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寺组词
  4. 【寺】结尾能组哪些词

【寺】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百

    1.各官署。

  • 2 . 百塔

    1.寺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 3 . 保圣

    1.在江苏吴县甪直镇。寺创建于梁天监二年,唐至清均修建。寺内天王殿为宋代遗物,木构虽大部分为明代遗物,但还保存宋代建筑传统的制作手法。寺内原有十八尊罗汉塑像,相传为唐杨惠之所作,1927年寺遭大火,现仅存九尊。罗汉形态逼真,形体比例适度,刀法浑厚有力,能显示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为我国较有代表性的塑像之一。

  • 4 . 白马

    在河南省洛阳市东郊。建于公元68年。相传蔡b02a、秦景等在大月氏国求得佛法,并邀天竺(今印度)僧人同行,用白马驮经迎归洛阳,并建寺院,以白马命名。占地4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等。大雄殿内三尊主佛和十八罗汉像闻名于世。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 . 柏林

    1.古寺名。在河北省赵县城内。始建于汉末。隋唐年间为观音院,金元时期改为柏林禅院。寺内原有大殿和彩色壁画,相传为吴道子真迹。 2.北京著名古寺之一。在北京东城区东北角。建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和增建,清康熙帝曾题额"万古柏林"。寺内保存的《龙藏》经版,是我国释藏中现存的唯一木刻经版。

  • 6 . 北

    1.监狱名。 2.大理寺的别称。 3.指寺院位置在北者。 4.寺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旧城北部。旧名报恩寺。寺内有北寺塔为游览名胜。

  • 7 . 保国

    1.在浙江宁波市洪塘北面的灵山山岙。建筑依山而起,隐现于层峦迭嶂之间。寺内大雄宝殿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虽经历代重修,未失宋时原貌,为江南罕见的木构建筑遗物。保国寺四周涧流环绕,满山松竹参差掩映,风景秀丽,是江南名胜之一。

  • 8 . 报恩

    1.古寺名。旧址在今苏州市。相传本为三国吴孙权母吴夫人所建之通玄寺。唐开元中改名开元寺。唐末毁于兵燹。后周显德中,吴越重建寺,移唐报恩山(支硎山)之报恩寺匾额于此,遂袭其名。寺有宝塔十一级,遭火后,南宋绍兴间重建,即现存之北寺塔。参阅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寺院》。

  • 9 . 朝

    1.朝廷的官署。

  • 10 . 禅

    1.佛寺。

  • 11 . 城

    1.官舍。

  • 12 . 邨

    1.乡村寺庙。

  • 13 . 村

    1.乡村寺庙。

  • 14 . 崇圣

    1.寺名。在云南省大理西北点苍山东麓。寺东有千寻塔,方形,中空,密檐式建筑,十六层,高69.13米,建于南诏保和时期;南﹑北各有一小塔,均八角形,实心,十层,高42.19米,建于五代。故寺亦称"三塔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5 . 大昭

    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公元647年始建,历代屡有修建。面积215万平方米。包括主殿、经堂、佛殿、噶厦等建筑。主殿高四层,上覆金顶,具有唐代建筑风格。大殿供文成公主由长安(今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配殿供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墀尊公主等塑像。寺前有唐蕃会盟碑等古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6 . 大理

    官署名。中央司法机构。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司狱定刑,长官为大理寺卿。

  • 17 . 大林

    1. 庐山寺庙名。如: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宋·沈括《梦溪笔谈》。

  • 18 . 祠

    1.祠堂,寺庙。

  • 19 . 慈恩

    1.唐代寺院名。旧寺在陕西长安东南曲江北,宋时已毁,仅存雁塔(大雁塔)。今寺为近代新建,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李治(高宗)为太子时,就隋无漏寺旧址为母文德皇后追福所建,故名慈恩寺。唐玄奘自印度学佛归国,曾住此从事佛经翻译工作达八年之久,并倡议在寺旁建雁塔,用以收藏从印度带回的经像。寺在全盛时有十馀院,室一千八百九十七,僧三百人。自神龙始,进士登科,皇帝均赐宴曲江上,题名雁塔。雁塔今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参阅宋王溥《唐会要.寺》。

  • 20 . 邸

    1.邸舍与寺院。

  • 21 . 大秦

    1.唐代所建景教寺﹐通称大秦寺。

  • 22 . 大相国

    1.在今河南开封市。本北齐大建国寺﹐天保六年建﹐后废。唐为歙州司马郑审宅﹐旋施僧重建寺。唐睿宗以旧封相王﹐赐额改名相国寺。宋至道二年重建﹐题名大相国寺。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每月开放五次﹐为买卖货物之大市场。金章宗﹑元世祖﹑明太祖时相继重修。明末为河沙淤没。清顺治重建﹐乾隆重修﹐题名古汴名蓝。参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相国寺内万姓交易》﹑宋高承《事物纪原.真坛净社.相国寺》﹑明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十。

