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绶】结尾能组哪些词
- 1 . 艾绶- 1.系印纽的绿色丝带。汉官秩二千石以上者用之。 
- 2 . 宝绶- 1.帝王﹑皇后的印玺。 
- 3 . 陈洪绶- 明代画家。字章侯,号老莲,诸暨(今属浙江)人。监生。明末召为内廷供奉,不就。入清出家,号悔迟。善画人物,晚年所作造型突破陈规。亦工花鸟、草虫、竹石。能诗。著有《宝纶堂集》等。 
- 4 . 螭绶- 1.螭纽及系纽的丝带。指官印。 
- 5 . 赤绶- 1.古代官服上系印纽的赤色丝带。 
- 6 . 弹冠结绶- 朋友之间互相援引出仕。 
- 7 . 公绶- 1.指高官显贵。 
- 8 . 冠绶- 1.泛指官吏的服饰制度。冠,礼帽;绶,印绶。 
- 9 . 狗带绶- 1.有狗图形的丝带。 
- 10 . 挂绶- 1.谓辞官。绶,系在印纽上的丝带。 
- 11 . 黑绶- 1.黑色绶带。 2.古代小官之印常系黑色绶带,故用以指级别不高的官吏。 
- 12 . 黄绶- 1.古代官员系官印的黄色丝带。 2.借指官吏或官位。 
- 13 . 花绶- 1.系官印用的织有花彩的丝带。 
- 14 . 槐绶- 1.三公的印绶。绶,印纽丝带。借指印。 
- 15 . 解印绶- 1.解下印绶。谓辞免官职。 
- 16 . 进绶- 1.进升官阶。绶,丝带,用来系印环或玉佩。古时常用不同颜色的丝带标识官吏的身分和等级。 
- 17 . 金绶- 1.金印紫绶。指代高官。 
- 18 . 结绶- 1.佩系印绶。谓出仕为官。 
- 19 . 解绶- 解下印绶。指辞去官职:解绶还乡。 
- 20 . 锦绶- 1.锦制的绶带。 2.为官员显示身份的标志。 
- 21 . 金章紫绶- 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 22 . 金印紫绶- 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后代指高官显爵。 
- 23 . 卷绶- 1.卷束绶带。谓官吏辞职。 
- 24 . 蓝绶- 1.系印纽的蓝色丝带。古代常用丝带的不同颜色,标识官吏的身份和等级。蓝绶表示等级较低的官吏。 
- 25 . 緑绶- 1.见"緑綟绶"。 
- 26 . 盭绶- 1.诸侯王佩的印绶。色黄而近绿,因用?草染制,故名。 
- 27 . 緑綟绶- 1.一种黑黄而近绿色的丝带。古代三公以上用绿綟色绶带。 
- 28 . 墨绶- 1.结在印钮上的黑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后汉书.蔡邕传》:"墨绶长吏﹐职典理人。"后因以"墨绶"作为县官及其职权的象征。 
- 29 . 佩绶- 1.一种彩色丝带,用来标志身分﹑等级,或佩系官印﹑勋章。 
- 30 . 青绶- 1.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亦借指官印。 2.借指高级官吏。 3.喻植物藤蔓。 
- 31 . 释绶- 1.犹让位。 
- 32 . 双绶- 1.两条绶带。唐代五品以上官员朝服所佩。 
- 33 . 桃花绶- 1.汉代九卿二千石系印的绶带。 
- 34 . 桃绶- 1.即桃花绶。亦泛指印绶。 2.指桃红色的丝带。 3.指桃花。 
- 35 . 文绶- 1.彩色丝带。 
- 36 . 霞绶- 1.红色的绶带。 
- 37 . 玺绶- 1.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借指印玺。 
- 38 . 衣绶- 1.朝服与佩绶。 
- 39 . 印绶- 1.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2.借指官爵。 
- 40 . 鹝绶- 1.比喻诗文的文理色彩。 
- 41 . 缨绶- 1.冠带与印绶。借指官位。 
- 42 . 银印青绶- 1.白银印章和系印的青色绶带。秦汉制﹐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以后用作高级阶官名号。 
- 43 . 银绶- 1.犹银青。银印青绶。 
- 44 . 章绶- 1.官印和系印的丝带。亦泛指官印。 2.指官位。 
- 45 . 朱绶- 1.红色丝带。古代用以系印章﹑玉佩和帷幕之类。 
- 46 . 组绶- 1.古人佩玉,用以系玉的丝带。 2.借指官爵。 
- 47 . 紫艾绶- 1.紫绿色绶带。 
- 48 . 紫绶- 1.紫色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作印组,或作服饰。 2.即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