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的文言文意思(古文古汉语解释)
- (1)<动>裁制衣服。《诗经·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 (2)<动>制造;制作。《观巴黎油画记》:“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
- (3)<动>控制;掌握。《赤壁之战》:“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4)<动>制服。《中山狼传》:“夫羊,一童子可制之。”
- (5)<动>制定;规定。《齐桓晋文之事》:“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 (6)<动>禁止;遏制。《赤壁之战》:“瑜请精兵五万,自足制之。”
- (7)<名>法制;制度。《郑伯克段于鄢》:“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 (8)<名>帝王的命令。《史记·秦始皇本纪》:“命为制,令为诏。”
- (9)<名>规模。《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10)<名>构造。《张衡传》:“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制在文言文中的用法示例(常用词语及解释)
【制艺】八股文。
制的字典解释
制(⑦製)zhì规定: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限定,约束,管束: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制。公有制。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古代帝王的命令:制诰。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制。造,作: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俹)制。造笔画数:8;部首:刂;笔顺编号:31125222* 古诗网为您提供制的文言文意思,制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制的文言文意思及用法、例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