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熊组词
  4. 【熊】开头能组哪些词

【熊】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熊背上的脂肪。色白,故名。为珍贵美味。

  • 2 .

    1.方言。无用的人;傻瓜。

  • 3 .

    1.熊和豹。比喻勇猛。

  • 4 .

    1.背宽厚如熊。形容人健壮。

  • 5 . 秉坤

    湖北江夏(今武汉)人。参加湖北新军,后加入共进会,任工程第八营总代表。武昌起义中率部打响起义第一枪。民国成立后,任第五旅旅长。先后参加讨袁战争、护法运动和北伐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

  • 6 .

    1.有伏熊形横轼的车。汉时为公,列侯所用。南朝梁元帝《玄览赋》:"应鸣鞞于龙角,覆缇幕于熊车。"后亦用以指代地方官。

  • 7 . 成基

    近代民主革命烈士。江苏甘泉(今江都)人。曾在安徽加入岳王会,后任清军炮兵队官,参加光复会。1908年组织安庆新军起义失败,赴日本加入同盟会。后在东北被捕就义。

  • 8 .

    1.熊与螭。均猛兽名。 2.用以喻豪杰。

  • 9 .

    1.熊的胆。可入药。

  • 10 .

    1.山名。在河南省宜阳县。秦岭东段支脉。 2.山名。在湖南省。

  • 11 . 耳杯

    1.杯名。

  • 12 . 耳兵

    1.汉光武帝镇压赤眉军,兵压宜阳,刘盆子等肉袒降,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见《后汉书.刘盆子传》。后用为降兵的典实。

  • 13 .

    1.见"熊轓"。

  • 14 .

    1.熊车。亦泛指公卿及地方长官所乘的车。

  • 15 .

    1.即熊掌。

  • 16 .

    1.熊掌。

  • 17 .

    1.即熊白。

  • 18 .

    1.《宋书.符瑞志上》:"﹝文王﹞将畋,史徧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遗汝师以佐昌。'"《史记.齐太公世家》作"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文王卜此吉兆,后遇吕尚于渭之阳。后人讹"非"为"飞",因以"熊飞"谓隐士出山佐世之典。

  • 19 .

    1.蜂的一种。因全身披有长绒毛,行动缓慢如狗熊,故名。有黄橙色﹑黑色﹑花色诸种类。群居如蜜蜂,有雌蜂﹑雄蜂和职蜂的区别。 2.竹蜂的别名。一种体形较大的野蜂。全体钝圆肥大。黑色,密生柔软的黑绒毛。翅紫蓝色,闪现金色光辉。常钻穴营巢于竹木的茎杆中。

  • 20 . 佛西

    戏剧教育家,剧作家。江西丰城人。燕京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学习戏剧。回国后历任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主任、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实验学校校长、中央青年剧社社长、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校长。建国后,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有剧作《一片爱国心》、《王三》、《上海滩的春天》,论著《佛西论剧》、《写作原理》等。

  • 21 .

    1.古代豢养猛兽以供校猎之所。汉长杨宫有射熊馆。 2.熊栖息之所。

  • 22 .

    1.古代饰以熊皮的箭靶。

  • 23 .

    1.熊与虎。 2.指熊与虎的图案,古代旗帜上的徽识。因以借指旗帜。 3.比喻凶猛,勇猛。 4.借喻勇猛的将士。

  • 24 . 虎将

    1.喻勇猛之将。

  • 25 . 虎士

    1.喻勇武之人。

  • 26 .

    1.有熊饰刀环。

  • 27 .

    1.指生男或生女。语本《诗.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2.古代传说中一种生于南方的九首怪蛇。

  • 28 .

    1.如熊攀树而悬。形容人临危恐惧之状。 2.古代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攀树而悬。

  • 29 . 经鸱顾

    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之攀枝,鸱之回顾。

  • 30 . 经鸟申

    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之攀枝,鸟之伸脚。

  • 31 . 经鸟伸

    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之攀枝,鸟之伸脚。同“熊经鸟申”。

  • 32 . 经鸟曳

    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之攀枝,鸟之伸脚。同“熊经鸟申”。

  • 33 . 经鸟引

    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之攀枝,鸟之伸脚。同“熊经鸟申”。

  • 34 . 井启

    日本电影导演。毕业于信州大学。1953年从影。执导的主要影片有《忍川》、《望乡》、《日本列岛》、《天平之甍》等。

  • 35 . 据虎跱

    比喻群雄割据的形势。

  • 36 .

    1.辽代军队名。

  • 37 .