  • 23 . 躲得和尚躲不得

    寺:寺庙。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

  • 24 . 都

    1.太常寺的别称。 2.寺院中统管总务的执事僧。

  • 25 . 貂

    1.太监的别称。因太监的帽子以貂尾为饰,故称。寺,寺人。

  • 26 . 东林

    1.寺名。在今江西庐山。晋太元中,慧远法师在江州刺史桓伊资助下建成。唐会昌三年寺废,大中三年复修。宋改名太平兴国寺。解放以来,经过修葺,已成为庐山古迹之一。参阅《全唐文》卷二六四李邕《东林寺碑序》。

  • 27 . 坟

    1.古代大臣墓地上的用以祭祀死者的建筑物。

  • 28 . 法源

    1.著名古刹之一。在今北京市宣武区。创建于唐贞观十九年,时名悯忠寺。明正统二年重修,改称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赐额"法源寺"。参阅《嘉庆一统志.顺天府四.寺观》。

  • 29 . 东

    1.古代东宫官署率更寺的别称。掌宗族﹑礼乐﹑刑罚及漏刻。

  • 30 . 独乐

    中国现存著名的古建筑之一。在天津市蓟县城西部。相传始建于唐代,公元984年重建。历代屡经重修。其主要建筑有山门和观音阁。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庑殿顶。观音阁在山门之北,为现存最古的木构楼阁。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外观两层,内部连同平坐夹层共三层,歇山顶。阁中央是一直通三层的空井,置有高16米的十一面观音塑像,造型精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1 . 法隆

    日本现存最古的完整木结构建筑。在奈良县。建于公元607年。由东西两院组成。西院由金堂(佛殿)、五重塔、大讲堂和钟楼等组成;东院由观音殿、回廊、舍利殿、绘殿和传法堂等组成。其布局、结构、形式受中国南北朝建筑风格的影响。

  • 32 . 法门

    1.佛寺名。在陕西省扶风县北。相传建于东汉末年。唐代诸帝多次前往寺内迎取佛骨,至大内供养。1987年5月,在寺内宝塔的地宫中发现4枚佛指舍利及大量珍贵文物。

  • 33 . 法

    1.大理寺的别称。泛指掌管刑狱的官署。

  • 34 . 番

    1.喇嘛教的寺庙。

  • 35 . 佛

    佛教的庙宇。

  • 36 . 妇

    1.宫中的妇女近侍。 2.指宦官。

  • 37 . 宫

    1.皇宫和官署。

  • 38 . 佛光

    著名古建筑。在山西省五台县豆村的西向山坡上。现存建筑有祖师塔、大殿和文殊殿三座。其中大殿建于公元857年。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庑殿顶。殿内尚存唐代的塑像和题字。大殿是现存唐代殿堂型构架建筑中最古老、最典型、规模最宏大的一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9 . 府

    1.古代公卿的官舍。 2.泛指高级官员的府邸或官署。

  • 40 . 孤

    1.孤立无邻的寺庙。

  • 41 . 甘露

    1.寺名。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相传三国吴甘露年间建。唐李德裕加以增辟。唐卢肇有《题甘露寺》诗。 2.在陕西省华县东南少华峰之西。唐郑谷有《少华山甘露寺》诗。

  • 42 . 黄龙

    在四川省松潘县东宝顶山北侧。建于明代,原有前中后三寺,首尾相距7千米,规模宏大,现仅存后寺。前后寺之间为黄龙沟,沟内有小湖数百个,五彩缤纷,衬以瀑布、雪山和原始森林,景色奇绝,并有大熊猫、扭角羚等珍贵动物。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和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43 . 孤山

    1.古代杭州西湖孤山上的寺院。

  • 44 . 寒山

    1.寺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枫桥镇。相传唐诗僧寒山子曾居于此,故名。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宋嘉佑中曾改名普明禅院。

  • 45 . 寒

    1.寒天的寺院;寂寥冷落的寺院。

  • 46 . 观

    1.寺观。

  • 47 . 官

    1.官署;衙门。 2.官家建的寺庙。

  • 48 . 宦

    1.即宦官。宦官古称寺人,故云宦寺。

  • 49 . 鸿胪

    1.官署名。

  • 50 . 槐宫棘

    1.三公九卿的官署。

  • 51 . 鹤林

    1.寺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南郊。始建于晋代,南朝宋武帝刘裕微时曾游于此。唐綦毋潜有《题鹤林寺》诗﹐宋苏轼有《游鹤林招隐》诗。

