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中间的成语(共219个)
甘贫乐道
成语解释:甘贫:情愿受贫困;乐道:乐于守道。
甘于受贫,乐于守道。是儒家所倡导的处世态度。成语出处:《后汉书・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不仰慕之。”
好施乐善
成语解释:施:给予;乐:喜欢;善:好事。
喜欢做善事和施舍,指乐于行善,喜欢施舍。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5卷:“再说施家,自从施济存日,好施乐善,囊中已空虚了。”
安贫乐贱
成语解释:安于贫贱,并以此为乐。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蔡邕传》:“夫子生清穆之世,禀醇和之灵,覃思典籍,韫椟六经,安贫乐贱,与世无营。”
推贤乐善
成语解释:推:推崇;乐:爱好。
推崇贤人,爱好善事。成语出处:《晋书・傅玄传》:“疾恶如仇,推贤乐善,常慕季文子、仲山甫之志。”
安心乐意
成语解释:指心情安定,满意,很愿意如此。
成语出处:清・李渔《奈何天・逼嫁》:“嫁到我家,须要安心乐意,不许憎嫌丈夫。”
安身乐业
成语解释:安身:立身。
安稳快乐地过日子。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你二人不知谁生谁死,这如何便当作安身乐业的去处?”
甘心乐意
成语解释:甘心:心里乐意。
心里完全愿意,毫不勉强。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但是为了钱先生的恢复健康,就是冬天没有皮袍穿,他也甘心乐意。”
人生行乐耳
成语解释:人生在世上只有寻欢作乐罢了。这是封建士大夫的消极人生观。
成语出处:汉・杨恽《报孙会宗书》: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忧人之忧,乐人之乐
成语解释:将别人的烦忧当作是自己的烦忧;将别人的快乐当作是自己的快乐。形容人富有同情心。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仁者乐山
成语解释:具有仁义之心的人安于义理,不为功名利禄所动摇,象山一样稳固不动。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独自乐乐
成语解释:乐乐:欣赏音乐。
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比喻自己享乐必然导致脱离群众。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下》: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哀乐相生
成语解释:悲痛和喜乐互为因果。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
知命乐天
成语解释:命:命运;天:天意。
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忠信乐易
成语解释:忠信:忠诚信实;乐易:和乐,平易。
待人诚实、和蔼,平易近人。成语出处:《周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