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中间的成语(共738个)
- 高山景行- 成语解释: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移山填海- 成语解释:移动山岳,填平大海。指仙术法力高超。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俺众仙各施神通,移山填海,水尽枯干,教你无处潜藏。” 
- 愁山闷海- 成语解释: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成语解释: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 成语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 春山如笑- 成语解释: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 成语出处: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 昆山片玉- 成语解释: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 成语出处:《晋书・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指山卖磨- 成语解释:比喻耍手段、说空话哄人。 - 成语出处:元・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第一折:“出来的都关来节去,私多公少,可曾有一件合天道?他每都指山卖磨,将百姓划地为牢。” 
- 坐吃山空- 成语解释:只消费不生产;财物堆积如山也会耗尽。 -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自从俺父亲亡过十年光景,只在家里死丕丕的闲坐。那钱物则有出去,无进来的。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 东山高卧- 成语解释: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 成语出处:《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 庐山面目- 成语解释: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成语出处:清・段雪亭《聊斋志异>遗稿例言》:“苟非自作聪明,即欲省其铅槧,致令庐山面目,渐失其真。” 
- 穷山恶水- 成语解释:穷山:荒山。 
 恶水:有害的河。
 指贫瘠偏僻的荒山;水质不良未曾治理的河流。形容恶劣的自然条件。- 成语出处:清・王濬卿《冷眼观》:“且山虽明而寸草不生,是为穷山;水虽秀而只鳞莫睹,是为恶水。” 
- 表里山河- 成语解释:表里:即内外。 
 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 穷山僻壤- 成语解释:比喻荒远偏僻贫穷之地。亦作“穷乡僻壤”、“穷村僻壤”、“穷陬僻壤”。 - 成语出处:宋・朱熹《条奏经界状・贴黄》:“故州城县郭所在之乡,其产不甚重,与穷山僻壤至有相倍蓗者,此逐乡产钱租额,所以本来已有轻重之所由也。” 
- 重山峻岭- 成语解释:连绵起伏的高山。 - 成语出处:《宣和画谱・赵令穰》:“使周览江、浙、荆、湘重山峻岭,江湘溪涧之胜丽,以为笔端之助,则亦不减晋宋流辈。” 
- 湖光山色- 成语解释: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成语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