“属概念”(上位概念)相对。具有从属关系的两个概念中外延较小的概念。如“工具书”和“词典”这两个概念中,“词典”的外延较小,是种概念。

  • 35 . 公畜

    1. 留种的雄畜。如:作为种公畜,11年里仅得16个马驹。

  • 36 .

    1.栽植瓜果。 2.古时幻术之一种。

  • 37 . 瓜得瓜,豆得豆

    1.比喻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 38 . 瓜得瓜,李得李

    1.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39 . 瓜得瓜,豆得豆

    种什么,收什么。原为佛教语,比喻因果报应关系。后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 40 . 瓜人

    1.指秦时东陵侯召平。秦破﹐为布衣﹐种瓜青门外。

  • 41 .

    1.种族中的豪强。

  • 42 .

    1.种族的名号。

  • 43 .

    1.佃户。

  • 44 .

    1.施予恩惠。

  • 45 .

    1.犹火种。 2.比喻欲火。

  • 46 .

    1.埋下祸根。

  • 47 .

    1.种族和宗教。

  • 48 .

    1.种族的界限。

  • 49 .

    1.佛教语。佛证一切种智而大觉圆满﹐故名。

  • 50 .

    1. 植物繁殖时,从根或茎中择取作种的部分。

  • 51 .

    1.根据事物本身的性质或特点而分成的门类。 2.犹种族。

  • 52 .

    1.春秋时越国大夫文种﹑范蠡的并称。

  • 53 .

    1.犹种子。

  • 54 .

    1.谷类的种子。

  • 55 . 柳人

    1.指晋陶潜。他于门外种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

  • 56 .

    1.种族部落。

  • 57 .

    1. 苴麻。

  • 58 .

    1.专供繁殖的马。

  • 59 . 麦得麦

    指有什么样的原因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 60 .

    1.道教语。指谨慎忠厚的信徒。

  • 61 . 民天

    1.道教语。指三界以上的四梵天。

  • 62 .

    1.犹血胤﹐后裔。

  • 63 .

    1.对非我种族的蔑称。

  • 64 .

    1.专供繁殖的牛。

  • 65 . 牛痘

    1.见"种痘"。

  • 66 .

    1.指胆量或骨气。

  • 67 .

    1.犹种种。

  • 68 .

    1. 配种用的雄性家禽。

  • 69 .

    又称“群体”。分布在同一生态环境中,能自由交配、繁殖的一群同种的个体。占有一定的空间。种群内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不断增殖、死亡、移入和迁出,但作为种群整体却相对稳定。

  • 70 .

    1.亦作"种餉"。 2.即种子。

  • 71 .

    1.同种族的人。

  • 72 .

    1.谓种植山地。

  • 73 .

    1.古代七夕时的一种风俗。

  • 74 .

    1.叠石。谓假山。

  • 75 .

    1.即种子。

  • 76 .

    1.谷种和粮食。

  • 77 .

    1.犹种植。

  • 78 .

    1.种植;栽种。 2.栽树。

  • 79 . 树书

    1.有关种植的书籍;农书。

  • 80 .

    1.谓立祠祀奉祖宗。

  • 81 . 桃花砍竹枝

    1.比喻重女色轻君子。

  • 82 .

    1.耕种田地。指以务农为生。

  • 83 . 五生

    1.见"种生"。

  • 84 .

    1.谓种于地中之物。

  • 85 .

    1. 假定有共同起源的关系密切的一小群物种。

  • 86 .

    1.亦作"种?"。 2.谷种和粮食。

  • 87 .

    1.见"种穰"。

  • 88 .

    1.犹类型。

  • 89 .

    1.指宗族。 2.古印度一种世袭的社会等级。种姓分四等﹐即婆罗门(僧侣和学者)﹑刹帝利(武士和贵族)﹑吠舍(手工业者和商人)﹑和首陀罗(农民﹑仆役)。

  • 90 . 姓制度

    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形成征服者的“雅利安”和被征服的土著的“达萨”两大种姓。后雅利安种姓中又分化出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三个等级;达萨转化为首陀罗,从而形成四大种姓。古印度的宗教戒律和国家立法,规定了种姓间的严格界限,任何人的种姓与生俱来,永不变更。种姓制度延续了数千年,至今仍有影响。

  • 91 .

    1.种属的特性;禀受于先天的本性。 2.佛教语。谓种子和性分。

  • 92 .

    1.指以繁殖后代为主要用途的公母家畜。

  • 93 .

    1.培养学识。

  • 94 . 学绩文

    1.培养学识﹐积累文才。

  • 95 . 学织文

    1.见"种学绩文"

  • 96 .

    1.修镶牙齿。宋楼钥有《赠种牙陈安》。

  • 97 .

    1.制盐。 2.做盐商。

  • 98 .

    1.犹种植。

  • 99 .

    1.养鱼。唐陆龟蒙有《种鱼》诗。

  • 100 .

    1.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公汲水作义浆于坂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着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后因以"种玉"比喻缔结良姻。 2.形容雪景。

  • 101 . 玉蓝田

    1.谓为缔结良缘创造条件。蓝田古以出产美玉出名。种玉于蓝田﹐比喻长得其所。

  • 102 .

    1.犹栽种。

  • 103 .

    1.栽种培植。 2.引申为积累功德。

  • 104 . 植业

    也称“植物栽培业”。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机能,采用人工培育和管理的方法,以取得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等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可为人类提供粮食、油料、糖类、蔬菜等基本生活品,又为工业提供各种原材料。狭义的农业即指“种植业”。

  • 105 . 植园

    原指西方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建立的使用雇佣劳动种植特种经济作物的大型农场。这些地区独立后,有的已收归国有。当今的资本主义国家大型农场,也有沿用种植园名称的。

  • 106 . 植园奴隶制

    指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建立的、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农场制度。早期使用白人契约奴,后以西欧殖民者从非洲贩运来的黑人代替。从事向欧洲出口的农产品生产。该奴隶制到1862年《解放黑奴宣言》颁布后被废除。

  • 107 . 植园奴隶制

    指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建立的、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农场制度。早期使用白人契约奴,后以西欧殖民者从非洲贩运来的黑人代替。从事向欧洲出口的农产品生产。该奴隶制到1862年《解放黑奴宣言》颁布后被废除。

  • 108 .

    1.栽种繁殖。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