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中间的成语(共738个)
- 一寸山河一寸金- 成语解释:面积一寸的国土跟寸金的价值一样昂贵。形容领土极其宝贵。 - 成语出处:《金史・左企弓传》:君王莫听捐燕议,一寸山河一寸金。 
- 深山幽谷- 成语解释:见“深山穷谷”。 - 成语出处:《列子・黄帝》:“寝吾庭者,不愿深山幽谷。” 
- 高山仰之- 成语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 
 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成语出处:《管子・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 漫山遍野- 成语解释:漫:原为水满外流的意思;引申为“布满”;遍:动词;遍及;布满。 
 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田间旷野。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 登山临水- 成语解释: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 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楚辞・九辩》:“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 箕山之节- 成语解释: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 
 节:名节,节操。
 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颍余芳”。-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 冰山难靠- 成语解释: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 模山范水- 成语解释: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 -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及长卿之徒,诡势瑰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 
- 移山跨海- 成语解释:移动山岳,跨越大海。比喻力量巨大。 -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谈,《淮南》有倾天折地之说。” 
- 刀山剑林- 成语解释:比喻险恶的境地。 -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7回:“慢说是开封府,就是刀山剑林,也是要走走的。” 
- 移山倒海- 成语解释:移动山岳;倒翻大海。比喻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6回:“善能移山倒海,惯能撒豆成兵。” 
- 千山万壑- 成语解释:壑:山沟。 
 许许多多的山和沟。-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急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 锦绣山河- 成语解释: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鲜艳的丝织品一样。形容美好的国土。 -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一回:“正是华丽境域,锦绣山河,好不动人歆羡呀!” 
- 游山玩水- 成语解释:山、水:指风景。 
 游览和观赏山水风景。-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游山玩水去。’” 
- 东山再起- 成语解释:东晋时谢安退职后曾在会稽东山隐居(今浙江上虞县);后来又出任要职。现以此比喻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 成语出处: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