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结尾能组哪些词
- 1 . 阿戎- 1.称堂弟。 2.指晋王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遂为早慧的典型。后因以"阿戎"称美他人之子。 
- 2 . 八戎- 1.八方之戎。 
- 3 . 百戎- 1.古代对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总称。 
- 4 . 北戎- 1.古族名。即山戎。春秋时分布在今河北﹑山西北部。 
- 5 . 秉戎- 1.执掌军政。 
- 6 . 边戎- 1.亦作"邉戎"。 2.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 3.边地战事;守边。 
- 7 . 兵戎- ①兵器:兵戎相见。 ②军队:屡佐大侯,以调兵戎。 ③战士:今兵戎始息,宇内初定。 
- 8 . 奔戎- 1.古族名。 
- 9 . 布戎- 1.布列军队。 
- 10 . 参戎- 1.参谋军务。 2.明清武官参将,俗称参戎。 
- 11 . 陈戎- 1.部署军队﹐以兵戎相见。 
- 12 . 蹙戎- 1.亦作"蹙融"。 2.古代弈戏之一。汉时称"格五"。 
- 13 . 从戎- 同“从军”:投笔从戎|捐躯远从戎。 
- 14 . 典戎- 1.统率军队。 
- 15 . 大戎- 1.用以冲锋陷阵的兵车﹐即元戎。 2.唐代兵部尚书的别称。见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3.古族名。春秋时分布在晋国境内﹐当今山西太原附近。一说是周的同姓子孙。 
- 16 . 伏戎- 1.埋伏军队或刺客。 2.指隐伏伺机以图作乱的武人。 
- 17 . 蕃戎- 1.我国古代对西北边境各族的统称。蕃,通"番"。 
- 18 . 封戎- 1.散乱貌。 
- 19 . 冯戎- 1.丰盛。 
- 20 . 干戎- 1.犹兵戎。通称兵器﹑军队。泛指征伐或战争。 
- 21 . 鬼戎- 1.即鬼方。 
- 22 . 和戎- 1.指与少数民族或别国媾和修好。 2.犹和亲。指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统治者结亲交好。 
- 23 . 豲戎- 1.古代戎族。 
- 24 . 狐裘蒙戎- 狐裘的皮毛凌乱。用以比喻国政混乱。蒙茸,蓬乱的样子。 
- 25 . 护戎- 1.指监察军务的官员。 
- 26 . 即戎- 1.用兵;作战。 
- 27 . 讲戎- 1.演武练兵。 
- 28 . 籍戎- 1.编入军籍。犹入伍。 
- 29 . 监戎- 1.犹监军。 
- 30 . 诘戎- 1.见"诘戎治兵"。 
- 31 . 姜戎- 1.春秋时西戎之别种,姜姓。 
- 32 . 禁戎- 1.犹禁军。 
- 33 . 军戎- 1.军队;军事。 
- 34 . 九戎- 1.九伐之兵。 2.九夷。 
- 35 . 寇戎- 1.谓敌军来犯。 2.敌军。 3.匪患与战争。 
- 36 . 吏戎- 1.官吏和将士。 
- 37 . 窥戎- 1.犹观兵。谓检阅军队以显示军威。 
- 38 . 临戎- 1.亲临战阵;从军。 
- 39 . 昆戎- 1.昆夷﹑犬戎的并称。多泛指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 
- 40 . 离戎- 1.古代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 41 . 骊戎- 1.古族名。古戎人的一支。国君姬姓。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一带。一说在今山西省析城﹑王屋两山之间。曾与秦的先世通婚。春秋初,晋献公伐之,得骊姬。后为晋国所并。 
- 42 . 理戎- 1.治军。 
- 43 . 六戎- 1.我国古代西方戎族之六部。《周礼.夏官.职方氏》"五戎六狄"郑玄注引《尔雅》曰:"九夷﹑八蛮﹑六戎﹑五狄,谓之四海。"按,今本《尔雅.释地》作"七戎"。邢昺疏:"《风俗通》云:'斩伐杀生,不得其中。戎者凶也,其类有六。'李巡云:'一曰侥夷,二曰戎央(一作戎夷),三曰老白,四曰耆羌,五曰鼻息,六曰天刚。'"后用以为西方民族之通称。 
- 44 . 蒙戎- 犹蓬松。披散纷乱的样子:狐裘蒙戎。 
- 45 . 女戎- 1.犹女祸。 
- 46 . 墨缞从戎- 1.见"墨绖从戎"。 
- 47 . 墨绖从戎- 墨:黑色;绖:古时丧服中围在头上和腰间的散麻绳;从戎:从军。指在守丧期间从军作战。 
- 48 . 七戎- 1.古代泛称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 
- 49 . 启羞兴戎- 启:开;戎:战争。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羞辱挑起事端。 
