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笔组词
  4. 【笔】在中间组哪些词

【笔】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败成丘

    用坏的笔堆得象小山丘一样。形容书法精良或著述甚多。

  • 2 . 彩生花

    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 3 . 秉太监

    1.明代皇帝谕旨或批发奏章﹐常授命内监先写事目﹐称之为"秉笔太监"。

  • 4 . 秉直书

    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 5 . 赤

    1.谓道教的仙书﹑符箓之类。

  • 6 . 传

    1.南朝梁纪少瑜曾梦见陆倕把一束青镂管笔送给他,从此,文章大进。又南朝梁江淹晩年梦郭璞索还五色笔,自后为诗绝无美句。俱见《南史》本传。后人因以"传笔梦"为文思精进之典。

  • 7 . 掣

    1.晋代王献之七八岁时学习书法,其父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见《晋书.王献之传》。后因以"掣笔郎"称誉幼年善于学书者。

  • 8 . 筹驿

    1.古驿名。在四川省广元市北八十里。相传诸葛亮出师﹐尝驻军运筹于此。今朝天驿废址即其地。

  • 9 . 诚悬

    1.指唐柳公权以书法进谏唐穆宗事。诚悬﹐公权字。语本《新唐书.柳公权传》﹕"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 10 . 春秋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 11 . 楮墨

    1.纸墨笔砚。借指文墨﹑文字。

  • 12 . 打

    1.宋时伪为诉讼人奔走说情而骗取钱财之称。

  • 13 . 大如椽

    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 14 . 大一挥

    挥:挥写。形容善于写作者运笔神速或任意签字、涂改。

  • 15 . 刀贾竖

    刀笔:古人在竹简上写字,错了用刀削去重写;贾竖:相当于“小子”。是对刀笔吏的蔑称。

  • 16 . 刀老手

    刀笔:古人在竹简上写字,错了用刀削去重写。旧指撰写公文或诉状有经验的人。

  • 17 . 刀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 18 . 刀

    1.指文人。

  • 19 . 刀讼师

    1.指以包揽词讼﹑舞文弄法为业的人。

  • 20 . 刀先生

    1.即刀笔讼师。

  • 21 . 刀之吏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 22 . 读书

    1.记述读书心得的笔记。

  • 23 . 读书破万卷,下如有神

    将万卷书读破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比喻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书。

  • 24 . 奋疾书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 25 . 奋直书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 26 . 钢

    1.自来水笔的帽儿。 2.自来水笔的套儿。用线结成或布缝制﹐可以挂在脖子上或衣服的扣子上。

  • 27 . 浮浪墨

    指多余累赘的文字。

  • 28 . 隔

    1.作书画时用以间隔行距﹑画线或镇纸的文具。

  • 29 . 呵寻诗

    呵笔:冬天笔凉或冻结,用口吹暖气使之解冻;寻诗:寻觅诗句。用口吹暖气,使笔解冻,然后挥笔作诗。形容冬日苦吟。

  • 30 . 火

    1.用烤红铁笔在木板上作的画。

  • 31 . 鸿丽藻

    形容诗文笔力雄健,词藻华丽。

  • 32 . 简

    1.简体字。

  • 33 . 减

    1.减省笔划的字。简体字的一种。

  • 34 . 荆杨板

    荆:晋惠帝时权臣楚王司马玮;杨:晋惠帝时权臣杨骏;板:诏书。形容权臣专权用事。

  • 35 . 卷

    1. 削铅笔的工具。

  • 36 . 口诛

    诛:痛斥,责罚;伐:声讨,攻打。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 37 . 浪费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 38 . 老学庵

    笔记。宋代陆游作。十卷。记述朝廷典章制度,士林谈议,市井轶闻。尤详于南宋抗金活动,颇有史料价值。

  • 39 . 蜡

    1.西洋画的一种。用蜡笔在纸上绘成。

  • 40 . 龙门

    1.指史传笔法。龙门,司马迁的别号。 2.指形容夸张的笔法。

  • 41 . 猎人

    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作于1847-1852年。采用一个猎人到乡村行猎时所写笔记的形式,描绘了农奴制度下外省城镇和乡村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其中也有纯粹描写大自然景色的抒情散文。作品题材多样,大多贯穿着反农奴制的思想。

  • 42 . 梦溪

    书名。北宋沈括著。成书于1087-1095年间。共有正编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共三十卷,分十七目,六百零九条。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历法、气象、地理、医药、冶金、文学、艺术、史学等领域,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综合性著作。