    通称“熊”。哺乳纲食肉目的一科。体躯粗壮、肥大,吻部较长,尾短小,体长15~2米,体重约100~400千克;四肢强有力,用足掌行走;臼齿发达,是食肉目中大型杂食性动物。广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如黑熊、棕熊、白熊等。

  • 38 .

    1.熊肉干。

  • 39 .

    1.熊和狼。 2.比喻凶恶之徒。

  • 40 .

    1.春秋楚勇士熊宜僚的省称。楚惠王时,白公胜欲作乱,命宜僚杀令尹子西。宜僚不为利啖,不为威惕,坚辞不从。

  • 41 .

    1.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体肥胖,似熊而较小。毛密,有光泽。眼圈﹑耳朵﹑四肢和肩部黑色,馀皆白色。生活于高山竹丛中,喜食竹类植物,善爬树。产于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

  • 42 .

    1.指贤才得遇。

  • 43 .

    1.熊和罴。皆为猛兽。因以喻勇士或雄师劲旅。 2.指生男之兆。语本《诗.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3.指帝王得贤辅。典出《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载与俱归,立为师。"西伯,指周文王。 4.比喻贪残的人。

  • 44 . 罴百万

    熊罴:两种猛兽,比喻勇猛的武士。勇猛的武士成千上万。形容军队人多将广,英勇善战。

  • 45 . 罴入梦

    旧时用于祝人生子。

  • 46 . 罴之士

    比喻勇士。

  • 47 . 罴之祥

    生男孩的吉兆。

  • 48 .

    1.熊和貔。比喻勇猛的将士。

  • 49 .

    1.隋炀帝禁卫军名。

  • 50 .

    1.即熊旗。

  • 51 . 庆来

    数学家。字迪之,云南弥勒人。巴黎大学博士。历任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云南大学校长,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主要研究函数论,发表论著六十余种。先后创办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数学系,培养了华罗庚等一批著名数学家,为中国数学教育作出重要贡献。

  • 52 .

    1.古代宫廷卫队名。

  • 53 . 渠子

    1.人名。古之善射者。

  • 54 .

    1.谓生男或生女。

  • 55 .

    指价格持续下跌,成交额下降,交易呆滞的证券市场行情(跟‘牛市’相对)。

  • 56 .

    1.伏熊形的车前横木。因以指代有熊轼的车。古时为显宦所乘。 2.借指太守。

  • 57 . 轼轓

    1.即熊车。本为公﹑列侯之乘车。后亦为对地方官员乘车的美称。

  • 58 . 首轓

    1.见"熊轼轓"。

  • 59 . 韬豹略

    比喻高妙的用兵谋略。

  • 60 .

    1.以熊胆制成的药丸。唐柳仲郢幼嗜学,其母曾和熊胆丸,使夜咀咽,以苦志提神。见《新唐书.柳仲郢传》。后用为贤母教子的典故。

  • 61 .

    1.犹雄威。

  • 62 .

    1.熊虎。古代旗饰。唐人避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讳,改"虎"为"武"。

  • 63 .

    1.熊皮坐席。

  • 64 .

    1.古健身术名。汉末华佗所创五禽戏之一。因俯仰蹲踞,动作如熊,故名。

  • 65 . 瞎子

    1.方言。指熊。

  • 66 . 心豹胆

    比喻非常胆大。

  • 67 .

    形容火光强烈或火势旺盛:火光熊熊|熊熊燃烧的火炬。

  • 68 .

    1.熊车。

  • 69 .

    1.熊,指周文王卜"非虎非罴"之辞而得吕望于渭阳;岩,指殷武丁得说于傅岩而殷得中兴。后因以"熊岩"借指受帝王知遇。

  • 70 .

    1.鬼样子。

  • 71 . 腰虎背

    腰粗壮如熊,背宽厚如虎。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 72 .

    1.用熊皮制的衣服。

  • 73 .

    1.《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后因以"熊鱼"比喻难以兼得的事物。

  • 74 .

    1.明赤貌。

  • 75 .

    1.古人以为梦熊为生男之兆。因以"熊占"指生男儿。语本《诗.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郑玄笺:"熊罴在山,阳之祥也,故为生男。"

  • 76 .

    1.熊的脚掌。一种珍贵的食品。

  • 77 .

    1.蒸熟的熊肉。

  • 78 . 子国

    1.周成王时,以子男之田封熊绎于楚蛮,故址在今湘鄂一带,后因以熊子国指代湖南﹑湖北两省。

  • 79 .

    1.熊掌。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