- 50 . 弃笔从戎- 犹投笔从戎。指文人弃文就武。 
- 51 . 平戎- 1.原谓与戎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 
- 52 . 起戎- 1.引起战事。 2.起兵。 
- 53 . 羌戎- 1.泛指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 54 . 犬戎- 1.古族名。戎人的一支。即畎戎。又称畎夷﹑犬夷﹑昆夷﹑绲夷等。 2.旧时对我国少数民族的蔑称。 3.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 4.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种。 5.传说中的国名。详"犬封国"。 
- 55 . 畎戎- 1.即犬戎。 
- 56 . 山戎- 1.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称北戎,匈奴的一支。活动地区在今河北省北部。见《春秋.庄公三十年》﹑《汉书.匈奴传上》。后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 57 . 戎戎- 1.茂盛貌;浓密貌。 
- 58 . 设戎- 1.设置兵力。 
- 59 . 神戎- 1.即神农。 
- 60 . 事戎- 1.从事战争。 
- 61 . 竦戎- 1.谓劝戒戎人。竦﹐通"怂"。 
- 62 . 讨戎- 1.征伐叛乱。 
- 63 . 韬戎- 1.指军事机宜。 
- 64 . 条戎- 1.古代戎族的一支。分布在今山西省运城县中条山北的鸣条岗一带。 
- 65 . 习戎- 1.练习武事。 
- 66 . 统戎- 1.统帅;主将。 
- 67 . 投笔从戎- 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 68 . 无戎- 1.没有相助的人。 2.没有战事。 
- 69 . 遐戎- 1.犹遐夷。 
- 70 . 五戎- 1.五种兵器。 2.古代泛指我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 3.五种兵车。 4.五种导致战争之道。 
- 71 . 西落鬼戎- 1.周代西方部落名。 
- 72 . 西戎- 古代西北地区戎族,包括许多部落:西戎东迁|伯阳隐西戎。 
- 73 . 徙戎- 1.晋代统治阶级中企图用武力强迫少数民族外迁的一种主张。 
- 74 . 小戎- 1.周代兵车的一种。 
- 75 . 兴戎- 1.发动战争;引起争端。 
- 76 . 徐戎- 1.古族名。东夷之一。夏至周分布于今淮河中下游。周初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称强大,曾数次联合淮夷等抗周。春秋时曾为楚所败,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为吴国所并。 2.泛指异族。 
- 77 . 一戎- 1.见"一戎衣"。 
- 78 . 训戎- 1.训诫军旅。 2.整饬武备。 
- 79 . 业贝戎- 1.以偷为业。贝戎为"贼"的拆字。 
- 80 . 阴戎- 1.古代少数民族名。西戎之一﹐即陆浑之戎﹐因其居住于河南山北﹐故称。一说陆浑近阴地﹐故名。 2.泛指少数民族。 
- 81 . 远戎- 1.指远方的少数民族。 
- 82 . 有戎- 1.即有仍。有﹐词头。 
- 83 . 驭戎- 1.执掌军事。 
- 84 . 御戎- 1.驾御军车。也指为君主驾御军车的甲士。 2.引申为参与军事行动。 
- 85 . 元戎- 1.大的兵车。 2.大军。 3.主将,统帅。 4.军器名,弩的一种。 
- 86 . 掌戎- 1.统领军队。 
- 87 . 赞戎- 1.犹拱卫。 
- 88 . 旃戎- 1.指军旅。 
- 89 . 诸戎- 1.古代称众少数民族。 
- 90 . 致戎- 1.用兵征讨。 
- 91 . 治戎- 1.作战;治军。 
- 92 . 众戎- 1.中草药。紫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二.紫参》。 
- 93 . 纂戎- 1.谓继承光大先人业绩。 2.谓继承先人武功。 
- 94 . 缵戎- 1.《诗.大雅.韩奕》:"王亲命之,缵戎祖考,无废朕命。"孔颖达疏:"王身亲自命之云:汝当绍继光大其祖考之旧职,复为侯伯,以继先祖,无得弃我之教命而不用之。"后以"缵戎"指继承帝业。 
- 95 . 总戎- 1.统管军事;统率军队。 2.统帅。亦用作某种武职的别称。如唐人称节度使为总戎;清时称总兵为总戎。 
- 96 . 佐戎- 1.协理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