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中间的成语(共738个)
- 海誓山盟- 成语解释:指着山、海发誓;订立盟约。表示要象高山大海一样永恒不变。多指男女相爱相许时的誓约。誓:誓言;盟:盟约。 
 也作“山盟海誓”。-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南乡子・赠妓》词:“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 千山万水- 成语解释: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险、遥远。 - 成语出处:唐・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沈佺期题壁慨然成咏》诗:“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 崇山峻岭- 成语解释:崇:高;峻:山高而陡。 
 高大陡险的山岭。也作“高山峻岭”。- 成语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地动山摇- 成语解释:大地高山剧烈的摇动。形容地震;也形容洪亮的声音和剧烈的动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 
- 高山流水- 成语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 成语出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名山大川- 成语解释:著名的高山和大河。 - 成语出处:《尚书・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 梯山航海- 成语解释:登山航海。比喻长途跋涉,经历险远的旅程。 - 成语出处:《宋书・明帝纪》:“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 
- 西山饿夫- 成语解释:指不食周粟的伯夷与叔齐。 -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刘显传》:“之遴尝闻夷、叔、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则西山饿夫、东土黜士,名启施于后世。” 
- 负山戴岳- 成语解释:负:背负;戴:头顶。 
 背负高大的山岳。比喻肩负重任。- 成语出处:《周书・晋荡公护传》:“生死肉骨,岂过今恩,负山戴岳,未足胜荷。” 
- 南山可移- 成语解释:南山:终南山。 
 比喻已经定案,不可更改。- 成语出处:《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 泰山北斗- 成语解释: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 
 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 如山压卵- 成语解释:比喻以绝对优势对付劣势。 -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刘崇乌合之众,苟遇王师,必如山压卵耳。” 
- 罄山采木- 成语解释:罄:完,尽。 
 把山上的树木全部采光。比喻残酷剥削。-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唐书・张延朗传》:“若使罄山采木,竭泽求渔,则地官之教化不行,国本之伤残益甚,取怨黔首,是黩皇风。” 
- 穷山竭泽- 成语解释:穷:寻求到尽头。 
 寻遍所有的山与河。-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麟,人罕识之兽也,以见公之穷山竭泽而尽取,至于不识之兽,皆搜索而之。” 
- 白山黑水- 成语解释: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 成语出处:《金史・世纪序》:“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