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343个)

  • 行成

    xíng chéng yú sī

    成语解释:品德的养成在于能思考。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胡底

    yī yú hú dǐ

    成语解释:伊:句首助词;于:到;胡:何,哪;底:尽头。
    到什么地步为止(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 怒形

    nù xíng yú sè

    成语解释:形:显露;色:脸色。
    满腔愤怒显于脸上。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 求成

    jí yú qiú chéng

    成语解释:急:急切地。
    急着要取得成功。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 事功

    jí yú shì gōng

    成语解释:指做事急于求成。

    成语出处: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缔克,急于事功……”

  • 忧形

    yōu xíng yú sè

    成语解释:形:表现。
    色:面色表情。
    忧愁的神色从脸上表现出来。

    成语出处:《旧唐书・五行志》:“四年六月,天下旱,蝗食田,祷祈无效,上忧形于色。”

  • 斯,哭

    gē yú sī , kū yú sī

    成语解释: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

  • 迁怒

    qiān nù yú rén

    成语解释: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 泰山

    zhòng yú tài shān

    成语解释:像泰山一样重。比喻意义很大或分量很重。泰山:我国名山;五岳之首。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不齿

    bù chǐ yú rén

    成语解释:指被人看不起。

    成语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以为士人不齿,放弃终身。”

  • 染指

    rǎn zhǐ yú dǐng

    成语解释: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
    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 拒人千里之外

    jù rén yú qiān lǐ zhī wài

    成语解释: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下》:“距人于千里之外。”

  • 现状

    ān yú xiàn zhuàng

    成语解释:安: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现状:目前的状况。
    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

    成语出处: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 问道

    wèn dào yú máng

    成语解释:盲:瞎子。
    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 无济

    wú jì yú shì

    成语解释:济:有益。
    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比喻不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清・钱采《说岳全传》:“我岂不知贼兵众盛?就带你们同去,亦无济于事。”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