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秦组词
  4. 【秦】在中间组哪些词

【秦】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泊

    诗篇名。唐代杜牧作。全文为:“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写作者在秦淮(今江苏南京秦淮河)因听歌而引起的怀古伤今之情,隐含着对唐末国势不振、世风奢靡的担忧和讽刺,语言含蓄,意境凄迷。

  • 2 . 朝暮楚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 3 . 朝暮楚

    战国时秦、楚两大强国对立,其他小国时而附秦,时而附楚。后用来比喻主意不定,反覆无常。也比喻生活飘泊不定:朝秦暮楚的人|生活颠沛流离,只能朝秦暮楚。

  • 4 . 晨暮楚

    犹言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

  • 5 . 避

    1.指隐士或躲避战乱的人。

  • 6 . 楚棺

    旧时指歌舞场所,也错指妓女居住的地方。

  • 7 . 楚馆

    楚馆:楚灵王筑章华宫,选美人入宫;秦楼:秦穆公女弄玉善吹箫,穆公建楼给她居住。指歌舞妓院场所。

  • 8 . 楚炬

    1.谓焚毁,毁灭。

  • 9 . 楚虽三户,亡必楚

    三户:几户人家;亡:灭;秦:秦国。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虽小,决心大也能成功。

  • 10 . 楚岫

    1.泛指秦楚云山。

  • 11 . 大唐王词话

    又名《唐秦王本传》、《秦王演义》。长篇词话。明代诸圣邻(署名淡圃主人)作。八卷,六十四回。写秦王李世民征伐群雄,建立唐王朝的故事。全篇散文、韵文交织。是今存最早的词话作品之一。

  • 12 . 大景教流行中国碑

    1.唐代基督教碑刻。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立。高2.36米﹐宽0.86米﹐厚0.25米。上刻十字架﹐碑文为景教士景净撰﹐吕秀岩书﹐概述大秦景教于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从波斯传入中国后的活动和基督教教义。碑底和两侧有古叙利亚文教士题名。为研究基督教在中国的传布和古代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

  • 13 . 大

    1.称唐秦景通。景通与其弟暐俱精《汉书》﹐时称景通为大秦君。

  • 14 . 大

    1.唐代所建景教寺﹐通称大秦寺。

  • 15 . 大铁路

    从山西大同到河北秦皇岛。长637千米。1991年筑成,1992年电气化工程竣工。以运煤为主,为山西以及内蒙古、陕西、宁夏等省、自治区煤炭外运的大动脉。

  • 16 . 大

    1.大秦国出产的珠子。后泛指远方异域所产之珠。

  • 17 . 凤去

    1.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夫妇住于凤台﹐后乘凤而去。借指情人离开原先的居处。

  • 18 . 高悬

    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 19 . 孤陋宋

    孤:孤立;陋:鄙陋。孤立的秦朝,鄙陋的宋朝。指意在加强中央政权而结果却相反的错误方针。

  • 20 . 挂

    1.高价征求对文章的意见。

  • 21 . 过

    散文篇名。西汉贾谊作。分上、中、下三篇。“过”为指责之意。文中分析了秦统一六国的原因以及迅速崩溃的根源,指出秦因滥用民力、不施仁政而覆亡。文中多用铺陈、排比手法,行文富有气势,为西汉著名的政论文。

  • 22 . 桨声灯影里的淮河

    游记。朱自清作。1924年发表。以夜游南京秦淮河的路程为线索统构全篇,描绘秦淮河的旖旎风光,表达了对歌妓的深切同情,也流露出作者的迷惘心绪。全篇写景状物,融情入景,文笔清丽,诗意浓郁。

  • 23 . 荆轲刺

    ①荆轲,卫国人,被燕太子丹尊为上卿。于公元前227年奉燕太子丹命,携秦逃亡将军樊於期的首级和夹有匕首的地图见秦王。献图时,图穷匕首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②散文篇名。载《战国策·燕策》,篇题后人所加。文章情节曲折,叙事生动,是《战国策》中的传记名篇,其重要情节后被采入《史记·刺客列传》中。

  • 24 . 京铁路

    从北京到秦皇岛。长299千米。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之一。1983年通车,并已电气化。

  • 25 . 剧美新

    1.王莽篡汉自立,国号新。扬雄仿司马相如《封禅文》,上封事给王莽,指斥秦朝,美化新朝,故名《剧秦美新》。文中抨击秦始皇焚书﹑统一度量衡等措施,对王莽则歌功颂德。

  • 26 . 哭

    1.春秋楚国伍员,因家族被楚王诛灭而奔吴,谓其友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包胥曰:"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后伍率吴兵破楚,申包胥乞师于秦。秦王不许。申"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絶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为所感,遂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世以"哭秦庭"为请兵抒国难之典。

  • 27 . 全上古三代汉三国六朝文

    总集名。清代严可均编。七百四十六卷。收录自上古至隋代散文,收作者三千四百九十六人,分代编为十五集。每一作者前有小传。是收辑唐以前散文较为完备的总集。

  • 28 . 视同

    古代秦国与越国相距甚远,因称疏远隔膜为“秦越”。把事情看得似秦国和越国那样毫不相关。

  • 29 . 亡三户

    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 30 . 西

    1.古代戏曲剧种名。明末清初流行于陕西﹑甘肃一带。清乾隆间一度在北京盛行。有人认为就是秦腔﹐或秦腔支派同州梆子。又广东的西秦戏﹐最早也用此名。伴奏以胡琴为主﹐月琴副之﹐不用笙笛。

  • 31 . 先汉魏晋南北朝诗

    总集名。今人逯钦立编。一百三十五卷。选录先秦至隋代的诗歌谣谚,收录作家八百多,按先秦、汉、魏、晋、宋、齐、梁、北魏、北齐、北周、陈、隋各代分代编次。各诗均注明出处,并校出异文。

  • 32 . 小

    1.称唐秦暐。

  • 33 . 谢馆

    指妓院。

  • 34 . 忆

    词篇名。相传为唐代李白作。写伤心离别,清秋寂寥,引发出深沉的历史感慨。末二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气象雄浑,使本词超越了普通的愁恨离别之作。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同被后人尊为“百代词曲之祖”。

  • 35 . 忆

    ①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有二体。一体押平声韵,另一体押仄声韵。押仄声韵的多用入声韵,上下片各有一叠韵。 ②曲牌名。属商调,南北曲都有。字句格律与词牌的前半阕相同,也有与词牌全阕都相同的。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作小令。

  • 36 . 越瘠

    1.比喻痛痒与己无关。

  • 37 . 越瘦

    比喻痛痒与己无关。

  • 38 . 诱诓楚

    战国时张仪劝导秦国以连衡破合从,以诡诈手段欺骗楚国背齐向秦。后遂因以之表示挑拨离间。

  • 39 . 云梦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一批竹简。总共一千一百余支。内容大多是法律、官府文书和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抄写年代约在秦统一六国前后,为研究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史料。

  • 40 . 烛之武退

    散文篇名。载《左传·僖公三十年》,篇题后人所加。秦、晋联合包围郑国,郑人烛之武临危受命,赴军中说服秦穆公退兵,晋也随之退兵,郑转危为安。文中记录的烛之武说词,层次分明,分析透彻,语气委婉,有很强的说服力。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