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中间的成语(共219个)
其乐融融
成语解释:其:代词,其中的;融融:和乐的样子。
形容十分欢乐、和睦。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礼坏乐崩
成语解释: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成语出处:《汉书・武帝纪》:“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
喜闻乐见
成语解释:闻:听。
喜欢听;乐意看。形容适合人们兴趣;很受欢迎。成语出处: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仆诚喜闻而乐道,自顾何德以承之。”
其乐不穷
成语解释:穷:穷尽、尽头。
指某一事物带来的乐趣无穷无尽。亦作“其乐无穷”、“其乐无涯”。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畅玄》:“故玄之所在,其乐不穷”
鼓乐齐鸣
成语解释:击鼓和奏乐声一齐响。形容热闹景象。
成语出处:郭沫若《虎符》第二幕:“群众起来,鼓乐齐鸣。”
伯乐一顾
成语解释: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载:战国时,苏代说淳于髡,谓人有告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成语解释:乐,喜爱。仁者乐山,指有仁德的人安于义理而厚重笃实,有如山的稳定不移,所以喜爱山。智者乐水,指有智慧用来比喻人因为性情、喜好的不同,所成就的事功也有差异。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下一字音洛。○乐,喜好也。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动静以体言,乐寿以效言也。动而不括故乐,静而有常故寿。○程子曰:“非体仁知之深者,不能如此形容之。”有智慧的人欣赏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态,他的心灵也如同水一般清莹透澈。仁者的心如同山岳的万古坚贞,绝不因一时的利害和荣辱,而动摇自己的意志。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成语解释:乐:爱好。
智者爱好水,仁者爱好山。比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随缘乐助
成语解释:随着缘分的深浅,乐意捐助多少就捐助多少。
成语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九回:“这都是随缘乐助,本不能强人的,或多或少,却是未定,总求大人这里踊跃些便是。”
盲目乐观
成语解释:盲:瞎,盲从。
指不根据实际情况高兴得太早。成语出处:徐光耀《平原烈火》:“前一种是不看条件,盲目乐观。”
行乐及时
成语解释:行:从事;及时:抓紧时机。
不失时机,寻欢作乐。成语出处:汉乐府《西门行》:“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逮为乐,当及时。”
长乐未央
成语解释:未央:未尽。
长久欢乐,永不结束。成语出处:《金石索・汉长乐宫瓦》:“‘长乐未央’,此长东宫瓦。”
赏心乐事
成语解释:赏心:心情欢畅。
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成语出处: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敬业乐群
成语解释: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安堵乐业
成语解释:安堵:相安,安定。
犹言安居乐业。成语出处:三国・魏 钟会《檄蜀文》:“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