  • 52 . 怀圣

    1.中国最早的清真寺之一。相传始建于唐代,以教徒怀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而得名。寺内有一古塔,系唐代所建,故又称光塔寺。殿宇均后代重建。寺在今广州市光塔路。

  • 53 . 黄门北

    1."黄门北寺狱"的省称。

  • 54 . 护国

    1.北京旧寺庙名。

  • 55 . 阍

    1.阍人和寺人。古代宫中掌管门禁的官。 2.指宦官。 3.豪贵之家的守门人。

  • 56 . 讲

    1.佛教语。指讲经说法的寺院。 2.特指区别于禅寺和律寺的"教寺"。

  • 57 . 棘

    1.泛指九卿官署。 2.大理寺的别称。古代听讼于棘木之下,大理寺为掌刑狱的官署,故称。

  • 58 . 监

    1.佛寺中主持寺务之僧。地位次于方丈。 2.指封建朝廷监﹑寺等机构的长官。

  • 59 . 静安

    1.在上海市内。原名"沪渎重玄寺"。相传三国吴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始建﹐在吴淞江滨﹐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名静安寺﹐嘉定九年(1216年)移今址。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

  • 60 . 金山

    1.在江苏省镇江市西北金山上。东晋时创建。为国内佛教禅宗名寺。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金山寺即指此。

  • 61 . 鹫峰

    1.寺名。故址在北京西城内城隍庙南。明代寺内曾保存过旃檀佛像。 2.寺名。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郊。

  • 62 . 禁

    1.犹省寺。公卿官署,如中书省﹑门下省﹑太常寺﹑鸿胪寺等。

  • 63 . 冏

    1.指太仆寺。古代官署名。掌舆马及马政。

  • 64 . 九

    1.指九卿的官署。

  • 65 . 开元

    1.寺名。在福建省泉州市,始建于唐垂拱二年。 2.寺名。唐玄宗开元年间,令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即以年号为名。著名的有陕西凤翔开元寺,寺内有吴道子﹑王维画。

  • 66 . 礼拜

    清真寺。

  • 67 . 隆兴

    1.寺名。俗称正定大佛寺。在河北省正定县城内。创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原名龙藏寺。宋时重建后改龙兴寺。清康熙年间改今名。寺内大悲阁高33米。阁中高达22米的铜制大悲菩萨像铸于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为中国古代铸铜艺术的杰作。寺内保存的隋代《龙藏寺碑》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8 . 拉卜楞

    在甘肃省夏河县大夏河边。建于1710年。占地面积1300亩。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著名寺院之一。有五座学院、七大佛殿和佛宫,规模宏大。全寺佛像达二万四千多尊。舍利宝塔殿有一世至六世嘉木样(活佛)灵塔,全用金银制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9 . 龙井

    1.寺庙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山地中。历史悠久。寺内有井,称为龙井,寺因以得名。

  • 70 . 麟

    1.古代官署名。宗人府的别称。

  • 71 . 隆福

    1. 在北京市东城区,过去每十天有四天庙会。

  • 72 . 龙门

    1.寺名。后魏熙平元年建。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为游览胜地。

  • 73 . 灵

    1.对寺院的敬称。

  • 74 . 灵岩

    1.在江苏省吴县灵岩山。寺址原为春秋时吴王夫差馆娃宫遗址。为中国佛教净土宗著名道场之一。 2.在浙江乐清雁荡山灵岩峰。宋太平兴国中建。

  • 75 . 灵隐

    1.在杭州西湖西北之北高峰下。晋咸和元年印度僧人慧理创建﹐慧理以为"佛在世日﹐多为仙灵之所隐",因建寺名"灵隐"。唐会昌年间曾毁﹐五代时吴越国王钱俶命高僧王延寿主持扩建﹐规模宏大﹐盛极一时。元至正十九年毁于兵事。后历经明清六次毁﹑建﹐清康熙时曾改名云林寺﹐现存大殿是清代遗物。解放后又经两次大修。该寺为我国禅宗十刹之一。寺前有飞来峰﹑冷泉亭等胜景﹐为西湖游览胜地。

  • 76 . 龙藏

    1.寺名。(1)在浙江省嵊县之北。南朝梁天监二年建,号龙宫院。李绅少年时寓此处。宋大中祥符元年赐今名。(2)在河北省正定县东。隋开皇六年建,初名龙藏寺,后名龙兴寺,一名隆兴寺。清郭棻《畿辅通志.祠祀》:"龙兴寺:在府(真定府)治东,隋开皇六年建,初为龙藏寺。" 2.见"龙藏寺碑"。

