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字典
  3. 文言文字典
  4. 刍的文言文意思

刍的文言文意思

刍的文言文意思(古文古汉语解释)

  1. (1)<动>割草。《汉书·赵充国传》:“刍牧田中。”
  2. (2)<名>牲口吃的草。《李愬雪夜入蔡州》:“民争负薪刍助之。”
  3. (3)<名>用草喂养的牲口。《史记·货殖列传序》:“口欲穷刍豢之味。”

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示例(常用词语及解释)

议】犹“言”。草野之人的言论。常用作谦辞。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马书》:“霸略近发于舆歌,皇图不隔于。”

刍的字典解释

刍(芻)chú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刍秣(饲养牛马的草料)。反刍。割草:刍荛(割草称“刍”,打柴称“荛”。指割草打柴的人。后常用作向人陈述意见的谦辞)。刍言(常用来谦称自己的言论)。刍议(同“刍言”)。草把:刍灵(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马)。笔画数:5;部首:刀;笔顺编号:35511

* 古诗网为您提供刍的文言文意思,刍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刍的文言文意思及用法、例句等。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