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在中间组哪些词
- 1 . 彩陶文化- 1.见"仰韶文化"。 
- 2 . 电子陶瓷- 用于电子工业的一类陶瓷材料。有绝缘装置陶瓷、电容器陶瓷及压电陶瓷三种。具有高频性能好,介电常数可调范围大,介质损耗小,温度系数可调节,致密性好,性能多样化等特点。主要用来制造电子元件及电子部件中的装置零件等。 
- 3 . 富埒陶白- 比喻极富有。 
- 4 . 富比陶卫- 陶:指陶邑,原为战国时期秦国大臣魏冉的封地,比王室还富有;卫:商鞅原卫人,后封于商。像陶卫一样富有。形容非常富裕。 
- 5 . 复陶裘- 1.即复陶。 
- 6 . 耕稼陶渔- 耕地、种田、制瓦、打鱼。指古时的各种生产劳动。 
- 7 . 功能陶瓷- 具有压电、铁电、电光、声光、热电、光磁、铁磁、色敏、湿敏及生物功能反映等特性的陶瓷。用于传感器、接收器、换能器及人体组织(如骨、齿等)替代等。 
- 8 . 馆陶园- 1.汉武帝姑﹑汉文帝女馆陶公主,号窦太主。有园在长门,称长门园,世亦名"馆陶园"。见《汉书.东方朔传》。后泛指显贵之家的园林。 
- 9 . 黑陶文化- 见〖龙山文化〗。 
- 10 . 鹤吊陶母- 白鹤吊唁陶侃之母。指吊丧。 
- 11 . 结构陶瓷- 作为结构部件的特种陶瓷。由单一或复合的氧化物或非氧化物组成,如单由al2o3、zro2、sic、si3n4,或相互复合,或与碳纤维结合而成。用于制造陶瓷发动机和耐磨、耐高温的特殊构件。 
- 12 . 金属陶瓷- 兼有金属的韧性、高强度与陶瓷的耐高温、高硬度和抗氧化等性能的材料。由金属(如铁、镍、钴、铬等)和陶瓷两种粉状原料混和后经加压成型、高温烧结而成。用于喷气发动机、燃气轮机、原子能工业和金属切削等方面。 
- 13 . 立陶宛- 东欧国家。临波罗的海。面积652万平方千米。人口3713万(1996年)。首都维尔纽斯。地势平坦。属海洋性气候。工业较发达,主要有电子、仪器仪表制造。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 14 . 立陶宛人- 立陶宛的主体民族。另有少数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和波兰等国。约334万人(1985年)。讲立陶宛语。信天主教。主要从事农业和工业。 
- 15 . 鲁鱼陶阴- “鲁”和“鱼”、“陶”和“阴”字形相近易混。指传抄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 16 . 蒲陶酒- 1.见"葡萄酒"。 
- 17 . 遣兴陶情- 遣释意兴,陶冶情趣。 
- 18 . 丝竹陶写-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陶写:陶冶性情。用音乐来陶冶性情。 
- 19 . 熏陶成性- 熏陶:感化,培养;性:习惯。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 
- 20 . 压电陶瓷- 能将机械量与电量相互转换的陶瓷。当受力作用时会在陶瓷表面成比例地产生电势差,反之当加上电压时会成比例地发生几何形变。有钛酸钡、锆钛酸铅和铌酸盐型陶瓷三个系统。用于制造扬声器、鱼群探测器、压电陀螺、陶瓷变压器、滤波器等。 
- 21 . 薛陶笺- 1.见"薛涛笺"。 
- 22 . 印纹陶文化- 1.我国东南地区的一种古代文化。以表面拍印几何形花纹的陶器为主要特征,故名。主要分布在广东﹑台湾﹑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等地。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晩期,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延续时间较长,而且各地区文化的面貌也不相同。 
- 23 . 自我陶醉- 陶醉: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以求得内心的安慰。指盲目地自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