  • 77 . 龙华

    1.寺名。在今上海市龙华镇。唐嗣圣四年(公元704年)兴建,后历经兴废,现寺为清光绪元年(1875年)重建。寺前有龙华塔。

  • 78 . 龙兴

    1.寺名。原名"皇觉寺"。在安徽省凤阳县城东北。为明太袓朱元璋削发为僧处。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改今名。寺内有第一山亭等胜迹。

  • 79 . 南禅

    1.在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李家庄西侧。寺坐北向南,有山门﹑龙王殿﹑菩萨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筑。大佛殿内无柱,只用两根通长的四椽栿承载着上部屋架。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是我国现存已知最古的木构建筑物。殿中十七尊塑像﹑佛座以及石塔﹑石狮等都是我国唐塑中的佳作。1974年进行了维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0 . 内

    1.设在宫中的寺院。 2.指宦官。

  • 81 . 南山

    1.在福建省漳州市南。唐开元24年(公元736年)建。寺内大雄宝殿巍峨庄严。东殿净业堂,中有一尊用天然的石笋雕琢成的一丈八尺高的弥陀佛。寺内还有一只大铜钟,系元朝延佑年间铸造。又有来自印度的《贝叶经》和颁自清廷的《全藏经》等珍贵文物。 2.在广西贵县南山公园内。建于北宋。宋太宗赐御书,宋仁宗题:"景佑禅寺"额匾。元文宗即位削壁,杂树间生,传南山有"不老松"三字。登山可览贵县全城风光。 3.佑国寺﹑极乐寺﹑善德堂的合称。在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山台怀镇南三公里山腰。元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创建,明嘉靖二十

  • 82 . 南普陀

    1.在福建厦门市五老山下。始建于唐代,初名普照寺,清康熙年间,靖海将军施琅重建,改名南普陀,自是成为闽南佛教胜地。

  • 83 . 尼

    1.尼姑所住的寺院。 2.借指天主教修女院。

  • 84 . 跑了和尚跑不了

    指纵然一时躲掉,但由于其他无法摆脱的牵累,最后还是无法脱身。同“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 85 . 破山

    1.佛寺名。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唐常建有《破山寺后禅院》诗。

  • 86 . 清真

    阿拉伯文masjid的意译,音译“麦斯吉德”,意为“礼拜的场所”,亦称“礼拜寺”。伊斯兰教举行宗教仪式、传授宗教知识的寺院的统称。早期清真寺(7-10世纪)是一个祈祷用的周围有廊的露天大院。后各国清真寺结合地方建筑传统各有特色。主要建筑有礼拜殿、沐浴室、讲堂、阿訇和学生的生活用房,以及邦克楼、望月楼等。祭坛设于礼拜殿内背向麦加的墙上,以示跪拜朝向。

  • 87 . 青龙

    1.古寺名。是中国唐代密宗的根本道场﹐日本真实宗的发源地。初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本名灵感寺。唐景云二年(711年)﹐改名青龙寺。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铁炉庙村北高地上。

  • 88 . 卿

    1.九卿的官署。

  • 89 . 刹

    1.佛寺。

  • 90 . 僧

    1.佛教寺院。

  • 91 . 山

    1.山中寺院。

  • 92 . 少林

    1.佛教禅宗和少林派拳术的发源地。在河南省登封县西少室山北麓﹐后魏太和二十年建。隋文帝改名陟岵﹐唐复名少林。寺西有塔林及唐宋以来的砖石墓塔218座。寺右有面壁石﹐西北有面壁庵﹐相传即达摩面壁九年处。参阅《清一统志.河南府.寺观》。参见"少林拳"。

  • 93 . 少林

    在河南省登封县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公元495年。527年,古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寺,传授佛教禅宗,遂成禅宗祖庭。唐初最盛时有房屋五千多间。现存山门、客堂、达摩亭、千佛殿和东西配殿。寺西塔林,有墓塔二百三十余座,是中国最大的塔群。唐以后,僧人常习武艺,以少林派拳术著称。

  • 94 . 水西

    1.古寺名。建在安徽省泾县水西山,故称。已圮。

  • 95 . 塔尔

    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东北。塔尔藏语意为“十万佛像”。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著名寺院之一。1560年于宗喀巴诞生地兴建。清康熙、嘉庆时扩建成现在规模。包括大小金瓦寺、小花寺、大经堂等建筑。主殿大金瓦寺,三檐宫殿式,鎏金铜瓦顶,金碧辉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6 . 省

