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在中间的成语(共176个)
毛手毛脚
成语解释:做事粗心,不细致。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6回:“但凡有点毛手毛脚的,小人决不用他。”
羊毛出在羊身上
成语解释: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公移・牌》:“稍稍借贷度日,有收之年送还田主。谚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不毛之地
成语解释: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
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伐毛洗髓
成语解释:刮去毛发,洗清骨髓。比喻彻底清除自身的污秽。
成语出处:清・黄景仁《浴汤泉》诗:“伐毛洗髓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除。”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成语解释:指年轻人办事不老练与牢靠。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俗语说道,‘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像你诸位一定是靠得住,不会冤枉人的了?”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成语解释: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
成语出处:吴强《红日》第15章:“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大家不要客气,吃一点!”
一毛不拔
成语解释: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形容为人十分吝啬;自私。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茹毛饮血
成语解释:茹:音如;吃。
用来描写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吹毛洗垢
成语解释:吹开皮上的毛而洗去所藏的污垢。比喻一意寻找他人的过失或缺点。
成语出处:《北齐书・酷吏传・宋游道》:“游道禀性遒悍,是非肆口,吹毛洗垢,疮疵人物。”
拔毛济世
成语解释:指受轻微损失而能有利于世人。
成语出处:语出《列子・杨朱》:“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
羽毛丰满
成语解释:小鸟的羽毛已经长全。比喻已经成熟或力量相当强大了。
成语出处:先秦・管仲《管子・水池》:“形体肥大,羽毛丰茂。”
羽毛未丰
成语解释:小鸟的羽毛还没有长全(丰:丰满)。
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鹅毛大雪
成语解释: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鉴毛辨色
成语解释: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同“鉴貌辨色”。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还魂记・道觋》:“把俺做新人嘴脸儿一寸寸鉴毛辨色,将俺那宝妆奁一件件都寓目囊箱。”
晰毛辨发
成语解释:连毛发也能清楚地分辨。形容析理入微。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圣叹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辩发,穷幽极微,无复有遗议于其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