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176个)

  • 数睫

    chuī máo shù jié

    成语解释:比喻目光短浅,只注意微末细节。

    成语出处:《明史・黄道周传》;“自古迄今,决无数米量薪,可成远大之猷;吹毛数睫,可奏三五之治者。”

  • 失貌

    jǐn máo shī mào

    成语解释:原指绘画时小心地画出了细微而无关紧要之处,却忽略了整体面貌。后用以比喻注意了小处而忽略了大处。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林训》:“画者谨毛而失貌。”

  • 鸡胆

    fèng máo jī dǎn

    成语解释:凤的羽毛,鸡的胆子。比喻外表英武而实际怯弱。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 斧柯

    háo máo fǔ kē

    成语解释:毫:细毛;柯:斧柄。
    很小很细的杂木如果不被拔除,那么它就会长成像斧柄那样粗的树木。比喻微小的隐患不除,将有可能酿成大祸。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周书曰:‘绵绵不绝,蔓蔓奈何。毫毛不拔,将成斧柯。’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将奈之何?

  • 捣鬓

    tún máo dǎo bìn

    成语解释:扯头发,打耳光。形容凶悍。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5回:“他从问了出去,只到了大门外边,就要将人挦毛捣鬓,百般辱骂。”

  • 戴角

    pī máo dài jiǎo

    成语解释:指牲畜。

    成语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学人不负师机,还免披毛戴角也无?”

  • 吞海

    yī máo tūn hǎi

    成语解释:毛:同“蚝”,蛤蜊。
    一只蛤蜊吞吸海水。比喻无损于事。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五: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

  • 飞骨

    zhòng máo fēi gǔ

    成语解释:指众多轻物能掀起重物。

    成语出处: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群轻折轴,下沉黄泉;众毛飞骨,上凌青天。”

  • 相马

    yǐ máo xiàng mǎ

    成语解释:根据毛色判断马的优劣。比喻从表面上看问题,其所得认识往往与实际不符。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 索瘢

    chuī máo suǒ bān

    成语解释:同“吹毛求疵”。

    成语出处:清・邹弢《三借庐笔谈・杨文乾》:“田(田文镱)以为讪己,愈恶之,每见嗔喝,吹毛索瘢。”

  • 猬磔

    mǎ máo wèi zhé

    成语解释: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后因以“马毛猬磔”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 变色

    zhà máo biàn sè

    成语解释:形容因惊恐而毛发竖立,面色失常。

  • 连茹

    bá máo lián rú

    成语解释: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 索垢

    chuī máo suǒ gòu

    成语解释:同“吹毛求疵”。

    成语出处:清・顾炎武《记与孝感熊先生语》:“一入此局,即为后世之人吹毛索垢。”

  • 求瘢

    chuī máo qiú bān

    成语解释:求:寻找;瘢:疤痕。
    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9回:“凡遇院中公牍,送府用印,孔辄吹毛求瘢,见有瑕疵可指,当即驳还。”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