    1.古代朝廷"省"﹑"寺"两类官署的并称。亦泛指中央政府官署。

  • 97 . 圣友

    1.中国沿海伊斯兰教三大古寺之一。在福建泉州。据现存阿拉伯文石刻记载﹐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初年。该寺包括寺院﹑望月台﹑祝圣亭﹑大门﹑奉天坛(礼拜堂)等石结构建筑和木塔。也称清净寺﹑麒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8 . 同泰

    1.寺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为南朝梁所建,梁武帝曾数度舍身于此。

  • 99 . 水

    1.临水寺庙。

  • 100 . 天童

    1.我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属禅宗。在浙江省宁波市东天童山上。东晋时建。为浙东佛教名寺。寺宇建筑规模宏伟﹐附近峰峦峻拔﹐有瀑布飞泉﹐风景清幽。

  • 101 . 同文

    1.唐官署名。掌管诸蕃使者朝见﹑献纳等事宜。

  • 102 . 详刑

    1.官署名。即大理寺。唐龙朔二年改称。

  • 103 . 亭

    1.驿站。寺,办公的官署。

  • 104 . 卧佛

    1.寺院名。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山北部的寿安山南麓。建于唐贞观年间﹐初名兜率寺﹐先后更名昭孝﹑洪庆﹑寿安﹑永安等。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十方普觉寺。因殿内有元代铜卧佛﹐俗称卧佛寺。卧佛铸造浑朴精致﹐体现了铸造技术和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解放后为北京重点保护古建文物之一。参阅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卧佛寺》﹑清孙承泽《春明梦馀录》卷六六。

  • 105 . 吴哥

    一称“吴哥窟”。印度教、佛教神庙。在柬埔寨暹粒省吴哥古城南郊。建于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时,后成为其陵寝。主体建筑为三层石砌台基上的五座尖塔。台基每层有饰浮雕的回廊围绕。其建筑和雕刻是世界艺术的瑰宝。

  • 106 . 乌

    1.指御史台。

  • 107 . 乡

    1.乡村寺庙。 2.指乡学。

  • 108 . 相国

    1.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内。本名建国寺,北齐天保六年建。唐睿宗时改名相国寺。

  • 109 . 香山

    1.寺名。(1)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龙门山上,后魏时建。(2)北京市西郊香山上,古有香山寺。参见"香山"。

  • 110 . 仙游

    1.寺名。在今陕西省周至县南。隋代称仙游宫,为隋文帝避暑行宫。唐宣宗时改建为寺。以黑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寺。南寺称仙游寺,北寺称中兴寺。两寺之间有仙游潭,也叫五龙潭,为唐代诗人聚游之所。

  • 111 . 霞屿

    1.寺名。在浙江省鄞县。

  • 112 . 仙峰

    1.寺名。在四川省峨眉县峨眉山。古名慈延寺,一名仙峰禅院。创建于明万历间,清代曾重修。背负危岩,面华严峰,林木葱茏,远离尘寰,深邃幽寂,盛夏如秋,有九老洞﹑三皇台等名胜。

  • 113 . 阉

    1.指宦官。

  • 114 . 萧

    1.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 115 . 香积

    1.中国著名佛教古刹。(1)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唐永隆二年建,宋太平兴国三年改为开利寺。唐王维《过香积寺》诗:"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赵殿成笺注:"《陕西通志》:香积寺在长安县神禾原上。"(2)在今四川省绵阳市境内。唐杜甫有《涪城县香积寺官阁》诗:"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阁迥添愁。"(3)在今广东省博罗县西。宋苏轼有《游博罗香积寺》诗,其诗引曰:"寺去县七里,三山犬牙,夹道皆美田,麦禾甚茂。"

  • 116 . 萧帝

    1.萧寺。

  • 117 . 兴教

    1.在陕西省长安县杜曲镇南少陵原上﹐寺内有唐高僧玄奘葬塔。塔高五层﹐作正方形﹐底层有玄奘塑像。唐睿宗题寺额"兴教"﹐故名。附近山水秀丽﹐为游览胜地。

  • 118 . 玄

    1.道场。

  • 119 . 烟

    1.烟雾缭绕的寺庙。

  • 120 . 悬空

    在山西省浑源县南恒山唐峪口西峭壁上。始建于北魏。有大小殿阁三十余座,凌空建在峭壁之上,用数十根木柱支撑,远望如半空悬吊,故名。最高的三教殿有释迦牟尼、阿难神像、铁铸韦陀及浮雕。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