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辅组词
  4. 【辅】结尾能组哪些词

【辅】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阿

    1.犹阿附。

  • 2 . 八

    1.犹八州。

  • 3 . 弼

    1.辅佐。亦指辅佐君王之臣。

  • 4 . 裨

    1.辅佐。

  • 5 . 车

    1.牙床与颊骨。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2.立于车两旁以夹持货物的车箱板。

  • 6 . 大

    1.指辅佐天子之大臣。

  • 7 . 承

    1.辅佐。承,通"丞"。《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论》:"不务遵蕃臣职以承辅天子﹐而专挟邪僻之计。"《书.冏命》:"旦夕承弼厥辟"汉孔安国传:"旦夕承辅其君。"后因以称宰相。

  • 8 . 丞

    1.辅助。

  • 9 . 出

    1.谓出任辅佐帝王的大臣。

  • 10 . 二

    1.指汉时京畿的左冯翊﹑右扶风。

  • 11 . 次

    1.历代对副宰相或相当于副宰相职务的通称。明内阁首席大学士习称首辅或元辅;次辅﹐指协助首辅而地位仅次于首辅的大学士。

  • 12 . 错

    1.谓安排辅助者。错﹐通"措"。

  • 13 . 鼎

    1.执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 2.泛指达官贵人。

  • 14 . 帝

    1.帝王的辅佐。

  • 15 . 扶

    1.扶助。

  • 16 . 防

    1.三国魏官名。设于诸王之国中﹐以监察诸王之行动。

  • 17 . 蕃

    1.捍卫辅助。蕃,通"藩"。

  • 18 . 藩

    1.捍卫;辅佐。 2.比喻卫国的重臣。 3.喻指藩国﹑藩镇。 4.喻指诸侯;藩王。

  • 19 . 公

    1.古代三公﹑四辅﹐均为天子之佐。借指宰相一类的大臣。

  • 20 . 该

    1.备为辅佐。

  • 21 . 干

    1.主干与辅佐。亦喻担当重任之人。

  • 22 . 关

    1.指关中及三辅地区。

  • 23 . 鲠

    1.谓刚直有力的辅佐者。

  • 24 . 光

    1.多方面辅佐。

  • 25 . 国

    1.辅国。亦指辅国大臣。

  • 26 . 皇天无亲,惟德是

    亲:亲近;辅:帮助。指老天爷公正无私,总是帮助品德高尚的人。

  • 27 . 夹

    1.辅佐。

  • 28 . 颊

    1.亦作"颊?"。口两旁的肌肉。亦指面颊。 2.指脸的两侧和颊骨。

  • 29 . 畿

    〈书〉国都附近的地方。

  • 30 . 基

    乌克兰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260万(1995年)。工业以机械制造著称。轻工业发达。重要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全市60%以上是绿化地带。有圣索非亚大教堂等古迹。

  • 31 . 疆

    1.强有力的辅助。指有势力的朋党。疆,通"强"。

  • 32 . 交

    1.在左右辅助。

  • 33 . 谏

    1.劝谏辅佐之臣。

  • 34 . 京

    1.国都及其附近地区。

  • 35 . 近

    1.犹近畿。 2.喻近邻。 3.指近臣。

  • 36 . 开

    1.指分封宗室为王﹑公。

  • 37 . 匡

    1.匡正辅助。

  • 38 . 钧

    1.钧轴和宰辅。指国家政务重任。亦指担负国家政务重任的人。

  • 39 . 隽

    1.杰出的辅佐者。

  • 40 . 口

    1.指近口角处。一说即面颊上的酒窝。

  • 41 . 良

    1.贤良的辅弼;好的助手。

  • 42 . 明

    1.贤明的辅弼。 2.亦作"明甫"。证人。

  • 43 . 六

    1.谓西汉的畿辅六郡。

  • 44 . 龙

    1.盛龙节的玉函。

  • 45 . 七

    1.传说辅助黄帝的七个人:风后﹑天老﹑五圣﹑知命﹑窥纪﹑地典﹑力墨(亦作力牧)。见旧题晋陶潜《集圣贤群辅录》上。

  • 46 . 陪

    1.帮助和辅正。 2.陪侍。

  • 47 . 内

    1.在朝中辅弼君主。 2.指后妃贤德,能内佐君主。 3.太监。

  • 48 . 戚

    1.外戚辅臣。

  • 49 . 屏

    1.卫护;辅佐。

  • 50 . 颧

    1.指颊骨与齿床。

  • 51 . 毗

    1.辅助。

  • 52 . 强

    1.亦作"强辅"。 2.强有力的辅助。指有势力的朋党。

  • 53 . 卿

    1.犹卿相。

  • 54 . 三

    西汉治理京畿地区三个长官的合称。景帝时分置左、右内史及都尉,合称“三辅”。武帝时改都尉为右扶风,治渭城以西;改右内史为京兆尹,治长安以东;改左内史为左冯(píng)翊,治长陵以北。见《汉书·百官公卿表》等。也指京城长安附近地区:衡(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 55 . 上