  • 43 . 落妙天下

    形容文章的文辞精妙无比。

  • 44 . 梦

    1.山名。相传为江淹梦神赐笔之处,故名。

  • 45 . 梦生花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 46 . 妙生花

    生花:长出花朵。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 47 . 弄

    1.摇笔杆的书生。

  • 48 . 弄

    1.谓执笔写东西。 2.舞文弄墨。

  • 49 . 磬难书

    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

  • 50 . 罄难书

    罄:尽,完。砍完所有的竹子做成书简也难以写完。形容事情多得写不完。

  • 51 . 铅

    1.西洋画的一种。用铅笔绘制。画法简便﹐注意阴影及轮廓描写﹐学画者多以此作为初步练习。

  • 52 . 弃从戎

    犹投笔从戎。指文人弃文就武。

  • 53 . 润

    1.犹润笔资。

  • 54 . 润执政

    1.指由翰林学士升任的执政大臣。

  • 55 . 润

    1.指付给作诗文书画的人的报酬。

  • 56 . 三六诗

    1.谓刘孝仪长于文,刘孝威工于诗。

  • 57 . 涉成趣

    涉笔:动笔:趣:风趣,意味。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

  • 58 . 涉成雅

    指动笔就雅致而不落俗套。

  • 59 . 耍

    1.用笔写文章。多含贬义。

  • 60 . 耍杆子

    用笔写作,玩弄文字。

  • 61 . 甩头子

    1.指打官司。

  • 62 . 搠巡街

    搠笔:插着毛笔;巡街:在大街上走。指贫穷的文人在街上卖诗文。

  • 63 . 屠毒

    用笔墨毒害人。比喻内容不好的书。

  • 64 . 文

    1.专在人身上刺字刻花的匠人。

  • 65 . 文流畅

    文字通顺,读起来不费力。

  • 66 . 铁无私

    谓执笔判案不徇私情。

  • 67 . 同

    1.见"同笔砚"。

  • 68 . 同

    1.亦作"同笔研"。 2.谓在一起学习。亦指在一起学习的人,同学。

  • 69 . 退

    1.见"退笔冢"。

  • 70 . 投从戎

    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 71 . 下成篇

    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笔成章”。

  • 72 . 下成文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 73 . 下成章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 74 . 下千言

    千言:长篇大论。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 75 . 下千言,离题万里

    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 76 . 下如神

    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 77 . 下有神

    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 78 . 舞弄文

    指舞文弄墨。

  • 79 . 心织

    比喻靠卖文生活。

  • 80 . 信涂鸦

    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 81 . 心慕

    心中仰慕而追随仿效。同“心慕手追”。

  • 82 . 形诸

    形:描写;诸:“之于”的合音。用笔墨把它写出来。

  • 83 . 摇即来

    不用多思索,一动笔就写出来了。形容写文章快。

  • 84 . 一不苟

    不苟:不苟且。连一笔都不马虎。

  • 85 . 一

    1.用笔勾掉。 2.引申为不提前事﹐或将某事完全取消。

  • 86 . 一勾断

    全部取消之意。同“一笔勾消”。

  • 87 . 一勾消

    全部取消之意。亦作“一笔勾销”。

  • 88 . 一勾销

    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 89 . 一

    1.中国画法之一种。用笔连绵不断,气脉贯通,故称。

  • 90 . 一

    1.旧传笔算法的一种。其法同珠算,但珠算用珠计数,此则用字记数。每运算@次,即将各数字改写一次。

  • 91 . 一抹摋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同“一笔抹煞”。

  • 92 . 一抹杀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 93 . 一抹煞

    抹煞:勾销。画一笔,全部抹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 94 . 一

    1.指汉字草书。草书体势似一笔写成,故称。

  • 95 . 意到

    指写诗绘画时一旦思绪或构思清晰成熟,即刻可将意境现诸笔端。形容运笔时文思敏捷。

  • 96 . 意前

    指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使意境得到充分表现。

  • 97 . 意在

    ①指写字构思在落笔以前。 ②作诗文先作思想上的酝酿,然后着笔。亦作“意在笔先”。

  • 98 . 意在

    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 99 . 阅微草堂

    笔记小说集。清代纪昀作。二十四卷。记述鬼狐故事,有的情节完整,有的仅为随笔,往往包含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其中还有些学术考辨文字。文字质朴而隽永,是清代文言小说的重要作品。

  • 100 . 援成章

    援笔:拿起笔来。拿起笔来就写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 101 . 援而就

    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同“援笔立成”。

  • 102 . 援立成

    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笔成章”、“援笔而就”。

  • 103 . 援立就

    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同“援笔立成”。

  • 104 . 游戏

    指以游戏态度所写的诗文。

  • 105 . 簪磬折

    古代插笔备礼,曲体作揖,以示尊敬。

  • 106 . 正

    1.即正体字。与简笔字相对。

  • 107 . 哲学

    列宁1895-1916年的笔记。共四十六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体系的主要原则和内容,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见解。第一次明确提出辩证法、逻辑和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提出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

  • 108 . 纸喉舌

    比喻社会舆论。

  • 109 . 执

    1.写毛笔字持笔的方法。前人所传的执笔法一般采用唐陆希声所传的"擫﹑押﹑钩﹑格﹑抵"五字法。"擫"是大拇指指肚部分紧贴笔管;"押"是食指与大拇指相对夹持笔管;"钩"是中指钩住笔管;"格"是无名指甲﹑肉相连处挡着笔管;"抵"是小指紧贴无名指以助之。五指之力,相互配合,执住笔管,其力才得平衡。此外,要求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腕和肘悬起。这样执笔写字,笔锋中正,运转容易,字迹圆满得势。

  • 110 . 朱官票

    1.旧时官府用朱笔写的传票。

  • 111 . 朱

    1.见"朱笔官票"。

  • 112 . 朱条子

    1.皇帝用朱笔写的批条。

  • 113 . 朱

    1.犹朱笔官票。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