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中间的成语(共219个)
躬耕乐道
成语解释:躬:亲自;道:圣贤之道。
亲自耕种,乐于信守圣贤之道。指过隐居生活。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胡]昭乃转居浑山中,躬耕乐道,以以经籍自娱。”
潘文乐旨
成语解释:《晋书·乐广传》:“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岳为表。
岳曰:‘当得君意。
’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
’”后因以“潘文乐旨”指美好文章的文辞与意旨。成语出处:《晋书・乐广传》:“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
礼坏乐缺
成语解释: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
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徐勉传》:“礼坏乐缺,故国异家殊,实宜以时修定,以为永准。”
阴刻乐祸
成语解释:为人阴险刻薄,看到他人有不如意的事就暗中高兴。
成语出处:《旧唐书・崔器传》:器性阴刻乐祸,残忍寡恩,希旨奏陷贼官准律并合处死。
安居乐俗
成语解释:居住舒适安逸,习俗称心乐意。
成语出处:《老子》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至老死不相往来。
乐乐不殆
成语解释:乐乐:坚定;殆:通“怠”,懈怠。
坚定不懈的样子。成语出处:《荀子・儒效》:乐乐兮其执道不殆也。
好乱乐祸
成语解释:好:喜爱,喜好。
爱捣乱,好闯祸。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曹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骠狡锋协,好乱乐祸。”
安难乐死
成语解释:安难:不避危难。
不惧危难,把死视为快乐。形容不怕牺牲。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
天伦乐事
成语解释: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泛指家庭的乐趣。成语出处: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广乐钧天
成语解释:广乐:优美而雄壮的乐曲;钧天:古代神话传说指天的中央。
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成语出处: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乃睹此广乐钧天,复见宗庙百官之美富。”
贫而乐道
成语解释: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哀乐中节
成语解释:中:合乎;节:适度。
指哀伤和欢乐都适度,抒发感情不过分。成语出处:清・刘熙载《艺概・诗概》:不发乎情,即非礼义,故诗要有乐有哀;发乎情,未必即礼义,故诗要哀乐中节。
伯乐识马
成语解释: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