    1.宰相的尊称。 2.唐代治理京都附近地区的行政设置名称。如华州上辅,同州上辅等。见《旧唐书.地理志一》。 3.星名。指紫微垣西番第三星。

  • 56 . 枢

    1.旧时指中央掌军权的大臣。

  • 57 . 摄

    1.摄政辅佐。

  • 58 . 师

    1.犹师友。

  • 59 . 首

    1.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嘉靖﹑隆庆和万历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次辅不敢与较。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较重,一般亦称为首辅。

  • 60 . 硕

    1.贤良的辅弼之臣。

  • 61 . 台

    1.三公宰辅之位。

  • 62 . 四

    1.官名。相传古代天子身边的四个辅佐。《书.洛诰》有"四辅"之称。《益稷》有四邻,《史记.夏本纪》作"四辅"。至《尚书大传》﹑贾谊《新书》始有疑﹑承﹑辅﹑弼(《新书》作道﹑弼﹑辅﹑承)为"四辅"之说,皆出于秦汉间人的依托。至王莽托古改制,置四辅以配三公,又为其子置师疑﹑傅承﹑阿辅﹑保拂(弼)之官。明太祖曾置春﹑夏﹑秋﹑冬官,也叫"四辅"。参阅清全祖望《经史问答.三礼问目答全藻问》。 2.国都附近的州郡。唐开元中以近畿之州为四辅,即同﹑华﹑岐﹑蒲四州。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类.四辅》。宋崇宁间所置四辅

  • 63 . 贤

    1.贤明的辅相。

  • 64 . 挟

    1.辅佐。

  • 65 . 王

    1.帝王的宰辅。

  • 66 . 魏良

    明代戏曲音乐家。字尚泉,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寄居太仓(今属江苏)。嘉靖年间,由张野塘等协助,在原昆山腔基础上,吸收海盐、余姚、弋阳诸腔的长处,形成新声,称“水磨调”,即昆腔。著有《曲律》(一名《南词引正》)。

  • 67 . 卫

    1.犹养护,保养。

  • 68 . 无

    1.谓不予辅助。

  • 69 . 侠

    1.从旁帮助。侠,通"夹"。

  • 70 . 香

    1.指美貌女子面颊上的微窝。

  • 71 . 相

    1.相辅助;相配合。

  • 72 . 翊

    1.辅佐。

  • 73 . 兴

    1.奋起辅助。

  • 74 . 协

    1.协助辅佐。

  • 75 . 修

    1.忠于职守以辅佐其君。

  • 76 . 训

    1.训导辅弼。

  • 77 . 靥

    1.颊边微窝。俗称酒窝。

  • 78 . 翼

    1.辅佐。

  • 79 . 颐

    1.腮颊。

  • 80 . 游于三

    1. 游:考察、学习。今有双音词“游学”。三辅:汉朝以京兆尹(今西安以东至华县一带)、冯翊郡(今西安东北到朝邑一带)、扶风郡(今西安以西到宝鸡一带)为三辅,意为京城的三个依凭屏障。如: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后汉书·张衡传》。

  • 81 . 英

    1.贤能的辅臣。

  • 82 . 宰

    1.辅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

  • 83 . 右

    1.右内史的别称。西汉主管京畿右内史地区的官。 2.汉三辅之一。右扶风的别称。因在京兆尹之西,故称。今为陕西凤翔。 3.泛指京西之地。 4.指右牙。

  • 84 . 元

    1.重臣。 2.专指宰相。

  • 85 . 哲

    1.贤能的大臣。

  • 86 . 资

    1.资助;帮助。

  • 87 . 支

    1.辅助根本的枝叶。引申为辅弼﹑支脉等。

  • 88 . 枝

    1.辅佐,辅弼。

  • 89 . 众

    1.一般的大臣。

  • 90 . 左

    1.汉三辅之一左冯翊的别称。因在京兆尹之左(东)得名。后世亦称京东之地为"左辅"。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